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封面不太完整,但里边的字迹仍很清晰。 本报讯 家中收藏近70年的中医书籍,却不知年代和背景,因疑其仍具有研究利用潜力家住东郊的曹女士昨日向本报提供线索,希望有关专家能够关注研究,发挥医书价值。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曹女士家,一见面,曹女士就拿出一个报纸包裹,小心地打开后,里边是4本家藏医书,书籍发黄破损。“可能是保存时间太久的原因,现在稍一动书里纸片就往下掉。”曹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医书都是她的父亲留下来的,她的父亲曾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分别在祖庵镇、秦镇等地的药铺工作过,但父亲很少对她讲起过去的事情。1986年父亲逝世后,曹女士回户县老家收拾父亲遗物时,发现了很多书籍,其中包括这4本中医书籍。然而因为家中现已无人懂医,并且父亲生前也未曾提起过任何关于这些医书的事,所以只能当物品珍藏至今。
记者看到,4本书的封面不完整,有些字迹已经不太好辨认。记者仔细比对观看,发现其中有2本的左上角写着“寿世保元”和卷期几个大字,右下角写着“德盛堂记”的字样。书内页则保存相对完整,印刷字迹清晰,第一页还印有“太医院吏……编”的字样。4本书的内容各不相同,其中1本为“外科诸症”,1本为“妇人科”,还有1本分别写的是“中风”、“伤寒”、“瘟疫”等症,另外一本则内容较杂。这些书中,既有对病症的介绍,也有对症的药方,看上去内容丰富。
曹女士说,因为不了解这些医书的来历背景,又没有懂得的人破解,只是自己翻看到里边有很多病症和药方,估计书中记载的有些知识还具有研究利用的潜力,所以经过考虑之后,她希望将这些书公布出来,同时希望能有相关专家关注,对医书进行鉴定研究,同时也奉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