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总理剑桥演讲:透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
张国忠(吉林师范大学教授)
2009年2月2日,温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深情演讲:《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温总理用凝练、有力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一个古而又新、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的中国,阐释了中华民族追求进步、崇尚和谐的精神世界,用信心、合作和责任鼓舞人们勇敢地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渡难关。
温总理坚定自豪地说: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哺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我们的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刚健运行一样,彰显正义。
“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温总理用他诗一样的语言动情地娓娓道来。
温总理说,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
他承诺中国将永远坚持开放兼容的方针,与世界和谐发展,携手进步。同时,还呼吁大家在信息化的多元时代,多去中国走走看看,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我一边学习一边摘录温总理的语录,当我读完总理的《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再重读《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在剑桥大学的演讲(节选)》时候,我惊奇地发现,这篇“节选”的文章真是天衣无缝、精采绝伦、叹为观止的一篇完整的文章,每一段每一句都透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
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有可能得到《光明日报》总编的同意,如果能够得到温总理的同意,在《光明日报》上刊载温总理的《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在剑桥大学的演讲(节选)》该多么好啊。
我有一个梦想,如果能将这篇文章选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该有多好啊,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中学生非常需要这样的好文章。
让支持赞同我这一梦想的同仁们,积极的共同努力,运用自己的工作条件,推荐温总理的这篇文章,让更多的读者在《光明日报》上看到温总理讲话中透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
我们共同期待着这一梦想的实现……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在剑桥大学的演讲(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
说她古老,她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说她年轻,新中国成立才60年,改革开放才30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明古国焕发了青春活力。
我愿借用两句唐诗形容中国的现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人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古而又新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的一场伟大实践。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了天灾人祸,渡过了急流险滩,昂首挺胸地走到今天。深重的灾难,铸就了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饱经忧患而愈益坚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
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
“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哺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我们的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刚健运行一样,彰显正义。
15世纪,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三十几个国家。他带去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还帮助沿途有的国家剿灭海盗,真正做到了播仁爱于友邦。
国强必霸,不适合中国。称霸,既有悖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也违背中国人民意志。中国的发展不损害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中国要做和平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合作的大国,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今天的中国,有3亿人在学英语,有100多万青年人在国外留学。我们的电视、广播、出版等新闻传媒,天天都在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正因为我们善于在交流中学习,在借鉴中收获,才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体,文化的发展将不再是各自封闭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中多元共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她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将永远坚持开放兼容的方针,既珍视传统,又博采众长,用文明的方式、和谐的方式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年前封闭落后的旧中国,也不是30年前贫穷僵化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中国。
未来属于青年一代。中英关系的美好前景要靠青年去开拓。抚今追昔,我想起对中英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剑桥校友李约瑟博士。他的鸿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在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品格。希望更多的剑桥人关注中国,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做中英交流的友好使者。我相信,只要中英两国青年相互学习,携手共进,一定会谱写出中英关系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