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3137|回复: 49

喜好中国书画的朋友请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9 19: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我是会贤斋主,警察,业余书法创作者。愿与画乡喜好书画之同道共同切磋书艺,共同进步。
俺的QQ:825261838      电话:13468933721  家住户县人民路朝阳花园,欢迎来坐坐。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9: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画可宜人,可养神,可健身,可放松心情。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9: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东海先生语也,宜其名高一世。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9: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

  字之巧处在于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此窍也。

  作书须得提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今人只是笔作主,未尝运笔。

  作书最要泯没棱痕,不使笔笔在纸素成刻板样。

  用墨须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

  书家好观《阁帖》,此正是病,盖五著辈绝不识晋。唐人笔意,专得其形,故多正局。字须奇岩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此想象吴兴所未尝梦见者,催米痴能会其趣耳。今当以王僧虔、陶隐居、大令帖几种为宗。余俱不必学。

  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人晋,唐门室也。《兰亭》非不正,其纵岩用笔处,无迹可寻,若形模相公,转去转远。柳公权云“笔正”须善学柳下惠参之。余学书三十年,见此意耳。

  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绪字最留意。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9: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作《易》,立篆以尽。意,先天,书之本也:篆,后天,书之用也。

  书之有隶生于篆,如音之有微生于宫。故篆取力气长,隶取势险节短,盖运笔与奋笔之辩也。

  正书居静以洽动,草书居动以洽静。

  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沈著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

  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

  书家一尚熟,而熟有精粗深浅之别,楷能用生为熟。熟乃可贵自世之轻俗滑易当之,而真熟亡矣。

  篆尚婉而通,南帖似之;隶欲精而密,北碑似之。

  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唐太宗论书曰:“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虞世南作《笔髓》,其一为《辩煮》,盖书虽重法,然意乃法之所受命也。

  东坡论吴道子画“出新煮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推之于书,但尚法度与豪放,而无新意妙理,末矣。

  它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9: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濛、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帝、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20: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面临的环境及前景分析

当前,中国书法面临着怎样的文化环境,还存在那些优势并能营构自身的前景,本文做一探讨和分析。

一是书法面临着大众文化的语境。

当前中国书法面临着以大众文化语境为主要影响的文化环境。从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到现在的28年,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正在或已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农耕文明正在或已被工业文明取代,它从根本上改变着几千年来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其奥密在于解放了人的个性,使人得到发展),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书法作为文化领域的一员,该领域从未有过的变化不能不对书法带来影响。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生产越来越规模化,人口潮水般地向大城市集中,并迅速被群体化的社会生活所整合,由大体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逐渐形成了大体相似的文化形态与审美情趣,即世俗化和时尚化的文化赏悦需求,瞬间化与碎片化的文化消费形态,游戏化与释放化的文化参与冲动。这无疑为大众文化主体的形成和大众文化环境的营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② ③这种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的和电子的)如微电子技术、卫星传送技术、光纤通讯技术、光储存技术、激光照排技术、数码成像技术,电视、传真、可视电话,因特网等为手段,以商品的市场化方式来运行。那些几乎一夜之间遍及城乡的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茶座、酒吧、夜总会、书画廊、会所、洗浴城、发廊等等,都借助现代化的媒介传播复制等手段,散发着“感性愉悦”的气味。“这种感性愉悦正是大众文化之产销运作的核心。”④ 它以自身的功利性特征和世俗化倾向,冲破文化特权和文化偶像的限制,使文化的发展从此转入多元化和民主化的轨道;它是一种消费文化,它消解崇高、消解精神,消解意义、摧毁传统文化的一些审美规范,……它有利有弊。
书法艺术的殿堂并非象牙塔、世外桃源。种种思潮不能不给书法队伍带来来影响。中国目前的这种大众文化带有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的多重特色。⑤ 先后出现在人们视野的现代书法、流行书法、先锋书法、人体踪迹学、书法主义等等,人们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其实,都是以大众文化思潮为主影响的多元文化思潮在书法领域的反映,是时代的产物。书法虽然没有变为大众文化,但已有了它的烙印;书法虽然没有成为世俗化的消费,但世俗化的东西多了起来;书法虽然没有脱离传统,但肢解传统的思潮和行为已经出现了;书法虽然没有成为人们感性愉悦的刺激品,然而那个方面的一些行为和现象也出现了。例如,“书写的开放与女性的介入”等。大众文化的这种世俗性体现在当代书法人身上,有些表现为功利意识和物质主义的精神特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以个人为中心、淡化理想主义的价值观的发展趋向。

二是书写从实用领域退出,书写人群及其社会基础的广度和厚度无可奈何地萎缩,对书法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

上个世纪初,硬笔出现,毛笔开始从书写领域逐步退出,尽管如此,但是还有一个过程。那时的小学、中学、还有大楷、小楷作业,现在50左右的人都多少受过那时毛笔的基本训练。值得的一提的是,在史无前例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虽然文化被“革”了“命”,然而排山倒海的大字报、大批判运动却使写毛笔字得到训练和提升,硬笔代替软笔带来的影响,由于文革这样的事件而歪打正着,得到缓解。
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字几乎都不要写了,且来势迅猛、过程短,这是以往没有的。由于电脑、传真机、手机等数码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机关、院校、企业、团体的工作中,别说动毛笔,动硬笔写字的人在迅速减少,人们信也不写了,一个电话、一个手机短信,一个“伊妹儿”,通信的问题就能解决,写文章、写论文、大都在电脑上进行,毛笔书写、硬笔书写正在远离时尚生活和主要青年人群。同时,长期以来政策舆论导向人们朝汉语拼音的方向走,汉字似乎成为过渡文字,刻苦学习汉语的人少了,中小学书法课取消,30岁以下的大中学生中,对书法有欣赏能力的人越来越少,笔者曾经有意识请一些二十三岁左右的大学生看一些书法,他们之中十有八九看不懂书法说不出好坏。这一代人从小学到大学从来没有摸过毛笔,一点感觉都没有。这种种状况不能不给书法带来影响。

三是中国专职书法工作者队伍非文人化,文人队伍逐步放弃书法。

在中国历史上,书法之所以同文人结合在一起,是因为毛笔是唯一的书写工具,文人们追逐功名利禄,实现自身价值,无不与毛笔书写联系在一起,文人们参加科举考试,书法的要求是很高的,文人们的楷书水平必须达到很高的水准。楷书做作为中国书法的集大成和高峰,是历代文人必须掌握的首要技艺。对现代文化人而言,由于书写工具由硬笔代替,硬笔也逐渐被电脑代替,由于书法早已经不是衡量文化人学识品格的一个有效法码,它不影响任何一个社会个体在自身发展道路上的正常流程,这就使书法失去了关键性的现实社会意义及价值。除了一些爱好者以外,书法逐渐被放弃。客观形成的这种局面,容易造成人文精神的迷失,产生艺术精英的基础缺失。同时,全国各级书法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他们本能地追求职业技能和书写技巧,是这个队伍增强艺术身份的表现。然而这种体制,今后如何克服困难,能够同群众文化生活相渗透、相结合,将对增强书法活动的社会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以上三大书法环境的表现说明,当代书法面临的生态环境是严峻的。中国书法朝何处去,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恕不一一列举。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一是消逝说。认为中国书法必亡,典型的如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笔墨祭》中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的毛笔文化现在已无可挽回地消逝了”,“我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能够擅长此道,但良知告诉我,这个民族的生命力还需要在更宽广的天地中展开。健全的人生须不断立美逐丑,然而,有时我们还不得不告别一些美,张罗一个个酸楚的祭奠。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⑥

二是本体转型说。如朱中原先生写道:“书法语境的转型是书法本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众所周知,传统书法语境主要是儒家文化语境,而现代书法语境则是多元杂交的文化语境。语境的转型是书法本体转型的前提与基础。正是因为文化语境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才导致书法本体的转型。”“书法本体主要应包括书法的本原形态(即最初形态)、书法的次生型态(即发展型态)、书法的成熟形态(即最终形态)三个方面。”⑦

三是悲观说。认为“书法已经失去了它最为丰厚的社会土壤和文化土壤,脱离开中国古典文学,伦理道德,政治体制,审美心理,生活风尚,建设环境等传统文化情境的具体支持,书法的人文表达在很多场合失去了一种真诚性和自然性。”“中国书法以艺术立场安居当下社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激发并表现出其作为当代文化的活力,它如何对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作出实质性表现,答案似乎都不容我们过于乐观”。⑧

四是创新说。创新说的情况比较复杂,一种说法是,再创出五体以外的新体是不可能的了,创新主要是追求风格和个性的多样化。
其他多种多样的创新说有:现代派、学院派、书法主义、艺术书法、流行书风、先锋书法、人体踪迹学等等,有的明显带有本派本流将替代中国传统书法或割断与它的传承关系的含义。如:“现代书法之所以是现代书法而不是传统书法,就在于它要竭尽全力地破坏,而非保存书法固有本质,如果现代书法还有着与传统书法割不断的联系,或者还带有明显的继承印痕,那它还不是现代书法,至少来说,它还不是纯粹的现代书法。”⑨

五是传统说与慎言创新说。认为:“当书法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和生态环境在过去百年里不断被削弱和恶化,使书法不得不处于今日的尴尬境地时,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冷静地思考如何应对困境、尽可能恢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给书法艺术一个稳定的恢复和发展的机会。”“如果有人主张,无须读书、不用练功、免谈做人、‘笑对’传统、追逐时尚、只要‘创新’就好,请问这样建立在漠视、淡化乃至反传统之上的‘创新’主张对于许多初学又急于事功的青年将起倒何种作用?”⑩
还有许多坚持传统的言说,不一一赘述。

六是有的带有后现代主义言说。现代主义艺术在西方人与生俱来的极端主义思维方式的引导下,经过近一百年的连续不断的推陈出新,终于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至此人们惊呼:“艺术死了!”然而,这只是现代主义的死亡,只要人类生命还在延续,艺术就会起死回生。按照“物极必反”的事物发展规律,西方后现代艺术走上了一条反对极端、追求折衷、不尚单一、力倡融合的多样化道路。在国内亦有人认为,书法的多元化发展是后现代主义言说下书法可能要走的道路特征之一,并赋予其一定的视线。等等。

以上这些认识和观点可谓见仁见智。笔者对当中有些观点和有些观点的成份不赞成,对有些观点和有些观点的成份赞同。有些想法,总的认为,当前书法面临的环境有利有弊,如何杨长避短,构造和谐的书法生态环境,促进而不是代替书法的发展,书法的前景仍然光明。要看到营构书法前景的优势还不少,分析如下。

一是要看到随着现代化的推进,都市化生活的泛滥,人们对传统性书法的欣赏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现代化的推进,会使人们挑战传统,这并不奇怪;现代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又会使人们挑战现代主义,这更不奇怪。在西方,曾挑战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已经走到尽头。有两位代表人物,“以塞尚为代表的形式化的‘为艺术的艺术’和以杜尚为代表的观念化的‘反艺术的艺术’这两条现代主义之路已殊途同归,一同走到尽头。”随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却走上了一条“反对极端、追求折衷、不尚单一、力倡融合的多样化道路”⑾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现代化的发展和竞争可能使人们并不感激现代化:生活愈来愈都市化,喧嚣、污染使人们产生窒息感,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心理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用品愈来愈加工化,化学化,精细化,雕饰化,天然的东西离人们越来越远,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一方面会表示讽刺、不满、喧泄情绪、玩世不恭;另一方面,“重新将目光投向五彩缤纷的人间生活,投向生机勃勃的大自然。”⑾
在现代化生活间隙里,广大群众迫切需要视觉的缓舒,心理的调整,情绪的改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心理需求具有异质弥补性。一个经常在大都市工作的人,最好的休息是到野外去,看看大自然;一个人把某某事情思考得久了,做得久了的,需要下下棋,通过另类事情“换换脑子”。生活中经常使用工业加工品,化学品,精细雕饰,人们就非常渴望自然原始的用品,等等事例都是说明这一道理。人文科学始终围着“人类根本价值完善”的中心转动,文化就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存与发展的综合与记录。正如康德所说:“人是目的”!可以说,哲学不是追新出异,哲学是人类怀着乡愁寻找家园的苦旅!西方人只有到云南丽江才看到了心中的圣堂:香格里拉。因现代性的竞争意识带来其反面的心灵寻根——还有另一方式就是:在静穆的山水中宁静地生存。 生活越现代,越想往古代;越时尚化,越怀念传统; 越雕饰化,越崇尚自然;越都市化,越向往山林。这些年一放长假,在中国有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人口,奔向古老的庙宇寺院、原始村落、自然山水、历史名迹、人文景覌……去看秦砖汉瓦、古塔残碑、竹棚木屋、佛经道典、石雕泥塑、民族风情、奇石异草、狼虫虎豹……以探幽揽胜、返朴归真、寄情山林、散怀遣兴、回归自然……这一切,是人类文化“家园”中耐人寻味的“胜景”部分,而中国书法,同这些“胜景”恰恰脉络相通,味道相近,且有点睛之能,大化之功。这一方面的作用,书法大可执牛耳尔——当代书法精神将在重返人类文化母体的无穷回归过程中自证。
书法是手工艺术品,用的宣纸是手工做的,墨也是手工做的,毛笔也是手工做的,砚、印章都是手工制的,装裱更是手工的,而且样样都是艺术精品。这种手工制作性,处处留下古老传统的色彩,时时散发着自然天成的味道,再加上各种艺术气味,如山林气、庙堂气、书卷气、天籁气、田园气、金石气等等,使得书法作品在各种艺术品中独具的特色。书法作品的传统文化特质、手工工艺特质,正好可以治疗和弥补人们的现代化病症,满足人们崇尚传统、回归自然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巨大的。
书法需要老老实实地继承传统。世界上不是样样事情都可以创新,比如说对文物的保护就是一项“守旧”的事业。文物的旧貌保护得愈好,愈是有价值,(文物)愈是有生命力,人们愈是喜欢;艺术品的传统民族特质保持得愈好,愈能走向世界。云南有个古老的村寨香巴拉,房子都是古老的木屋,一经发现,顷刻间,每年旅游者达到几百万,由于它偏僻因而没有被人破坏。另有报载,某地一古镇,本来可以作为旅游点来开发,然而当地领导为了形象工程,大肆扩建,挖掉青石板,铺上水泥路,彻底破坏了古镇的风貌,没有守住旧的东西,使当地失去一文化胜景、大财源,现在悔之晚矣。种种事例,枚不胜举。
一种产品、一种技术可以全球一种模式。但文化的品种则与此恰恰相反,它不可能全球一种模式、一种味道、一种特色。如是那样,文化毁灭的时期就来到了。我们对先进文化的学习借鉴应该是积极的,对自己文化中的糟粕的剔除是不含糊的,对某种文化品种的保护是坦荡的。某种文化品种在发展中尽管可以借鉴、吸收别的民族和流派一些风格或手法,但决定该文化品种本质的东西,属性的东西不能丢。这不是保守,这恰恰是对这种文化品种的保护。文化品种的特色性、传统性、民族性是该文化品种存在的生命线,比如说中国的国画,如果丧失了他的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写意特征,它就不能叫国画了。书法亦然。
书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书写退出实用领域以后,在文化语境转型的情况下,书法如果同向跟风转型,不符合书法的传统文化特质,也缺乏社会动力,因而书法发展的路子主要是逆向寻根、继承传统、尊重个性、健康发展。当代书家并不缺少创新意识,缺少的是传承的深度。不从基础做起,抄近路,随大流,这除了功利的驱使之外,还缺少对书法前景的明确认识,是重要原因。只有在吃透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多种个性、多种风格的作品,才能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求,只有挖掘传统的文化特质,才能弥补现代人的精神心理缺陷,书法事业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兴旺发达。
对在“创新”旗号下,种种书法的流派应该支持,允许存在,创作自由,谁也别攻击谁,要让群众去认可,让历史去鉴定,让市场去淘筛,别轻言中国书法要转型。现在看来中国书法是难以转型的,因为历史上任何一种书法(五体书)转型都是为方便实用而产生的。由于现在书写退出实用领域,Sample Text网友: 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人和笔结合的时代正在结束,人和电脑结合的时代正在开始)因而缺乏转型的动力;如果为艺术而转型,那只是极少数圈内的自赏而已。任何单纯为艺术而艺术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最近沈鹏先生 ⑿ 指出:“就书法而言,我们不可能再有书体上的突破……书法史上形成更多的流派,应当启示我们进行新的创造……传统中相对稳定的因素最值得重视,因为相对稳定的那个部份确定书法的本质属性,为历史所积淀,具有长远意义。”“艺术要有个性,处处设防未免太累。”“应当有多种风格,每个人都有创作自由”等。看来,稳定和坚持传统,追求个性和多种风格是沈鹏先生所提倡“创新”的主要内容。书法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一些新的思潮和流派只有建立在汉字书法本体基础之上的,才可能有前途,否则将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要看到电脑代替手写,虽然使书写退出实用,但另一方面却使汉字有了生命力,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了,也给书法提供了新的空间汉字电脑输入问题解决之后,其速度不亚于字母文字的输入,甚至更快,使汉字有了生命力,随着电脑走向全世界。人们心里释然了,传统文化“东方魔块”的汉字可以保留下来。同时,中国书法也扩大了生存空间。
只要汉字存在,就有书法存在。
那么,汉字的优越性是什么呢,根据资料统计,一段137个汉字的短文,翻译成英语需465个字母,翻译成德语需522个字母,翻译成法语约需597个字母,而汉语只用137个语音,电脑输入也快,很明显,汉语的效率,高于英语,德语和法语。从发音难易程度及语音分辨的难易程度看,汉语语音比较少,是声韵调三维结构,由20多个声和30多个韵组合,只有410多个音节,再与4种声调组合,共有1280多个语音,而且没有发音难度大的音,易于学习和摹仿,容易分辩;而英语音节多达一万多个,其声调变化也复杂得多。对于使用语音来控制机械和设备,汉语语音是最佳的选择。科学家还发现,现代科学的逻辑结构与几千年前发明的汉字逻辑结构如出一辙。汉字具有现代系统工程中所需求参数的充分条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有的学者甚至将汉字称之为“智能型文字”。汉字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最杰出的第五大发明。随着人类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汉字所独有的图形特征、智能化倾向和视听识别的优越性,将会在全球一体化中表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不同于其他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符号性和全息性。每个字的本身,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往往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小小的博物馆。汉字能跨越空间、时间的阻隔,传递大量人文信息,供人类在交流中使用与共享。⒀
现在世界上应用汉语的人数很多,中国拥有13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5,中国海外华人的人数相对其它国家也是最多的,汉语是世界第2大语种。
毋庸讳言,与其他文字相比,汉字的确难学难记。为数不少的年轻人对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反而有所忽视,然而,来华学习汉语的洋学子年年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汉字在当今世界却焕发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在韩国、在日本、在东南亚、在欧美、在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汉语热,学习人数超过3000万人。有的外国人经过数年的汉语学习,汉语的听说水平让人刮目相看。
只有汉字存在,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才有意义。
古代,汉字没有转化成字母文字是历史的必然(笔者另有文章论述)。我们看一看历史上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例如,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他们为什么在历史上很快四分五裂?因为罗马帝国在使用拉丁语书写自己的方言时,就自然地出现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等,都在使用这个拉丁语,但是到了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时,受到方言的制约,也就改变了这种拉丁语的写法,因而就出现了法语、意大利语。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拉丁语也就自然开始消亡了。然而,为什么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几千年以来始终没有出现像欧洲那样的现象?因为文化不同,因为文字不同!⒀
当然,我们在这里为汉字唱赞歌,并不是仅仅给书法寻找土壤和基础,而是要从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准确看待中国文化问题。汉字及其文化固然也有缺点,我们决不偏袒,但以其仅有的缺点而废除汉字大不至于也!在此我们不得不对百年来汉字的悲惨命运做一反思。十九世纪之初,西方资本主义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拿出四亿五仟万两白银赔款给洋人,⒁ 中国人在政治上的失败,便把根源一骨脑儿归在文化上,民族虚无主义盛行,把中国传统文化说的一无是处,一团漆黑,一些激进的学者认为:“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倘不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汉字拉丁化”的口号就提出来了。这是废除汉字最早的版本。解放以后,仍然以为汉字是落后的,要走拼音化的道路,实行了几次以废除汉字为目的的简化运动,费力大,收益少,损失多。一直到现在,还有人对汉字耿耿于怀。
世界历史证明,一个不尊重自身文化的民族,一个虚无主义的民族,是不能学习到先进文化的。李泽厚先生说:“废除汉字,既不可能,也无必要。”⒂ 以废除为目的的简化字搞了几十年,不但有损中国文化瑰宝,使汉字丧失美感和意义,还遭到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前不久国民党主席马英久就提出反对。如要继续按拼音化目标改革和废除汉字,能否实现暂且不论,这中间将要造成巨大的麻烦,减缓效率,华人圈内将有3种识字人群,很不利于祖国统一,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不利于世界人民学习汉语,不利于人类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东西方文明的互补,不利于发挥汉字形音义永久表达的优越性。随着新的汉字输入法的发明,汉字难认难写的问题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在世界性的汉语热面前,应果断宣布停止以废除汉字为目的的拼音化的改革方向,同时,推广以完善为目的的文字的标准化和准确化建设,重视研究汉字的民间创新,慎重合理地对少量字进行简化,汉字的生命力将会更加旺盛。
我们应把废除汉字的热忱放在推广汉语上,研究快速的汉字汉语学习方法,比千方百计想要废除汉字要高明得多。书法应为汉语的推广服务。电脑代替手写和毛笔,固然萎缩了写字的人群,但电脑汉语的输入的方便使汉字随着电脑走向全世界,汉语向全世界扩大有了可能,只要汉字存在,汉字书法就存在,只有汉字使用范围扩大了,书法的市场和空间也就扩大了。

三是要看到书法作品有收藏性、流通性的特点,在良好的市场机制条件下,是书法兴旺发展的促进剂。中国书法的收藏热度虽然没有国画热度高,但当代中国书法的收藏毕竟开始了。近年,元代鲜于枢草书韩愈《石鼓歌》拍了4620万元,开书法拍卖历史之天价。最近,中国美术馆举办了56名当代书法家作品提名展,将建书法专馆,以推动书法收藏。
依据中国古代史料,纯艺术书法市场形成于六朝时期,南朝宋、齐间市井流传谚语“买王得羊,不失所望”,是说当时王献之、羊欣师徒作品在市场上的口碑,我们从中亦知当时书法市场状况之一二。古人对书法的看重甚于画作。古人收藏以字为主,画次之。历史上不少皇帝喜收藏书法,早有唐太宗李世民,近有乾隆大帝,视书法为上品,乾隆设“三希堂”收藏天下书法。
古人认为“亲人耳目者是书法。”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从诞生就承担镇宅、避邪之功能。因而古人房屋之大厅中一般不以画幅作装饰之用,而大多数悬挂耐看的书法佳作,认为“真正的好书法”能撑起殿堂,而绘画通常是“补壁之用”。
现代人收藏书法,在清末民初曾是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由于废除了科举制度,“馆阁体”也随之由碑派风格的书法所代替,一批杰出的书法家在总结、反思中,将书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创作热,亦出现了收藏热。
经过二十多年的书法发展,当代中国遍及城乡的书法爱好者,可以说人人都是“收藏者”。现中国书法爱好者一般分布在这样的人群中,一是文人型的知识分子中的国家干部、教师、研究人员、考古人员、编辑人员、艺术人员;二是离退休干部中的人员,三是工农兵中的爱好者,四是一些企业经营者,五是一批书画经营者;六是一些受到书法熏陶的大中专学生,笔者估记:全国约有3千万人。这些人员都对社会上的书法活动大到关心、小到留意,如遇上好的书法作品视经济情况收藏一些都是可能的,甘肃省通渭县是一个书画县,每年向全国各地售出书法和书法装裱等收入约3千万元,中国书坛很多书家都在那里留下足迹或作品。全国的书法市场的潜力很大,有待挖掘。重视和发挥书法的收藏作用,培育规范的书法价格形成机制和书法名人形成机制,使真正好的作品和书家成名,这是书法市场成熟和推动书法发展的关键。

四是要看到网络书法的兴起,将促使书法的交流宣传,有利于扩大书法的影响进入英特网是书法活动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可以被称为网上成长的一代,今天已经进人了“视文化”时代,或者称为“读图时代”。据资料:在美国,1970到1989年的成年人口增加了37 % ,户口增加了46 % ,但报纸的总发行量却只增加了1.1%。说明人们的阅读愈来愈依靠网络。
  书法上了英特网,它的优势是:一是在时间上加快了书法的信息交流,是对刊报的提升和补充。它加大了书法信息交流量,互动性能强,爱好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些大信息量的书法活动可以及时得到介绍;二是独立、平等的民主意识是网络书法人气旺,发展快的重要原因,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书法与读者有很强的亲和力。网络书法打破了专业书家与普通爱好者的管限,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人人都可以参与信息交流,使一些书法人才脱颖而出有了可能。三是网络书法的兴起,整合了以往书坛的交流方式,扩大了书法爱好者交流的渠道和场所,大大增加了可以进行书法交流的人数,拓宽了书法受众的人群范围,有利于推动书法走向世界。
网络交流方式的发展,使书法人的个性化、时代化、自由化特征进一步展现。会不会影响书法的创作风络,人们拭目以待。
可以说在当今世界,谁失去网络,谁就失去群众。应在中国书协建立网络书法分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防止网络的山头化、庸俗化。使网络为书法事业发展做出大贡献。

五是弘扬书法的多种实用功能,扩大书法的受众和社会基础,才能促动书法的事业发展自古以来,人们一致认为,书法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这是因为用毛笔书写时要求人们入静、入定、没有杂念,全身放松,这也是中华气功和武术所须具备的养身功之要领。书法如同练静气功,可以调整心态,减缓压力,排遣胸臆,颐养性情,抒发情怀。汉朝蔡邕《笔论》说:“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是一幅气功图。大凡书家挥毫时,都少不了两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先是生静,静则入窍冥,凝神贯性,消除杂念;继而生动,动脉摇筋,血气布泽,这一动一静,恰似气功中的动和静,与打太极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书写是一种心智活动,心、眼、手必须配合,对于训练人的耐心、素养、想象、准确和条理,是不可多得的活动。
书法教育对右脑有激活作用。浙江中医学院沈浪冰先生从1987年开始,在学院开设“大学书法”选修课10余年,发现书法有助激活右脑、使右脑的抑制状态有所改善的作用,对医学院培养高素质人才很有益处。沈老师是通过对176名同学的四年跟踪得出了书法可以激活右脑的结论。⒃
书法还可以训练人们的气质礼仪修养。书法中蕴藏的韵律美,节奏美,力度美、意境美,都需要作者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中多方面提高艺术修养。著名导演李安,要求出演《色戒》的演员王力宏练好中国书法。王力宏是左撇子,每日磨墨用右手写字,非常认真。并非影片中有写毛笔字的镜头,而是为了修身养性,增加他的文人气质。曾国藩在为官时就以书法养性,此后他面对挫折,经受各方面的压力,沉得住气,思想成熟,事业有成与书法都不无关系。日本人有很多十分讲究礼仪秩序,作为身份象征的“书道”,增强了个人的形式感。发源于中国的书法在日本却兴盛于中国,在郑重场合,人们都会以毛笔书写。在全日本称得起书法家的据说有百万之众,而学习书法的则有两三千万人,平均五六个日本人就有一个练习书法。
根据书法的上述几个作用特点,不失时机在全国大中专推广书法选修课,在中、小学恢复书法课程,在全国一亿多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中提倡书法健身,大力倡导书法健身,书法修身养性,书法提升素质的活动,并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从多方面增强书法的实用性,拓展书法的人文价值,书法将会永不衰败。
                      (正文完)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20: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面临的环境及前景分析

当前,中国书法面临着怎样的文化环境,还存在那些优势并能营构自身的前景,本文做一探讨和分析。

一是书法面临着大众文化的语境。

当前中国书法面临着以大众文化语境为主要影响的文化环境。从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到现在的28年,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正在或已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农耕文明正在或已被工业文明取代,它从根本上改变着几千年来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其奥密在于解放了人的个性,使人得到发展),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书法作为文化领域的一员,该领域从未有过的变化不能不对书法带来影响。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生产越来越规模化,人口潮水般地向大城市集中,并迅速被群体化的社会生活所整合,由大体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逐渐形成了大体相似的文化形态与审美情趣,即世俗化和时尚化的文化赏悦需求,瞬间化与碎片化的文化消费形态,游戏化与释放化的文化参与冲动。这无疑为大众文化主体的形成和大众文化环境的营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② ③这种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的和电子的)如微电子技术、卫星传送技术、光纤通讯技术、光储存技术、激光照排技术、数码成像技术,电视、传真、可视电话,因特网等为手段,以商品的市场化方式来运行。那些几乎一夜之间遍及城乡的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茶座、酒吧、夜总会、书画廊、会所、洗浴城、发廊等等,都借助现代化的媒介传播复制等手段,散发着“感性愉悦”的气味。“这种感性愉悦正是大众文化之产销运作的核心。”④ 它以自身的功利性特征和世俗化倾向,冲破文化特权和文化偶像的限制,使文化的发展从此转入多元化和民主化的轨道;它是一种消费文化,它消解崇高、消解精神,消解意义、摧毁传统文化的一些审美规范,……它有利有弊。
书法艺术的殿堂并非象牙塔、世外桃源。种种思潮不能不给书法队伍带来来影响。中国目前的这种大众文化带有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的多重特色。⑤ 先后出现在人们视野的现代书法、流行书法、先锋书法、人体踪迹学、书法主义等等,人们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其实,都是以大众文化思潮为主影响的多元文化思潮在书法领域的反映,是时代的产物。书法虽然没有变为大众文化,但已有了它的烙印;书法虽然没有成为世俗化的消费,但世俗化的东西多了起来;书法虽然没有脱离传统,但肢解传统的思潮和行为已经出现了;书法虽然没有成为人们感性愉悦的刺激品,然而那个方面的一些行为和现象也出现了。例如,“书写的开放与女性的介入”等。大众文化的这种世俗性体现在当代书法人身上,有些表现为功利意识和物质主义的精神特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以个人为中心、淡化理想主义的价值观的发展趋向。

二是书写从实用领域退出,书写人群及其社会基础的广度和厚度无可奈何地萎缩,对书法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

上个世纪初,硬笔出现,毛笔开始从书写领域逐步退出,尽管如此,但是还有一个过程。那时的小学、中学、还有大楷、小楷作业,现在50左右的人都多少受过那时毛笔的基本训练。值得的一提的是,在史无前例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虽然文化被“革”了“命”,然而排山倒海的大字报、大批判运动却使写毛笔字得到训练和提升,硬笔代替软笔带来的影响,由于文革这样的事件而歪打正着,得到缓解。
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字几乎都不要写了,且来势迅猛、过程短,这是以往没有的。由于电脑、传真机、手机等数码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机关、院校、企业、团体的工作中,别说动毛笔,动硬笔写字的人在迅速减少,人们信也不写了,一个电话、一个手机短信,一个“伊妹儿”,通信的问题就能解决,写文章、写论文、大都在电脑上进行,毛笔书写、硬笔书写正在远离时尚生活和主要青年人群。同时,长期以来政策舆论导向人们朝汉语拼音的方向走,汉字似乎成为过渡文字,刻苦学习汉语的人少了,中小学书法课取消,30岁以下的大中学生中,对书法有欣赏能力的人越来越少,笔者曾经有意识请一些二十三岁左右的大学生看一些书法,他们之中十有八九看不懂书法说不出好坏。这一代人从小学到大学从来没有摸过毛笔,一点感觉都没有。这种种状况不能不给书法带来影响。

三是中国专职书法工作者队伍非文人化,文人队伍逐步放弃书法。

在中国历史上,书法之所以同文人结合在一起,是因为毛笔是唯一的书写工具,文人们追逐功名利禄,实现自身价值,无不与毛笔书写联系在一起,文人们参加科举考试,书法的要求是很高的,文人们的楷书水平必须达到很高的水准。楷书做作为中国书法的集大成和高峰,是历代文人必须掌握的首要技艺。对现代文化人而言,由于书写工具由硬笔代替,硬笔也逐渐被电脑代替,由于书法早已经不是衡量文化人学识品格的一个有效法码,它不影响任何一个社会个体在自身发展道路上的正常流程,这就使书法失去了关键性的现实社会意义及价值。除了一些爱好者以外,书法逐渐被放弃。客观形成的这种局面,容易造成人文精神的迷失,产生艺术精英的基础缺失。同时,全国各级书法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他们本能地追求职业技能和书写技巧,是这个队伍增强艺术身份的表现。然而这种体制,今后如何克服困难,能够同群众文化生活相渗透、相结合,将对增强书法活动的社会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以上三大书法环境的表现说明,当代书法面临的生态环境是严峻的。中国书法朝何处去,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恕不一一列举。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一是消逝说。认为中国书法必亡,典型的如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笔墨祭》中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的毛笔文化现在已无可挽回地消逝了”,“我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能够擅长此道,但良知告诉我,这个民族的生命力还需要在更宽广的天地中展开。健全的人生须不断立美逐丑,然而,有时我们还不得不告别一些美,张罗一个个酸楚的祭奠。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⑥

二是本体转型说。如朱中原先生写道:“书法语境的转型是书法本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众所周知,传统书法语境主要是儒家文化语境,而现代书法语境则是多元杂交的文化语境。语境的转型是书法本体转型的前提与基础。正是因为文化语境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才导致书法本体的转型。”“书法本体主要应包括书法的本原形态(即最初形态)、书法的次生型态(即发展型态)、书法的成熟形态(即最终形态)三个方面。”⑦

三是悲观说。认为“书法已经失去了它最为丰厚的社会土壤和文化土壤,脱离开中国古典文学,伦理道德,政治体制,审美心理,生活风尚,建设环境等传统文化情境的具体支持,书法的人文表达在很多场合失去了一种真诚性和自然性。”“中国书法以艺术立场安居当下社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激发并表现出其作为当代文化的活力,它如何对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作出实质性表现,答案似乎都不容我们过于乐观”。⑧

四是创新说。创新说的情况比较复杂,一种说法是,再创出五体以外的新体是不可能的了,创新主要是追求风格和个性的多样化。
其他多种多样的创新说有:现代派、学院派、书法主义、艺术书法、流行书风、先锋书法、人体踪迹学等等,有的明显带有本派本流将替代中国传统书法或割断与它的传承关系的含义。如:“现代书法之所以是现代书法而不是传统书法,就在于它要竭尽全力地破坏,而非保存书法固有本质,如果现代书法还有着与传统书法割不断的联系,或者还带有明显的继承印痕,那它还不是现代书法,至少来说,它还不是纯粹的现代书法。”⑨

五是传统说与慎言创新说。认为:“当书法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和生态环境在过去百年里不断被削弱和恶化,使书法不得不处于今日的尴尬境地时,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冷静地思考如何应对困境、尽可能恢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给书法艺术一个稳定的恢复和发展的机会。”“如果有人主张,无须读书、不用练功、免谈做人、‘笑对’传统、追逐时尚、只要‘创新’就好,请问这样建立在漠视、淡化乃至反传统之上的‘创新’主张对于许多初学又急于事功的青年将起倒何种作用?”⑩
还有许多坚持传统的言说,不一一赘述。

六是有的带有后现代主义言说。现代主义艺术在西方人与生俱来的极端主义思维方式的引导下,经过近一百年的连续不断的推陈出新,终于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至此人们惊呼:“艺术死了!”然而,这只是现代主义的死亡,只要人类生命还在延续,艺术就会起死回生。按照“物极必反”的事物发展规律,西方后现代艺术走上了一条反对极端、追求折衷、不尚单一、力倡融合的多样化道路。在国内亦有人认为,书法的多元化发展是后现代主义言说下书法可能要走的道路特征之一,并赋予其一定的视线。等等。

以上这些认识和观点可谓见仁见智。笔者对当中有些观点和有些观点的成份不赞成,对有些观点和有些观点的成份赞同。有些想法,总的认为,当前书法面临的环境有利有弊,如何杨长避短,构造和谐的书法生态环境,促进而不是代替书法的发展,书法的前景仍然光明。要看到营构书法前景的优势还不少,分析如下。

一是要看到随着现代化的推进,都市化生活的泛滥,人们对传统性书法的欣赏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现代化的推进,会使人们挑战传统,这并不奇怪;现代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又会使人们挑战现代主义,这更不奇怪。在西方,曾挑战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已经走到尽头。有两位代表人物,“以塞尚为代表的形式化的‘为艺术的艺术’和以杜尚为代表的观念化的‘反艺术的艺术’这两条现代主义之路已殊途同归,一同走到尽头。”随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却走上了一条“反对极端、追求折衷、不尚单一、力倡融合的多样化道路”⑾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现代化的发展和竞争可能使人们并不感激现代化:生活愈来愈都市化,喧嚣、污染使人们产生窒息感,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心理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用品愈来愈加工化,化学化,精细化,雕饰化,天然的东西离人们越来越远,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一方面会表示讽刺、不满、喧泄情绪、玩世不恭;另一方面,“重新将目光投向五彩缤纷的人间生活,投向生机勃勃的大自然。”⑾
在现代化生活间隙里,广大群众迫切需要视觉的缓舒,心理的调整,情绪的改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心理需求具有异质弥补性。一个经常在大都市工作的人,最好的休息是到野外去,看看大自然;一个人把某某事情思考得久了,做得久了的,需要下下棋,通过另类事情“换换脑子”。生活中经常使用工业加工品,化学品,精细雕饰,人们就非常渴望自然原始的用品,等等事例都是说明这一道理。人文科学始终围着“人类根本价值完善”的中心转动,文化就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存与发展的综合与记录。正如康德所说:“人是目的”!可以说,哲学不是追新出异,哲学是人类怀着乡愁寻找家园的苦旅!西方人只有到云南丽江才看到了心中的圣堂:香格里拉。因现代性的竞争意识带来其反面的心灵寻根——还有另一方式就是:在静穆的山水中宁静地生存。 生活越现代,越想往古代;越时尚化,越怀念传统; 越雕饰化,越崇尚自然;越都市化,越向往山林。这些年一放长假,在中国有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人口,奔向古老的庙宇寺院、原始村落、自然山水、历史名迹、人文景覌……去看秦砖汉瓦、古塔残碑、竹棚木屋、佛经道典、石雕泥塑、民族风情、奇石异草、狼虫虎豹……以探幽揽胜、返朴归真、寄情山林、散怀遣兴、回归自然……这一切,是人类文化“家园”中耐人寻味的“胜景”部分,而中国书法,同这些“胜景”恰恰脉络相通,味道相近,且有点睛之能,大化之功。这一方面的作用,书法大可执牛耳尔——当代书法精神将在重返人类文化母体的无穷回归过程中自证。
书法是手工艺术品,用的宣纸是手工做的,墨也是手工做的,毛笔也是手工做的,砚、印章都是手工制的,装裱更是手工的,而且样样都是艺术精品。这种手工制作性,处处留下古老传统的色彩,时时散发着自然天成的味道,再加上各种艺术气味,如山林气、庙堂气、书卷气、天籁气、田园气、金石气等等,使得书法作品在各种艺术品中独具的特色。书法作品的传统文化特质、手工工艺特质,正好可以治疗和弥补人们的现代化病症,满足人们崇尚传统、回归自然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巨大的。
书法需要老老实实地继承传统。世界上不是样样事情都可以创新,比如说对文物的保护就是一项“守旧”的事业。文物的旧貌保护得愈好,愈是有价值,(文物)愈是有生命力,人们愈是喜欢;艺术品的传统民族特质保持得愈好,愈能走向世界。云南有个古老的村寨香巴拉,房子都是古老的木屋,一经发现,顷刻间,每年旅游者达到几百万,由于它偏僻因而没有被人破坏。另有报载,某地一古镇,本来可以作为旅游点来开发,然而当地领导为了形象工程,大肆扩建,挖掉青石板,铺上水泥路,彻底破坏了古镇的风貌,没有守住旧的东西,使当地失去一文化胜景、大财源,现在悔之晚矣。种种事例,枚不胜举。
一种产品、一种技术可以全球一种模式。但文化的品种则与此恰恰相反,它不可能全球一种模式、一种味道、一种特色。如是那样,文化毁灭的时期就来到了。我们对先进文化的学习借鉴应该是积极的,对自己文化中的糟粕的剔除是不含糊的,对某种文化品种的保护是坦荡的。某种文化品种在发展中尽管可以借鉴、吸收别的民族和流派一些风格或手法,但决定该文化品种本质的东西,属性的东西不能丢。这不是保守,这恰恰是对这种文化品种的保护。文化品种的特色性、传统性、民族性是该文化品种存在的生命线,比如说中国的国画,如果丧失了他的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写意特征,它就不能叫国画了。书法亦然。
书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书写退出实用领域以后,在文化语境转型的情况下,书法如果同向跟风转型,不符合书法的传统文化特质,也缺乏社会动力,因而书法发展的路子主要是逆向寻根、继承传统、尊重个性、健康发展。当代书家并不缺少创新意识,缺少的是传承的深度。不从基础做起,抄近路,随大流,这除了功利的驱使之外,还缺少对书法前景的明确认识,是重要原因。只有在吃透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多种个性、多种风格的作品,才能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求,只有挖掘传统的文化特质,才能弥补现代人的精神心理缺陷,书法事业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兴旺发达。
对在“创新”旗号下,种种书法的流派应该支持,允许存在,创作自由,谁也别攻击谁,要让群众去认可,让历史去鉴定,让市场去淘筛,别轻言中国书法要转型。现在看来中国书法是难以转型的,因为历史上任何一种书法(五体书)转型都是为方便实用而产生的。由于现在书写退出实用领域,Sample Text网友: 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人和笔结合的时代正在结束,人和电脑结合的时代正在开始)因而缺乏转型的动力;如果为艺术而转型,那只是极少数圈内的自赏而已。任何单纯为艺术而艺术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最近沈鹏先生 ⑿ 指出:“就书法而言,我们不可能再有书体上的突破……书法史上形成更多的流派,应当启示我们进行新的创造……传统中相对稳定的因素最值得重视,因为相对稳定的那个部份确定书法的本质属性,为历史所积淀,具有长远意义。”“艺术要有个性,处处设防未免太累。”“应当有多种风格,每个人都有创作自由”等。看来,稳定和坚持传统,追求个性和多种风格是沈鹏先生所提倡“创新”的主要内容。书法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一些新的思潮和流派只有建立在汉字书法本体基础之上的,才可能有前途,否则将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要看到电脑代替手写,虽然使书写退出实用,但另一方面却使汉字有了生命力,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了,也给书法提供了新的空间汉字电脑输入问题解决之后,其速度不亚于字母文字的输入,甚至更快,使汉字有了生命力,随着电脑走向全世界。人们心里释然了,传统文化“东方魔块”的汉字可以保留下来。同时,中国书法也扩大了生存空间。
只要汉字存在,就有书法存在。
那么,汉字的优越性是什么呢,根据资料统计,一段137个汉字的短文,翻译成英语需465个字母,翻译成德语需522个字母,翻译成法语约需597个字母,而汉语只用137个语音,电脑输入也快,很明显,汉语的效率,高于英语,德语和法语。从发音难易程度及语音分辨的难易程度看,汉语语音比较少,是声韵调三维结构,由20多个声和30多个韵组合,只有410多个音节,再与4种声调组合,共有1280多个语音,而且没有发音难度大的音,易于学习和摹仿,容易分辩;而英语音节多达一万多个,其声调变化也复杂得多。对于使用语音来控制机械和设备,汉语语音是最佳的选择。科学家还发现,现代科学的逻辑结构与几千年前发明的汉字逻辑结构如出一辙。汉字具有现代系统工程中所需求参数的充分条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有的学者甚至将汉字称之为“智能型文字”。汉字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最杰出的第五大发明。随着人类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汉字所独有的图形特征、智能化倾向和视听识别的优越性,将会在全球一体化中表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不同于其他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符号性和全息性。每个字的本身,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往往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小小的博物馆。汉字能跨越空间、时间的阻隔,传递大量人文信息,供人类在交流中使用与共享。⒀
现在世界上应用汉语的人数很多,中国拥有13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5,中国海外华人的人数相对其它国家也是最多的,汉语是世界第2大语种。
毋庸讳言,与其他文字相比,汉字的确难学难记。为数不少的年轻人对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反而有所忽视,然而,来华学习汉语的洋学子年年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汉字在当今世界却焕发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在韩国、在日本、在东南亚、在欧美、在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汉语热,学习人数超过3000万人。有的外国人经过数年的汉语学习,汉语的听说水平让人刮目相看。
只有汉字存在,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才有意义。
古代,汉字没有转化成字母文字是历史的必然(笔者另有文章论述)。我们看一看历史上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例如,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他们为什么在历史上很快四分五裂?因为罗马帝国在使用拉丁语书写自己的方言时,就自然地出现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等,都在使用这个拉丁语,但是到了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时,受到方言的制约,也就改变了这种拉丁语的写法,因而就出现了法语、意大利语。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拉丁语也就自然开始消亡了。然而,为什么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几千年以来始终没有出现像欧洲那样的现象?因为文化不同,因为文字不同!⒀
当然,我们在这里为汉字唱赞歌,并不是仅仅给书法寻找土壤和基础,而是要从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准确看待中国文化问题。汉字及其文化固然也有缺点,我们决不偏袒,但以其仅有的缺点而废除汉字大不至于也!在此我们不得不对百年来汉字的悲惨命运做一反思。十九世纪之初,西方资本主义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拿出四亿五仟万两白银赔款给洋人,⒁ 中国人在政治上的失败,便把根源一骨脑儿归在文化上,民族虚无主义盛行,把中国传统文化说的一无是处,一团漆黑,一些激进的学者认为:“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倘不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汉字拉丁化”的口号就提出来了。这是废除汉字最早的版本。解放以后,仍然以为汉字是落后的,要走拼音化的道路,实行了几次以废除汉字为目的的简化运动,费力大,收益少,损失多。一直到现在,还有人对汉字耿耿于怀。
世界历史证明,一个不尊重自身文化的民族,一个虚无主义的民族,是不能学习到先进文化的。李泽厚先生说:“废除汉字,既不可能,也无必要。”⒂ 以废除为目的的简化字搞了几十年,不但有损中国文化瑰宝,使汉字丧失美感和意义,还遭到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前不久国民党主席马英久就提出反对。如要继续按拼音化目标改革和废除汉字,能否实现暂且不论,这中间将要造成巨大的麻烦,减缓效率,华人圈内将有3种识字人群,很不利于祖国统一,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不利于世界人民学习汉语,不利于人类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东西方文明的互补,不利于发挥汉字形音义永久表达的优越性。随着新的汉字输入法的发明,汉字难认难写的问题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在世界性的汉语热面前,应果断宣布停止以废除汉字为目的的拼音化的改革方向,同时,推广以完善为目的的文字的标准化和准确化建设,重视研究汉字的民间创新,慎重合理地对少量字进行简化,汉字的生命力将会更加旺盛。
我们应把废除汉字的热忱放在推广汉语上,研究快速的汉字汉语学习方法,比千方百计想要废除汉字要高明得多。书法应为汉语的推广服务。电脑代替手写和毛笔,固然萎缩了写字的人群,但电脑汉语的输入的方便使汉字随着电脑走向全世界,汉语向全世界扩大有了可能,只要汉字存在,汉字书法就存在,只有汉字使用范围扩大了,书法的市场和空间也就扩大了。

三是要看到书法作品有收藏性、流通性的特点,在良好的市场机制条件下,是书法兴旺发展的促进剂。中国书法的收藏热度虽然没有国画热度高,但当代中国书法的收藏毕竟开始了。近年,元代鲜于枢草书韩愈《石鼓歌》拍了4620万元,开书法拍卖历史之天价。最近,中国美术馆举办了56名当代书法家作品提名展,将建书法专馆,以推动书法收藏。
依据中国古代史料,纯艺术书法市场形成于六朝时期,南朝宋、齐间市井流传谚语“买王得羊,不失所望”,是说当时王献之、羊欣师徒作品在市场上的口碑,我们从中亦知当时书法市场状况之一二。古人对书法的看重甚于画作。古人收藏以字为主,画次之。历史上不少皇帝喜收藏书法,早有唐太宗李世民,近有乾隆大帝,视书法为上品,乾隆设“三希堂”收藏天下书法。
古人认为“亲人耳目者是书法。”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从诞生就承担镇宅、避邪之功能。因而古人房屋之大厅中一般不以画幅作装饰之用,而大多数悬挂耐看的书法佳作,认为“真正的好书法”能撑起殿堂,而绘画通常是“补壁之用”。
现代人收藏书法,在清末民初曾是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由于废除了科举制度,“馆阁体”也随之由碑派风格的书法所代替,一批杰出的书法家在总结、反思中,将书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创作热,亦出现了收藏热。
经过二十多年的书法发展,当代中国遍及城乡的书法爱好者,可以说人人都是“收藏者”。现中国书法爱好者一般分布在这样的人群中,一是文人型的知识分子中的国家干部、教师、研究人员、考古人员、编辑人员、艺术人员;二是离退休干部中的人员,三是工农兵中的爱好者,四是一些企业经营者,五是一批书画经营者;六是一些受到书法熏陶的大中专学生,笔者估记:全国约有3千万人。这些人员都对社会上的书法活动大到关心、小到留意,如遇上好的书法作品视经济情况收藏一些都是可能的,甘肃省通渭县是一个书画县,每年向全国各地售出书法和书法装裱等收入约3千万元,中国书坛很多书家都在那里留下足迹或作品。全国的书法市场的潜力很大,有待挖掘。重视和发挥书法的收藏作用,培育规范的书法价格形成机制和书法名人形成机制,使真正好的作品和书家成名,这是书法市场成熟和推动书法发展的关键。

四是要看到网络书法的兴起,将促使书法的交流宣传,有利于扩大书法的影响进入英特网是书法活动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可以被称为网上成长的一代,今天已经进人了“视文化”时代,或者称为“读图时代”。据资料:在美国,1970到1989年的成年人口增加了37 % ,户口增加了46 % ,但报纸的总发行量却只增加了1.1%。说明人们的阅读愈来愈依靠网络。
  书法上了英特网,它的优势是:一是在时间上加快了书法的信息交流,是对刊报的提升和补充。它加大了书法信息交流量,互动性能强,爱好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些大信息量的书法活动可以及时得到介绍;二是独立、平等的民主意识是网络书法人气旺,发展快的重要原因,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书法与读者有很强的亲和力。网络书法打破了专业书家与普通爱好者的管限,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人人都可以参与信息交流,使一些书法人才脱颖而出有了可能。三是网络书法的兴起,整合了以往书坛的交流方式,扩大了书法爱好者交流的渠道和场所,大大增加了可以进行书法交流的人数,拓宽了书法受众的人群范围,有利于推动书法走向世界。
网络交流方式的发展,使书法人的个性化、时代化、自由化特征进一步展现。会不会影响书法的创作风络,人们拭目以待。
可以说在当今世界,谁失去网络,谁就失去群众。应在中国书协建立网络书法分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防止网络的山头化、庸俗化。使网络为书法事业发展做出大贡献。

五是弘扬书法的多种实用功能,扩大书法的受众和社会基础,才能促动书法的事业发展自古以来,人们一致认为,书法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这是因为用毛笔书写时要求人们入静、入定、没有杂念,全身放松,这也是中华气功和武术所须具备的养身功之要领。书法如同练静气功,可以调整心态,减缓压力,排遣胸臆,颐养性情,抒发情怀。汉朝蔡邕《笔论》说:“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是一幅气功图。大凡书家挥毫时,都少不了两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先是生静,静则入窍冥,凝神贯性,消除杂念;继而生动,动脉摇筋,血气布泽,这一动一静,恰似气功中的动和静,与打太极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书写是一种心智活动,心、眼、手必须配合,对于训练人的耐心、素养、想象、准确和条理,是不可多得的活动。
书法教育对右脑有激活作用。浙江中医学院沈浪冰先生从1987年开始,在学院开设“大学书法”选修课10余年,发现书法有助激活右脑、使右脑的抑制状态有所改善的作用,对医学院培养高素质人才很有益处。沈老师是通过对176名同学的四年跟踪得出了书法可以激活右脑的结论。⒃
书法还可以训练人们的气质礼仪修养。书法中蕴藏的韵律美,节奏美,力度美、意境美,都需要作者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中多方面提高艺术修养。著名导演李安,要求出演《色戒》的演员王力宏练好中国书法。王力宏是左撇子,每日磨墨用右手写字,非常认真。并非影片中有写毛笔字的镜头,而是为了修身养性,增加他的文人气质。曾国藩在为官时就以书法养性,此后他面对挫折,经受各方面的压力,沉得住气,思想成熟,事业有成与书法都不无关系。日本人有很多十分讲究礼仪秩序,作为身份象征的“书道”,增强了个人的形式感。发源于中国的书法在日本却兴盛于中国,在郑重场合,人们都会以毛笔书写。在全日本称得起书法家的据说有百万之众,而学习书法的则有两三千万人,平均五六个日本人就有一个练习书法。
根据书法的上述几个作用特点,不失时机在全国大中专推广书法选修课,在中、小学恢复书法课程,在全国一亿多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中提倡书法健身,大力倡导书法健身,书法修身养性,书法提升素质的活动,并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从多方面增强书法的实用性,拓展书法的人文价值,书法将会永不衰败。
                      (正文完)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研究者易新生在书法杂志5月号上,撰文对当前书法界的十大流弊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十大流弊为:
  1、文化缺失,书法作者读书过少,全面综合的文化素质比较欠缺。2、主义泛滥,许多人动辄给自己的作品贴上各种主义的标签。3、竞争无序,不少展览漏洞甚多。4、风行印制作品集。5、润格与市场脱节,一些作者对自身作品的价格定位不清。6、作品面貌雷同。7、吹捧盛行。8、盲目创新,现在书坛所谓的创新将创新与传统完全割裂。9、急功近利。10、疯狂炒作,一些书坛人士像炒作演艺明星一样来炒作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20: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搞笑歌<<九届国展一手歌>>


<<九届国展一手歌>>

九届国展奇事多,看我编个一手歌.
说到了谁莫见怪,本来我就不招爱!

九届国展一出手
一千万元拿到手
艺术和金钱拉回手
书法家们都拍手
这回大家露一手
评审费30交过手
退稿费50一只手
惊的书法家直摆手
无奈还是拿出手
国展评委最抢手
谁和领导有一手
这会你就可牵手
老书法家是强手
书协在向你招手
平时温柔的纤纤手
三秒钟就下狠手
眼快胜过刀斧手
几天五万好快手
好作品,不举手
狗屁作品不放手
平庸作品抬贵手
是否还有上下手
评完了咱们就分手
谁还管他有后手
获奖考核现枪手
评委昏庸不摆手
祝贺获奖还握手
监审只看不插手
观察无权咋出手
公正阳光都举手
学术和谐齐拍手
名单公布有一手
分书体列出众选手
淹没东道主三只手
大家都能捞一手
行草看去皆高手
却似出自一只手
楷书更多是新手
半吊子魏碑齐招手
天发中山露一手
楚简更能亮回手
隶书皆是平平手
炳森见了也摆手
喜坏了李国胜等临摹手
乐晕了何豪等枪手
落选了江浙诸高手
恼了崔寒柏等名手
逼疯了郭心得等低手
气跑了天生书呆子大评手
高兴了入展的新手
拿到了会员证天下无敌手
气晕了投稿的众高手
写了几十年还是个霉手
激怒了无数的刀斧手
有人恨不能当杀手
评审上到处是暗手
书法届也有好猎手
评完了也还难罢手
看你们脚盆咋洗手
最后再来赌一手
不退稿 书协 你就是扒手
得罪了您
我顿首 顿首 再顿首
发表于 2007-12-9 20: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失时机在全国大中专推广书法选修课,在中、小学恢复书法课程,在全国一亿多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中提倡书法健身,大力倡导书法健身,书法修身养性,书法提升素质的活动,并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从多方面增强书法的实用性,拓展书法的人文价值,书法将会永不衰败。”
同感呵!国粹岂能失传。
发表于 2007-12-9 20: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喜欢现在的某些所谓的“书法家”!
发表于 2007-12-9 22: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哪这个贴子太长了看起来好费劲呀
发表于 2007-12-9 23: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会贤斋主于2007-12-09 19:46发表的 :
书画可宜人,可养神,可健身,可放松心情。
还能健身...
发表于 2007-12-10 08: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终现真身,哈哈
发表于 2007-12-10 08: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静^舞飞扬~~于2007-12-09 23:46发表的 :
还能健身...

锻炼你的兰花手腕
发表于 2007-12-10 10: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道中人,我也喜欢硬笔书法,但是不会写毛笔字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0 17: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力水手呀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0 18: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道顿悟


  书法更是一种书写的过程,是伴随心律自然进行的有节奏的点画运动。也可以说书法是一项以毛笔为器材的体育运动。
书道源于心,直达笔锋,心之所囊天地万物之实虚阴阳、七情六欲、道儒佛之理解、善恶皆随势而出。则书写无不为心所役,表心所思。书道最高境为写心之本性,而心之生命之本能则须有力有动有节律,方能有活力生气。
如何通过写字体现之,则心在指挥书写时又须顺势而将本性自然流露于纸墨。书之气若要有生机,必蕴于力、动、节奏的点画、字行、整篇之中,浸淫于斯,通游于斯。气有清浊、刚柔、徐疾、冷热、香臭、浓淡、动静、咸苦、狂嘶低徊等等之状之态。皆随心律呼吸而生发,合笔势挥运而流转。
如此写来,则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必达乎道,同混无之理。观之必禀阴阳之势,含万物之韵。疱丁无牛也。
            丁亥小雪小记于陋巷,文白相杂不成体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0 18: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书法展览定律


  世界上本来没有展览,投稿的人多了,就成了展览;
  从前,书法创作是从一件作品到下一件作品,后来,书法创作是从一个展览到下一个展览;
  古时的书法展览是兰亭雅集,当代的书法展览是追名逐利;
  展览不是万能的,没有展览是万万不能的;
  没有评审不成展览,没有错误不成展览,没有人情更办不成展览;
  展览前和展览后一般比展览本身更精彩,就像《馒头》和《无极》;
  展览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体表演,集中体现了我们国民的心理状态;
  对于投稿总是不中的选手,展览制是万恶之源;
  创作是享受,展览是忍受;
  创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展览是一种生存方式;
  展览的三种心态:投稿者-《阴谋与爱情》,评审者-《傲慢与偏见》,最终双方-《理智与情感》;
  偶投一中叫水平,屡投屡中叫关系,从来不中叫捐赠,从来不投叫摆谱;
  展览的三大悲剧:投稿的不认识评委,展览出来无人评价,不收评审费都没人投稿;
  四年一展是奥运,两年一展属正常,年年有展是集体糟蹋笔墨,一年多展是捞钱有方;
  书法是一门艺术,写字是一门技术,办展览是一门骗术,当评委要有防身术;
  心态极好的书者的座右铭:“投自己的稿,让评委们刷去吧!”;
  获奖者的座右铭:“获自己的奖,让落选者骂去吧!”;
  草根书法的核心在于艺术,精英书法的核心在于金钱,名人书法的核心在于名人;
  人是铁书是钢,展览就是合金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