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4422|回复: 0

活态传承 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6 15: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栩栩如生的户县微缩社火吸引了市民驻足观赏


“非遗”常常和濒临灭绝、亟待保护等词语连在一起,实际上,专家们保护、传承这些项目的最终目标却看起来很“寻常”:让那些原本就生存在民间的谝的方言、写的文字、住的房屋、过的桥梁、看的戏、唱的曲及平日大快朵颐的小吃等,以原本的状态在生活中继续留存下去,或者以影音文字的方式实录下来留给子孙后代——“活态传承”让非遗“活”起来、活下去、火起来。
  舌尖上的“非遗”就在身边
  位于西安市小东门里的永兴坊去年年底对外开放,市民游客一走进这里才真正意识到,原来那么多的“非遗”项目早就在我们的舌尖上品味了数百上千年。薄薄的一张陕北子长煎饼始于1370年,是省级“非遗”项目;每次去顾客都排着长队的汉阴炕炕馍起源于1160年,是当地市级“非遗”项目;紫阳蒸盆子历史最为久远,起源于公元前202年,现在也是当地市级“非遗”项目;西安街头常有商贩推着小车叫卖的三原金线油塔,也是省级“非遗”项目;起源于1068年的泾阳伏茶是中国著名的黑茶之一,资深爱茶人士都能说出这茶的好处来,如今也是省级“非遗”项目。
  至于像秦镇米皮、岐山擀面皮、岐山臊子面、三原蓼花糖、潼关肉夹馍、大荔带把肘子、凤翔豆花泡馍、同盛祥牛羊肉泡馍、春发生葫芦头泡馍、西凤酒、德发长的饺子、德懋恭的水晶饼等这些家喻户晓、闻名全国的美食小吃,其实也早就是陕西的省级“非遗”项目了。
  “活态传承”为“非遗”保值
  近年来,“活态传承”成为省市“非遗”保护中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关键词。省文化厅非遗管理处处长崔天民解释说,“活态传承”是指用文字、音像、视频的方式记录“非遗”项目的方方面面,同时在“非遗”生成发展的环境中进行保护和传承。
  从去年开始,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就坚持走访“非遗”老艺人,跟他们聊天、拉家常,并把这些谈话都录制下来。“他们很多人都已经八九十岁了,有的有传人,有的没有,我们需要留下更多关于他们手艺的东西。”在这样的“口述实录”中,王智记录了许多不为常人所知的细节,“狄寨娃娃哨的传承人徐文岳给我讲他做娃娃哨怎么就地取材,比如为了上色,他托矿上的人拿点颜色鲜艳的石头,磨成粉以后掺上木工胶加热熬成染料。”在已经完成的7位老艺人的“口述实录”中,每个人的录音都长达十几个小时,“很多细节就是在聊天中不经意提起的,还有他们关于自己那个年代的回忆。”
  目前,我省对一些濒危“非遗”项目通过文字、音像等方式进行记录保存,比如对西安鼓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庚辰、田中禾,还有秦腔传承人康少易、马友仙等几十名省级以上传承人进行了抢救性记录保护。“还有一些表演性项目我们采取的是数据化保护,比如华阴老腔现在已经被文化部列入数据化建设试点单位,我省也在积极建设自己的数据库。”崔天民介绍说。
  民间传承不断升温
  除了政府的推动,民间对于“非遗”的热情也在不断升温。2013年,西安市群艺馆、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开始举办西安市非遗传统技艺大赛。首届大赛就有150多位选手参赛,其中有“非遗”传承人的弟子,也有手工艺爱好者,但最引人注目的是10岁至17岁的青少年选手占到了参赛人数的三分之一。这让现场担任评委的著名民俗专家傅功振十分感慨,“娃娃们从小就受到民间艺术熏陶,假以时日,不少非遗项目就后继有人啦。”
  西安市自弘中学则把“非遗”老艺人请进校园当起了老师,在学校里给10位“非遗”传承人开办工作室,让孩子们每周都能上一节“非遗”课程。目前,无论是捏泥塑、剪剪纸、编草编、画脸谱还是演奏传统鼓乐,自弘中学的学生几乎人人都会一到两项“非遗”手艺。大唐西市则是省市“非遗”传承的另一个“加速器”,从2010年至今,这里已经举办了五届“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汇集了西部12个省、区、市的近百个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成为“非遗”展示交流、生产性保护的极佳平台。
  活在当下,是很多“非遗”项目的现状,而“活态传承”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让“非遗”活起来、活下去,而且能够火起来,是所有“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传承人的故事之一
  耍不够的户县社火
  从耍社火到制作微缩社火,与新中国同龄的户县宋村人宋志荣与作为“非遗”项目社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了首批陕西省级“非遗”项目户县社火的传承人。“户县每两年举办一次民间艺术节,全县16个镇的社火队、鼓舞队都在县城新区巡演,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来观看,那真是人山人海。”这两年一届的艺术节,成为户县社火最佳的展示平台,每每看到前来看社火的群众把大街围得水泄不通,宋志荣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西安城里人也常常开着车、背着相机来看我们耍社火咧。”
  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包括西安周边就出现了当时作为祭祀仪式的社火。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户县社火演变出芯子社火、平台社火、牛拉社火、马社火、背社火、高跷、竹马、旱船、大头和尚等近20种形式,尤其是户县宋村社火的“新、特、奇、悬”,在周边区县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从2009年开始,宋志荣在耍社火之外,又和户县社火的市级传承人曹静香、何东继一起,研究起了微缩社火。“社火虽然耍起来热闹,但是一年就春节耍一次。热闹过后人想再看,就得等来年。”宋志荣说,“我就想咋样能让社火随时都能看,让社火能够‘保鲜’。”他把经典的户县社火造型按真人十分之一的比例缩小,用橡胶、泥塑和布艺结合,制作出了栩栩如生的微缩社火。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登上西安城墙,宋志荣、曹静香正好带着微缩社火在城墙上展示。“习总书记还跟我握了手,称赞我们做的有创意。”宋志荣回忆说。目前,微缩社火已经制作出300多件、3800多个人物,不仅包括了户县社火所有的经典场景,还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和场景。“做微缩社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社火是咋回事。今年我66岁了,只要还能动弹,就不会放下社火。我耍了一辈子,耍不够么! ”

  传承人的故事之二
  泡馍制作的台下十年功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特色小吃,始建于1920年的中华老字号同盛祥牛羊肉泡馍,作为唯一一家陕西省餐饮企业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现在担任同盛祥泡馍质量主管的马桂军,已经在这一行里干了30多年,从挑选食材、烙馍、煮肉、调味到掰馍、煮馍无一不精通,如今他已是省级“非遗”传承人。
  “正是因为有了标准化、专业化的操作规范,才可以保证每一位客人吃到的泡馍都是正宗的。以前用口述方式,师傅一代代传承技艺给我们,到1980年,同盛祥饭庄开始正规用文字记载传承制作技艺,更明确了操作的标准性与规范性。”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马桂军如此说。
  作为同盛祥饭庄泡馍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马桂军见证了泡馍的发展。“肉怎么切得匀称又好看,馍怎么做得香脆又好吃,汤怎么熬得营养又可口……”这些都成为他职业生涯中不断追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对我来说,做好牛羊肉泡馍不仅仅是满足客人对色、香、味的要求,更是在用心传承精湛的泡馍技艺,做饭不仅仅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马桂军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这样来形容一名大厨的辛劳也并不为过。从当学徒开始,马桂军经历了烧火、洗菜、洗肉、切肉等一道又一道流程。他说,想要精通泡馍技艺必须要下大力气去钻研,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全部掌握的。“从挑选食材开始,泡馍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讲究,到了顾客见到的煮馍环节,其实已经是最后的程序了,而前期的辛苦和门道都是看不到的。”
  从2008年开始,马桂军开始带徒弟,每年带徒弟不少于6人。每位徒弟的培训,都是从为期2个月的泡馍历史、煮肉、打馍、烹制泡馍、调料等基础理论知识开始的。马桂军说,“美食也是文化,美食无国界,顾客的认可就是精神享受。我享受厨房带给我的快乐,也尊重这门技艺。”本组稿件记者 肖雪/文 李明/图



该帖已经同步到民生微博 雨后天空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