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人如梦 于 2021-1-12 18:23 编辑
该文转自快哉风的 读天桥湖长联与西北某大学李副校长商榷
据闻天桥湖廊桥西边首联出自著名学者李浩(曾任西北某大学副校长)之手笔。
上联:有鄠立基,崇丰作邑,导流润渭,宏构拥紫气,又为三秦添胜跡;
下联:杜公揽胜,苏子挥毫,继往开來,涛声共碗腔,正宜九域谱新篇。
读罢这一长联,先是错愕,继之哑然,有几个小问题,愿与李副校长商榷。8 y% L0 h, B/ L( `" g
! v! S, b! ?0 r$ W4 {
一、关于有鄠立基。鄠地在夏朝之前,为有扈氏氏族部落所在,夏启时,为有扈氏国,应为夏之属国。有扈之称谓见诸各种史册资料,却从未见“有鄠”一说。秦置鄠邑,鄠字诞生应大大晚于扈字,不知这个“有鄠”有何根据,出自何处?
二、关于崇丰作邑。鄠地在商朝时为古崇国,是国必有都邑,但崇国只是一个属国,它的都邑并非是夏王朝的都邑,所以说崇时作邑,是个没有意义和难以理解的说法。
丰邑是西周早期的都城,为周文王所建,在沣河西岸。丰邑只是都城的名称,如果说周建丰邑倒是没有问题的。《诗》云‘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是国之地也。这里的国就是周的都城。意思是说周文王灭了商的崇国,在崇国的丰地建了都邑。这也说明丰是原崇国的的一个小的区域,并不等同于崇国原来的大区域。
再说了,崇为国名,丰为都名,根本不是一个概念,把两者等同并列实为不妥。
三、关于导流润渭。涝河原本就是渭河的重要支流,修建天桥湖只是拦河蓄水而已,并没有扩大水源,增加水量,而且注入渭河的水量只能减少,不能增加,何润之有?
四、这副对联洋洋洒洒,说史道人,与天桥湖似乎没有几毛钱的关系。如果把这个对联放在渼陂湖也行,放在钟楼也行,甚至放在区政府门口也行。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万能对联。既然是为天桥湖题写的对联,应该还是多一点针对性好。! t7 f" }' ~9 T. m
我们的鄠邑区不是也号称全国这个之乡那个之乡吗?又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源头之一,如果把这样错误连连的楹联勒于风景名胜门柱之上,将不但会贻误后人,同时也会辱没先人。
以上拙见,不一定正确。愿就教于李副校长及各位大方之家。( u/ \6 o/ j! T: L/ g z
附资料二份:0 _4 ^) [: r( B1 C! h9 v# d
一、《尚书-夏书-甘誓》记载:“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二、《史记·夏本纪》记载:“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
关于这个碗腔问题,我专门请教过原文化馆的刘滨海老师,他是庞光镇孙姑村。曾有过个什么灯碗腔,但这个东西几乎不为人所知,根本不是户县的戏曲代表形式,只能让关着一头雾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