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217|回复: 2

萯阳宫故址探寻------李养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6 14: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秦汉萯阳宫故址究竟在哪?

    典籍有载,文物有证。今简述如下:

    1、方向里程。古籍记载萯阳宫,均以户县县城为坐标原点,记述方向与里程。

    汉魏间佚名著《三辅黄图·秦宫》记载:“萯阳宫,秦文王起,在今户县西南二十三里。”唐朝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二》、元朝骆天骧著《类编长安志·卷二·宫殿室庭》记载文字大体相同,均记述秦萯阳宫在户县西南二十三里。现存最早的户县县志、明朝崇祯末年西户社区《户县志·卷三》记载:“秦萯阳宫,在县西南二十有三里。秦文王所造也。秦王政九年,嫪毐作乱,族。迁太后雍萯阳宫,即此。”清朝乾隆四十一年毕沅力排清代《户县志》讹传,在《关中胜迹图志·卷四》依然记载:“萯阳宫,在户县西南二十三里。”

    秦汉萯阳宫向里程记载,以汉魏至明清,传承连续,史料成链。

    2、宫址位置。记载萯阳宫址位置史料,有古籍《水经注》和碑石《创建崇真观碑》为证。

    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渭水·卷十九》记载萯阳宫位置较为明确:“甘水出南山甘谷,北经秦萯阳宫西,又北经五柞宫东,北经甘亭西。”当代考古专家、教授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王学理《咸阳帝都记》、张沛校注《关中胜迹图志》按语等据郦道元记载,推定萯阳宫在甘峪口之东、曹村一带。

    元朝延祐六年(1319)树立《创建崇真观碑》。碑文明确记载:“秦之萯阳宫故址在焉,信夫天壤间自昔为佳处也。”(《户县文物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2版第98页)西户社区。碑石今树立于曹村东北角。1982年,由当时县志办编辑谢志安先生调查发现。

    3、相关地名。唐朝武德年间和宋朝大观年间,户县、周至间设立终南县,辖境包括渼陂。后来终南县撒销,元朝至元十八年,周户重划疆界,北以灰渠头为界,南部大体以今蒋村镇、天桥乡东西辖境为界,南山内以涝河为界。

     蒋村镇曹村东邻村富村窑,古称“萯阳”。

    曹村东北邻村念庄,系辇庄之讹化。

    念庄北邻东、西八什村,系秦汉驻军地名遗存。

曹村、富村窑、念庄、西八什村,过去虽属周至,但与户县古代萯阳乡的东八什村、上涧子村等接壤,距离也仍符合古籍记载。这也是明代户县志坚持从实记载的根本原因。县域缩小,遗址一分为二,导致萯阳宫故址纠纷。

4、出土文物。主要有萯阳供鼎、萯阳宫印、秦汉瓦当等文物。

    萯阳供鼎。据周晓《萯阳鼎跋》记述:“笔者于一收藏家处得见一件铜鼎。据云,早年得自西安古董市场。……此鼎与战国秦十六年私官鼎、中敃鼎的形制极为相似,应为战国晚期秦器。”(《文物》1995年第11期)。鼎上有篆、隶铭文48字。篆体铭文为:“鄠萯阳供鼎,容一斗一升,重六斤七两,第百卅七,第百卅七。”1929年,富村窑与邻近三堡六庄打水利官司,富村窑富户张思公为平息事态,将家藏铜鼎送给西安警备司令,保住性命。萯阳供鼎从此流落西安。周晓所说,此鼎早年得自西安古董市场,与此吻合。

    萯阳宫印。1998年,周晓陆、刘瑞著文《九十年代之前所获秦式泥封》发表于《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一期,著称西安市北郊发现秦封泥之“萯阳宫印”。

    鸡子山一带秦汉宫殿文物。鸡子山,土丘,在户县西南二十四里,距富村窑、曹村各一里。从2001年以来,山上除发现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物外,还发现秦汉文字瓦当、云纹瓦当、回形纹、雷云纹地砖等残件若干,系秦汉宫殿专用构件。

    天桥乡东八什村也发现云纹瓦当、筒瓦等秦汉文物。

    综上所述,结合省考古所研究院郑洪春、王炜林、杨亚长、马明志等考古专家现场勘查结论,参阅何清谷、王学理、张沛等专家著述推断,特别是元朝《创建崇真观碑》碑文证实,1987年版《户县志》、1995年版《户县文物志》充分肯定萯阳宫故址在户县西南二十三里曹村一带,结论符合考古科学原则,证据充足,经得起历史长期考验。


发表于 2010-12-6 11: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躬耕岩下 于 2010-12-6 11:59 编辑

早知道秦汉萯阳宫故址一说有争论,但直到今天才看到此一说的论述文章。此前也看到另一说的论述文字。我没有亲自考据诸多文献记载的具体文字内容,但以两说各自论据来看,关键之处在于文献记载到底是户县“西南二十三里”抑或是”西南二三里“。若真是”二十三里“,曹村一带之说几无可争辩。

窃以为文献记载是最有力的证据,而出土文物的证力不够强大,尽可作为一个辅证。

其次一个有力的证据是村名,只要详细考察一下现名曹村、念庄、富村窑等地的地名沿革即可作为重要辅证。仅举一例:据我所知,”萯阳“被叫成”富村窑“该是近前(解放后吧)的事,直到现在,当地老人仍然叫”富村窑“为”萯阳“。这绝对不是毫无来由的叫法。
顺带:我在网上看到县西所谓”萯阳宫“的现场图片资料,其规制与风格简直令人喷饭。历史真相也许不是你掏钱盖几间房就能糊弄的。
发表于 2011-1-16 10: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