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林阳的儿子就读小学三年级,大约从两年前开始,她听了朋友的推荐,将孩子送到了国学班读经,这不,《三字经》《论语》《弟子规》《大学》都已经学完,林阳欣喜地发现,常年浸润其中的儿子,除了养成了腰板溜直、站姿标准的习惯外,还格外孝顺有礼貌。“只是,我有一点疑惑,儿子二十四孝的教材中竟有很多案例和现代生活相去甚远,感觉很不适合说给孩子听!”带着林阳的问题,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国学让孩子彬彬有礼
国学教育热了多年,学员数量庞大,还有一些学校专门开设了相关课程,诸多古代经典篇目正在慢慢作用于现代孩子们的心灵。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六年级学生刘海若有很多好习惯,比如,早上离家之前,一定要给爷爷奶奶鞠躬,说再见;父母把他送到学校离开时,一定要说声感谢;见到班主任老师,必须行礼问好;每天晚上吃过晚饭,一定要帮着收拾餐桌……这样的孩子,被所有亲友啧啧称奇,他们说,真羡慕刘海若有这么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情。
刘海若比较瘦,小时候往哪一站,多是弯腰驼背。到了读经班之后,老师手握一把戒尺,谁坐姿不正,就打一下手板;平日里必须挺胸抬头,站有站样,坐有坐姿,说话更要有说话的样子。
24孝故事内容多有离奇
记者曾经旁听过一节有关24孝的国学课,对于开篇林阳的疑问,较为感同身受。比如,那节课学习的是“涌泉跃鲤”,讲得是东汉四川广汉人姜诗,娶了庞氏为妻。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记者翻阅了24孝的其他篇目,内容也多有离奇,比如,南齐一位高士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于是他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细细品味,故事中的人物与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相去甚远。
国学教育需要改良和筛选
家长们的忧虑并非偶然,读者张语发现,五年前学习过国学的儿子,如今为人处事很是谨慎细心,同时,有些唯唯诺诺,不愿意尝试新事物。
再有朋友来问国学班的事情,张语态度谨慎地推荐,“国学教育从内心上对孩子的提升肯定是有的,有人文积淀,还能培养孝顺、正义等良好品行;负面影响便是那些古代的篇目,若不加改良或者筛选,肯定是不利于孩子原汁原味的全盘吸收。
沙区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这样建议:“在学习那些较为极端的古代篇目时,最好把古今的意识差距剖析开来,千万不要一下扎进古文里,没有取舍地读经诵经。”
来自 东北新闻网 记者辛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