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户县庞光镇化丰村历史概述 作者:丰镐裔子
内容摘要:西安市户县庞光镇化丰村历史: 化丰村原名化羊坡(化阳坡、花羊坡),隶属户县庞光镇管辖,地处户县东南13公里处,环山路以南化羊峪口。化丰村西牛首山有金峰寺,金峰寺始建于隋,兴于唐。从寺存明成化十年(1475)《重修金峰寺记》碑,据碑载,金峰寺旧址原有前后正殿两座六楹,另有左右廊庑、祖师诸殿、伽兰、僧房、僧寮、楼阁,“凡所有宜者,无一不惧”。
化丰村原名化羊坡(化阳坡、花羊坡),隶属户县庞光镇管辖,地处户县东南13公里处,环山路以南化羊峪口。东有鸡头山,西有牛首山,现有三个小组约200多人,以姓崔关两姓居多。本村地处化羊峪峪口,上坡有元代修建的化羊庙,因本村居于上化羊峪进山的半坡上,得名化羊坡。
解放后1950年4月16日户县行政区乡缩编, 7个区62个乡,本村隶属 第3区(太平区)第 5乡(化羊乡)记名:化羊坡。 1956年6月20日,全县缩编为3个区公所,26个乡镇人民政府,本村隶属 秦渡区公所庞光乡.1958年8月28日,废区、乡制,全县成立8个人民公社,41个管理区,本村隶属太平人民公社,庞光管区. 1961年5月,将全县8个人民公社改编为21个人民公社,487个大队。庞光公社化羊坡大队.此后撤乡并镇,一直隶属庞光镇管辖。
化羊峪原名扈阳谷.户县最早名为“扈县”,解放前名“鄠县”,解放后改为“户县”,这“扈”字正是来源于大禹的一支后人“有扈氏”,西安人盖房讲究坐北朝南,因为南为阳,北为阴,所以南山此谷名为“扈阳谷”倒也名副其实,但不知为何户县11峪独一此谷名为“扈阳谷”,莫非此地为“扈县”生根发芽的核心地方。宋元时期此谷建有化羊庙,随更改为化羊峪.
进化丰村正中沿山道而上,一古建筑屹立于山道中间,如现在的“钉子户”一般。竟然天造地设的形成一个环形通道,听人说叫“二天门”,门楣上书写“终南第一游”五个字,想必是来源于明代文学家何思明叹化羊峪诗句:“名邑今重过,终南第一游。山中白雪唱,天上彩云流。柳散秦川色,花含杜曲愁。同是霄汉吕,十载卧荒丘。”门未开,趴在窗户向内看,墙四周均是神话传说彩绘,并无塑像,地上两堆黄土平铺开来,插满香头,积满香灰,足有一扎厚,真实名副其实的“香积寺”
化羊庙在化丰村南边峪口处,相传始建 于宋代,原名天齐庙,从明宣德元年至清宣统二年曾先后七次重修。黄飞虎是东岳泰山主神,与此地遥遥千里。但不知为何供奉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化羊庙兴于宋,盛于明清。 化羊庙的建筑多毁于历朝战火,文革时期古迹残留更是遭到破坏,但是遗留的东岳献殿是货真价实的元代建筑,西安市人民政府与1957年8月31日立碑给与保护。化羊庙化羊传说据网上资料有四种传说,吾唯独对第四种颇为兴趣,传说一名叫黄初平的牧童,15岁时在山中牧羊,在山洞里撞见一位道士正在讲经,便把羊圈在东坡,自己去专心听经,听完后去找羊,唯见满坡石头,哪里还有羊的影子,都化为石头了。丢了人家的羊,他无法回去,便跟着道人云游天下了。上图这几尊石雕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石羊。那放羊的小孩黄初平哪里去了,莫非此黄初平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黄大仙”黄初平。黄大仙在东南亚一带的威名相当于刘德华在大陆的声名,至今香港还有黄大仙区。史载:黄初平,原为放羊牧童,有点羊化石之能,18岁与师修仙,法力高强,救死扶伤,号“黄大仙”。难道这化羊峪放羊的黄初平就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黄大仙”,好好挖掘一下,或许这里会成为“黄大仙故里”到时和户县阿姑泉“钟馗故里”“刘海故里”周至县“赵公明故里”遥遥呼应,四位神仙欢聚一堂,何其之壮观呀。
在化丰村化羊庙山门东侧有太平农中碑。1958年9月,由户县农林局筹办的户县农业技术学校也在化羊庙创办,招生100名,设有农艺班和畜牧、兽医班,有专兼职教工20人,还设有实验农场,土地约90亩,1959年停办,后转为太平农中。
化丰村化羊庙五岳殿东侧有“藏秀亭”,立有“1939~1949陕西省立户县师范学校旧址”碑,碑阴刻有“学校平面图”,亭柱有“点燃智慧火;浇开理想花”对联。史载民国二十八年(1939),抗日战争时期,为避敌机轰炸,陕西省教育厅将陕西省立西安师范与女子师范学校迁至化羊庙,同时改称陕西省立户县师范学校。1949年毕业,该校户县学生较多,这些人解放后大部分成为户县教育事业的有生力量。至今庙里尚存旧日遗迹。
化丰村西牛首山有金峰寺,金峰寺始建于隋,兴于唐。从寺存明成化十年(1475)《重修金峰寺记》碑,据碑载,金峰寺旧址原有前后正殿两座六楹,另有左右廊庑、祖师诸殿、伽兰、僧房、僧寮、楼阁,“凡所有宜者,无一不惧”。此碑碑阴刻殿堂图,由图数计殿宇达40多间,寺内原有土地100多亩,碑称“被不屑子孙海门海时掠卖,寺已形成残破”。此碑中记载着一则重要的史实“唐僧一行曾驻锡于此。”后随历史变迁,庙宇几经沉浮,已失去往日的巍峨壮观。
福慧庵
石门寺位于化丰村村西的烧柴峪,在福慧庵上面,原名为“紫竹林”,始建于唐代,历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国。迄今已一千多年。 由于“紫竹林”年久失修及文革时期的人为损坏,自此成了瓦砾废墟。二十世纪末,利用“紫竹林”一切尽可能用的旧材料重新恢复修建了大雄宝殿于“石门谷”口,由此得名石门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