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4871|回复: 0

[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 【转】画乡诗词承雅韵 上林曲赋唱新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3 13: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关中子 于 2010-9-13 13:48 编辑

画乡诗词承雅韵 上林曲赋唱新声
户县创建全国诗词之乡工作纪实
作者:李景宁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7    更新时间:2010-6-25   

   通讯员:李景宁 张晴
   户县自古以来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京畿之地,秦孝公建县至今约2100多年历史,又是秦汉两朝皇家上林苑腹地,也是闻名中外的农民画之乡,为全国闻名的文化大县。七年来,在中华诗词学会和陕西诗词学会的大力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的积极领导组织下,在创建全国诗词之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努力配合下,在县诗词楹联学会的切实推动下,户县创建全国诗词之乡工作以丰硕的成果树起了全国诗词之乡这一文化大县的品牌。今年3月5日,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户县为全国“诗词之乡”,使户县成为整个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城。过去以画乡著称的户县,而今又以全国诗词之乡悄然崛起于三秦大地。全国“诗词之乡”这一文化品牌如户县农民画一样,也会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象一颗璀灿的明珠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创建诗词之乡历史社会群众基础深厚

   户县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历史渊源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篇之作《关睢》产生地。自古以来,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程颢、岑参等诗人来户县旅游、定居并写下有记载的咏户县诗词达1000余首。明代诗词曲赋大家,明“前七子”之一的王九思为户县人,他退居乡里后创作了大量诗词,培养了不少本土诗词文化人,熏陶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户县学子。清代诗人张玉德著《香雪斋雁字回文诗》,素有“三绝”之称,诗文296首,首首皆可倒顺诵读。近代,户县又出现了一批诗词创作名家,解放初任广西教育厅厅长的李春潮,曾留学日本,归国后创作出版了《黎炎诗集》、《战斗之歌》诗集,享誉诗坛。民国时期,抗日名将赵寿山、关麟徵等户县籍名士也创作有不少诗词作品,被誉为儒将。户县人崇尚诗词经典、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积极继承学习和创作诗词歌赋的兴趣可谓绵延不息。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折射绽放着灿烂光芒,令人景仰和感到自豪。
    户县创建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农民诗人李强华,一生创作诗歌2000余首,出版诗集《锄头底下开诗花》、《牧归》等,受到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接见,影响和带动了户县一大批热爱诗词人士进行诗词的学习和创作。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咏户诗词镌刻悬挂在县境内楼、堂、亭、阁、寺、庙、学校、宾馆、企业等处,诗词氛围浓郁,群众吟诵和创作兴趣高涨。
    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诗词创作与繁荣,使诗词组织和创作活动日益活跃。为了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国粹,1983年起,先后成立了画乡诗社、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等文化团体,成为带领群众开展诗词创作的积极组织者,传播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2002年5月户县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之初,就把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活动列入议事日程,进行了安排部署。在中华诗词学会和陕西诗词学会的大力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的积极领导组织下,在创建全国诗词之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努力配合下,在县诗词楹联学会的切实推动下,户县积极实施了中华诗词楹联育人示范工程、中华精典诵读工程、中华诗联“五进”工程(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中华诗联点缀工程、中华诗联人才培训工程、中华诗联书画合璧工程等“六大工程”,营造了浓厚的诗教氛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诗词文化熏陶一批文化人。事实证明,创建全国诗词之乡适应了广大群众对诗词文化的需求,代表了一方民间文化潮流的发展方向。户县已涌现出1000余名热爱传统诗词创作并具有一定创作基础的老中青少年诗词作者,为县域经济文化发展和构建和谐文明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户县诗词创作队伍阵容庞大,在县内外受到关注和重视,呈现出雨后春笋,上林诗词遍飘香的大好局面。
   实施诗词教育工程积极开展
   文化是个软实力,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柱石,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又是复兴民族、振兴国家的重要桥梁,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或者国家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国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户县诗词之乡创建培养和造就诗词写作人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诗词培训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中华诗词楹联育人示范工程:创办户县四中、六中、石井中学、人民路小学、育红幼儿园“四校一园” 诗词楹联教育基地,促进了素质教育。诗词楹联学会将培训工作延伸到各分会、各学校,每个培训点都有兼职辅导老师。赵武荣、王亚涛,杨成群,吕卫侠,孟兴民,刘养启,肖益人,曹斌等老师在繁重的教学岗位上,但始终不忘记对学生的诗词培训工作,经常性地给学生辅导诗词写作,编辑诗词楹联报刊,为了将培训工作正规化、持久化。户县四中成为陕西楹联教育示范基地,陕西诗词教育示范基地。户县人民路小学成为西安楹联教育示范基地。户县六中现为县级诗词楹联教育基地。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在全县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中广泛开展清明、端午、中秋和春节四个传统节日的“中华经典诵读”和“中华颂•画乡赞”诗词歌赋创作活动20余次,举办了第一届户县中小学师生“中华经典诵读”大奖赛。户县人民路小学,户县四中、六中、石井中学等学校师生的诗词朗诵水平达到一定高度。
   中华诗联“五进”工程:通过诗联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诗联歌赋创作水平,奠定构建了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学会先后深入西安水利塑料厂,西安旋播机厂,东韩新村,工商局社区,国税局机关等单位采风,推广普及了诗词创作活动。
   中华诗联点缀工程:在机关单位国税局、村镇东韩新村,社区工商局社区及草堂寺、重阳宫,太平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和城区人民路广场、长虹广场等公共场所用中华诗词楹联点缀,使人们在休闲娱乐、工作、生活中感受到了诗词优秀作品的博大精深,彰显了户县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时代风貌。
   中华诗联人才培训工程:以上林苑星期天诗词楹联学校为依托,以“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为契机,大力普及诗词楹联创作知识,通过举办行业诗联大赛,组织采风活动和小型雅集活动,培养了老中青少年作者,使全县更多的群众参与诗联歌赋吟唱和创作活动。邀请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陕西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陕西省委原书记张勃兴同志到户县四中为广大诗词作者作诗词创作专题教育报告。先后聘请诗人党永庵、郑言武,乔国基,张郁,楹联家宋柳根,赵天成,暴德毅,何川等来户县讲授诗词楹联创作知识,学会于2006年8月成立了上林苑星期天诗词楹联学校,利用星期天,集中培训诗词作者,学会焦万利,方永利,李景宁,丁瑞生,王亚涛,李生文,王秦香等同志先后讲授诗词楹联知识。上林苑诗词楹联学校的开办吸引众多诗词爱好者求师学艺,学员聆听专家教授和上林苑诗人讲课,相互切错诗艺,相互讨论诗词创作题材,使诗词创作水平得以明显提高。同时诗词会员队伍也得以扩大。
   中华诗联书画合璧工程:举办“画乡赞”诗词书法展,与县农民画家协会、县书法家协会,渭河书画研究会,县美术家协会协作,为农民画作配诗配联400余首(副),书法家书写诗词楹联作品500余首(副),进一步诗化了画作的意境,提高了画作的人文品位,积极探索了诗联与书法、绘画珠联璧合的路子,使中华诗联书画合璧工程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繁荣诗词创作营造和谐社会效果
   一是鼓励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较好的作品。改革开放以来,户县精神、物质、政治三大文明成果备受世人关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向前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所有这些,为广大诗词歌赋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他们文思泉涌、诗兴大发、主动用心抒发对新生活的爱,用情鞭挞假丑恶,用笔讴歌了这个新时代的四时人文美景,创作产生了丰硕的文化成果,丰富了群众的生活,为户县增添了文化含量。群众诗词创作涵盖户县政治、经济、农业、农村、工业、环保、卫生、建筑、旅游、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洋溢着广大作者对故土的无限热爱和自豪之情。县诗词楹联学会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组织诗人到东韩新村,太平森林公园曹全堂画庄等处采风,让诗人写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诗词佳作。七年来,广大诗词作者先后出版了20多部作品集,如焦万利的《诗吟天地》1—3集,《联对古今》,李景宁的《情人节》,刘勇的《绿野》,王亚涛的《寸水集》,夏一勤的《诗词集》1---3集,仝羽飞的《雪莲颂》、《知足集》,卫茂轩的《俊兴堂诗文集》吴树仁的《诗书启后》《定舟村接城隍诗语》《诗情画意》《龙台吟》,王思孝的《白龙吟》,韦芳的《八十个春秋》,李洋元的《松针集》,屈允廉的《望仙坪诗话》等,都为户县文学园地增添了靓丽的风景。
   二是定期编辑出版会刊、会报和会员作品集。县诗词楹联学会坚持每年编印一期《上林苑》会刊,《上林苑》报已编印21期,刊登会员新作,介绍诗词知识。为荣国安、韦芳、刘勇、丁瑞生、王智忠、阎凤仪、刘波、仝羽飞等作者开办诗词专版,受到广大作者的好评。同时,还编辑《户县反腐倡廉诗词选》、《华佗杯诗联作品集》、《户县旅游景点征联作品集》,户县人民路小学编印了《雏鹰起飞》《雏鹰展翅》师生诗词作品集,户县四中编印了《沧浪流韵》全县中小学师生大赛作品集。户县石井初中编印了《山泉诗词楹联集》。户县一中编印了《荷尖诗词楹联集》。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了《当代咏户县诗词选》《历代诗人咏户县》《上林放歌会员作品选》,这些作品集都是广大诗词作者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古为今用、讴歌新生活、抒发真感情的肺腑之言。
   三是举办诗词展览。2004年“世界环境日”,与县环保局举办“环保杯”诗联大赛优秀作品展览,分别在县城东大街和县政府招待所院内展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07年12月,渭河书画研究会与县诗词楹联学会编印《老娘在上》诗词书画集,并将诗词作品装裱在钟楼展出7天,受到省内文化界人士好评。
   四是运用文艺演出形式,开展诗词教育和知识竞赛。如2003年12月26日,县诗词楹联学会与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上台朗诵毛泽东诗词,演示毛体诗词书法,受到群众普遍好评。2007年10月21日,县诗词楹联学会在人民路小学举办以“重民生,促发展,促和谐”为主题的庆十七大诗词歌赋吟诵会。2008年8月,在户县钟楼举行迎奥运诗词歌赋吟诵会。2009年12月14日,在人民路小学举行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诗词曲赋朗诵会。通过文艺演出形式,开展普及了诗词教育和知识。
   五是鼓励会员积极参加省内外诗词大赛,激发创作灵感。先后有卫茂轩、刘养启、王智忠、焦万利、孟兴民、李景宁、张建国、李生文等30多人在国家、省、市诗词大赛中获奖。其中李生文获第三届长安雅集•盛世奥运诗词大赛三等奖,焦万利、方永利、任照华的诗词作品入编近百部诗词作品集,梁萍、王秦香等青年作者的诗词在网上交流受到诗词界关注。
   六是重视新闻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诗教氛围。在县委网站《西户社区》《生活周刊》及《户县教育网》等网络开设“诗词楹联”栏目,介绍诗词知识。县委新闻宣传中心张晴,朱云涛,席方圆等坚持撰写户县创建诗词之乡活动稿件并在县市省级报刊发表。龙台分会杜智敏会长等坚持积极组织诗词网友聚会多次。在《金户视野》报开办了创建诗词之乡专栏100余期。先后在《中华诗词》《中国楹联报》《陕西诗词》《诗词界》《三秦楹联》《长安联苑》就发表稿件100余篇。在户县城乡主干道大型建筑如西安到汉中高速路高架桥等处刷写创建全国诗词之乡宣传标语50余副。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了户县诗词创作活动,积极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有力地促进了诗乡创建工作。
   诗言志,歌咏情。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诗词创作与其他各类文体形式一样,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针。户县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活动始终坚持和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得以有机结合,通过诗词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户县的诗词创作积极地配合了县委、县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县诗词楹联学会与甘亭镇联办计划生育宣传诗墙100余面,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好评。在众多的诗词作品中,还有宣传党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宣传建立构建和谐社会,宣传科学发展观,更为突出的结合本地区特点,广大诗词作者写出了许多颂扬画乡,建设西部经济强县,描写户县人文生态环境的诗词力作。这些作品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焕发了人民群众的干劲。特别是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诗词作者深入农村,描写新农村建设的面貌,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表达人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愿望,受到《陕西日报》和新华社陕西分社的关注报道,有力地促进户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成效明显
   以诗为媒,是构建文明户县、魅力户县、人文户县,和谐户县的源泉。自2002年至今,户县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积极开展诗词竞赛和创作活动。县诗词楹联学会钟楼、甘亭、沣京、终南、白龙、渼陂、渭水、龙台、郿坞、新荷、娄敬、山泉、沧浪等十三个分会密切协作,积极参与。先后举办了以“赞美户县人文山水”为主题的首届诗联大赛,参与人数之多、影响之大前所未有。2003年“非典”过后,举办了以“讴歌白衣战士无私奉献精神,强化全民健康意识”为主题的“健康杯”诗词大赛,2003年,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征集县歌活动和“旅游杯”征诗征联大赛,收到县内外作品千余副(首),编辑出版了《户县旅游景点征联作品集》,部分作品经书法家书写悬挂在景点内。县诗词楹联学会2004年与县环保局等部门举办以“体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唤醒全民忧患意识”为主题的“环保杯”诗联大赛。2005年与甘亭镇东街社区居委会举办“华佗杯”诗联大赛。2006年还先后为西安南辰机电公司征集诗联,为文海轩图书超市征集诗联。2007年,2008年度,县教育局、县四中在全县中小学生中举办两届“沧浪杯”诗词楹联大赛,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学生素质。为沣泽园楼盘封顶征诗征联。龙台分会配合定舟村举行19村会城隍诗词书画展。同时,县诗联学会连续五年与县委新闻宣传中心《金户视野》报先后举办“金鸡报晓”、“玉犬闹春”、“福猪贺岁”、“锦鼠祈福”“金牛迎春”等新春联征集活动,在《金户视野》整版刊登,供企事业单位和群众选用,受到社会好评。《陕西日报》《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等主流媒体先后来户县采访报道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暨创建全国之乡活动。诗词诗词创作成为户县群众文化生活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活动,给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
   上林苑,银户县,诗画之乡美名传。户县七年来的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活动,以丰硕的成果树起了全国诗词之乡这一文化大县的品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08年12月,户县县委和县政府向中华诗词学会报送了创建全国诗词之乡工作报告及资料汇编。2009年2月25至26日,中华诗词学会领导郑伯农,李文朝,李一信及陕西诗词学会雷树田,徐耿华,李耀儒等领导来户县考察验收创建全国诗词之乡工作,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稳安致欢迎词,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阅农作报告,县各大班子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参加。验收领导小组通过观看听取报告,实地现场体验,逐项对照检查后对户县创建全国诗词之乡各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3月5日,中华诗词学会决定授予户县为全国“诗词之乡”,5月下旬,中华诗词学会将来户县举行隆重的授牌接碑仪式。户县喜摘全国“诗词之乡”桂冠,是继户县荣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之后,又一大喜事。户县成为陕西首个全国诗词之乡,为传承弘扬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活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共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伴随着户县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精神文明文化建设也有了一个新的升华,全国诗词之乡这一文化品牌如户县农民画一样,在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中也会走出户县,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象一颗璀灿的明珠放射灿烂的光辉。同时,在户县各界翘首期待,迎接全国诗词之乡授牌的大喜的日子里,城乡大地处处诗词歌赋飘香、中华传统文化时时陶冶熏陶、感染、鼓舞和激励着户县59万广大人民群众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阔步前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