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陕西西安张昆 于 2023-6-8 00:53 编辑
雁荡山与温州人
张 昆
一
如果不是去寻访温州人的创业奇迹,我就不会去看雁荡山。
也许是一种偏见。我总觉得雁荡山并没有太大的名气,也定然不会有太多的可观。只是近些年去温州的人多了,顺便去看雁荡山的人才多起来。换言之,雁荡山是因着温州之名而名,温州人炒热了雁荡山。既是“炒”起来的热闹,也就不必去凑趣了罢。所以,此前曾两次到过温州,却总懒得到雁荡山去。
这次是随家人公司单位里人员统一组织到温州考察,顺道去看雁荡山。行程非常确定,一切都安排妥当,实在是碍于统一行动的纪律,也碍于组织者的苦心难却,到底还是不太情愿地上了车,好像是给了组织者一个多大的面子似的。
但去的途中偏遇上了下雨天。是场春雨,农家自然喜其润泽,行者则恶其泥泞,车上的人都犯愁了。也无奈,只得下车到路边小店买把雨伞带着。进入景点停车场,不少人都是未出车门先撑开了伞。这时却蓦地发现伞是多余的—雨停了,就在下车的时候停了!浓浓的乌云被习习清风拂去,渐渐成了淡淡的云,山涧透着清爽的湿气。导游很会借机调侃,说是贵人自有天相,老天为我们洗尘。且作笑谈,姑妄听之,因为深知我等凡夫俗子是惊动不起老天的。不过也觉玄乎:是老天有意安排恶作剧,嘲弄一下对雁荡山的偏见呢,还是要先洒一番清凉,让你冷却一下偏执的浮躁再来认识雁荡山?
二
雁荡山究底是不是因着温州之名而名,且不管它。但二者之间确有一定机缘倒是真的。除了地域的关联,它们还真的有着相类的历史命运。
历史上的温州,有生以来便没得到上帝太多的偏爱。这里的山川,除了湿润的气候给它打扮得还算清秀外,绿装下边的矿藏资源微乎其微。没有开采价值的山,偏偏又把这块空间塞得太满,挤得人多地少。人均就那么几分薄地。这里的先民也只得靠捏弄泥巴,烧制—瓯来补缺米之炊。至今留给温州的简称,仍是一个带有几分土气、几分贫气的字—瓯。你如乘车从杭州到温州去,穿过一连串的山洞,就会想见这里当年是何等的闭塞,人们要从中走出着实难乎其难。然而恰恰在这样一个地方,竟成了一块创业热土,它创出了民间资本的富裕之最。每年数百亿的钞票飞跃千山万水,又穿过这一串儿山洞,哗哗地汇流到了“瓯”里来。人们不能不惊奇地瞪大眼,又眨巴眨巴地去琢磨着其中的奥义。
雁荡山呢,历史文化也没给予它太多的厚遇。大凡名山胜景者多与历史文化结缘。一首名诗,几字佳句,或者一段佳话,竟能使山河增生魅力,竟能雕镂人心,勾起寻胜觅迹的兴致。黄山、桂林、苏杭因着那句妇孺皆知的传言名扬天下;寒山寺、黄鹤楼、白帝城因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律诗享誉古今。雁荡山没有这份幸运,甚或是与历史的机遇擦肩而过。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曾任永嘉太守,这位豪门子弟,性喜遨游山水,官邸又距此不远,想应游过雁荡山吧?然而这位极工雕章琢句的诗人,却没为雁荡山雕出类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佳句;李白不知是否到过温州,但总算梦游过这里的天姥山。遗憾的是诗仙浪漫的梦魂,怎么就差那么点路程,没再往此处游荡一下呢。
然而,今天的雁荡山似乎时来运转了。我们来时虽还不是旅游旺季,但这里已是车水马龙,人潮涌动。人群之中,固然不少也是考察温州的顺道来访者,但更多的是专程而来的游客。我不得不反思:这么多人慕名而来,总应有它引人神往的魅力吧?
三
雁荡山的魅力,不在其水,也不在其林,而在其石。以石之奇而著称的山也不足为罕,雁荡山的石奇,就奇在它的幻化多变。
跨进景区售票口,迎面就是一块矗立的擎天巨石。我们依着导游的提示去辨认,眼前顿时浮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在雨后的朦朦薄雾中,一对久别的老夫少妻相拥而立。那位风雪归来的老夫,身披的蓑衣尚未解去,被风吹乱的蓬发仍残留着茸茸雪花。久别重逢的相拥之中,他似乎陶醉了,仰起布满络腮须的脸,翘起长着杂乱胡须的下巴,微闭起眼睑,贪婪地体味着此刻的温馨和浪漫。少妇留着高高的发髻,身著长长的裙衣,似乎还未及回应突来的激情,裹着长袖的左臂仍理智地下垂着。好像还羞于路人旁顾,本能地向右侧扭过头去。仅显现一个匀称的脸庞轮廓,正面细微的美留给窥者去想像。
继续往前走不远,再次抬头看这块巨石时,那对相拥的夫妻竟悄然隐去,化作了一圆形石柱。柱体下半截有野草、灌木、青苔覆盖,远观呈墨绿色。上半截则是青白色的峭石,亭亭玉立,顶端敛聚为尖圆的峰,乍然一看竟是活脱脱一朵含苞待放的玉兰花!是那至情感动了上苍吗?让阳刚的激情和妩媚的柔意合而为一,幻化为纯洁无瑕的恩爱象征?
绕转到石柱的背后,这时圆柱体又变作了一张铺张开的石壁。路边竖有一块写着“一帆风顺”的标牌,这四个字起到了点化的效应,让你一看还真像一片漂浮于海面的白帆!怕是那位老夫又要出海远游吧?愿他一帆风顺,安然归来,继续去重复他们的久别重逢。也好让世人一代代地来,一次次地重温着这个充满绵绵情思的联想故事。
接下来便是随着导游的引领,观赏了熊猫偷蜜、大龙瀑布、石冠峭壁、空中飞渡等一系列景点。每处景观形态各异,皆有其妙,不复细述。将近傍晚时分,身体己觉疲惫,正想返还时却被导游挽留住了。说是来雁荡山一定要看夜景,否则便是遗憾。于是又来到另一处景点—合掌石。这像座山峰劈出的剖面,形成了一块凹凸不平的石壁,高一百余丈,整个壁面近似三角形。石壁底部至拦腰处,又有一个呈三角形的大洞穴,将石壁下半部分叉开来,酷似一双合掌拜佛的巨手。洞内极为空阔,依着洞内斜坡建有四层神殿,最里边的大殿则是数十米高的洞天穹顶,仰视可见一线碧空,一尊大佛端坐其中。置身如此高渺空阔之间,油然生出对造化的神秘和敬畏之感,倍觉渺小的身躯,透出几分阴冷冷的寒气。
走出洞口已是薄暮降临,夜幕轻纱笼罩下的山峦又是一番神奇。合掌石变了,洞口已被夜幕掩去,那石壁幻化成了一位身着长裙的少妇,侧身倚壁而立,似在翘盼夫君归来。再往右前方走出数十步,回眸却见石壁又化作为情侣抱头相拥的形态。想是那位夫君归来了,隐约看出是位远征的将军,戴着尖尖的头盔,背负鼓鼓的行囊。少妇高仰起脸,似乎想更贴近他的下巴,于是脑后的长发便顺势飘然垂落下来,更增了几分妩媚的秀韵。
一块石壁呈现三种形态已很是称奇了,但导游仍未就此作罢,又让我们转过背去,使劲把头往后仰起,也就是倒过来去看那山峰,这时真的又一个奇迹出现了:那是一只傲视苍穹的雄鹰!它昂扬着粗壮的脖颈,坦露着雄健的胸脯,半开着欲展的两翼,一副十足的蓄势待飞状。造型的逼真生动足以堪称绝妙。不知是有意安排还是巧合,雁荡山之游竟是以柔秀的格调拉开帷幕,而以雄壮的气势作为结局。其中诸多景点虽未一一赘述,但首尾两处的展示,也可大体领略出雁荡山的品格:
它像一部曲折动人的戏,其中演绎着人生的几多悲欢离合;
它像一首委婉朦胧的诗,传达着一种须仔细品味才能悟读的情感;
它像一则天人合一的寓言,似乎隐蕴着一种暗喻性的构想和意像,但需人们挖掘智慧的潜能去感知和发现。
四
温州人挖掘了这种智慧的潜能。
雁荡山的石固然奇特,而不管怎么奇也都是不具任何意识的客体。但却展示得如此生动,如此富有灵气。这除了鬼斧神工的绝妙,恐怕还得归于温州人的“点化”。否则,你可能会看出山石的奇异,未必能看出山石的妙趣;可能会触动审美的直觉,未必能激发审美的情感。这种“点化”显然是经过了苦心的发现和策划:他让你从不同的角度看,于是景观随着角度悄然地变。各种角度正对着看遍了,再让你换个姿势倒着看。白天已赏足了清晰的美,然而且慢,再等到傍晚欣赏一下薄暮中朦胧的美。雁荡山本已生得秀,还要让你反复仔细地打量个够,美的价值展示得淋漓尽致。
这里分明蕴含着人的智慧。但这种智慧并非温州人所独有。上过小学的人,大概都知道“盲人摸象”的寓言,都会背“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句。不同角度看出不同形态,这实在不需要太高深的智慧。温州人的难能可贵,就在于是把这种智慧尽力地挖掘,不懈地去寻求新的发现。就像俯拾一块儿顽石,有的人虽不乏有智慧,但却不经意地弃之而去。而有的人则反复玩味,总想去发现点观赏和收藏的价值;有的人则去仔细辨认,看里面是否有可提炼的金属元素。
这便是温州人。
有个很生动的事例:一个温州人到外地去,看见一堵刚粉刷过的白墙,便出钱租下来。当地人莫名其妙。不曾想他又反租出去作广告,赚回了一笔钱。别人眼中只是一堵墙,而温州人则看出墙上贴着的人民币!人们最早认识闯荡市场的温州人,是从发廊、钮扣、皮鞋、缝纫铺、打火机开始的。没有人从这些熟视无睹而又碎屑的小玩艺儿上打主意,温州人却能从中看出蕴藏着的巨大财富。
有人把温州人比作东方的犹太人。其实,这个比喻并非指所谓的智商。曾有爱钻牛角尖的学者对犹太人的大脑作过分析比较,结果与其他种族并无异样。人类基因遗传的生理功能,经历了长达数亿年的选择积累才进化而成,而真正人种的基因差异的积累时间充其量数十万年,甚或仅几万年,比之数亿年的进化历程,简直小到可忽略不计,又能差到那里去?
如果定要把温州人和犹太人类比的话,倒是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点绝不是基因,而是动因:都是被“逼”出来的。犹太人长期居无定所,又到处受歧视、排挤和驱逐,乃至残杀,由此造成的逆反心理,更被强化为努力谋生的勤奋精神,构成了富于创造的可贵品格。温州人虽没有如此的遭遇,但上帝赐予的生存环境也委实吝啬。没有太多的先天优势,只有去挖掘自己的智力潜能。于是,怀着心计,揣着剪刀和剃头刀,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因而“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是他们的写照;“观念就是生产力,智慧就是财富”是他们的信条。就凭借这样的理念创造了奇迹。
不懈地智能挖掘,造就了善于感知和发现的品格。雁荡山所蕴藏的资源,也因之被开采、利用和发挥到了极致。精微的发现赋予了它更神奇的妙趣,灵动的感知赋予了它更人格化的韵味。竟引得游人迸发了那么多的惊叹,抛洒了那么多的情感。是的,雁荡山确有着它迷人的魅力。
雁荡山归来,又见不少人到温州去。看着他们渐去的背影,很想追上去唠叨一句:考察罢那里的民营经济,寻访过温州人,还真的应该再去看一下雁荡山。
(作者为西安多爱书画院宣传中心总监、多爱传媒及西北建设全媒体记者、国际港务书画院宣传中心总监、陕西周至楼观台道文化研究会特约文化宣传大使、西安市蓝田县竹石茅舍艺术展览馆红色宣传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