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整整37年。母亲的一生都扎根在农村。今天每每看到单位的门卫常年携带其老伴住在县城一起看门,逛街,在文庙广场看戏,年轻的汽车司机也把孩子和老婆接到身边住在县城,母亲身守黄土地一辈子,却不曾跟身居领导半生的父亲住在县城一年或半载。心里就生出许多感慨,全心投入工作的老干部随着一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和母亲生活的点滴成了美好的记忆,在夜深人静时不时拿出来刷新,母亲的精神却成了我生活的极大动力,她的生存原则及其简单:索求甚少,做人至好。
母亲终生静默如水,我没有看见过她为生活焦虑过,那怕生活如虎挡道,她都能从容走过;我也从不曾看见她对任何人说话语气过重,更不用说对孩子大发雷霆了。但母亲却不是一潭死水,她永远清澈地流向自己生活的海洋。她生前直至生命的最后都和乡亲们在走动着。我小时就跟着她一起串门子。
记忆最好的串门子莫过于三妈家了。记得年轻时的母亲经常在劳动之余,茶余饭后去串门子,我就象尾巴一样尾随其后,那是不到六岁的我就听大人们交流思想,冬闲时坐在炕上一两个小时不止,忙时几十分钟结束交谈。三妈是小哥的奶妈,她视小哥如亲生子,每年祭灶的时候给他留馍,家里的葡萄、柿子成熟了的时候就把还是学生的小哥叫到自家的屋里边絮叨边吃,最后再拿好些回家。这种爱延续到小哥到外地工作。风火了一辈子的三妈嘴里老叼着一根旱烟锅子,她的脾气和旱烟一样呛人却也一样让人回味。她家老宅子的院子很长,大房子在后面盖着,前面是一间茅草屋,他和老伴就住在茅草屋里,他的婆母就住在大屋里,这个老人活了99岁,是村里的寿星。我小时就和妈妈经常到这间茅草棚里串门。大人之间说的话不记得了,却记得这个茅草屋很温暖。10瓦的灯泡吊在半空,一个竹篮子挂在空中,里面常有干得掉牙的点心和自己做的柿饼,三妈常拿出来给我吃,她说话到气愤时就往地上呸口水。
还有张婶家。这个从河北省一个担子挑全家的移民户刚到村里来时,举目无亲,生活无着,母亲就把一口锅和锅盖送给她,以后的生活花絮不一而足,母亲和张婶的友谊保持了一生。张婶也是刚烈似火的人,但却和母亲一生未火过。
还有七婆,三寸金莲穿着鞋子就直接上了我家的炕,她的贴身黑狗也随她串门,热时蹲在地上,冷时卧到我家炕边上,不时哮喘咳漱的七婆总爱和母亲述说自己的生活。晚年眼睛瞎了的八婆过几天就让娃搀扶着要和母亲坐坐,中午就在我家用餐,晚上才回家。二婆、四婆、钱婶、兴夺大妈......我正是从母亲这里听到了这些淳朴可亲的乡亲们的声音。母亲的串门不仅仅是谝闲传。母亲晚年有时到县城小住,她在娘家的同伴白姨还从县南关问到我家专门和母亲叙旧。有一次母亲看见我整天足不出户,就说,你也不出去串个门,我无言对答。人和人之间能心平气和的交流、心无芥蒂地倾述有益身心健康,但我毕生也没学会。母亲身上有的东西我是学不到的,比如:绣花、豁达、宽容、气定神闲的气魄。静来细想,能做这样贤淑勤劳的人的孩子真是三生有幸,不胜欢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