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刘滨海
在户县文化界提起马宏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是他集50多年的精力,长期不懈地搜集、整理、研究陕西关中民俗,撰写出了一篇篇资料翔实、颇有见地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谁知这位和蔼可亲、精神矍铄的老人,几年前被病魔折磨得卧床不起。病魔中,他还与人合作出版了《关中风情》一书。正当我们期盼着他的下一部著作问世的时候,却传来噩耗,他不幸于今年县城八月二古会这天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二岁。
回顾老人为户县文化事业辛劳奋斗的事迹,不由人思绪万千,肃然起敬!
马宏智在1970年至1977年担任文化馆馆长期间,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发现、推荐和使用了一批骨干人才。户县农民画大发展时期的许多优秀干部、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画家都是他以事业家的胸怀、伯乐的眼光发现和推荐使用的,这些人在农民画发展历史的关键时期、关键环节发挥了积极作用。1973年他成功地组织了户县农民画首次进京展出,奠定了农民画在全国的地位。在他的领导下,举办了一次有各方面专家学者参加的农民画学习班。这次学习班出了董正谊的《公社鱼塘》、刘志德的《老书记》、李凤兰的《春锄》、张林的《业大更勤俭》、马亚莉的《养鸡场》等一批传世之作。几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人们只要一提起农民画的优秀作品,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几幅画,可谁又知道隐藏在这几幅画后面马宏智老先生所付出的心血! 马宏智老先生早年即热爱写作,常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在退休之后,更是勤奋有加,笔耕不辍。为了搜集资料,考证史实,不管冬天寒风刺骨、夏季烈日当头,他始终骑着一辆旧自行车,穿梭在我县的村村寨寨。他经过调查研究,寻根溯源,先后出版了《年节趣话》、《十二属相故事》、《户县风物览胜》、《上林苑风情》、《户县氏族寻根》、《户县婚娶习俗》、《渼陂湖畔的传说》、《萯阳小学志》、《年节风俗初探》、《干支属相和民俗》、《西汉京郊婚俗》、《民俗学的重要任务》、《略论姓氏家族文化》、《关中风情》等著作和论文。与人合编《户县文物志》、《户县民间文学集成》、《户县小学乡土教材》。另有诗歌、散文、绘画等作品340余篇(件)发表于各类报刊。 马老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对研究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及习俗,研究氏族发展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他行文朴实,语言生动,颇受行里行外人士的喜爱。他的事迹被录入《陕西民间文艺家》、《98·陕西人物年鉴》等诸多典籍。1995年5月获“陕西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并应邀出席中国民俗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 马老师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一生;是勤勤恳恳,笔耕不辍的一生;是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一生;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一生;是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名字及其著作,将永远铭刻在户县人民的心中。
编者按 今年9月9日(农历八月初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曾担任过多年户县文化馆馆长的马宏智先生因病逝世,走完了他82年的人生历程。马先生是陕西民俗界的骨干作家之一,著有《年节趣话》、《户县氏族寻根》、《户县风物览胜》、《关中风情》等书。马先生更是“领导、参与、见证了辉煌年代的户县农民画活动,以他善于思考的睿智、惯于将实践认知加以条理化的聪慧”,总结出户县农民画成功经验的“值得记述的领导人”(引自《中国户县农民画史略》)。马宏智先生的辞世,是我县文化事业的一大损失。文化界许多人士纷纷写诗撰文哀悼马老,本刊特意编发一组稿件,与广大读者一道,表达对马宏智先生的追思与缅怀。
马宏智(1929~2010),玉蝉乡陂头村人。1947年毕业于陕西省立西安师范,先后在萯阳宫小学、黄堆小学、省立户县师范附属小学、西街小学、庞光小学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职。1957年调入县机关工作,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县文教局干事、县委宣传部干事、县委组织部干事。1970年至1977年担任县文化馆馆长。1978年至1980年先后任户县新华书店党支部书记、县工艺美术公司党支部书记兼经理。1980年退休后曾任县政协委员、玉蝉乡政协学习组组长。他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农民画协会顾问。是户县政协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