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带动工业提速。要发展工业经济,实现“工业强县”的目标,最有效、最简洁的办法就是兴办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和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招商引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更多更大的项目、技术和资金,加快工业园区规模的扩张和产业的升级,从而挺起蒲城县经济跨越发展的脊梁。
为此,蒲城决策者一直把加快园区建设作为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工业园区放在全市对外开放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中、放在全市你追我赶的大发展氛围中,全力加快园区建设。
蒲城对县域原有工业园区进行重新洗牌,将原来的四个工业园整合为蒲城工业园、煤化工业园两张重点园区“王牌”,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工业强县进程。县领导多次率有关部门深入园区项目单位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就地解决问题。县里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调度例会,研究、协调园区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及时总结园区工作经验,研究发展新思路、新举措,为园区的规范管理和加速发展提供了组织领导保证。
为打开园区建设资金瓶颈,蒲城县积极探索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建设新路子,打破了资金制约瓶颈,使园区开发从单一的财政投入逐渐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资金转化。
近年来,先后融资过亿元,按照“先通路、后配套,先地下、后地上,先急后缓”的原则,对园区基础建设进行综合配套:修筑道路14公里,铺设供、排水管道10公里,架设电力专线25.7公里。现在工业园区环境质量大大提升,提高了对大项目的吸引力。让蒲城县工业园区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呈几何级裂变的超常速度发展。
大招商成就快速发展。蒲城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过去的5年,春节收假第一天,县上便召开招商引资动员会,重奖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上至县委书记、县长,下至机关干部,人人肩扛招商任务。全县先后5次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外出招商,并将其表现作为提拔重用的依据。今年3月召开的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蒲城挤出106.8万财政资金对近百个工作实绩突出,尤其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重奖,有的作为后备干部予以培养。
县上每年都要组织招商小分队叩门招商。蒲城的招商,热到了这样的程度:每年年初一直到年气浓浓的腊月,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处都活跃着来自蒲城的招商队伍。
为检验招商成果,蒲城每年都要在全县范围召开一至两次观摩大会,领导不点评,基层不汇报,就看你的大项目。更绝的是,今年看过的项目,明年坚决不看。如此一来,谁都把劲鼓圆了招商引资。开观摩会时,能拿出大项目的,满脸光彩;而拿不出的,脸丢在全县人民面前,谁受得了?
蒲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偶然得知西安瑞联近代电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有对外投资意向后,立即出击,多次奔赴西安积极联系衔接,使4亿元LED生产线建设项目花落蒲城。深圳拓日新能源股份公司董事长陈五奎先生是蒲城永丰人,县领导抓住国家扶持光伏发电历史机遇,多方争取陈先生的支持,终于使总投资3.5亿元的10兆瓦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在蒲城落地生根,实现了发展绿色新能源经济的历史性飞越。
北京的三峡集团的老总来蒲城,县委书记张建军在高速路出口整整等了三个小时,得知因舟车劳顿致老总身体不适,张书记又陪同客人在医院打点滴到凌晨四点。但第二天早上,他与西安一家的签约仪式还正常进行。
县长高尚每周都要召开项目建设和招商工作例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各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使招商活动顺利进行。
如此,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已成为每个部门、每个干部年底的“比拼”,谁家也不甘落后,也不肯服输。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热气腾腾。
大项目促成产业集群。如今,蒲城在项目建设上已成产业集群发展之势,县上领导经过四年的漫长引资路,终于促成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和山西煤化工集团在陕西的首次联手。共同出资组建的陕西清洁能源公司,投资建设全国最大的烯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0亿元,一期建设180万吨的甲醇,68万吨的烯烃,项目采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属于国家首创,大型烯烃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增长系数为1:50。烯烃这一种产品就可衍生带动上下游50种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该项目属于典型的环保项目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项目,一期建成后年产值将达63亿元,上缴各种利税12亿元,产值相当于蒲城解放以来60年工业和农业产值的总和。该项目改变了蒲城和渭南没有大项目落户的历史,成为渭南低碳环保经济的龙头,已经列入了全省三大煤化工业园区之一。
产业转型快步升级。在发展工业经济中,蒲城更多的承担起了社会责任,把环境承载力作为底线,坚持低碳经济的理念,节能减排,不断的淘汰落后产能。一系列对产业的整合举措开始实施:花炮是蒲城的民间的传统产业,但作坊生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蒲城开始实施作坊向工区,工区向公司的规范改造,把500余户花炮作坊整合为100家花炮公司。蒲城北部沿山一带依托丰富的石灰石发展起来的水泥厂和石渣场,在繁荣经济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蒲城对此亮出利剑,一口气关闭了127家小石灰厂和石渣场;蒲城的农化工业园,也着力在做大美邦、美尔果农药等企业而整合力量。这些举措,使得蒲城承受了经济发展的阵痛,但却赢在了长远。如今,蒲城已初步形成了建材、花炮、能源、涉农工业等产业集群。
倾城打造投资洼地。县长高尚说,承接重大项目不仅要看水电路等诸多硬件配套不配套,更要看项目所在地是否宜居,人文关怀是否到位。诚如斯言,蒲城在投资环境建设中更多的注入了“情感”因素。
一言九鼎,诚信开辟绿色通道。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客商,蒲城从打造诚信政府的一点一滴做起。这几年,大刀阔斧优化投资环境,公布领导电话,一系列组合拳的打出,让原先只知在机关作老爷的个别干部,学会了用笑脸迎接客商和群众。现在,来蒲城考察,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接待。到蒲城投资,没房子,干部帮忙租;没家具,干部帮忙买。千方百计为投资者服务。
投资商最担心的是投资环境,蒲城还通过推行项目代办、领导包靠、定期调度等一系列“推陈出新”的措施,让这些最终选择落户的项目吃上了“定心丸”。专门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具体办理项目进园的一切手续,实行“一门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为外来投资者打开了方便之门。在项目推进上实行“超前办”、特事特办,对外来投资项目从项目材料整理、初审、名称预约,到营业执照、银行开户等各项手续办理,都由专人跟进服务。实行领导包项目制度,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建立健全了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软环境建设的监察力度,对影响投资者利益的事件发现一起,纠正一起,查处一起,处理一起。
行文至此,让这样一组数字来说话吧: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9.5亿元,同比增长14.8%,创近五年最高增速;地方财政收入1.96亿元,较2007年翻了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5元,增速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8亿元,同比增长达51.1%……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跳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凝结的是一个个蒲城人的智慧、汗水和坚韧。还有他们革新开放,创新进取,追求极致,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
农业发展项目化
项目带活一盘棋
——特色农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五月的蒲城,万物傲放,城市如画,田园可诗。行走在田间地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苹果花朵在枝头微笑,麦穗伸着脑袋四处张望,设施农业抱团成片,飘香香溢。远远望去,浅白深绿相映如画。让人不禁赞叹: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蒲城是农业大县,但蒲城的农业从来不乏创新和智慧!全县63万农业人口在168万亩耕地上书写骄傲和传奇。
谈及蒲城的农业,无论是民间的创业故事,还是决策层每个阶段的思路和谋划,都让蒲城的农业充满了示范和标杆的味道。
其一:人特。龙阳乡东王村的张六三就是个开创性意义的符号。他砸掉了自己的“铁饭碗”,从一个金融系统的“财会人”变成了作物庄稼的“行家里手”。2000年他出任东王村的村书记,当年就带领村干部河南山东等地考察,考察中他对其中用股份制发展农业的做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模式不但能解决农民的资金投入问题,让农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了统一的标准和一致的利益。于是,他趁热打铁,动员村干部、组干部以及村党员,共集资了79股,第一在蒲城建立了股份制科技示范园,种植金寿杏和芦荟,并且采用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当年东王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000元。从此,东王村成为了全市农业发展大胆尝试、大胆实践的典型。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东王模式”、“东王现象”一时成为街头热议的话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蒲城农民开始在希望的田野里大显身手。他们纷纷组建各种类型的产业协会,作为农民和市场、基地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这些协会充分发挥良种采购,农资供应,统一销售等作用,形成了农产品产、供、销的一条龙中枢机构。另外,活跃在农业一线以销售为生的职业经纪人,也成为联结小产业和大市场的重要桥梁。龙池乡农民赵战斗以其诚信经营在市场上形成了挺立于市的“个人品牌”,他每年种植和代销的西瓜年达7000吨以上。诚信赢得天下!这已成为今天蒲城人的商业智慧。
其二:产品特。三年前当第一个“吊瓶”西瓜上市时,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正是蒲城农民陈文仓的创造。今夏,蒲城瓜农瞿俊发瞄准西瓜高端市场种植的“金蛋神瓜”同“矿泉瓜”、“药膳瓜”、“蜂蜜瓜”搭配销售,每组4个西瓜售价高达999元,让市场无不“咋舌”。2009年,蒲城酥梨首次成功出口澳大利亚,标志着蒲城果品进军国际高端市场获得成功,无疑是对“中国酥梨之乡”称号的最好佐证。盆栽果品等新技术也已崭露头角。
蒲城农业壮大产业始终围绕品牌做文章,积极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按照人均一亩果目标新建生态果园8000亩,全县果业面积达到56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70万吨,销售总收入10.6亿元。设施瓜菜工程新增面积5800亩,产值5.7亿元。在设施农业上,30户组建一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的种植面积达100亩,不但解决了棚体升级,新品种引进,吸纳投资资金等各种问题。其中推广滴灌技术、配方施肥、立体栽培、多膜覆盖等四大技术,使得设施农业的总产量达40万吨,产值达4亿元。现在,设施农业面积已发展到15.1万亩。不仅如此,蒲城农业还紧盯全省深冬和早春蔬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现实,利用建设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建设项目,力争到2010年底全县设施农业达到18万亩。
其三:模式特。“我们就是要把思路抓成典型,把典型提升为模式,把模式规范成项目,用项目整合资金,拿方案来促进落实。”谈及抓农业思路,县委书记张建军对记者如此总结。
探索蒲城农业发展之快,发展之特,发展之优的轨迹,我们深深感知这是县委政府有形无形的推动而产生合力作用的结果。决策者的眼睛从来没有离开过活跃的农业生产第一线。他们深知政府在抓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激活民间力量,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才能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而这个过程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对农产品的消化能力。
蒲城在全县提出了农业产业项目化,把农业整合成一个个项目,通过项目寻找龙头企业,解决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和增值问题。通过建立合作社,解决组织形式问题,从而让农业走进大市场。“农业项目化运作的过程,就是把全县农业的单体生产用项目捆绑落实,变过去面上的空洞号令,为实实在在的具体抓手,通过对项目进行考核,达到抓落实的目的。”县委主管副书记刘振强告诉记者。
今年,全县在抓农业上重点突出21个重点项目和100个示范点。全力推广和培育正大、石羊、大奇、涉农企业信用共同体、弥家人民调解等十大模式。
最典型的是一种 “犇犇模式”。这是蒲城在奶牛养殖中创出的新模式,蒲城犇犇养殖公司用200万成立担保公司,县上拿出50万进行扶持,采取“金融+担保+农户”的经营模式,担保公司来提供担保,解决群众在养殖中的资金问题,与群众签订养殖合同,由公司统一购牛、统一饲养、统一销售,进行规模化养殖,并承担养牛全程风险,每年还向农户每头牛支付1000元作为纯利润,实际就是一种“股份制”,所有农户,按牛的拥有量每年都得到相应的分红。像这样的模式蒲城还有正大模式,石羊模式等。
不只是奶牛业,蒲城近两年里发展的肉鸡产业,如今也已成为发展农业的又一大亮点。
这里有一个镜头:4月27日,天气晴朗。这天,蒲城乡间地头十分热闹,一会讲解、一会观看、一会讨论,原来这是蒲城县第一季度的观摩活动。这次观摩是由全县涉农部门“一把手”和各乡镇书记、乡镇长等76人,就是对全县肉鸡产业化和绿化造林工作进行观摩。
这是蒲城县畜牧倍增工程以千万只肉鸡养殖基地建设为龙头,以项目观摩会的形式抓肉鸡产业的一个镜头。为帮助群众尽快致富,蒲城把千万只肉鸡养殖整合为项目,变成了100幢养殖小区,并将这100幢养殖小区落实到了乡长和养殖户身上。蒲城从县财政拿出550万元,帮助农民建立100幢鸡舍,每幢补助5万元。
蒲城决策者通过调研,认识到全县发展肉鸡产业,有这样的有利背景:陕西全省肉鸡年出栏量不足1500万只,而山东、河北等省的年出栏量则达3—4亿只,且仅西安市年肉鸡的批发销售量就达5000多万只,陕西肉鸡养殖发展空间巨大。抓住这一市场机遇,蒲城将肉鸡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重要抓手。
蒲城县兴镇蚕楼村农民周永胜是第一批建鸡舍的农户。2009年初,他开始与正大合作,为正大代养肉鸡。按照正大公司的标准,他投资28万元建起一个一万只规模的标准鸡舍。每批鸡饲养时间不超过45天,年可出栏5—6批,养殖过程中农户只需按正大的技术要求照章做事即可。正大公司承担全部疫病和市场风险。合同规定,即使出现疫情导致整舍鸡“全军覆没”,周永胜每批仍可有13000元的租金、劳务等稳定收入。
周永胜的爱人李春红告诉记者,从去年6月29日第一批鸡出栏,到今年4月16日第五批鸡出栏,共出栏近5万只,每只鸡的纯收入在2—2.3元,总收入超过10万元,两年半可收回投资。
这所有的模式,目的是让工业加入到农业生产中来,将农民的风险降低到了最低,同时把群众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共同扩展市场。
如今,蒲城“农民选产业、政府解难题,协会搞服务,品牌创市场”的产业结构思路结出了农业发展的累累硕果,全县“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已发展到16个,市级以上涉农龙头企业达48家。石羊、西荆、天菊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粮油、果品等农产品产业链上的6万多农户走上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之路。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65家,辐射拉动了5万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其四:观念特。大气的蒲城不但成功地把大田农业转向了设施农业,今天更迈开了转向有机农业的步伐。去年,蒲城联系北京三安公司,探索出一条农产品安全生产模式。设施农业局局长孙新平介绍说,“三安技术”先在土壤中施用土壤净化解毒剂和重金属吸附剂,对土壤进行杀菌杀毒,吸附重金属,进行土壤净化。之后,在种植过程中施用植物保护剂和三安生物肥,防病杀虫,达到固氮、解磷和释钾目的,排除了农药化肥的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孙新平说,他们用的农产品种子、有机肥料、技术指导都是三安公司无偿提供的,产品成熟后可以卖到平常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
经过不断的转型升级,如今,蒲城的农业发展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市委书记梁凤民在蒲城考察设施农业和肉鸡养殖项目时高兴地说:“这才让我们看到了‘龙头+农户’产业化发展的真正味道。”
“扮靓城市容颜
提升城市内涵
把城市变成
全县人民的客厅”
——蒲城城市建设风生水起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各种基本功能完善、各种时尚元素齐备的城市。蒲城按照“三转变一延伸”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实行美化工程扮靓城市容颜,强筋壮骨提升城市内涵,把城市变成全县人民的客厅,蒲城的城市建设因此而绚丽多姿。
何为“三转变一延伸”?县长高尚对记者说,一是由满足需求向提升品位转变。仅去年11月底,就新增道路5公里18万平方米,城市框架继续拉大,辐射功能日益突显。相继开工的重点项目,使城市建设由原来的单纯满足需求,逐步向提升品位转变;二是由粗放型向精致化转变。城市就像一座宾馆,需要星级装修和星级服务。因此,从2007年起,他们下大力气抓了大规格苗木进城、奇石进园、小品入林、鲜花增韵、城市雕塑、节日布景6个层面百余个子项目的美化项目,彰显了人文特色的精致化。三是由“单一绿化”向生态化转变。变名贵树种乡土化,变温室植物露天化,变园艺植物大众化,变摆放鲜花地栽化,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力实施城市生态化建设。四是由路桥建设向背街小巷改造延伸。架好了“连心桥”,也筑好了“连心路”,城建工作由大路大桥的建设,不断向背街小巷延伸,向市民最期盼、群众最关注的项目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