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楼主: 艳风神

胡诌诗歌及“十四行诗”——答雨尘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4 17: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雨兄的回帖!
  为了能给雨兄满意的回答,我还在不断的寻找关于“十四行诗”更为详细的资料,交流对我的确很有帮助,我在交流中在不断的成长。
继续交流中......
      问题:“看样子,你首先强调的是中国古 ...
艳风神 发表于 2009-5-4 16:32

呵呵!
你在西户社区里看到了多少格律诗?有几人标注自己的诗是格律诗?能举例说明吗?
格律是为诗词服务,还是诗词为格律服务?
毛泽东在作者自注中“不可改,只得仍之”究竟想说明什么?为什么只得仍之?又为什么不可改?
作为格律诗,可不可以有韵脚上的犯忌?可不可以作到意与声谐?
孩子们如果偶然看到毛泽东的这“唯一一首”呢?除了格律诗再无其它的诗了吗?
你如何理解清朝末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对现代人诗歌创作的影响和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08: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你在西户社区里看到了多少格律诗?有几人标注自己的诗是格律诗?能举例说明吗?
1.        西户社区有没有格律诗,或者有多少格律诗,不是我说了算,我要是说是,人家说不是,还真不一定能说过人家咧。
     格律诗诗歌的一种。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它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一定”的意思,可以找一些关于格律诗方面的著作看看,高中语文课本《语言学文字的应用》里面也有。)
  大家倒是可以根据这个来辨别一下。
2.        标注!难道我们写文章还标注是什么文体,或者是什么文体中的什么类型吗?
3.        那例子自然也就没有办法举了。实在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我建议你问问其他咱们西户社区中的人,也许回答的要比我好得多)
问题:格律是为诗词服务,还是诗词为格律服务?
回答:格律只是形式,是外在的,是非主流的;而诗词是大范围,有些诗歌就不讲格律,可是那也是诗歌,并且是很好的诗歌。格律,从狭义的角度讲,只属于格律诗;从广义讲,格律诗外的一部分诗歌,也讲格律。
     所以,格律是为诗词服务的。(这里说的很简单,因为你用的是一个“判断句”,所以,我仅仅回答“是”或者“否”,牵扯的其他问题,雨兄可以找找资料,做深入了解)
问题:作为格律诗,可不可以有韵脚上的犯忌?可不可以作到意与声谐?
回答:韵脚上的犯忌,也就是韵脚不遵守“格律诗”的押韵规则。这点对于高手,例如像李白,杜甫那样的诗人,可以有一两句的出规则,但是仅仅是一两句而已,其余各句还是要遵守的。而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严格一点不但有好处,而且对自己炼字,造句的提高,对理解格律诗,以及涵泳前辈诗歌的深邃内涵有很大的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意与声谐”,读王维的诗,李白的诗,杜甫的诗,既有严格格律诗的形式,更做到了“意与声谐”吗?
问题:孩子们如果偶然看到毛泽东的这“唯一一首”呢?除了格律诗再无其它的诗了吗?
回答:1.学生在学生时代会接触到很多的格律诗,学校的教师也会讲到格律诗的规则,学生的语文书上最少还有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学生如果看到了,如果敏而好学,如果他对格律诗感兴趣,他会问老师的,反之,这首词对他没有任何意义。
2.格律,平仄,押韵是就格律诗而言的,对于其他的诗歌不会限制,更不会约束。
除了格律诗还有没有别的诗,这个问题有些大。牵扯到诗歌的分类。
我在这里简单说下:
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现代诗歌的分类
1.叙事诗和抒情诗。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问题:毛泽东在作者自注中“不可改,只得仍之”究竟想说明什么?为什么只得仍之?又为什么不可改?
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还真没有认真揣摩,现在根据我的理解,是毛泽东同志他改了《蝶恋花》的押韵,这显然是不符合格律诗的规则的,而他回信的对象是中学语文教师,所以,他在下面略作解释。“想要表达那种意思,却在同韵中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所以,只好换了。”
“不可改,只得仍之”的意思是,前半句有省略,省略了“之”。仍,仍然。之,押韵的字。“不能更改我换后的韵字,只好继续用我改后的韵字了。”这里面有种歉意在里面。这就是我的理解,如果您不满意,还可以再问问别人。
  最后,关于“科举的废除和现代诗人”,抱歉!这几天公事比较忙,过几天我再和你切磋!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09: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郁闷,又多发了几次!关兄还是删掉多余的吧!
网络不行!给大家添麻烦了!:handshake
发表于 2009-5-5 09: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你在西户社区里看到了多少格律诗?有几人标注自己的诗是格律诗?能举例说明吗?
1.        西户社区有没有格律诗,或者有多少格律诗,不是我说了算,我要是说是,人家说不是,还真不一定能说过人家咧。
     格律诗 ...
艳风神 发表于 2009-5-5 08:46


首先,已遵旨弄好了。。。。。
其次,你说“我要是说是,人家说不是,还真不一定能说过人家咧。”有歧义。。。
再次,我想各抒己见是谈不上“说过”“说不过”的!!我的神。。。。。
最后,呵呵。。。。
发表于 2009-5-5 09: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辩解  愚人得利
发表于 2009-5-5 09: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就很好啊,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呗!
发表于 2009-5-5 11: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尘子 于 2009-5-5 12:14 编辑
问题:你在西户社区里看到了多少格律诗?有几人标注自己的诗是格律诗?能举例说明吗?
1.        西户社区有没有格律诗,或者有多少格律诗,不是我说了算,我要是说是,人家说不是,还真不一定能说过人家咧。
     格律诗 ...
艳风神 发表于 2009-5-5 08:46

     我曾经带着太多的疑问来读先贤留下来的文字,当然,我能问你的,我自己心里已经有数。
       嘿嘿!我很赞同你最后一句话,你有公务!所以,忙你自己该忙的事是你的正事,这一点你是严肃的,没有妄言!
      其实你很难把握并深刻诠释你以往的言论,因为这并不能怪你,有句话这么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早就断了,你的大胆的论述也就不足为怪了。却因为难为了你,我感到自己有点过分。不过我不会道歉!因为我从不妄言。
      因为我甚至是谨慎的,但并不会畏首畏尾;多提出一点疑问来交流是件再好不过的事了,因为我们甚至已经能够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回归。没有人为我们讲解四书五经,没有人为我们系统传授平仄韵律,没有人教会我们严格格律与适度创格。当然还会有很多我们都不曾涉猎,不过这并不会阻碍我们的学习和关注。问旁人也好,问高人也罢,关键是要问问自己,自己究竟想要学会什么。
      互连网实在是个好东西,为我们大家的交流与搜索提供了便利与快捷;但当你学会并开始用电脑键盘写诗作文,可能你就不会再有好的文字出现,因为不停闪烁的光标和游动翻转的广告、信息会斩断你的才思、木讷你的灵感;在这几次的交流中,你草率的复制粘贴和不加思考的言辞令我的阅读如同嚼蜡,实在不爽!
      但我愿意交流,就像我们面对批评,忠实于结实的诗歌的批评、人性的批评,既是机锋相对,一语道破后的那种酣畅淋漓与痛快,更是对公正、纯粹、庄重法度的恪守。
      常有这样的疑问和坚持:难道我们不可以崇尚一种结实的思想和结实的写作,当我们还在子夜不眠,当我们在平庸的生存之中,面对歧路迷津犹疑盘算时,凭心灵的定力而一苇渡航。

      呵呵!
      感谢文字!
感谢诗歌!感谢回归!
发表于 2009-5-5 11: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shutup: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4: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关中子 于 2009-5-5 14:14 编辑

那个关于“科举”和诗人的问题,需要翻阅资料,需要认真对待,这几天的时间都比较琐碎,大概要等到周日或者更晚!
     下面的算是大餐后的开胃小菜吧!随便聊聊,没有任何针对性和学术性。也试着狂一把,就当喝醉酒了!呵呵!
     很久没有这样痛快的聊天了。说实话,如果是当面交谈的话,大概我半个字也蹦不出来,更不会这样畅快!
     当然,你的言辞的确很激烈,我都差点骂人,这是实话!骂人的原因,除了那一点外,还因为你是诗歌的爱好者,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有些问题,我觉得不应该出于你口,但是,我还是回答了;其结果就是,我的回答有很多漏洞,或者是语言不够严谨,思维不够缜密,所以,我又开始感激你了!这也是真话!
     分析我的个性,大概即高傲又自卑!呵呵,这是我致命的弱点,但是,我感恩学校,让我学到了另一种品质,来弥补前者的不足!让我在高傲的时候被当头棒喝,让我在自卑的时候拿出勇气!
     那就是学习,是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看到比尔的短处,警惕自己身上可能会有的学习。
     我一直都在学习,或者说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你说的很对,我对十四行诗只是略知一二,不过,现在我却可以写出一篇看得过眼的“关于十四行诗发展史”的文章。
     我自己经常形容我的大脑是干涸的大海,进来的东西,就像是水滴,慢慢充盈这大海。
     我学的东西很杂,杂的我都不知道有哪些了,这样就导致了不够精专,我常常为此懊恼。
     就像对于诗歌,我知道,我也系统学过,但是不够深刻,不够深入,就如同你所说的“你很难把握并深刻诠释你以往的言论”。
     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不知道我精通什么,或者我什么也不精通。但是,我却想应用,或者想试探试探,找到能够提升我能力的东西,所以我写了“儒释道”十讲,现在还在写,曾经拿给我的老师看,他是新新儒学的传承者,也仅仅说了一句,“还可以!”我就知道,我和他老人家的差距不是一点二点的。
     最近4周来每天早晨都读书,时限30分钟,书籍,李泽厚的《论语导读》,许地山的《道教史》,以及一本《大乘起信论》,这两天,还在筹划着买一本《意大利文学大花园》,愈是沟通,我越觉得自己的知道不够,越是读书,我越觉得自己懂的太少。
     我读书,大多是泛读,很少有精读,现在想来,精读的有本大学时的鲁迅的《小说史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很多的思想,观点,习惯,都在被改变着。
     以前认为书读的越多越好,现在觉得读的越精越好,我不可能成为什么都懂的人,除了读书,也要养家糊口,这是真事!
     但是,却有不能像颜回那样,不贰过!
     我是矛盾的,也因为矛盾而成长。
     看《论语》,买了三个不同版本的,都看了,但是现在更多的是看李泽厚的书,接近高手,才能成为高手。
     说实话,我不知道文学的路在哪里!自己现在虽有坚持(抱歉,坚持之事保密),但是还是比较茫然。
     前二年,长安突然有个“国学研究会”,想去见识一下,但是听说后来没有下文了。文化的根断没断,我不敢妄下结论,我的老师告诉我,现在想找一个人传承儒家的思想,几乎找不到适合的青年人,因为,他们都不严谨,甚至古文也读不懂,我但是就想,我试试,但是我知道,我这几斤几两,根本不够上席面。而同时,在四川大学,有个叫李里的年轻人,他在讲《论语》。翟鸿森还能把“国学”应用到“营销学”,而他所将的东西和理念,还真有人家的见底!
     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几乎有把我写的所有东西撕毁的念头,但终于还是忍住了,想想,慢慢来吧!能做一点事情就是一点事情,既不要太自责,也不要好高骛远!
     所以,我平和多了!我总认为,平和才能让人精准,才能让人条理!
     你关于互联网的解说,我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供大家参考。
     现在,我个人的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在电脑上面写的,论文也吧!一般文章也吧!我的一位老师,前几年开始学打字,那个叫慢呀,因为,人家大学的都在网上交流,不学不行,让别人代打,家里就他们老两口,无奈,只好自己打了。
     另一位恩师,她和朋友,文友,交流的文章也吧,论文也罢!都在电脑前面打出。
     事情总是两面的,我觉得扩大它的优点,缩小他的缺点,不是更好!
     易经中早就说过,与时俱进,与时偕行!
     有些事情,我觉得,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
     粘贴复制,一部分是我懒,一部分是我觉得人家比我说的好,为什么不用人家的呢?
     那些不假思索的言辞呀,没有什么辩解的,我错就是我错,很感谢你让我深刻思考,这就让我想起和我老师的对话一样。他的语言严谨到,你一开口就错的地步!回家后,我在一段时间里面,语言也是滴水不漏,但只是一段时间,过后,老毛病就又犯了!呵呵!
     高品质的沟通,我觉得在社会中很少见,因为,人们对于钱权的渴望,对于生活的任命,对于生活的无奈已经麻木,并且习以为常。
     所实话,我们的沟通,其实也很一般,但是,总算都敢于说出,也算碰出火花,相互提高了不少!
     结实的语言,结实的思想(汗!我怎么老是跟在你的文字后面,呵呵!这样也好,有人挡风挡雨)!
     语言应该怎么样?到底应该运用何种语言?什么又叫结实?我都不知道!上次我和老师对话的时候,她说,她开始追求语言的准确!我说,我开始追求语言的平实!她说,你的有些虚!我转念一想,还真有那么个意思!
     我现在写文章,尽量避免使用华丽的语言和辞藻,更希望那个它简洁,得体,朴实,大方!
     但是,呵呵,这些东西再怎么看,还是带一股酸味!
     结实的思想,我现在几乎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但是不思考思想这个问题,我更专注于如何应用,应用于我所坚持的东西!呵呵!
     所以,你说的很对,我不是一个好老师,我只是一个学生!我也愿意很做一个学生,活到老,学到老!
     唉!又罗嗦了2000多字!说完了的感觉是意犹未尽,而又空空如也!
活着真好!睡觉去了!:loveliness:
发表于 2009-5-5 14: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shutup::handshake
发表于 2009-5-5 14: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连网实在是个好东西,为我们大家的交流与搜索提供了便利与快捷;但当你学会并开始用电脑键盘写诗作文,可能你就不会再有好的文字出现,因为不停闪烁的光标和游动翻转的广告、信息会斩断你的才思、木讷你的灵感;在这几次的交流中,你草率的复制粘贴和不加思考的言辞令我的阅读如同嚼蜡,实在不爽!

:victory::victory:
发表于 2009-5-8 18: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讨论!!!
谢谢!!
:handshake: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9: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艳风神 于 2009-5-8 19:25 编辑
呵呵!
你在西户社区里看到了多少格律诗?有几人标注自己的诗是格律诗?能举例说明吗?
格律是为诗词服务,还是诗词为格律服务?
毛泽东在作者自注中“不可改,只得仍之”究竟想说明什么?为什么只得仍之?又为 ...
雨尘子 发表于 2009-5-4 17:35

  今天有空,上来了,仔细看过你的问题“如何理解清朝末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对现代人诗歌创作的影响和作用?”,有些疑问,想先问清楚!否则,我不好回答!
   对于词条“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基本没有什么疑问!
   对于词条“现代人的诗歌创作”,有些疑问,首先,“现代”的时间范围,是从1919年到1976(这个时间不是定论)呢?或者是1976年到2009年呢?或者是从1919年到2009年呢?其次这个“现代人”,指的单是中国人,还是包含非中国人?
   对于词条“诗歌创作”,这里的“诗歌”从诗歌形式上说,是格律诗呢?还是自由诗?或者是散文诗?
   希望雨兄尽快回复,最好今晚,就告知!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谢谢!
发表于 2009-5-8 19: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发表于 2009-5-9 10: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有空,上来了,仔细看过你的问题“如何理解清朝末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对现代人诗歌创作的影响和作用?”,有些疑问,想先问清楚!否则,我不好回答!
   对于词条“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基本没有什么疑问!
...
艳风神 发表于 2009-5-8 19:24

呵呵!你尽可以查阅资料,多做“思考”来回答哦!
你可以从大清光绪20年废除科举考试以后来谈:
一、你如何理解科举考试废除之后,人们对于古典诗词歌赋如何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二、科举考试废除之后,后来人在诗词创作之中究竟缺失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断掉之后,你如何理解后来人学习和熟练应用格律、词牌、曲牌等框框条条:) 、又如何“创格”?可不可以创格?
四、你可以分别谈谈科举考试废除后,1919---1976、1976---2009、1919---2009这期间科举考试的废除对中国人(我强调的是中国人)格律诗创作的影响和作用、古风类诗歌的影响和作用、自由体新诗、散文诗的影响和作用!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还可以谈谈你如何应用格律,对诸多文体的涉猎和创作。
若觉得麻烦,欢迎你来我的店里当面交流。我甚至可以请一些爱好者来,我们一起交流交流。这是我最愿意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1: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艳风神 于 2009-5-9 11:12 编辑

雨兄,你的这些问题,从科研学术的角度讲,每个问题几乎都可以成为一篇乃至几篇论文。
尽我所能,我会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麻烦倒是不麻烦,关于你说的去你的店里面,我个人觉得,像你提出的这些问题,见面交流,可能会方便,但是当面沟通却会有很多的漏洞和不足,反倒不如书面文字严谨和全面!既然我们有共同的爱好,为什么不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什么不让我们的沟通更有品质?
这些问题的回答,肯定会比较慢,请耐住性子,等等!
(现在我的任务倒是重了,道通7迟迟未写,还有你的这些问题!哈哈哈!人生倒是充满了挑战!)
今天晚些时候,先试着回答第一个吧!
希望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谢谢!
发表于 2009-5-9 11: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关中子 于 2009-5-9 11:30 编辑

思考启智!
辩论机智!
争鸣睿智!
共荣大智!

两位的机睿!
让大家启智!
给论坛增智!
感谢诗歌!!
感谢诗歌人!!
:shutup: :shutup: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D :D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9: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艳风神 于 2009-5-9 19:46 编辑

这里的“人们”,我就默认为是“当代人”了!
      古典诗词歌赋(词在分类中也被归入诗歌部,所以,在此,我就统称为诗歌)的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分两大类:一,是关于诗歌写作的学习和掌握;二,是关于诗歌鉴赏的学习和掌握!(这里仅仅谈谈写作,鉴赏的范畴太大,而且我的能力不够,里面牵扯很多感性经验论断,所以,说不好,就不再罗嗦)
     在这里我正能整合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资借鉴!
     一,无论是创作诗歌,还是鉴赏诗歌,首先要了解诗歌是什么?
而了解诗歌是什么?就要弄清楚诗歌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不叫诗,而叫做诗歌?难道诗歌是一回事吗?人类文学长廊中为什么先诞生的是诗歌,而不是其他的文学类型?诗歌和其他文体有什么差别?(诗歌优于其他问题的地方,劣于其他问题的地方)等等!
    (一),诗歌是怎么产生的?
     有人说文学起源于劳动,有人说文学起源于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心理表现说,我个人更倾向于巫术说。
劳动说,即认为文学,乃至文学的先行者诗,都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相互用短促的词语劝勉而形成的。在此我就不多罗嗦,马克思文学观即使此种论调的支持者和绝对拥护者!
     巫术说,这在近几年有不少学者专家都倾向于此。
早期的神灵应该都是自然之力,早期的宗教应该是无意识的,人类在面临无法解决的事情,或者遇到无法解释的事情时候,神明由此产生,宗教的雏形也开始酝酿。
      要让神明了解人类,就需要借助一种让神明能够明白的行为,来告知。这就是祷告词,最早的祷告一般都是一个字,或者两个字。后来因为所祈祷的神明更多,才需要更复杂的词语和字句形式,但是这些语言又不能和一般的语言等同,所以,早期的诗歌诞生了(或者说,今天我们读来是诗歌,在先民的时候,他们更是作为卜辞或者祝词而出现的)!
     插一句,劳动说和巫术说,在更大的范畴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今天,我们写作诗歌,更多的人在潜意识的劳动中带有一种先验宗教式的祷告,带有一种神秘气息的感召,这种文字符号意义乃至历史痕迹的积淀,正是诗歌魅力之一。
      因为神秘,所以探知!
   (二),为什么不叫诗,而叫做诗歌?难道诗歌是一回事吗?
      早期的“诗”“歌”并不是一回事!
      诗,出现在巫术中;歌,倒是出现在劳动中。
      歌,可以是无意识,无意义的,只是一种人类情感的宣泄或者发泄;而诗确实有了更多人类有意识的创作在里面。
可以说,歌先于诗出现。
     诗以言志,歌之咏言!诗以记事,歌以抒情!
     但是作为宗教祷告词的诗,为了方便记忆,更为了便于流传,那些祭司们(其实大多数都是个氏族部落的族长),就把那些词编辑成歌,配上乐器,来演唱,乃至表演!
      这样,诗歌就合二为一了。早期的诗,都是可以演唱的。没有配乐,就是诗;配上乐曲,又叫歌。
因为这种情况,后来的人们就把诗歌并列,称之为“诗歌”,而现在,“诗歌”却是“诗”的代名词!
     (三),人类文学长廊中为什么先诞生的是诗歌,而不是其他的文学类型?
从上面的回答中其实也可以看到诗歌先于其他文体的原因;当然,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体来说,在文字诞生的早期,词语不丰富,表达的意思更不多样,书写更不方便的情况下,能够称之为文学体裁的,也就只有诗歌了!
     而其他的文学体裁,还要经过更多的时间,和更深刻的积淀来酝酿,发酵,成型!
     二,简单了解诗歌之后,咱们再来说“科举考试废除之后”的问题。
     无论是诗歌的创作,或者其他问题的创作,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事情。
     “科举考试的废除”作为历史性的事件,使得中国的文化和文学一下子走出了长久封闭的牢笼。
     但是,文化和文学,在“科举制度废除”的后的10多年中,并没有进入到新的天地,只是走出了牢笼而已。
     因为“废除”了,却没有新的体例来代替,形式倒是打倒了,但是实质却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整个中国文学其实处于混乱的无组织状态,盲目,混乱,消极等等各种负面的影响纷纷显现在社会上。
     因为此段时间仅仅十多年,而且政治的变化更甚于文化的变化,所以,对这一段历史中,中国文化的变迁倒是很少有人问津。
有志于中国文化传承的爱国知识分子们,更多的人把眼光放在寻找出路上。
      真正让文学复苏,拥有活力的是“新文化运动”,“科举的废除”不过是一个引子而已,导火索而已!
所以,一般来说,新旧文学的划分,不从“科举的废除”划分,而是从“五四运动”的1919年划分。
     明确一点,文学作为上层建筑,历来都是只存在于上层社会,且只为上层社会乃至统治阶级服务。
      这一特点,一直持续到“科举制度的废除”(准确的说是持续到“新文化运动”,新式学校的出现)。
      而后文学文化,才从庙堂正式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里(这里的寻常百姓,不包括贫民,因为学费并不少)。
     现在说诗歌的写作:
     诗歌,从卜辞开始的阵痛,到汉代的跌跌撞撞,再到唐代的辉煌鼎盛,进而在元代的式微,直到清代成为文人墨客的闲暇之事;可以说,饱经沧桑,历经风雨。
     即便如此,诗歌的传承却是从没有断过,虽然在清末之前,传承的体系并不完善,也没有系统的论著;但是,诗歌却结结实实的走近了近代,现代,当代。
     “科举制度废除”前的学习,主要学习八股文,以韵文为主;所以,诗歌的学习自然也包含在内。
      而“科举制度废除”后的学习,以白话文为主,不讲究韵文格式,有关于诗歌学习的周多练习反而完全丢掉,以致后人学习诗歌走了很多弯路。
      现在,我们要学习诗歌的写作,而且要系统的学习,并非易事。即便在某些大专院校,开设了“诗歌”类课程,也难以做到系统的学习。
      咱们在这里谈学习诗歌的写作,只是提供了一种线索,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不足,来进行学习和研究,而对于诗歌的创作来说,自然是挂一漏万的。
      诗歌的学习,必须从“小学”开始,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但是他们的内容都是一样的,都是要求学生掌握字形、字音、字义。
      对于我们来说,要掌握“小学”,必须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字书开始。训诂书重在讲解字义,解释名物;韵书则重在分辨字音,依韵列字,并说明字义;字书与训诂书、韵书不同,重在据字形分部,说明字的音义。许慎的《说文解字》为字书,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为韵书,《尔雅》为训诂。(这三本书好找,也比较实用)
     学习了字词的音,形,意之后;然后必须熟练的掌握诗歌各种形式的规则要求。
      这里的各种形式规则指:字数要求,句数要求,平仄要求,对仗要求,用韵要求,乃至轻重音要求。
而这其中最重要,也最让今人最为难的,就算“平仄押韵”的要求了。关于这一点,个人认为王永义先生的歌谣,极其简介有精炼的说出了其中的奥秘,书写下来以供大家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在掌握了这些要点之后,然后就可以大量阅读古人的诗歌,而且最好阅读平仄押韵严谨的格律诗,例如杜甫的诗歌。
      除了阅读诗歌之外,古人的很多“诗话”是很值得我们去玩味,甚至研究的(宋人的比较好,明清的也可以),那里面绝对是学习诗歌创作的宝库和名师!
      当然,要创作出既工又妙的格律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上面这些“硬件”必须注意,甚至熟知之外;对于现代人来说,还应具备创作所必须的才情和创作所必须具备的生活感悟!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自己写的这些实在鲜有新意,多是先哲们说过的,可惜了!
      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增删补充,甚至独辟蹊径。:handshake
      有不同意见和建议可以来交流呀!:handshake
     累死我了!我有种江郎才尽的感觉,也许再过个几年,我会对这些东西从新审视,毕竟我不是研究诗歌的专家!甚至我也少涉猎诗歌一类,因为总觉得太难!
写这些东西,交流这些内容,真可谓是“逼上梁山”呀!这未必是坏事!

如有错字,请多包涵!

艳风神顿拜
发表于 2009-5-9 20: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shutup::shutup::shutup:
发表于 2009-5-10 08: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尘子 于 2009-5-10 09:50 编辑

明确一点,文学作为上层建筑,历来都是只存在于上层社会,且只为上层社会乃至统治阶级服务。
???
;P文学只存在于上层社会吗?
大量阅读古人的诗歌,而且最好阅读平仄押韵严谨的格律诗,例如杜甫的诗歌。
???
:o最好读平仄压韵严谨的格律诗?
除了阅读诗歌之外,古人的很多“诗话”是很值得我们去玩味,甚至研究的(宋人的比较好,明清的也可以)
???
宋人的比较好,明清的退步了?鉴赏水平不及前人?为什么唐诗之后有宋词,宋词之后又出现了元曲?这是超越还是退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