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文/艾福梅
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是著名作家张贤亮出卖“荒凉”的传奇,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出”之美誉。现如今,在传统的影视拍摄基础上,它还承担着保护逐渐消失的民间民俗文化的责任,力图重现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之风貌。
从最初的78万元投资,到现在超过2亿元的总资产,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是中国文化产业“低投入高产出”的典范。
一片荒凉上垒出的传奇
镇北堡原本是明清时期修筑的一座残破的戍塞边城。据说城墙是用黄土和糯米夯筑而成的,几乎没有一块砖。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墙体已经布满窟窿和沟壑。
1961年,正在“劳动改造”的张贤亮发现了镇北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从中感受到一股不屈不挠的、发自黄土地深处的顽强生命力”,他还将这里写进了他的小说《绿化树》。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张贤亮的举荐和撮合下,导演张军召带着他的摄制组,在镇北堡拍摄了电影《一个和八个》,让这片荒凉初涉银幕。镇北堡西部影城于1992年正式创办,当时张贤亮以宁夏文联的名义创办了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公司的基地就是镇北堡西部影城,公司最初的投入只有78万元。
受资金限制,同时也是为了保持荒凉的特色,张贤亮开始时干脆不在地面上搭建任何景点,采取一种放水养鱼的策略,就这一片荒凉、两座废墟,让影视剧组来任意搭景。
影视剧组搭建的场景十分简陋,可是每一个场景却都是艺术作品,因为其凝聚了电影电视美工师的心血,是他们根据剧情需要,参考许多历史文字图片资料构思出来的艺术造型。一般来说,剧组拍完了,场景也就作废了,可是,如把它们当做艺术造型看待,就极具价值。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张贤亮要求必须保留原有造型,而其搭建的简陋材料必须更换,使其固化为永久性的景点,这样就形成了旅游基地的雏形。
到目前为止,已有近百部影片相继在此拍摄,镇北堡成了苍凉感的代名词,从这里诞生的作品构成了中国影视剧历史版图上相当耀眼的一部分:从谢晋的《牧马人》到张艺谋的《红高粱》,从上世纪80年代的《黄河谣》到经典武侠片《双旗镇刀客》和《新龙门客栈》,从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到让中国年轻人奉为新经典的《大话西游》……
正是因为这些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享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出”之美誉。同样也是因为这些电影的拍摄,影城景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这些景点最终作为旅游资源被转化为商品“卖”给游客。
影视拍摄基地的转型
尽管镇北堡西部影城作为电视电影拍摄基地已经在业内受到认可,但是张贤亮从未停止过对其转型。他说,电视电影会越来越多地依赖高科技制作,作为拍摄基地的影视城“是一个夕阳产业”,必须依靠文化内涵延续影视基地的生命力。
一方面,张贤亮为影城注入的是“有形的物质遗产”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他用低廉的价格大量收购明清家具、古旧建筑石材木料、门框门楣、栓马槽、战车马车、古代兵器、家庭灯具用具等,充实到古堡内相应的景点之中,使得那些原本为了剧情而设计的艺术造型真正有了魂魄。
另一方面,影城还大量引入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再现祖先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游乐方式。镇北堡西部影城办公室主任徐莉说,目前影城内有30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于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影城免费给他们提供场所。而对于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或者经济效益较差的,影城会大力扶持,每天给艺人40元到50元工资。
走进拍摄《牧马人》的小屋,隐约可以嗅到秸秆燃烧过的柴火味;在张艺谋给巩俐说戏的院子里,新增了北方农村常见的擀毡;在影城的标志建筑“百花堂”里,有几千年历史的“斗鸡”重现擂台…… 除了单纯欣赏外,有兴趣的游客也可参与其中,亲身体验那种只能在记忆中寻找的流年往事。
这种转型,吸引了无数的游客。现在影城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而且影城也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保护性开发综合实验基地”的称号。
用文化和艺术提升荒凉的价值
如今,镇北堡西部影城的总资产已超过2亿元,其“投入产出比”之髙堪称典范,因此被认为是宁夏最成功的文化产业之一。综观其发展历程,其成功经验大概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张贤亮自身的品牌效应。身为名人的张贤亮接受过多次采访,除了宁夏本地媒体外,中央媒体以及德国、瑞典、法国、新加坡及中国港台地区的电视、报刊也都对其作过访问。而在每一次采访中,影城是必不可缺的话题,这样的宣传不仅替影城省下一大笔宣传费,而且其效果比单纯宣传更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外地游客去影城旅游首先是冲着张贤亮的名气的。
第二,文化体制转型彻底。镇北堡西部影城建设之初隶属于宁夏文联,由张贤亮和文联其他同志联合创办。然而,1994年初,影城还在初建阶段,中央下发文件指示党政机关团体与其所办的第三产业在人、财、物上全面脱钩。在这一命令的推动下,影城转制成为民营企业。张贤亮回忆说,当时很多人对中央政策不理解,但现在来看,当时脱钩彻底成了“产权明晰”的民营制的企业,大多数都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一些明脱暗不脱,与原部门藕断丝连的第三产业,大多犯了国有企业产权虚置的通病大多奄奄一息,以致倒闭。
第三,将荒凉与文化有机结合。有人将影城的成功完全归功于“出卖荒凉”,然而张贤亮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如果仅仅荒凉就有这样高的产值,我们大可不必搞现代化建设了。我出卖的并非荒凉本身,而是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是文化艺术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价值。”
为了提升影城的文化内涵,张贤亮做了很多工作。除了电视电影拍摄后留下的影视文化外,他还大量补充具有历史沧桑感的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引入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今镇北堡西部影城超过2亿元的资产中,很大部分靠的是当初收购的古旧物品而成就了今天古董的增值。
第四,影视拍摄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借助影视拍摄的副产品如场景、道具、服装及影视片的广泛影响,创建旅游点,二者实现有机互动。一方面景点可以继续供影视剧组拍摄,且影视拍摄也能吸引不少期望了解电影电视拍摄过程的游客;另一方面,通过旅游基地而打出的知名度也能吸引更多的影视拍摄剧组到此取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