本帖最后由 夏兰秋菊 于 2009-3-10 15:42 编辑
第三十三回 大寨县一年建成 园田化初现端倪
诗曰:
经八纬九如棋盘,路端渠直绘园田。
艰苦卓绝惠后世,至今不忘苏耀先。
1975年9月15日,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昔阳召开。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是由毛泽东亲自提议,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决议,这就决定了会议的规模很大,共有代表3700人参加,其中包括2300个县以上的主要领导干部。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在开幕词中说,这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是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伟大号召以来的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将参观大寨和昔阳抓革命、促生产的成就,学习大寨和昔阳的经验,总结交流各地11年来,特别是1970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后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建设大寨县的经验,研究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尽快普及大寨县的问题。同时,总结交流农业机械化的经验,讨论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任务。
复出不久的邓小平代表中央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邓小平在这次会议和同期召开的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支持农业学大寨的同时,还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现代化。"他针对当时存在的一些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情况,明确提出军队、地方、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各方面都要整顿的问题,强调"农业要整顿","要通过整顿解决农村的问题"。
大会的第二阶段移到了北京,华国锋代表中央作了《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报告。报告重要的新提法有两个,一个是提出了建成大寨县的六条标准,一个是提出了解决巩固发展集体经济的四个问题。
建成大寨县的六条标准是:
(一)有一个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团结战斗的县委领导核心;
(二)树立了贫下中农的阶级优势,能够对资本主义活动进行坚决斗争,对阶级敌人实行有效的监督改造;
(三)县、社、队三级干部都能够像昔阳那样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四)在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和科学种田方面,进展快,收效大;
(五)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穷社队的生产和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中等社队现在的水平;
(六)农林牧副各业全面发展,增产数量大,对国家贡献多,社员生活逐步有改善。
报告提到:
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是一个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伟大革命群众运动。这同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一样,是农村中又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全党从中央到省、地、县各级党委,必须把这个运动切实拿到自己手上,实行一元化领导,教育全党,同一切对这一运动不重视、不努力、消极怠工、甚至妨碍和干扰的错误思想、错误行为作斗争,组织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齐心协力,为取得这一运动的胜利而奋斗。
报告要求:
为了普及大寨县,各县都要制定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全面规划。要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要明确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分期施工,定期检查总结。要注意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不闹形式。随着农田基本建设大规模地进行,跨社跨队的工程越来越多,要加强大队、公社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互助互利,搞好协作。县、社、大队的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是改造自然、大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生事物,应该创造条件,逐步推广。
这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虽然对在全国农村进一步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推动社队企业的发展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会议提出的要在全国普及大寨县,在农村继续进行"基本路线教育"等口号,所提出的所谓建成大寨县的六条标准,始终贯穿着阶级斗争,使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建设大寨县,无异于自1958年以来的又一次大折腾。
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户县被列为全国一年要建成的大寨县之一。
10月26日,户县县委召开常委会议,县委副书记吴孝先传达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和省委要求户县一年建成大寨县的精神,认为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意义重大,省委要求户县一年建成大寨县任务光荣而艰巨。
11月1日,户县县委召开了农业学大寨誓师大会, 12月中共户县县委、户县革命委员会提出了户县园田化规划。
11月4日—7日,常委进行开门整风,解决班子中“软、散、懒”问题,端正思想路线,为一年建成大寨县做好思想准备。
11月26日,户县召开农业学大寨群英会,共有4793人参加,会上,县委副书记吴孝先代表县委作“全党紧急动员起来,苦战一年,为建成大寨县而奋斗”的报告。会议期间,陕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瑞山、常委章泽、地委副书记吴维录、王保京等先后到会并讲了话。一场声势浩大的“一年建成大寨县”的战斗即将打响。
12月3日,户县新的县委书记苏耀先走马上任,已在户县工作20多年的老县委书记安生高调离户县。加强户县“一年建成大寨县”的组织工作已经完成。
在互联网上百度搜索,打入户县两字,在打开的户县条目中,就可看到这样的文字:
1976年户县实现大地园田化,在全县60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区,修筑东西南北,纵横骨架路17条,大气魄、大手笔拉开了城市乡村一体化的城市建设序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户县大地园田化是全国唯一的一个,进入户县,道路纵横交错,耕地园田,公路网络四通八达.经八纬九十七条主骨架公路形成了棋盘式道路网络,生产路125条,成棋盘式分布,总长2270公里,把全县60万亩土地分为60个万亩大方,2900多个生产方,修筑排灌渠道110条,总长149.5公里,路(渠)旁植树585.6万株(人均14株)。现今的户县完全实现了“路端渠直树成网,田方地平井成行”,渠、井、田、林、路、电六配套,基本实现电气化、水利化和机械化,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这应是户县的骄傲,户县人民的骄傲,但要说实现大地园田化“拉开了城市乡村一体化的城市建设序幕”,却是毫不沾边,那城市乡村一体化的提法是近年来才提出的,园田化怎能和他沾上边?
说起户县园田化,与户县当时的县委书记苏耀先有绝对的关系,说起苏耀先,至今户县人仍念念不忘,他那艰苦卓绝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户县人。网上有人这样说:
户县人民记的最真,长唠叨感恩的无疑是苏耀先。为什么,恐怕不光因为这个领导有主见,有创新,重要的是他干事不只是着眼当下、任期内,而是能着眼身后、筹划做惠泽好几代人的事。
很多人包括诋毁他的人都说,户县大地园田化是苏耀先倡导和和努力下搞起来的。说是他的倡导,实在有误,其实早在1973年10月间,县委组织县、社、队干部600多人去昔阳县大寨大队学习,并到夏县参观了大地园林化,就受到了启示。1975年7—8月间,县水电局在县委的支持下就提出了初步规划与示意图,名为“园田化规划”。所谓园田化,按当时的思路,是把自然形成的、能耕种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圈起来,实施特种耕作任务,达到一定的目的,谓之园田化。具体的说,户县就是“用路将大田围成生产方,对方内的农作物生产作务,要变成象花园里务花那样的精细,象果园里务果树那样的认真,象公园里布置花、树、楼亭、池塘、草地那样的多样别致,近而改变犬田粗放的作力,能在生产方内布局有序,合理用水,开展农业科技研究,进行科学而精细的管理,提高耕作技术,达到稳产高产,这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园田化”。
其基本原则是:县开万亩方,在万亩方内由所在公社共同划出千亩方,在千亩方内,由所在地大队联合开出百亩方,按大、小方块田,划定东西、南北方块路,即大方为主干路,小方为生产路,全部废除旧路。这样就解决了以村为的辐射路和地轸不统一,地中乱打井、乱修渠的问题,有利于农业生产与布局。
县水电局曾在1975年10月正式提出规划与设计图,交县委讨论。又于同年11月份在公社书记会上进行讨论,提了一些修改的意见,定为“生产方由县统一规定,生产路不论东西方线、南北线都要平行于主干路。”取消社开千亩方,队开百亩方。后由县农林、农机等单位,研究了生产方的大小,以200亩左右为宜,这样东西生产路的南北间距为300米,南北生产路的东西间距定为500米,主田面积为225亩。
1975年12月户县和省测绘局商谈,请支援测量主干路,省测绘局于12月上中旬派技术员17人携带仪器到户。县抽调20多人组成5个测量小组,按设计图确定的路线,分路包干。时经月余,冒风跳雪,完成南北路定线9条,东西路定线8条,共定线328公里。
1975年12月,身负“一年建成大寨县” 的巨大政治压力新履任的县委书记苏耀先以坚强的魄力和强力的措施,顶住种种压力和困难,终将园田化这一决策贯彻执行。1976年1月23日,在苏耀先的主持下,县委对园田化规划研究通过,决定实施。成立了以革委会副主任赵毅任组长和有关领导参加的园田化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电局。
此后,这位县委书记,既是这场“战斗”的指挥者,也是一个“参与者”, 人们经常看到,他在工地和民工一起劳动的身影。他和当时的县委副书记吴孝先被户县人并称为户县的“两把锨”,户县“两把锨,翻的欢!”广为流传。
1976年2月发动沿主干路社队群众,按测定路基,在其两侧植树30多万株,树栽路现。
经过一系列准备,到5月中旬各社队先后修过路桥等建筑物259座,到6月中旬麦子登场以后,全县日出劳动务2万多人,拖拉机、推土机64部,人机配合,日夜突击,经过3天开通了主干路17条270公里(路之两端有些未动),同时挖除了旧路。在种秋后又继续组织劳力加工完善,到6月底7月初主干路17条长308公里,路8米,路面7米,路高出地面0.5米,全部按标准完成。
1976年7—10月份在继续抓主干路、桥的设计与备料和安排冬委主干路过村拆迁房屋的同时,经过准备,全县落实了修建生产路的任务,到10月份全县结合秋收秋播,日上劳8万余人,开新路、种旧路,突击10天,新修生产路125条2247公里。全县大地呈现了园田化,冬季又植上了树,体现了大地园林化。
户县园田化的雏形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但生产方的建设却是园田化的核心,已形成的生产方,仍然是被旧路切割的蛋蛋田,只有改变方内的旧貌,方田才能换新颜。户县县委要求:一是一方一队,一个队土地不足一方者,可以两个队种一方;二是一方内一个队的土地在5亩以下者,能兑换的兑换,不能兑换的交方内队耕种。1976年冬,大量繁重复杂的任务是调整插花地, 庄地。县领导小组长赵毅亲自挂帅,调查研究。各社队也都由一名领导负责,选择熟悉地理情况的干部或群众1—3人负责办理土地兑换手续。经过一冬一春,到1977年夏收后,兑调插花地、庄地8万亩,建设成一方一队的方田800多块,一方两队的1400多块,一方3队的有`600多块,共计2900多块。
园田化规模形成后,开始改建排水渠。1976年—1978年先后由受益队修排水渠23条,163公里,修各种桥建筑物100多座,排除积水田9万多亩,加大内渗面积17.2万亩,提高了抗灾能力。
“一年建成大寨县”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河道治理工程
户县早在1972年就动手勘测设计治理河道,设计治理的有涝河、太河,并对两河先行了治理。后在园田化建设中又对涝河、太河及其他河流进行了全面大治。
先说治理涝河。却说那涝河,古称潦水,《诗经·洞酌》中有“洞酌彼行潦”,也就是这“远去挑水潦河边”的诗句,使户县涝河以先民的勤劳英姿,跻身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的描写把“潦”列入长安八水,更是涝河力量和魅力的辉煌展示。那涝河出谷,即潜入沙石之下,至罗什堡西侧始出,故涝河此段有“十里天桥”之称。涝水古出南山涝峪,北经今上涧子村东北,流经丈八寺村东、石桥寨东、亭子头西至陂头村东南,向北东折入涝河,至今其形仍可辨。涝河改道后,终南山诸谷水经地下潜流至丈八寺、割耳庄一线,合胡公泉、渼泉、白沙泉等水北流为陂,此即为闻名古今的渼陂由来。历史上的涝河是户县的一条利河,在那交通不便的古代,曾是一条运通东西的重要通道,户县的物产凭此河运至渭河,再分运东西;外地的盐、铁锅等生产、生活物资也凭此河道运来,但涝河也经常成灾,尤其下游两岸无堤,经常洪水泛滥,人民生民财产没有保障。
涝河的治理从1973年冬开始,当时由县委书记安生高挂帅,投资100多万元,调动石井、天桥、余下、玉蝉、城郊5个公社的群众施工,干了两年,完成了孙家以南13.7公里河道治理。
在园田化建设中,由县革委会副主作吴孝先挂帅,动员有关公社群众对涝河又修了三次三段。1976年9月—1977年1976年12月,国家投资10万元,动员了五个公社1.3万人,在上游修好的河道上增修了9.35公里两条河堤,到1977年7月5日涝河发水,两堤又被洪水冲毁。1976年11月—1977年春,国家投资6.75万元,动员涝店、渭丰、大王公社,日上劳1万多人,修建了新安—渭河一段全长4.5公里的河堤。1976年10月—1978年春,国家投资26.2万元,动员白庙、蒋村、天桥、玉蝉、城郊、光明、甘河、涝店、渭丰、大王、祖庵、余下10个公社,日上劳7.5万人,修了孙家至六老庵及涝店至新安两段共长8.4公里的河堤。
经过连续5年苦干,共修涝河31.3公里,其中:新开河道18.7公里,修各种建筑物158座,治理涝河方始完成。
其次是治理太平河。却说太平河流出秦岭以后,水分三支形成了一个宽达5公里,长达近7公里的漫滩地带,滩中居住有后林、刘家庄、上草村、下草村、叶家寨、大堰口等6个村庄。多少年来,每遇夏秋暴雨,洪水肆虐,淹没良田访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雨过后,水连滩、滩连水,浑然一体,水过后,荆棘丛生,沙石遍地,群众苦不堪言。
对太平河的治理原计划是,全长6.35公里,设计河深4米,河底宽50米,纵坡比1/250,汇洪能力530秒立米,修滚水坝22座,砌石护岸6.35公里,投资120万元。原计划1975年初完成,后因经济困难而停止。
县委书记苏耀先1975年12月3日到任后,即研究决定由县委副主任书记崔振海,县革委会副主任吴孝先任指挥,成立治理太河指挥部。同年12月16日动员宋村、庞、光明、牛东、五竹、秦渡、成关、石井、余下、苍游10个公社3万多名群众进入工地,施工组织按1958年“大跃进”时的作法,实行“军事化”编制:公社为营,书记为教导员,社长为营长;大队为连,支部书记为指导员,大队长为连长,小队为排。公社、大队一二把手都到第一线挂帅指挥。县级水电、财政、物资、粮食、公安、卫生、农业等系统的领导和干部,也都前来参战,在工地同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各项施工,如拉运沙石土方、修筑堤坝等常搞军事化竞赛。
在那风狂雪舞的会战工地,整个河渠上,红旗招展,“宁愿流尽千滴汗,不叫工程留后患”、“车轮推着日月转,堤坝伴着汗水高”的巨幅标语,映入眼帘。车轮滚滚,到处是人喧马叫喇叭响,不分昼夜,挖运填夯四连环,换人换畜车不停,所谓“宁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的所谓户县精神大致就是这是形成的。施工工具就是很原始的工具,镢头、铁锨、铁镐、钢钻、人力夯。沙土、石料、水泥等拉运主要靠牲口、架子车,少数还有肩挑手抬的。每天上工前吃一顿饭,中间只送水和馍,作小时换班后才吃第二顿饭,干一天活记10分工。冬天挤通铺,夏天一张席。夜间太平河工地也是一片忙碌景象,灯火通明,人山人海,肩挑人拉,大汗淋漓。那个年月,施工繁忙紧张,实行“大批判”开路,经常召开批判会。
太平河治理历时一月,完成开挖河槽6.8 公里。到1976年2月10日至5月中旬,在宋村、庞光两社抽劳1000余人,组成专业施工队,修建桥坝等建筑物。经过8个月施工,完成浆砌护堤 13.6公里,护底带29条,桥4座,国家投资55.3万元,腾出滩地 0.5万亩。
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的政治气候,户县大体园田化不可避免的戴上时代的烙印,戴上“左”的标记。
正是:
人民从来是英雄,艰难困苦挺胸行,
一年建成大寨县,功过是非任人评。
欲知大寨县建成与否,请看下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