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2638|回复: 3

[其他] 我竟然不小心发现了户县从古代到近代的一些大小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2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户县发现1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远在公元前40世纪~前21世纪,先民们就在户县一带生息繁衍,创造了氏族文化。其中天桥公社丈南遗址的粮食窖穴中发现有碳化粳稻,证明氏族社会已种植水稻。
    夏 代
    夏王启伐有扈氏,大战于甘(今户县西南一带),有扈氏败。
    商 代
    周文王(西伯)伐崇,建都于丰(今沣河以西户县秦渡镇以北,及长安县沣西公社以南地域)。
    武王伐纣,誓师于丰。
    周 代
    周平王元年(前770),周室东迁洛阳,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
    秦文王(前337~前311)在户县西南建阳官。
    秦 代
    改“扈”为“鄠”。
    在户县建上林苑。
    西 汉
    建元二年(前139),汉武帝入户县南山狩猎,扩建上林苑。
    甘露三年(前51)十二月,汉宣帝曾到阳官。
    东 汉
    初平元年(190)二月,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封其弟旻为户侯。次年旻与董卓一同被杀。
    晋 代
    太安元年(302),晋惠帝司马衷曾到户县罗汉寺(在今秦渡公社庞村)降香拜佛。其后竖有晋惠皇帝游幸碑。(原碑在今秦渡公社庞村)
    后秦弘始三年(401),皇帝姚兴由西域迎天竺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逍遥园(今户县草堂寺)译经,建立了译场(国家编译机构),开创了我国大规模译经的新纪元。
    隋 代
    在草堂寺东建太平宫。
    大业十年(614),在户县古城(今东西韩村之间)以南2里处,另建新县城,即今县城。
    十三年(617),唐李渊第三女平阳公主,聚首于户县陈兵坊一带,得众数万,号称娘子军,在反隋战争中屡立战功。
    唐 代
    武德年间(618~626),唐高祖李渊曾避暑太平宫。
    贞观十四年(640),户人殷开山配享高祖庙庭。
    十八年(644),唐太宗李世民到钟宫城(今大王镇一带),并来户县县城。
    天宝年间(742~756),李白、杜甫、岑参等先后来户县旅游、寄寓。
    大历十三年(778),韦应物任户县令。
    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周至县尉时曾来户县,并到圭峰山一带游览。
    宋 代
    建隆年间(960~963),杨砺(家住今庞光镇)举进士,殿试第一名(状元)。
    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范仲淹曾来户县圭峰山游览。
    嘉祐年间(1056~1063),程颢(字伯淳,号明道,)举进士,调任户县主簿,其弟程颐曾随兄来户县,后著有《雍行录》。
    大观元年(1107),在周至县清平镇设立清平军,为便于军需供应,又设置终南县,将户县西郊渼陂空翠堂等地划归终南县管辖。
    金 代
    正隆元年至六年(1156~1161),咸阳人王喆(字重阳),诡称在甘河一带(户县周至交界处)遇仙成道。大定七年(1167),王喆创立以道教为主,兼融儒、释的全真道。
    大定二十二年(1182)重修户县县城。
    元 代
    至元十年(1273)前后,道教全真派教祖王重阳灵柩由河南开封运至户县,葬于祖庵。
    十二年(1275)前后,户县张良寨人贺贲在修建房屋时,掘得白金7,500两。时元世祖忽必烈驻军六盘山,准备南征,缺饷,贺贲持5,000两奉献。南征后元世祖赐贺贲金符,总管京兆诸军。
    十八年(1281),周至、户县两县划界,将灰渠头以东划归户县。
    明 代
    弘治八年(1495),户县奉命建立程明道祠(在旧县政府门内东边,现已拆除),纪念宋代理学家程颢。
    嘉靖十一年(1532),王九思编纂《王氏族谱》,武功康海作序。后人屡续家谱,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共414年,每隔30年左右增修一次,从未间断,为户县最完整的一部族谱。
    十二年(1533),王九思编纂《户县志》行世,武功康海作序。
    二十一年(1542),王九思倡修县城西关涝河石桥告成。桥高1丈6尺,宽3丈6尺,长25丈,10孔。
    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午夜,在陕西省华县发生大地震(据考证相当于现在的八级地震),户县庞村罗汉寺画廊被震毁,有重修碑记载其事。
    万历二十四年(1596),知县王九皋捐俸银,倡修秦渡镇北门外广济桥,群众捐银献工,盐商李良贵捐银800两,年终完成。桥高3丈,宽1丈6尺,百孔(《明邑令王九皋秦渡镇沣水广济桥记》)。
    四十年(1612),户县人口为20,003人,4,518户,土地245,679亩。
    崇祯元年(1628),三伏大旱,冬大雪,牛羊多冻死。
    九年(1636),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围攻户县城未克。知县张宗孟重修户县城及四门城楼,西、南、北三门外建瓮城。城内四街中心建中楼一座,共3层,最上层为文昌阁。
    清 代
    顺治二年(1645),贺珍率众自汉中攻西安,破户县城,男女死伤很多。
    康熙元年(1662),三月到九月大雨,官署、民房、县城、堡城,全部倒塌,田禾毁坏。
    三十五年(1696)前后,户县学者王心敬在孙家硙倡建二曲书院。
    五十二年(1713)二月奉旨,根据康熙五十年丁册(人数)定为常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五年(1727)奉旨,以粮代丁,按粮银依法计算减免,丁银摊入赋内。(按:粮银即田赋,丁银即人头税。户县在明代末年,因农村中户丁外逃,丁银无法征收,县令张宗孟就曾部分推行以粮载丁,按地亩分摊丁银)。
    七年(1729)八月奉旨,设立回民义学于灰渠头(今县城西玉蝉公社灰渠头),延师教读,每年馆金12两,司库清领。这是户县公立的少数民族义学。
    乾隆三十五年(1770),县令舒其中创建明道书院(在今县城内西街小学处)。
    四十二年(1777),全县21里分为40里(里为行政区划名称)。户县总人口为18,371户,112,143人。
    户县明道书院主讲武功县孙酉蜂纂修《户县县志》。
    同治元年(1862)秋,户县灰渠头回民起义。冬,回民起义军马化龙等攻户县城未克。
    光绪二十六年(190),旱灾严重,十室九空,饿尸多弃于路旁。
    三十年八月二十三日(1904年10月2日),户县邮政局(三等局)在县城西街成立。邮件肩挑步行,昼夜不停。
    三十一年(1905),明道书院停办,改设户县高等小学堂,内附师范传习所。
    三十四年(1908),苍溪小学成立。宣统二年(1910)增高级班,改为自强两级小学堂。民国后改为户县私立苍溪小学。
    宣统二年(1910)冬,慧星在东南方出现,尾长数丈。
    三年九月一日(1911年10月22日),陕西响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西安城光复。农历九月三日(公历10月24日),户县在西安上学的年赵济之、王生蔚、王枫阶、王拂亭等人,打着“灭清复汉”的白旗回到户县,与知县缪延福接洽后,宣布响应反正,社会秩序较安定。
    中 华 民 国
    民国二年(1913)四月,陕西兵马大都督张云山,带兵数十名来户县查禁鸦片,号令森严,两天内连杀二人,四乡各村种鸦片者连夜将田中烟苗铲除净尽。张云山还明令剪除发辫,称辛亥革命后“不剪者就是留恋满清”,曾将南关各堡留有发辫者四、五十人捆绑拉到木家庄北景家坟内,剪掉辫子后释放。
    三年(1914)春,河南宝丰农民起义军首领白朗率部于农历三月九日(公历4月6日)攻克户县县城。十一日(4月8日)离户西去。
    四年(1915)农历十月十四日夜(公历11月20日),满怀义愤的群众,火烧住宿在庞光镇“泰来恒”商号的户县知县“秦桧”(群众对凶残贪婪的秦福相的蔑称),秦仓皇翻后墙逃走。
    五年(1916)长安张四纠众千余人,盘据户县城,派粮派款,外号叫“捶头队”,不久溃散。
    六年(1917)县政府始设承审员。承审员承知事之命,管理诉讼案件。该员由省委派,县署不得调动(在此以前,民刑诉讼统归县知事办理)。
    七年(1918)农历正月二十七日(公历3月9日)开始,陕西督军陈树藩与北洋军阀所属的镇嵩军围攻户县城三十余天,不克而退。守城靖国军营长张义安出击,战死于户县城北郊。
    九年(1920)十二月二十六日,宁夏海源发生地震(据考证相当于现在的3.5级地震),户县乡村门拴摇晃有响声,民房有塌裂,庞光、秦渡镇铁旗杆上铃声特别响亮,后铁旗杆被震倒。
    户县安装了第一部磁石电话机,线路是搭接在西安——周至的电报线路上,定时开放。
    十二年(1923)户县天足会成立,进步人士张子甲、刘东堂任会长,下乡宣传、查检妇女放足。天足会指派带头放足的农村妇女童月英等女委员二人,巡视各村。她们入室查验,见缠脚妇女,不论老少,强迫解下裹脚布,收入车后大竹笼内,以扩大视听。经过两、三年的辛勤奔走,耐心工作,幼女不再缠足,青壮年妇女缠足的也相继放足。
    户县高等小学堂附设初级中学班,后于民国十八年(1929)停办。
    十四年(1925)七月,户县丈八寺、中斑竹园及南四操部分村庄的地方武装——神团(当时各村都自发地学神团,注解见《党派群团志》),两千多人;驱逐驻扎在户县的皖系(段其瑞)军阀吴心田出境。
    十五年(1926)春,在韩兆鹗号召下(当时韩兆鹗家居,也加入民团),保峪、化羊、安善、罗什等四操农民数百人,编为四连,向围困西安城的镇嵩军发起进攻,由于寡不敌众而失败。
    12月,中共陕西省委农民部派薛作茂(陕西华县人,后在渭华暴动中牺牲)来户县,成立了户县第一个党小组,并任组长。
    十六年(1927)3月,户县农民协会在文庙成立,负责人高望重(户县王寨人),苟自新(陕西陇县人),李超群(陕西渭南县人)。农会成立后,接收了县议会和参事会,并履行其职权。
    3月,中共户县特别支部成立,书记李超群,委员苟自新、高望重。共有党员37人,分设为3个支部、2个小组。同时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户县特支。
    4月16日,以“国民党临时县党部”和农民协会的名义,在县城南关召开约有四万人参加的“拥护国民军肃清后方会师中原”大会,会后示威游行。
    5月11日上午,驻军何毓斌(北洋军阀系统)偷袭农民自卫军。制造“东索村惨案”。同时,郑成文(长安人,省委派来的农运工作干部)被何部营长李志新杀害于秦渡镇西门外。
    5月24日,何毓斌派吴汉明等四名匪徒到王寨杀害了共产党员高望重。十七年(1928)1月,中共长安中心县委派刘启毓(长安人)任中共户县区委书记,后由刘安仁负责。
    11月,中共陕西省委被敌人破坏,户县党组织与上级失去联系。何毓斌会同周至赤炳文围攻西安冯玉祥部,兵败,何被冯玉祥押解西安处决。
    十七年到十八年(1928——1929)大旱,旱地颗粒无收,受灾群众达七万七千多人。冬,大雪,树木、牲畜冻死很多。
    十八年(1929)全县成立5个区公所,分辖17个操(县以下行政机构)。
    户县城内西街高等小学内附设乡村师范班,一年后停办。后该小学与东街启化小学合并,改为户县高等小学。
    12月12日晚,周至临川寺一带暴动农民攻克户县城。
    十九年(1930)户县县长孙国镇因贪污烟款和富户捐,被押解西安枪毙。
    在西安至周至电报专线上,加挂西安至户县电话线。
    秋,蝗虫过境,自秦渡镇至县城,再向西到祖庵,沿路宽十余里的秋苗叶子被吃光。
    二十年(1931)春至二十一年(1932)上半年,整理粮赋,清丈了全县地亩。清丈后全县共有耕地487,484亩,全县共征田赋133,538.96元。另外,征烟亩罚款约三十万元。
    户县官办云记工厂成立,生产土布、毛巾,染土布,搞印刷并兼营商业。后改名为裕户工厂,民国二十五年(1936)停办。
    二十一年(1932)4月27日,共产党员朱成义、杨地德率领户县农民五万多人,手持杈把、扫帚、镢头、铣等农具,包围了户县城,县长强云程闻风而逃。代署县务的石慧亭和士绅白玉堂向群众作揖求饶,满口答应群众代表提出的杂款粮差一概豁免等12项要求。“交农”运动胜利结束。按交农运动在户县也叫驱强运动。(交农是将农具交给政府,不做庄稼,进行罢耕,以示抗议。)
    8月13日,祖庵宫家堡、洪庵一带农民一百八十多人,在共产党员李希平(户县王过村人)等领导下,举行“八·一三”农民暴动。
    8月,虎列拉(霍乱)自秦渡镇向周围传染蔓延,不到十天,遍及全县,死亡四千余人。
    11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西进途中进入户县境内。28日在朱家堡与尾随的国民党“讨赤军”激战,打死打伤敌军多名,击毙敌团长一名。
    二十二年(1933)2月,中共户县区委成立,书记杨伸,3月区委改称县委。
    3月初,中国工农红军渭南(户县境内)游击队成立,政委杨靖远,队长高云峰(高耀亭)。8月改名为秦北游击队,由苏鸿儒任政委,李希平(后为王占胜)任队长,宋裕光任副队长。11月游击队停止活动。
    5月5日,户县清算高利贷委员会成立。号召农民起来清算毁约。在亭子头、曲抱村、水磨、陂头、西坡等村成立清算组织,后因经费问题及国民党追捕,停止活动。
    全县已建立高级小学校10所。除县立第一、第二高级小学外,其余8所(苍溪、山阴、明新、渭滨、正化、竞进、大同、竞新)全为私立。另外,全县还有公私立初级小学235所。
    户县自明嘉靖十二年修志以来的第九部(第九次编纂)县志《重修户县志》印行,监修人强云程、赵葆真,总核吴继祖,校阅张急济,编辑段光世、王汝玉,志书封面题签于右任。
    户县县立第一小学增设幼儿班。
    二十三年(1934)全县17个操划分为23个联(相当于现在的乡),废除各操总乡约,设联保主任,废各村乡约设保长。保以下十户编为一甲,推选甲长一名。同时撤销区级编制。
    8月,中共户县县委书记宋裕光,英勇就义,时年23岁。
    二十四年(1935)户县公办阜民笔铅公司成立。光绪二十一年(1895),知县励乃庆曾奉令在涝峪纸房十折沟设厂挖石墨,因亏损中止。民国二十年(1931),县长强云程又拨烟款提成一万元开采,次年试销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停止开采。
    陕西省农业推广所与中国农民银行在户县大王镇成立棉业产销合作社。
    农历七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途径户县,由庞光镇兵分两路,主力直走上涧子,其余由县城附近西进。
    二十五年(1936)曹邦彦、曹希文在曹家堡创办私立辛垦小学,后中共党组织派进步青年李奎等任教员。
    7月,杨荫轩、石朗岑等在户县东街设立沼气行,用于照明和烧水等,后因资金、原材料无法解决而停办。
    8月,县设司法处,从此户县司法与行政分开。
    “西安事变”爆发后,旅省学生朱洪涛、赵廷平(康行)、苏逢贤(秦树文)、杨文秀等数十人,回到户县,召开各界人士会议,成立了户县各界抗日救国会。并在西关召开有数万人参加的各界人士大会,宣传抗日。赵寿山、姚警尘(赵、姚时为杨虎成部下军官)等出席讲话。
    民国二十五年腊月二十六日(1937年1月7日)杨虎成部王敬斋(外号王老虎)不服国民党调遣,率警备二旅进驻秦渡镇,抢劫四十余日,商店农户全被洗劫一空。
    10月,户县旅省学生返县抗日宣传工作团回户县宣传抗日。户县开始征兵,县政府增设兵役科。
    二十七年(1938),户县建立环境电话管理所,安装十门交换机一部。
    二十八年(1939)2月,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中共户县工作委员会在什王村成立,同时建立了辛垦小学支部。
    9月,中共周至县委在甘西、祖庵小学分别成立了两个支部。(当时甘河、祖庵属周至管辖,1958年元月划归户县)。
    国民党为了“防共”,改联保制为乡(镇)保甲制,将全县23联编为9个乡(镇)公所,下辖78个保。
    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校本部驻长安王曲)开始进驻户县牛东。
    陕西省立西安师范学校迁到户县化羊庙,改称陕西省立户县师范学校。
    二十九年(1940),户县县银行成立。
    三十年(1941)县政府设立合作指导室。
    抗日战争开始后,通货膨胀,法币贬值,粮价上涨,政府将“田赋征现”改为“田赋征实”。
    9月21日上午,户县境内看到日全蚀,青天白昼突然如同夜幕降临,星光闪灼,鸟雀归巢,鸡鸣狗吠,时间持续约十分钟左右。
    户县县立初级中学成立,校址先在文庙,1945年秋迁至东关忠烈祠。
    三十一年(1942)由国民党户县县党部主办的《户县周报》刊行(石印),三十六年(1947)改名《户县导报》,三十七年(1948)停刊。
    发行关金券,1元关金券折法币20元,与法币同时流通。
    三十二年(1943)2月1日,陕西省水利局涝惠渠工程处在户县成立。三十六年(1947)9月,涝惠渠工程完工。
    三十三年(1944)5月,中美合作所第三训练班(国民党的特务训练机构)由河南临汝凤穴寺迁到户县牛东,1945年10月又迁往徐州,改编为交警总队。
    秋,一天下午,日本侵华飞机一架被击伤,在县城东南小丰村附近坠落。
    十月,户县成立青年从军征集优待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县长牟彭令。截止12月23日,共征集青年146名,实交144名。
    三十四年(1945)春季,户县飞机场扩建工程开工,七月份完成。
    夏,由户县地方政府及群众集资创办的户县私立知行农业专科学校,在户县南乡腊家滩成立。
    夏忙后,美军一部驻户县飞机场,抗日战争胜利后撤离。
    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16日全县鸣放鞭炮庆祝。
    9月3日,因抗日战争胜利,停止征兵。抗战八年全县共征兵20,793名。不久,解放战争开始,国民党政府又恢复征兵。
    裁县国民兵团,成立县军事科。
    10月,户县参议会正式成立,各乡及农、商、教育等各界共选出参议员12人,议长陈昆山,副议长杨干青。此外,并选出刘印初为省参议员,张乃葳为国民大会代表。
    三十五年(1946)户县私立知行农专附属高中成立,校址在县城内文庙。
    小麦发生吸浆虫,受灾面积占播种面积80%,严重歉收,少数田块收成不够种子。
    6月下旬,中共陕西省工委派赵廷平(康行)回户县,成立中国共产党户县工作委员会,赵廷平任工委书记。
    夏,进军陕南的中原野战军,一部曾到达户县涝峪境内,在八里坪击毙户县自卫团分队长弋鼎铭,后由涝峪转入周至县境。
    户县合作联社成立,下属保社55个。
    县办民丰面粉厂在陂头成立,有立轮水打磨两盘,日产面粉600斤。
    三十六年(1947)夏,中共户县地下党组织发动户县中学学生驱逐三民主义青年团干事长郑炳南离开户县。
    下半年,中共户县工委书记赵廷平回关中分区汇报工作后,在奉命转移途中被俘,11月26日于旬邑县烽火台英勇就义,时年31岁。
    三十七年(1948)户县成立县办修理所,后改名为户县知行农专附属农具工厂,职工4人,小皮带机床1台,修理轧花机、弹花柜、步枪并仿制手榴弹等。
    8月,金元券在户县流通使用,物价飞涨。金元券每元合法币三百万元。
    三十八年(1949)元月,由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国民党统治区经济面临崩溃,物价飞涨,金元券迅速贬值,形同废纸。市场出现了银元、铜元流通使用,当20的大铜元100枚换银元1元,小麦每斗(30斤)银元计价0.5元,盐每斤银元计价0.18元。
    2月4日开始,中共户县工委先后分三批组织党员和进步青年二十多人进入陕甘宁边区参加学习,为迎接户县解放培养干部。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1949年
    5月2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在中共户县党组织的配合下,进驻户县县城。户县解放。
    25日 在县城北街城隍庙召开群众大会,讲解党的政策,安定民心。
    5月下旬 西北贸易公司在户县设立周户贸易分公司。5月23日黎明,户县游击队向驻栗元坡国民党咸阳自卫团和咸阳专署警察局部分武装发起进攻,俘敌团长一名。
    5月30日 午夜,国民党十六军简编四十七团,围攻曹家堡,守城游击队四十余人将敌击退。
    6月1日 户县人民政府成立,县长曹希文、副县长张振。
    3日 中共户县县委成立,并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县委书记刘泽西宣布县、区两级党政干部名单。对国民党乡、村政权进行接管,开展支前、反霸、剿匪工作。
    10日 拂晓,国民党十六军简编四十七团,由涝峪直扑户县县城,行至辛栗村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全部歼灭。
    20日前后 新建立的周户贸易公司对外营业;旧币废除,人民币开始流通,市场交易恢复正常。
    7月 中共户县县委举办地方干部训练班,有工、农、知识分子、妇女和部分原地下党员共280人参加学习。
    9月1O日 中共户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党代会)召开。
    10月18日 户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召开。
    冬,将原户县卫生院改为户县人民卫生院。
    全县对山区花柳病进行普查,并给查出的2,966名患者进行免费治疗。
    户县解放后,邮电局新增100门市话交换机一台,30门长途电话交换机一台,实现了区区(当时设7个区)通电话。
    各乡、村开始办冬学和夜校。
    1950年
    1月1日 户县人民银行成立。
    6月 户县妇女联合会成立。
    7月 户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
    9月13日 在第一区第八乡曲抱村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后全县分三批进行。11月开始,到1952年6月结束。
    11月 由于美国侵略者向我国东北边境进犯,全县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户县各界组织一百多个宣传队,深入农村进行宣传,1,443名青壮年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全县捐献鞋袜48,960双,人民币26,738元。
    冬,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分子运动。
    年底,户县供销合作社成立。
    全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361万斤,平均每人64斤。
    农村组织起112个季节性互助组(也叫变工队)。
    全县认购胜利折实公债929,264元。
    1951年
    5月底 镇压反革命运动深入开展,全县清查出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和反动会道门头子共584人。
    12月6日到1952年5月31日全县进行查田定产,补定地主60户,丈量全县土地为497,995亩,定出常年产量,颁发了土地所有证。
    1952年
    2月1日 开始“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
    8月 成立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全县职工干部实行公费医疗。
    11月22日到1953年2月26日分三期在全县开展整党运动。
    中共户县县委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部。
    1953年
    3月 开展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
    4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户县委员会成立。
    4月15日至5月15日 开展取缔“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运动。
    10月 户县工会正式成立,会员1,294人,基层工会组织31个。
    11月 开始进行粮食“统购统销”。
    冬,开展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
    鲁家寨贾玉龙互助组建立起户县第一个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户县供销合作联社由上海购进十轮大卡车两辆,这是户县最早购置的货运汽车。
    个体医生组织起来成立联合诊所,截止1957年共成立41个。
    1954年
    2月至5月 全县第一次举行普遍选举。
    5月28日 召开了户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国家对棉花和棉布实行“统购统销”。9月14日布票全部发放到户,开始实行定量凭证供应。
    户县邮运任务委托公路运输部门承担,干线邮运结束了人力步行肩挑的落后状况。
    陕西省户县师范学校停办,教师和学生并入陕西省西安师范。
    1955年
    新人民币开始发行,面额有1元、2元、3元、5元、10元、1角、2角、5角、1分、2分、5分等11种。新人民币发行后,将1949年6月开始在户县流通使用的旧人民币全部兑换收回。(新币一元折合旧币一万元)
    6月 根据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户县人民政府改称户县人民委员会。
    7月 开始肃反审干。1958年底结束。参加肃反审干的干部、职工、中小学教师、医生、私方人员、民主人士和区乡干部7,647人。通过审查,对429人的历史问题作了结论。所作结论的人员中,叛变的1人,国民党员99人,三青团员97人,反动会道门8人,敌军政警宪35人,特务1人,参加特务外围组织1人,普通反革命132人,伪造历史、隐瞒政治问题的1人,其他54人。
    户县养牛达21,712头,比1950年增长58%,为历史最高水平。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公私合营、合作、代销、经销的已占全县总工商户的77.08%,从业人员占总人数的80.9%。
    1956年
    3月1日 西安至户县余下镇铁路线修通,全长45公里,户县境内18公里。
    夏,持续降雨月余,其中6月份降雨20天,共降水250.72毫米,加之气温高,全县绝大多数小麦在穗上生芽。
    6月 全县私营商业工作者,敲锣打鼓,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仅8天时间,就基本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合作化。
    8月 户县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9月16日 《户县报》刊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户县支行成立。
    试验毛白杨扦插育苗成功。
    百货、棉花、专卖、食品、油脂、煤建、木材、饮食服务、纺织品、文化用品等10个县级专业公司分别成立。
    为解决市场猪肉供应紧张状况,户县实行生猪派养派购。
    全县重新评定了工资级别。户县小学教师工资改革后,平均每人月工资为42.1元,比改革前增长21.5%。
    治愈黑热病患者1,105人,黑热病基本消灭。天花、疟疾病彻底消灭。
    1957年
    人民币金币1分、2分、5分开始发行。
    元月 户县国营拖拉机站建立,有职工49人。
    春,陕西省工业厅将原沣桥砖瓦厂户县制砖队交给户县经营,有职工20余人,为户县第一个地方国营全民所有制企业。
    5月13日 涝峪发生“中国仁义救命军”反革命暴乱事件,当即全部被歼灭。
    7月16日 涝河发洪,流量904秒立方。漫流天桥乡,淹没县西关地区。部分洪水从西韩村沿老河古道流经大王镇南投入新河。涝店以北漫流元村各滩投入渭河。全县一百多个村庄过了水,倒房百余间,淹地10万亩。
    8月 户县整风和反右派斗争开始。到1958年3月16日结束。全县参加整风运动的干部、职工2,797人,受社会主义教育的中学生3,745人,工人3,389人。运动分为大鸣大放、反击右派、整改和个人总结四个阶段。全县共贴出大字报37,941张,提出各种意见58,609条。全县共划定右派分子60名。
    下半年开始精简机构,下放干部。第一批全县下放干部1,128名;第二批(1958年元月底)撤销合并了28个单位和部门,下放干部365人。
    秋,惠安化工厂和户县热电厂投产。
    试用惠安化工厂废水进行农田灌溉,常用水引量0.7秒立方米,设计灌田38,500亩,实溉26,900亩。初灌时增产效果显著,连续灌五、六年后,地下益虫被毒杀,引起土壤板结,影响产量提高。
    户县第一座混合结构的商业局宿办楼竣工,面积1,521平方米。
    户县老城四街开始安装路灯。
    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成立,下设三个区站,技术干部15人。
    在东门内顺城巷建立了简易电影放映站,690个座位。
    户县人民出版社建立,编制5人,编辑出版具有地方特点的教育、文化、科技等各类书籍,1959年底撤销。
    全县建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63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7.88%;入社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98.08%;入社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7.76%。
    1958年
    4月5日 平川地区组织一万多人上山,修田、筑坝、造林,开展治山运动。
    5月 全县办起农业中学96所。由于缺乏经验,时办时停,1959年全县只剩下4所。
    5月 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办地方工业。到年底,全县办起工厂4,160个。由于盲目兴办,一轰而起,多数工厂很快下马,如氮肥厂只打了一眼井就停办。
    7月8日 中共户县县委召开夺取农业大丰收万人誓师大会,要求树立“大跃进”思想,提出当年实现粮食亩产1,000斤,棉花亩产皮棉120斤,并号召夺取亩产万斤粮。结果全部落空。
    秋收、秋播前后,县上提出,苦战20天,全县深翻土地46万亩,深度一般在1尺以上,有的翻到2至3尺深。190亩“卫星田”(设想产量最高田块)翻到5尺深,在“只有高密度,才有高产量”的口号下,每亩要求下种籽30斤到50斤,“丰产田”、“卫星田”下种量百斤以上。最后造成严重减产。
    暑期,成立户县大学,设文、理两科,属半工半读性质。1962年停办。
    7月到10月上旬 沿山各乡动员了二万五千多人,连续治山。
    8月 举办了全县第一届全民运动会。
    8月 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后,只十多天时间,全县在原有高级社的基础上,建起城关、大王、.涝店,祖庵、秦渡、太平、余下、涝峪8个人民公社。少数自耕户“一步登天”,也都成为人民公社社员。全县加入人民公社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99.9%,实现了全县人民公社化。公社成为政社合一组织。公社下设管理区,高级社改为生产大队。
    9月 创办户县农业技术学校,招收学生两班(农艺、畜牧兽医)。1959年9月停办。
    10月4日 《陕西日报》头版以“户县——我省第一个玉米‘千斤县’”为题,报道了户县22.6万亩玉米,平均亩产1,013斤的“跃进实绩”。这年每亩玉米实际产量为270斤。
    10月5日 在“钢铁元帅升帐”口号下,分给户县的任务是炼钢160吨,炼生铁1,000吨。全县上下一齐动员,每天出动十万多人,用军事化“大兵团”作战方式,大炼钢铁。全县先后办起炼钢炉15座,土高炉513座,自风炼铁炉483座,共炼出生铁1,404吨,其中烧结铁1,2641吨,炼钢89吨,超额完成了任务。事后,全县把所炼的烧结铁集中交给县农械厂。这些生铁,大多是烧结的矿渣,根本不能使用。
    “大跃进”以后,以割“资本主义尾巴”为名,几次将社员个人在房前屋后栽植的树木实行作价归集体,或无偿没收。
    省直属水利工作队与涝惠渠管理局合并,成立户县水利局。
    户县农村开始通电。首先通电的是余下公社的西屯、灵山寺、沈家营3个大队。7月,县城机关单位和部分居民也开始通电。全年照明用电量为19,776千瓦。
    全县城乡开展壁画活动,培养了三十多名美术骨干,促进了农民画的诞生和发展。
    开展新民歌运动,涌现出一千二百多名诗歌作者。经常坚持写作的有一百八十多人。农民诗人李强华,一人就写诗一千多首。
    制定了户县文教工作十四条。国家办学与群众办学并举,全县90%的学龄儿童入了学。
    1,323个生产队通了广播,广播普及率为84%。
    全县人口达284,800人,出生率上升到30.06‰。出现了人口增长的第一个高峰。
    年底,全县农村办起公共食堂1,652个,其中常年的1,634个,农忙季节性的18个。参加食堂的户数40,579户,占总农户82.65%。
    由于粮食不够吃,搞“瓜菜代”,有的群众患浮肿病,抵触情绪很大。1961年5月,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下达后,公共食堂全部解散。
    商业部门为支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和“钢铁元帅升帐”,开展了大购大销运动,致使一些单位追求高指标,盲目采购,给国家造成了四十余万元的重大损失。
    1959年
    1月 户县气象站成立,每日向外发布气象预报。
    7月 城关、秦渡、大王、祖庵、余下、涝店六个集镇建立了基层市场管理委员会,赵王镇、庞光镇、太平口、涝峪口、甘峪口五处建立了初级市场。
    7月24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户县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全体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8月 各专业公司由县商业局直接领导,业局变为政企合一机构。
    9月20日 户县开始“反右倾”斗争。参加学习的党员1,143人,有8人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1年6月全部甄别平反,取销了处分。
    户县新建师范学校一所,地址在县城南关。1962年春停办。
    户县开始普查妇女子宫脱垂病,共查出患者一千一百多例、及时给予治疔。
    户县兵役局改为户县人民武装部。
    户县财贸管理体制实行“两放、三统、一包”。(下放人员、下放资金、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流动资金管理,财政包干)把国家在农村的基层商业机构和人员全部下放给人民公社。由于“瞎指挥”、“共产风”,商品流通和经营管理出现混乱,大量赊销商品,挪用商业资金。不到半年,又把下放给公社的基层商业仍收归商业局管理。
    1960年
    7月 共改造私房(对私有出租房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10户,房屋1,969间,52,592平方米。
    全县8个公社安装了会议电话机、电话交换机;42个管理区安装了小交换机;485个大队安装了电话。县、社、管理区均能召开电话会议。
    农村邮路发展为20条,总长度为695公里,实现了平川村村逐日通邮,山区大队通邮。
    146名西医、西药人员分别学习中医中药。
    冬,中共户县县委根据中央关于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以下简称八字方针)的方针,重点纠正“一平二调”(平均主义,无偿调用生产队及社员个人财物)的错误。1961年1月到4月,对平调公社、生产队现金以及劳动工分、牲畜、农具、房产、粮食、家禽等进行了退赔。退赔折价款5,047,446元,土地10,164亩。
    给部分右派分子摘掉帽子。
    1961年
    5至6月间 撤销了管理区,把8个人民公社划分成21个公社(镇),部分大队规模也作了相应调整。
    7月8日 成立户县卫生防疫站。
    7月 落实退赔了一批总值为444,624元的平调款。县财政先后又下拨363,446元,作为大炼钢铁、水利、建筑、修缮等方面的平调退赔。
    户县农村对粮食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加照顾、基本劳动日保基本口粮、基本口粮加奖励、人劳比例分配等四种分配形式。
    8个公社卫生院改为中心医院,把原来管理区的22个卫生所合并成立了14个公社卫生院,共有职工259人。
    10月 《户县报》停刊。
    由于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扫盲机构撤销,专职人员调作其它工作。
    对儿童营养不良、蛔虫病进行普查,共查出小儿营养不良228例,蛔虫病23,166例,及时进行了治疗。
    农村人民公社下放核算单位,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自留地开始下放,市场逐渐开放,允许社员经营家庭副业。
    1962年
    4月初 出现晚霜冻,小麦受害,严重者麦叶焦黑枯萎。由于积极抢救,雨水及时,夏季仍获得较好收成。
    5月10日 户县城关公社七一大队支部书记贾生财、大队长赵振离、文书杨伟名等三位党员,由杨伟名执笔写了题为《当前形势怀感》的文章,以专函方式送达各级党委(31个单位),当时受到毛主席的批评,并在县内多次组织批判。“文化大革命”中,杨伟名夫妇含冤自杀身亡。
    8月 成立关中供电局户县供电所,编制73人。
    1963年
    3月1日 县以上97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新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
    7月21日到10月17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精神,在全县抽调县、社干部153人,用了3个月时间,在城关公社进行了社教试点。冬季,又根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的精神,抽调县、社干部和农村积极分子384人,组成社教工作团,在5个公社进行试点。其余公社开展面上的社教。社教中,不少农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户县教育工作继续贯彻“八字”方针,控制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年净减教职工431人。小学在校学生由1961年的49,613人降为40,688人。
    12月起,全县建立了62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有调解人员520名。1958年,各大队曾建立了5至7人的调解组织。这些组织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得到恢复。据1980到1981年两年统计,调处民间纠纷5,285件。
    年底,全县共精简国家职工干部1,781人,行政事业单位基本退到了1956年的定员标准。城镇部分居民也下放农村。
    1964年
    1月1日 中国农业银行户县支行成立。
    3月11日至13日 县上召开了学习毛泽东著作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9月 涝店公社曹家滩办起了第一所耕读小学,年底全县耕读小学增加到33所,学生2,219人。
    1O月 由中共户县县委书记带领二百多名县、社干部和积极分子,参加长安县社教。
    冬季,户县管坪、化中、八里坪等大队首先响应毛泽东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开始了“学大寨精神,走大寨道路”的运动,组织农田基建专业队,开山炸石修梯田。
    11月 举行户县第一次农民运动会。
    户县人民防空委员会成立。
    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户县农民画分别到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西兰、西德、瑞典、挪威、丹麦等国巡回展出。
    1965年
    1月14日 中共中央制定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此后,城乡社教运动(简称“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月18日 召开户县贫下中农协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3月 中共户县县委决定以光明公社和鲁家寨等6个大队为户县大寨式的重点社队。
    夏,中国美术协会领导人蔡若虹、华君武、力群来户县指导美术工作。
    冬季到1966年下半年,全县面上“四清”继续进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部结束。
    冬,中共户县县委提出“学大寨,赶澄城,掀起农田基建新高潮”,同时强调要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生产为中心,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
    开办半耕半读医学专科学校,招收46名学员。
    耕读小学发展到241所,97%以上的学龄儿童(连同全日制学校在内)入了学。
    全县共办起农业中学30所。另外还有14所半农半医的卫生班,在校学生2,949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部停办。
    1966年
    5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生向领导和教师张贴大字报,成立了“红卫兵”组织,杀向社会,大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成批师生外出串连,学校停课。
    6月10日 户县第一中学贴出了“横扫一切”的户县第一张大字报。
    6月 户县体育场建成,面积为4.4万平方米。
    8月14日 下午户县一中三百多名学生与集训会教师展开辩论。
    8月16日 中共户县县委出大字报,明确表态:“户县一中学生14日的行动是革命的”。
    8月中旬 后各学校、各单位、各村队相继成立“红卫兵”及名目繁多的战斗队,相互串连,揪斗干部,到处抄家,大批党员、干部和党外群众遭到打击、迫害,学校停课,工厂不能正常生产,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11月后 “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造反派”组织“踢开党委闹革命”,全县各级党组织陷于瘫痪。
    公社管理委员会被夺权,由“造反派”组成的生产领导班子掌权。
    户县磷肥厂建成投产。
    1967年
    上海“一月风暴”后,户县各级“造反派”组织实行联合夺权,县、社各级领导机构均被夺权,各级领导干部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受到批判、斗争和人身迫害。其后,各“造反派”在西安“工总”和“工联”的影响和宣传授意下,也分成对立的两大派,并在“文攻武卫”的口号蛊惑下,开始武斗。
    1月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户部队和户县人民武装部派出一百多名代表,进驻县委和事企业、文教单位,执行“三支(支工、支农、支左)、两军(军管、军训)”任务。
    3月 户县人民政府被“造反派”夺了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领导户县的革命和生产。
    4月 户县自来水厂开始供水。
    1968年
    3月4日 所谓的军、干、群三结合的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下设六个组,编制干部49人。各社镇、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大队也陆续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3月6日 学校复课闹革命,实行大联合、三结合,各校成立革命委员会。
    4月 后各单位及农村社队都设有“忠”字堂,每日早晚,会前,上工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敬祝”活动。
    5月 将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由贫下中农管理,中学交公社管理。小学教师待遇改为工分加补贴,实行民办公助,吃农业粮。
    5月25日 县上成立了“群众专政指挥部”,公社、大队和事企业单位也都成立了“专政队”或“专政组”,对被审查的干部、群众和原定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当作“死老虎”统统揪出,采取罚、关、打、骂等手段,进行逼、供、信。
    6月8日 户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文革组主持革命大批判展览,绘制了县、社镇七十多位领导干部的所谓“群丑图”进行展览。
    秋,将将补订漏划地主、富农成份,进行民主革命补课,列为清理阶级队伍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全县掀起补订地主、富农成份突击运动。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七人组成的审批小组(有时组内二、三人也可进行审批)。仅54天时间,全县就补订地主、富农1,540户。
    10月中旬 干部下放劳动,办“五·七”干校。在户县革命委员会的统统一组织下,分别建立了华林湾、腊家滩两个连队,共计280人,其中批斗对象64人。
    12月5日 “户县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干校在腊家滩集中“整修”后,全面进入“清理阶级队伍”阶段。被怀疑、审查和专政的对象,占到干校总人数的30%左右。
    12月21日 《人民日报》刊登了甘肃省会宁县居民提出的“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报道和编者按后,户县成立了城镇居民下放办公室,随即开始居民下放。
    1969年
    年初,动员县城、余下和其他集镇居民606户2,433人下放农村。粉碎“四人邦”后,由1978年下半年开始到1983年底,对动员下放到县内外农村落户的居民,全部收转为城镇户口.
    9月 陆续解放了一大批干部。批斗任务告一段落,“五·七”干校解散。
    年底,补订地富成份增至1,734户,相当于土地改革全县划定地富成份户数的一倍半。
    1970年
    1月31日和2月5日 中央连续发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和《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简称3、5、6号文件)三个文件。贯彻这三个文件叫“一打三反”运动。运动中,先后揭发所谓反革命案件662起,定案处理的483人,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333人;查出贪污盗窃的有1,306人,投机倒把的有849人,共贪污盗窃现金764,196元,粮食、粮票109,785斤,布票12,483尺,投机倒把牟利348,144元(其中数额在千元至万元的278人,万元以上的1人)。1972年以后,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对“一打三反”运动中定案的材料,重新进行了复查。原定材料基本被推倒,没收的现金和实物,又退还给本人,受法纪、政纪处分的也大部分予以平反,出现了“一风吹”的偏向。
    10月起 在海南岛繁殖玉米自交系(同时制少量种籽)。截止1981年共育种11次,育种地1,885亩,产种子43万斤。
    10月 中央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后,户县革命委员会总结户县粮食产量23年来“四起四落”的经验教训(详见农业志),提出户县农业5年奋斗目标。
    全县共建起6个供电站,线路长度307,539公里。
    恢复信访办公室,归县革命委员会办事组领导(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开始,信访机构曾一度撤销。)
    全县办起合作医疗站448个。由于缺乏经验,管理不善,1973年全县只剩下57个。
    1971年
    元月 陕西省人民银行在户县召开财务工作经验交流会,掀起全省学习户县新向大队民主理财的经验。
    各集镇改为十天一集,不久改为逢星期日一集。
    秋,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三批一清”(批极左思潮、批资产阶级派性、批无政府主义,清查“五·一六”分子)办公室。参加运动的有县机关、事企业单位共56个,4,068人。对“文化大革命”中搞武斗,搞打、砸、抢、抄、抓,以及“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现的怪事、“鬼事”,进行揭发批判,点出了一批典型的人和事。从12月份起,集中围剿资产阶级派性,摆表现、查危害、挖根源,使资产阶级派性活动有所收敛。
    下半年,基层供销合作社行政业务工作划归县商业局领导。
    12月11日起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批林整风”运动。
    全年出生人数为12,342人,出现人口增长的第三次高峰,全县人口开始超过40万。
    12月开始 分期分批调查处理“清队”、“一打三反”等运动的遗留问题。
    有115个生产队把自留地划给社员自耕。
    1972年
    元月 县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总结“学大寨”经验,提出“狠抓纲线拼命干,一年誓夺八一三”(粮食亩产八百斤,棉花亩产一百斤,每户养猪三头)的口号。
    3月 各大队成立了“青年之家”(也称“青年民兵之家”)作为公社、大队负责农村体育活动的机构。
    3月1日 在余下公社东屯到庞光公社四府,长5公里、宽1公里的地区内,降落了户县四十多年来从未见过的一次冰雹,大的有核桃大。受灾面积达36,141亩,其中有4,178亩颗粒未收。
    8月 根据中央指示,部队“三支两军”机构撤销,人员陆续调回部队。恢复县文教局,恢复高中考试制度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但不久又开始批判“教育战线上的资本主义回潮”,教育又一次遭到破坏。建立县、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农科网。全县共建立公社农技站18个,大队科研站358个。
    1973年
    年初 重新建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户县委员会和户县妇女联合会。
    春,3,000吨合成氨氮肥厂试车投产,当年生产化肥2,600吨,合格率达70%以上.
    棉花获得户县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丰收,亩产超过百斤,总产112,648担。
    12月户县成立外事组(1979年改称外事办公室)。
    1974年
    1月18日 “批林批孔”开始。斗争矛头被引向由周恩来亲自指导起草的《陕西省委汇报会传达提纲》,引向县委和县级一大批中层领导干部,提出所谓:“迎头痛击资产阶级右倾势力”的口号。8月24日至9月7日,召开有168人参加的户县革命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搞“批林批孔”,“反复辟回潮”,“翻”“三批一清”的案。会上主要联系所谓“修正主义路线”在户县的表现,解决户县革命委员会的“右倾”错误,解决对待“文化大革命”和“革命造反派”等“新生事物”的态度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再次遭到批判打击,使全县工作又一次陷于混乱。
    各学校被迫组织学习“白卷英雄”(张铁生)、“一个小学生的日记”,清查户县的“马振抚中学事件”,批判“教育战线上的资本主义回潮”,致使刚恢复不久的正常教学秩序又一次遭到破坏。
    “评法批儒”,由于中央没有文件,在户县尚未搞起便自行结束。
    春,户县动员沿渭河4个公社一万余人治理渭河,25天完成沙堤16公里,拉沙土120万立方米,拉块石十万余方。
    推行“小靳庄经验”,全县共办“政治夜校”162所,学员6,030人。其中扫盲只有一个班,学员仅20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派出三十多人的一支医疗队,奔赴户县出血热重病区宋村公社进行防治,效果良好。
    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各自出版了《户县农民画》专辑。陕西省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户县农民画》画片。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了《户县农民绘新天》影片专辑。户县农民画在哈尔滨、呼和浩特、合肥、二海、昆明、乌鲁木齐、太原、西安等八大城市巡回展出。
    1975年
    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小靳庄经验”,培养理论骨干,全县理论队伍发展到14,900人。
    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户县被列为全国一年要建成的大寨县之一。
    12月 中共户县县委、户县革命委员会提出了户县园田化规划。
    各学校学习朝阳农学院的“经验”,大搞开门办学,厂校挂勾,农教对流,学校师生多半时间参加了劳动。
    1976年
    元旦前后 “反击右倾翻案风”在户县开始,按照报刊上有关口径和基调,批判“三项指示为纲”(三项指示是:学习理论、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但广大干部和群众私下纷纷议论说,看不到“三项指示为纲”错在什么地方,运动开展不起来。4月5日,天安门广场事件发生后,“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上升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一运动才告结束。
    5月中旬 全县各公社集中进行整党整风。
    8月 四川松潘地震,波及户县。共计两次;第一次8月16日下午10时左右;第二次8月23日上午11时左右。户县有震感,无破坏。
    10月18日 粉碎了王洪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反革命集团,消息通过广播、报刊发出后,全县从城镇到乡村,到处敲锣打鼓,鞭炮齐鸣,载歌载舞,热烈欢呼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10月23日 中共户县县委、户县革命委员会在县体育场设立中心会场,在大王、秦渡、祖庵、余下设四个分会场,召开了有10万军民参加的户县庆祝粉碎“四人帮”胜利大会。
    户县职工业余教育事业开始恢复,县上成立了职工业余学校,各系统办学44所,有学员5,527名。
    户县农民画展览馆建成。
    户县图书馆成立。
    新建户县电影院完工,设座椅1,100个。
    10月 创办“户县赤脚医生大学”,为农村培养初中级卫生员108名。
    全县484个生产大队全部实现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指乡村医生)发展到1,311人。
    中共户县县委决定,抽调七年制以上学校领导人员132名,下乡住队,参加农业学大寨运动,进行基本路线教育。
    中共户县县委按照大寨县的六条标准,评定出光明公社等13个公社为大寨社,177个大队为大寨队,还评出学大寨英雄947名,模范8,196名。
    12月 在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上,户县被评为大寨县。
    12月10日 中共中央批发了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材料之后,县级单位和各社队纷纷召开批判会,开展“揭、批、查”工作,清算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活动给户县带来的灾难。
    1977年
    春,中共户县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普及大寨县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提出户县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队向大队一级过渡。一年多的时间,全县有176个大队进行了过渡。占全县大队总数的36.9%;同时有109个大队合并为77个大队。一些队出现了乱砍树木和分掉储备粮的现象。“过渡”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
    3月11日 23时19分33秒,北纬33°49′、东经108°28′,户县地面发生MSl.级小地震,当地无震感。
    10月15日 “户县农业学大寨典型经验”在广交会展出。
    11月 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吃住在工地,参加大王公社组织的郿坞岭平整土地大会战。
    11月 开展“打击贪污盗窃”、“打击投机倒把”的双打运动。
    学校内取消贫下中农管校委员会和革命委员会,恢复校长责任制;废除升学推荐制,恢复招生考试制度。
    冬,为解决涝店到入渭这一段涝河河床漫溢变迁的问题,挖涝河河床15.3公里。
    12月25日 10个公社上劳二万五千多人,参加太平河掏挖新河床工程,25天完成。
    完成308公里地方干线公路裁弯取直、路基垫土提高和大部分路面铺石碾压工程,并修建沥青路面14公里。
    全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8,219万斤,平均每个农业人口贡献商品粮斤数为1950年的六倍多。
    户县科学技术委员会重新成立。
    在户县农技推广站的基础上成立户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职工49人。
    成立户县地震办公室。
    成立教师进修学校,各公社成立进修分校。
    全县有一万一千名适龄青年报考大学和高中专,被录取486名。
    1978年
    春,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评定基本劳动日,建立生产岗位责任制,搞好劳动计酬。
    成立亦农亦艺的户县木偶剧团。
    10月 对属于错划为“右派分子”的131人予以纠正(包括外地转来的“右派”在内)。
    户县除涝峪、太平公社外,全县19个公社共有变压器780台,总容量50,535千伏安。除工业用电外,还可供53.7万亩农田灌溉用电,基本上解决了全县9,681眼机井的动力用电。
    户县氮肥厂、玻璃厂、水泥、煤碴厂、印刷厂被陕西省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户县种子公司用黄早4×莫17,选育出玉米杂交良种“户单一号”。
    下半年,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12月1日 中共户县县委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部署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搞好清查工作。年底,基本上查清了县内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查清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15起“打、砸、抢”事件,并分别做了处理。160名有打人行为的干部,向被打者赔情道歉,4人受到法律制裁。
    12月 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判处的709起刑事案件,全面开展复查,并对“文化大革命”以前判处的刑事申诉案件280起也进行了复查处理。
    中央《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公布,各企业重新恢复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取消革命委员会名称。
    对全县3,484名民办教师进行全面整顿和考核,逐人建立档案。
    咸阳地区在户县开办师范学校,由户县代管。
    375所中小学进行整顿、调整,基本上解决了由于“四人帮”破坏而造成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问题。
    恢复县扫盲委员会,各公社成立扫盲领导小组,共设专职人员73名。521个大队办扫盲学校,四万多名学员参加了学习。
    将“赤脚医生”改为乡村医生,并且进行全面考核,给594名颁发了合格证书。
    全县共治愈“地方甲状腺肿病”患者44,594人(其中手术治愈3,598人)。达到基本控制和消灭的指标。
    天桥公社割耳庄三队农民李宏喜于1978年修建12平方米的沼气池一个,占地面积5.6平方米,建设费用只有50元。三年来,全家7口人,做饭不用煤,节约煤钱360元,节约玉米杆、麦秸喂了9头猪。他还帮助周围群众修建和维修沼气池四十多个。
    1979年
    元月 给570名地主分子、134名富农分子、431名反革命分子、18名坏分子全部摘掉帽子,给予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待遇。
    对全县社教以来补定的地富成份,全部予以纠正。
    年初 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中共户县县委成立了复查纠正“三案”(冤案、假案、错案)领导小组。县委还抽调二百多名办案人员分赴各社镇,帮助基层复查“三案”。复查纠正中,严格执行党的政策,重点抓了12起大案、要案的复查处理。对“卫国救义军现行反革命集团”案,公开宣布纯系虚构,予以平反。给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整含冤身死的《一叶知秋》作者杨伟名,4月27日中共户县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予以平反昭雪。年底,全县共计复查“三案”2,891起,占应复查案件总数的99.6%;平反纠正了1,984起。
    11月 恢复全县城镇原来的单、双日集。
    进一步贯彻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共建种子队73个,基地22,426亩,年可产种子492万斤。
    县委书记(包括副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包括副主任)实行每周轮流接待群众日制度。
    从1968年到1979年,全县共动员6,945名城镇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包括接收西安及外省2,500名)。
    从1977年起,国家财政部门给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拨建房款93万元。
    户县龙窝白酒被评为陕西一类白酒,行销全国14个省、市。近几年来,美、日、英、加、澳等国外宾来户访问时,纷纷购买此酒。
    户县招待所团支部被命名为省、地、县和全国新长征突击队,受到团中央表彰。
    户县二中教师刘维汉被评为特级教师。
    1980年
    1月25日 中共户县县委重新成立统战部。
    2月22日2时49分38.5秒,北纬34°76′,东经108°35′户县地面发生MS0.9级小震,当地无震感。
    3月 根据中央政策,通过审批,全县从资产阶级工商业者中区别为劳动者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共304人。
    4月 户县科学技术协会重新恢复。建立中华医学会户县分会,成立农学会、畜牧兽医学会、水利学会、园艺学会等筹备小组。
    8月23日 以栗峪口为中心的大暴雨,24小时降水371毫米,致使山洪暴发,栗峪河等大队部分民房被摧毁。
    8月12日至25日 由兰州民航局派气机,喷洒磷酸二氢钾6.6吨,喷洒面积86,000亩;喷石油助长剂3吨,喷洒面积3万亩。这对秋作物特别是玉米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使玉米早熟2至3天。
    在中央、省、地有关部门和县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全县进行大规模的农作物资源调查,1981年结束。
    县成立农业区划委员会。先后抽调、借调干部和技术人员313人,调查研究,制订规划。
    按照中央提出的小扩权精神,工厂实行经济责任制。省上批准户县玻璃厂为全国小扩权范围的按比例留成单位。
    全县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为873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1.76%。
    各级贫协组织机构宣告撤销。
    户县工艺美术厂生产的农民画《春锄》、《种药》、《涝河两岸》等二十余种,接受美商五次订货,连同来户县的外宾购买,共换取外汇8万多元。
    全县出生率为11.83‰,比1971年少生6,917人,是户县过去人口出生数最低年份。
    11月3日 全县开始进行县级直接选举。
    1981年
    1月1日 发行国库券,截止1983年共发行三次。全县认购168万元,超额7.1%完成任务。
    10日 经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县人大常委会。同时将“户县革命委员会”改名为“户县人民政府”;“公社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公社管理委员会”;“大队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大队管理委员会”。
    8月,户县火葬场建成。
    9月4日 户县法律顾问处成立。
    9月14日 户县公证处建立。
    12月上旬 全县超额完成当年外贸辣椒收购任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4%,创历史最高水平。
    小造桥虫危害棉花成灾。由于秋雨连绵,喷药无效,棉叶被虫吃光,老铃霉坏,幼铃变软,平均亩产只有13.9斤。
    全县施化肥达到40,610吨,平均每亩135斤。
    农村电话,按两级辐射组建,交换机总容量450门.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00门,实占容量3,317门。长途交换机两部总容量80门。长途电话可通达全国各地,并可开放传真和载波电报。
    全县95%以上的大队、生产队达到逐日通邮。
    全县旅居海外的华侨、外籍华人和去台湾、港、澳定居的共计约53人,已有34人与县内的亲属通了信,8人回国探亲。
    全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3,88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占65.19%,工业总产值占34.81%。
    全县总人口为464,169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9.24%。实有耕地633,800亩,平均每人占有耕地较1949年减少一半。
    全县平均每个农业劳动日值0.71元,平均每人收入95元。社员平均每人口粮530斤
    户县车站增添为四条股道,合计25.55公里。年吞吐量达到一百二十多万吨,客运量达到32万人次。
    全县共有货运汽车538辆,大型客车25辆,大、中型拖拉机404台,小四轮122台,手扶拖拉机1,968辆,革新车98辆,胶轮马车2,108辆。
    全县23个公社(镇),社社通公路,其中14个公社通沥青油路。
    户县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注册的商标有4个,连同以前上报注册的共计17个。
    恢复发展个体工商户439户,比1980年增加了381户。从业人数514人。
    全县收购生猪79,150头(折合9,594,815公斤),上调54,828头(折合6,294,532公斤),为解放后收购量最多的年份。
    全县共有交易场地47个,其中万人以上的有城关、秦渡镇两个;五千人以上的市场有大王、祖庵、余下三个;五千人以下的有涝店、庞光两个。
    年底 有1,491人评定了技术职称。全县共有各类自然科技干部1,626人,其中大专毕业的479人,中专毕业的1,147人。
    给全县零至7岁的54,889名儿童建立了健康档案。
    来户县参观农民画的有76个国家和地区的10,145人次(从1973年算起)。
    全县中小学由1977年的412所调整减少到273所。在校学生:中学36,913人(内高中7,485人),小学26,23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
    光明公社东韩大队,大面积推广小麦宽窄行种植法,全大队720亩小麦亩产达到840斤。其中大队科研站的500亩小麦亩产904斤,有23亩亩产944斤。
    全县已有94%以上的大队按新村规划建房,共建新房八万五千多间。全县41万多农业人口中,已有住房(多为新建)20多万间,平均每人约十二平方米。
    10月 全县已建起自来水塔62座,打饮灌两用深井、管井一万一千七百多眼,修建塑料、水泥引水管道27,000米。农村72%的人口改善了饮水条件。过去,“担水挣断筋”,如今“水到各家门”。同时,人畜因饮水传染的疾病大大减少。
    牛东公社糠醛厂所产糠醛,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1981年优质产品。
    庞光公社全年共捕捞鲜鱼一万五千多斤,收入一万二千多元。这个公社先后把9个原来干涸闲置的水库、池塘进行清理扩修,有的队还把村庄周围的涝池、城壕、下凹低水地和旧河道改造修建成鱼池,使全社水面增加到158亩,养鱼水面由1980年的20亩扩大到108亩。王寨大队的鱼塘去年承包到户后,亩产鱼由原来的260斤提高到500斤。
    1982年
    4月13日 由日本日莲宗第42代掌管全日本佛教会会长金子日威为团长的“日本日莲宗鸠摩罗什三藏法师遗迹显彰会友好访华团”54人,于草堂寺与我国僧众30人联合举行了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尊像开光法会。访华团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付会长巨赞陪同。
    20日 户县商业大楼破土动工,建筑面积为7,299平方米,主楼6层,两侧副楼为5层,投资103万元。计划1983年底基本竣工。
    各企业先后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
    县成立植保公司。平川19个公社建立了植保队,投资17万元。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6亿元(其中工业3亿元,农业3.6亿元),平均每人产值1,245元(1980年为349元)。
    县棉检站研制出全自动快速纤维测长仪。
    全县认真落实各种联产承包责任制。夏粮实行联产的生产队,由1980年的二十来个增加到近七百个,夏粮平均亩产达到580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秋粮实行“双包”(包工、包产)等联产责任制的队,又发展到一千六百多个,占到生产队总数的70%多。四十二万多亩秋庄稼,平均亩产529斤。粮食总产达到47,000万斤。粮食平均亩产,前几年在八百斤左右,今年达到1048.5斤。
    8月12日 傍晚,暴雨、冰雹袭击庞光、宋村两公社16个大队,使万亩秋田受灾,其中受灾最严重的焦东、河夹流等6个大队半数田块颗粒无收。
    10月16日 18时26分17秒,北纬33°55′、东经105°31′户县境内发生MS0.7级小震,当地无震感。
    11月 举办封建迷信骨干分子学习班,参加学习的巫婆、神汉共100人。参加学习后,95%的人停止了封建迷信活动。其中两人被推荐到中国科协、西北五省科协联合举办的破除迷信巡回展览会,担任现身宣传员,其后又拍摄了专题科教片。
    全县集体工业企业发展到1,043个(不包括社员联办企业),比1975年增加422个;职工达到16,462人;比1975年增加12,254人;产值达到3,893万元,平均每年递增32.1%。
    在县城南新街修建现代化的户县剧院一座,整个面积为8,04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387平方米,建筑资金由国家拨款48万元,地方财政拨款107万元。全县共有244个大队办起了农村图书室,占全县大队总数的49%。
    1983年
    夏粮平均亩产600斤,比1982年增加3%。
    8月13日 户县书法、美术、文学创作、音乐、曲艺、午蹈、戏剧、摄影、集邮、花卉等十个协会成立。
    户县农民利用夏收秋种前的间隙,举行“文化赶集”活动。城关举办9个展览,分别展出农民画、书法篆刻、摄影、出土文物、集邮等。农民画作者共拿出三百多幅作品参加展出,其中有水粉画、国画、油画、版画,以及工艺美术作品。“赶集”献艺的农村业余演出队共有三十多个,在街头搭台演出秦腔、眉户和皮影戏,深受观众喜爱。
    户县甘河公社运渠店大队,1982年12月,从南方引进栽植的无核蜜桔,今年6月开花结果,11月收桔子,个大如桃,有的重达二两半,口味可与南方桔子媲美。
    户县的专业医务人员已由建国初期的100名发展到893名,农村卫生员已有2,759人。乡村医生1,044人。
    种棉9.03万亩,由于阴雨危害,亩产仅15.2斤。
    商业系统共有8个公司,69个网点,1,054名职工。
    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3,411万元,较1980年增长14倍。成交量:粮食389万斤,蔬菜2,430万斤,猪肉210万斤,耕畜4,900头。
    个体工商户达到439户,比1980年增加384户。
    全年全县向国家交售商品粮9,295万斤,比1982年增长21.7%。
    年底,全县各种专业户发展到3,096户,重点户发展到7,244户,各种经济联合体发展到720个、2,160户。“两户一体”总数达到12,480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14.5%。另外还出现了83个专业村,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16.4%。
    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加快,1983年总收入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达到6,054万元,比1982年增长16%,实现利润1,020万元,超过计划1.8%。其中社队办工业达211户,比1980年增加140户。全年收入超过百万元的大队有:宋村公社宋南,秦渡公社秦一、禹王庙,城关公社连丰、东街。
    户县天麻酒厂产品被农牧鱼业部评为全优产品。天麻酒被香港新新公司销售到东南亚各国。
    陕西省户县农业银行为农民开设帐户,今年以来,全县已有1.1万农户领到“社员贷款存款信用证”,可以直接到当地信用社(站)办理存款、贷款和对外结算手续。

发表于 2016-4-13 18: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哪搜来的   好多   看的眼睛困!!!感谢楼主  !!很有意义!
发表于 2016-9-8 20:46: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长!这是户县版史记啊!
发表于 2016-9-12 14: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详实,点个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