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长久以来,高校招生都是按地区事先分配录取名额,名额的分配体现了明显的差别对待。以北京大学2009年的做法为例。北京市有1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北京大学分给他们600多个名额;山东省有7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北京大学则只分给他们70多个名额。显然,这在北京考生和山东考生之间制造了巨大的不平等。其实,在京沪两地的知名大学中,北京大学的这种名额分配方式还算是比较好的,例如复旦大学的做法就制造了更严重的不平等。仍以2009年为例,假设上海市有8万多考生参加高考,复旦大学会分给他们900多个名额;山东省有7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复旦大学则只分给他们不到70个名额。日前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千帆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访谈时直言“京沪大学涉嫌歧视山东河南考生”,诚哉斯言。不过,被京沪大学歧视的又岂止是山东河南考生,几乎所有外地考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
京沪是好大学的密集之地。在全国一百多所211高校(含985高校)中,北京占了22所,上海占了10所。在全国不到40所985高校中,北京占了8所,上海占了4所,山东不错还有2所,河南等13个省区则一所也没有。京沪两地所拥有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实在是让山东河南安徽广东等地的考生羡慕不已。再说,北京上海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金融中心,能到这样的大城市来经历一番,对外地考生来说当然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而这样一种预先的名额分配,不知道使多少京沪之外的考生失去了到理想的城市、理想的大学深造的机会。
多年以来,山东河南等地的考生为考个好大学而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艰辛已广为人知。有人想方设法高考移民,有人费尽心思独辟蹊径。大部分考生没有门路没有关系,只能刻苦努力拼分数。近几年来,由于山东省严格推行“减负”和“素质教育”,加上若干年来的高校扩招,以及山东沿海地区许多考生选择出国留学或打工,另外也受到“大学毕业即失业”这种现状的影响而不再那么迷信读大学,山东省尤其是山东沿海地区学生的学习负担已经大大减轻了。反正各个高校分配的招生指标是确定的,竞争只是同省人之间的竞争,大家再怎么努力竞争的还是那些指标,大家都累死也不大可能把那个指标做大,大家都稍微松口气也不致于使那个指标缩水,所以这种减负笼统来讲倒是实实在在的好事。但是,没有铁手腕这个减负是难以推行的。所以,现在是各个学校互相监督,家长们密切关注,只要有一个学校加大学生负担没有被有效禁止,减负的多米诺骨牌就可能被***。为了减负,据说已经撤职了两位中学校长,这样的减负能走多远也引人关注。减负可以说是山东省的一次集体自我救赎,但不管减负怎么推行,“受歧视”的现状都并没有改变。
山东人河南人安徽人广东人并不是一定要去北京上海上大学,他们要的只是一个平等的录取机会。我国的户籍制度在中国公民之间制造了太多的不平等,目前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模式又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延续了这种不平等。高校的人为地方化,使外地考生既难以向上流动即向京沪等大城市的重点大学流动,也难以横向流动即在不同地域之间流动。这种名额分配模式强化了身份区别,制造了一等公民、二等公民。从国家方面来讲这不利于形成好的国家意识;从社会方面来讲这不利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个人方面来讲这不利于个人品格与能力的充分发展;而从最根本的方面来讲,这是对公民平等权的侵犯,而且受歧视的并不仅仅是山东人河南人而是大部分中国公民。高校招生中的地域歧视已广为人诟病了,不知这样违宪的制度我们要容忍到何时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