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changhe 于 2015-3-6 18:30 编辑
看完了CCTV-1元宵晚会小品《卖画》,才知道《卖画》为什么没有上春晚。
小品讲述一个城里人到陕西乡村买农民画,遇到了一位国画家和卖枣的村姑,就什么是真正的农民画问题展开矛盾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买画者的一句台词:“农民画接地气”。
是的,农民画确实是接地气,也应该接地气。因为他最接近日出日作,日落日息,生活在黑土地上的农民生活,如户县李凤兰的《春锄》,刘志德的《老书记》,雒志剑的《洗布》,张林的《业大更勤俭》等画作。然而仔细想想或看看今天的农民画,户县农民画,随着经济大潮的涌动,早已经商品化了。也就是说艺术早就成了“作坊”式甚至工业化的流水线了,在这种大生产下,一幅画,或者姑且叫作品吧,所有的牛,所有的羊,所有的鸡,“枣村”所有的枣,“梨村”所有的梨,都是用海绵,在制作好的丝网或者胶片上拓成的;这样,画面上所有的牛,所有的羊,所有的鸡,“枣村”所有的枣,“梨村”所有的梨,如同几何图形一样,大小相等,“摆放”角度不同而已。个个涂抹上红红绿绿的颜色,就成了一幅“作品”,就“接地气”了。作者甚至画家也成了画匠。会画的和不会画的都能画画,都在画画,都在“作坊”制作,都在“流水线”加工,都在挣钱。画作粗制滥造,毫无意境,毫无美感,简直就是对艺术的亵渎!
我想那位城里的买画者,如果知道农民画是这样“产生”出来的,绝对不会一路打听,到“枣庄”买农民画的。
“农民画接地气”。真诚的希望户县多出些“接地气”的农民画。
2015年3月5日22时30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