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577|回复: 11

[历史人文] 《马村社火》后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 08: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我们都知道,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现实的,不能保护和利用的事物是没有生存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旨在将传统文化给予完全的、可持续的、可解读的保存。开发是一种利用,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是一种通过人们有计划的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目的的利用。保护,一般意义上理解,它需要投入;开发不仅需要投入,它更需要产出。总体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件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马村社火,千百年来在群众中都是通过口传心授进行传承和保护的,而且是家族式的传承居多,难免有好多在口传中遗失,也难免在家族中让部分技艺与世隔绝。同时,因为农村文化层次的原因,有的人心知肚明,却因表达不够清楚而使部分丢失。2002年,村人为了不让自己的先辈和自己创造的艺术在这一代人手里消亡,多次提出要好好地挖掘整理,把它保护和传承下去。通过多次的参与村上的社火活动,在张长寿、张天鹏、杜生华、刘兴旺、罗文齐等村老那里学习掌握了一些名目和技艺;还通过走访燕风林、杜会民、罗固安、马奇、刘新华等村人,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在地上用石头划拉,进行讲解,然后我用笔进行记录,变成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2003年底,我自己出资,打印了征求意见稿送给了几个村老进行审阅,删繁补漏。
2004年开始,为了证实村人说的一些是是而非和含混不清的问题,把录下来的也补上去,我利用业余时间到楼观台、重阳宫、清阳宫等附近的历史古迹查看碑石记载,进行佐证;为了在整理过程中文字表述更准确一些,我还购买了大量的书籍进行查阅和比对。2008年,户县非遗保护办的刘珂、李勤安等老师在应用我得征求意见稿时,还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虽然这项工作是很辛苦的,没人给报酬,甚至不比人理解,但是我挺过来了,也算是成果出来了,现在很是欣慰。
在收集整理马村社火资料过程中,村上的企业家曹根来、村干部罗有才等多次关心,户县原政协主席孙芒德、户县文化馆馆长崔伏虎、副馆长闫卫东和王占奇、户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刘珂老师等领导的也积极支持,我的文朋诗友李百灵、任照华、李景宁、曹芦荟、吴克亮、刘武林等鼓励我耐得寂寞去做这项有益的工作,我的领导郭长林和同事李飞建、姜磊等朋友给予我多方照顾,这些让我都非常感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马村社火资料虽然以经成集,但是由于自己文化水平和手头资料都有限,表述还不够准确,走访也有疏漏,难免问题很多。在此,还请专业人士和民俗专家多多指出,让我的心愿更完美,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完美的保护好。
                                  编者
2009年11月
发表于 2009-12-2 09: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发表于 2009-12-2 09: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curse::D
发表于 2009-12-2 13: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curse:
发表于 2009-12-2 15: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遗产我们要加大保护力度~!
发表于 2009-12-2 16: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恭贺杜老师!:curse::curse:
发表于 2009-12-2 22: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的心愿更完美,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完美的保护好
发表于 2009-12-6 19: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农民 于 2009-12-6 19:45 编辑

:handshake :curse:
能否把主要内容贴出来让大家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9: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村社火渊源及发展

社火,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它扎根于生活,来源于民间,深受群众的欢迎。千百年来经过民间艺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断创造、发展和丰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广场表演艺术。每当逢年过节,它就成为劳动人民表达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娱乐活动。
社火,亦称社戏,俗称耍伙。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源发于先秦的一种祭祀土地和祈祷丰收的仪式,雏形于隋末,盛行于唐代。唐代的社火,每年必举行,除夕至元宵,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争先入城,八方观看着云集长安。当时,扮演者各乘一马,多扮作武士骑射状,另一些人则扮作虎样子,追逐戏耍,表演狩猎场面,故称“射虎”。宋代京都汴梁出现以抬代骑的表演形式,北宋末期“抬”已普遍,“骑”成点缀,射虎之意逐渐消失。因当时的演出是由民间团体在“街坊杂场”进行,称为“社伙”;社者,团体也,伙者,多人也。后来又改为社火的原因,据《方言》中解释,火者“一烘而过”所以改成社火。社火,不登大雅之堂,由群众自发组织,自娱自乐于地上,故俗称“耍伙”。宋代文人范成大有诗曰“轻薄行歌过,癫狂社舞呈”,并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社火的种类很多,记载也不大一致。但在元代才有了芯子的记载,纸扎鸟虫,装饰在木桩上;清初北京出现了铁芯子,多人装饰,后传入各地至今。
马村社火,村人俗称“耍伙”、“地耍伙”等名,以马村罗堡为主组织演出,主要项目的传承方式是家族式传承,由长于社火种类的老一辈口传心授于本家族中有灵性、好热闹的后人;但也有部分项目是集体传承,如竹马由于要多人参与并受年龄的限制,必须要集体传承。从马村的历史沿革和出地的历史风俗来看,马村社火兴于唐代,发展于元末明初,盛行于清代,现在的老人回忆,清末到民国期间是其高峰期,“文化大革命”把头帽、服饰、道具等一火送上了天,几起几落;改革开放后,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村人,盼望着把这一民间艺术的复兴,是精神食粮得以充实。1986年冬,由罗文奇等几位村老开始酝酿恢复这一文化遗产,并组织村里的老艺人教授和传承。1987年的春节,这项民间艺术在马村街头得以重现,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村里村外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春潮涌动,男女老少喜气洋洋,各种社火种类纷纷亮相:震天撼地的“敲锣鼓”、场面宏大的“彩旗”、故事丰富的“车台和马社火”、威武神奇的“打狮子”、浩浩荡荡的“跑竹马”、流光溢彩的“抡火琉球”、惟妙惟肖的“牛斗虎”、饶有风趣的“走柳木腿”、载歌载舞的“扭秧歌”、节奏明快的“打钱歌”社火节目以及满载乡情滑稽可爱的“赶船”“背打娃儿”“张公背老婆”“老汉推车车”“赶毛驴”“海蚌儿精”“大头娃闹春”等杂耍节目,夹杂着幽默诙谐的“马村社火说唱”,辅助以“搭彩门”、“会花灯”、“放穿槽花”等装饰和表演,同时,还要唱“自乐班”进行终结,真是喜怒哀乐,妙趣横生,多姿多彩,各显千秋,姊妹艺术,借鉴渗透,展示着村人的巧思和智慧,也表达着村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2003年春节,村社火“敲锣鼓”、“打狮子”、“跑竹马”、“背老婆”等项目参加了“户县第六节民间鼓舞社火大赛”,并获“二等奖”的好成绩;2005年“打狮子”和“抡火琉球”等社火项目随户县“广成锣鼓队”(即户县孝义坊锣鼓队)一起,在咸阳参加了咸阳彩电厂的厂庆活动,得到了省内外来宾的高度评价。2009年3——4月份,户县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普查中,《马村社火(征求意见稿)》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的负责人刘珂同志,在进行实地核实后,将13项具有马村特色的社火项目录入了《陕西省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为户县乃至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着很好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9: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村社火演出习俗

马村社火演出习俗与别村社火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中间可以看出众多参与者争强好胜、斗智斗勇、狡黠诡秘的气概和心里,也可以领悟到社与社、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鼎新革旧、互帮互助的春节品质。
烧社火  选箱主
马村人在耍社火之前,现有几个热心群众私下串通,组织更多的热心人,到村里德高望重、懂行规、爱热闹的老者家中敲锣鼓,村人称之为“烧腾”、“烧火”。方式是:先是敲锣鼓,有时还离谱的乱敲,要敲得老者一家心神不定,以示诚意;再就是吃祭果,不管主人家人愿意不愿,参加烧腾的人就自己下手吃主人家供祭在桌子上的各类糖果,以示亲近;下来是天天闹腾,今天不行明天再来,白天不答应晚上再来,闹腾不休,造成影响,直到老者捧茶敬烟,感谢大家信任答应出山,组织大家耍好社火为止,以示服气服从。
由老者指挥大家伙烧腾出十几人的社火会,也叫“耍伙会”、“民乐会”,现在称“文化艺术活动协会”。由社火会选举产生三至五人的箱主,现在称会长、副会长。由正负箱主研究分工,分管后勤组、外联组、演出组和治安组,明确任务,各负其责,相互通气,组织好活动。如“外联”负责集资、结社、仪式、路线等事项;“后勤”负责社火箱底的管理、道具的制作、财物的登记等事项,设有会计、出纳、保管和制作等;“演出”负责社火节目的编排、练习、装饰和演出,分为社火(指高空节目)、耍伙(指地面节目)和旗鼓等小组;“治安”村人俗称“帮场子”,负责村里村外、社火演出等整个活动期间所有的安全保卫工作。
祭神灵   求平安
“祭神灵   求平安”是马村社火中一种必须的祈祷活动。在正式演出日子确定的前一天,由箱主组织社火会的全体成员,捧上香蜡供果,举起扬帆,敲锣打鼓,在一古装官员和随从的带领下,在村内各十字街口、东西南北四城门和村庙进行焚香祈祷,村人俗称“降香”。在庄严的仪式中,“官”在村人的簇拥之下,按照要求口中念念有词,一一拜过各路神仙,并指挥参加活动的人们进行祭祀,祈求各路神灵保佑在耍社火期间风平浪静、相安无事,同时祈祷村子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这一活动,虽然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是也可以看出来村人对天、时地、利人和寄托的期望和向往,也是对村人和前来参与活动群众的安全责任感的高度重视。
让锣鼓   禁忌戏
每当耍社火时,村人要邀请友好村社前来助阵,友好村社必敲锣鼓应阵。在社火出场前,按照演出路线,村上的锣鼓要前行造气氛,当遇到兄弟村社的助阵锣鼓时,要自觉停下来,让兄弟村社锣鼓队先行,以表示对他们的礼貌,自己的锣鼓队再到社火队伍的最后压阵。村社锣鼓相见,一刹时鼓声大作,相互学习,相互观摩,一则表示欢迎和以示友好,二则看看谁家有新的鼓点点和新的社火内容可以取长补短。
马村社火在举目选择上有一种忌讳,禁止耍“忌戏”。就是要按约定俗成演出,不得和兄弟村社憋气,出有辱于别人的剧目,防止造成没必要的矛盾。群众娱乐活动市场充满着各种错综的复杂,存在着即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社火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以村社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在内容和表演形式上必然各有千秋,这样才能显示出人民大众的智慧。因此,种种比财气、比阵容、赌闲气的情绪随时一触即发,有的甚至疯狂迷乱,继而违约犯规(长期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演出规则),当场或第二天扮出社火“忌戏”,含沙射影辱骂对方。如东社抬出“下河东”相激,西社则用“十二寡妇正西”讽还,北社抬出“征南蛮”挑逗,南社则用“罗通扫北”叫骂等等,并以锣鼓大噪来助威,沉不住气者,就以拳棒相见,发生群体械斗。所以在马村社火中是不许演“忌戏”的。若有好事者发生不快,必有双方村社权威人士出面调和,一笑了之,继而化敌为友,相互嬉戏,逗惹熟人,尽情渲染参与者的欢乐情绪,和谐演出。
转堡子  扎场子
这是马村社火中的两种演出安排形式。“转堡子”指的是白天出社火是在本村和兄弟村社按照“跑报”路线进行巡演的形式,以“车台社火”、“马社火”、“扭秧歌”、“锣鼓”、“彩旗”等集体社火项目为主,辅之以地耍伙内容,表演形式讲究的是大场面,有气势。“扎场子”指的是子啊白天巡演结束后,经协商要在本村社或者友好村社找一个空间较大的地方,固定下场子进行表演的形式,主要“以跑竹马”、“唱秧歌”、“赶船”等小节目和杂耍为主,辅之于“会花灯”等烘托气氛,表演形式注重于技巧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白天和晚上在安排节目时,既有重复,如“管民同乐”“大头娃”等,但表演的内容有不同;又有区别,如“背打娃”就在白天表演不成,“抡火琉球”在白天表演就没有效果等等,白天和晚上区别安排也是为了让大家享受不同的社火感觉。
鸣炮挂金  褒扬助兴
这是马村社火中对参与演出者的最高奖赏。耍社火是群众娱乐活动,必有高下之分和文野之别,赏析之辨人皆有之,亲属之情人亦有之。所以,大家在享受的同时,都要情不自禁的对社火做出相应的评价,如这个孩子扮相俊俏、那个孩子乖巧活泼、这转社火造型奇巧、那些演员演技精湛等等,鼓掌为他们叫好。也有当众出资,鸣炮将奖金挂于小孩演员的手上或者脖子上,以资鼓励;还有亲戚相互策划为自家孩子和亲友孩子披红挂金,助兴演出,荣誉归大家,奖金归孩子;还有在自家门口摆上烟酒糖果、瓜籽麻花等慰问品,让大家吃,让大家喝,这也是对所有参与演出的人员高超技艺和辛勤劳动的认可,表达了村人的朴实之心。
还愿封神  总结得失
马村社火在结束时,要进行的的一种习俗。耍社火到了最后一天,在社火队伍的最后一转节目要扮装一出关于姜太公的社火,演员为姜太公扮相,或者骑青牛身背封神榜,或打坐封神台作封神样。预示着本次社火中戏剧故事里所有的王侯将相、贤达圣人等历史人物都已受姜太公之封,成为天上各路神仙,为了不使那些历史上冤死的鬼魂来缠着扮演他们的人们,这当然是迷信了。但是,姜太公的出现就意味着社火亮了箱底,将要收场。
社火的各种议程进行完毕后,要公布账目,进行终结,让捐款集资的人们对活动的开资情况心里明白。同时,由社火会的箱主率领全体成员到村庙中进行烧香还愿,感谢在神灵的护佑下本次社火取得圆满成功。村上的“自乐班”还要到庙上给神灵唱戏,先“封神”,即唱神戏,后“还愿”,即唱其他喜闻乐见的折子戏。现在经济宽裕了,有时还要请更好的文艺班社和名家,唱大戏庆丰年,话喜悦表彰先进。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9: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关中子 于 2009-12-7 10:03 编辑
能否把主要内容贴出来让大家看看?
老农民 发表于 2009-12-6 19:44



    还是初稿   正在让村老审阅
也请刘老师多多指导!!!
还有马村社伙种类、社火脸谱、社火扮装及故事考录、社火说唱、社火锣鼓、社火花灯、社火箱主及组织者略传、马村戏剧等分类,
如老师有时间,稿子还要请刘老师帮组学生改改。。。。。。。
因为我托人求了刘老师编撰的一本《太平村志》,您老是专家呀!!
呵呵
发表于 2010-1-14 20: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好事!不追一己之利,但求百世之功。民心是石,众口为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