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浮云而已 于 2017-11-27 10:53 编辑
“老师不让我考试了……”10岁女孩自杀:我们应该怎样跟孩子谈死亡?
这两天看到了一则让人极为痛心的新闻,江苏省一个10岁的小女孩在家中喝农药自杀,并且还留下了一封令人心痛的遗书:
字迹有些歪扭,连贯起来应该是这样:
看完这封遗书,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这个小姑娘一定非常善良,在决定死亡之前,从容的祝福了家里的每一个人,甚至想到了给好朋友留东西。
因为传统的关系,我们很避讳谈论死亡,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们都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不缺吃不少穿,会有什么事情想不开的呢?
可实际上,死亡教育就是对生命的教育。不懂得敬畏死亡的孩子,也不会知道怎样去珍惜生命。当他把生命的意义仅仅定位在考高分、被老师喜欢、超过同伴……这样肤浅的层面,就很容易在受挫后,出现问题。
诚实的跟孩子谈论死亡
永远不要美化和逃避 当孩子问,死了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常有一种回答是:
“死了就是人去了天堂,那里很美,很多天使,每个人都非常的幸福,故去的亲人都会在天堂里相见。”“他去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快乐的生活。”
这种说法看起来很美,对孩子有很大的安慰作用。但是同时,这也是在对孩子隐瞒死亡的真相。
当孩子非常相信这种说法的时候,可能就会在自己受到了委屈,感到无助的时候,想到去死。
那个10岁孩子的遗书中,写到的要去看看天堂的样子,以及下辈子再做爸爸妈妈的好女儿,就能感觉到,她其实是带着一种对死亡的憧憬去死的。而当我们意识到错了的时候,其实已经太晚了。
还有一种很常见的做法就是逃避、否定。试图转移孩子的话题,告诉孩子不要再问了,你以后就知道了。
这样不但没有解释孩子心中的疑虑,而且让孩子更加的困惑。孩子有权利对死亡好奇,父母也有义务帮助孩子,去认识这一自然规律。
面对死亡,父母不必刻意去跟孩子聊。如果孩子是0-4岁,他自己也对死没什么概念,只是如果孩子问起,可以告诉孩子,死亡就是不跟我们在一起了,让孩子简单了解就好。
如果孩子已经稍大一点,或者他开始担心爸爸妈妈会死,感到焦虑的话,就可以跟孩子多说一些,比如生命就像树叶一样,到了一定时期,会萌芽,舒展,也会变黄,掉落,但是给孩子保证,爸爸妈妈会陪她很久,再告诉孩子一些如何爱惜生命,规避危险的知识。
尊重孩子对生命的反应
允许孩子有爱和悲伤的权利
朋友曾经说起过一件事,她家女儿养的小兔子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死掉了,孩子的爸爸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孩子说,就趁着孩子没放学之前,把小兔子偷偷扔掉了。
等到她接孩子回到家,孩子看着空了的兔笼子追问怎么回事,孩子爸爸就谎称是家里的某个在农村的亲戚过来了,觉得小兔子在笼子里失去自由,带着小兔子到农村里去了,还跟孩子形容说农村草地多,兔子也多,小兔子在那里有玩伴,有更好的生活。
结果女儿当天晚上哭了4次,一直埋怨爸爸私自就决定把小兔子送走了,没告诉她。
之后就总是提起要去农村看小兔子,夫妻俩每次岔开话题或圆个谎话,想告诉孩子真相,又怕孩子接受不了。
我特别理解朋友的苦心,他们不愿意告诉孩子她心爱的小兔子死掉了,是不希望孩子伤心,不希望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去考虑死亡的话题,但却并不赞同夫妻两个人的做法。
死亡很沉重,但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了解到的一个知识点。简单的通过隐瞒、回避的方式,来剥夺孩子对死亡感到悲伤的权利其实并不合适。
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平静的跟孩子谈一谈,告知小兔子已经离去的真相。首先做到不隐瞒死亡。
之后允许孩子表达自己悲伤的情绪,让孩子知道,悲伤是正常的情绪,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可以跟孩子一起给小兔子举行一个葬礼,让孩子对小兔子往日的陪伴表示感谢。
最后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来开导孩子。比如引导孩子通过写日记,画画来让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
时间最终会治愈一切伤痛,孩子们也会逐渐明白,失去并不等于忘记,该欢笑,还是可以欢笑,该生活还是要继续生活。更加珍惜自己可以把握的日子,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多带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
给孩子做出积极乐观的榜样
非常喜欢一个绘本,叫做《完美的回忆》。绘本讲述了小浣熊奇奇的好朋友小松鼠多多发生意外了,再也不会回来。奇奇伤心极了,他再也不能跟多多玩耍。
浣熊妈妈建议奇奇和朋友们一起收集有关多多的回忆,这样,想念多多时,就会有好多美好的画面浮现在脑海里了。
奇奇、小弟弟罗尼和朋友们决定去池塘边收集回忆,悼念小松鼠多多。孩子们想起了很多跟多多在一起的美丽时光,给多多一个悼念仪式,共同“制作回忆”,找到了很多安慰,更加的珍惜生活。
用绘本和故事书来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死亡和生活,是一种特别好的方式。画面和描述都不会太过残忍,所讲述的道理也会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我们可以在孩子对死亡产生好奇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帮助和引导,让孩子们理性的来看待这个问题。
生活中多给孩子制造一些成就感和快乐,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来说,是特别大的支持和依靠。如果父母对待什么事情都是乐观的,喜欢去解决问题和寻求支持,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变得开通很多。
有句话说时间是生命的长度,视野是什么的宽度,理性是生命的高度,胸怀是生命的厚度,积淀是生命的重度。
我们跟孩子去解释死亡,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理解生命,珍爱生命。并且教会孩子去做一个有内涵,有追求的立体的人。当一个人对死亡有了敬畏,往往也就容易找到更坚强更真实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