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天南海北 于 2015-1-6 15:22 编辑
近年来,宝鸡岐山县坚持用美丽乡村建设引领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城乡同治、标本兼治、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高点规划,重点施治,文化铸魂,长效管理,形成了全民参与、联动推进,集中连片、标本兼治的良好局面。全县农村设施大改善、环境大变化、品位大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大推进,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一、规划先行,描绘梦想美。规划是工作的先决条件。紧扣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原则,完善《岐山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岐山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岐山县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等专项规划紧密衔接,做到全县有总规、镇村有详规、农户有设计,一张蓝图管到底。
二、集中整治,打造生态美。
优化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第一要务。坚持把环境整治作为乡村建设的一场革命,先后召开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会6次,各类协调推进会20余次,上劳6万多人次,清理垃圾1.93万余方、三堆三乱1.14万处。强化生态建设,实施三年亿元增绿计划,突出三路(西宝高铁、曹五路、西宝北线)、三园(西岐花卉观光园、凤鸣湖农业生态示范园、落星湾国家湿地公园)绿化,落星湾湿地公园成功跻身国家级行列,岐渭水利风景区通过水利部专家组考察,凤鸣湖农业生态示范园成功蓄水,先后创建为国家生态县、省级园林县城,绿色真正成为岐山的主色调。
三、产业支撑,实现生活美。
产业壮大、农民富裕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支撑,优美的环境是发展产业、农民增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助推器”。坚持走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良性互动的产业富民之路,探索推行民俗旅游型、工贸兼业型、纯农业型模式,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在北郭、堰河等城区村,依托周公庙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乐等餐饮服务业,西岐民俗村荣获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陕西十大热点乡村旅游地等殊荣,凤鸣镇被纳入全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西周文化景区被确定为全省十大重点文化旅游建设项目。
四、彰显特色,构建人居美。
人居环境承载幸福梦想。坚持文化引领,突出凤鸣岐山、周公故里文化符号,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凸显地域特色,整合项目资金,打造最美人居环境。突出“崇德尚礼、仁政德治”的周文化内涵,建成堰河村解梦亭、周易坊等以《周易》为主题的文化广场,戢武村商周兵器文化广场,以及水寨村活力家园、北郭村民俗家园、八角庙村幸福家园、蒲村村和谐家园;突出现代文明,结合鸡坡村、涝川村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全面规划建设20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生态家园。
五、涵养文明,实现精神美。
讲文明、树新风,方可聚集正能量、提升软实力。坚持把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作为治本之策,以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厚德、仁爱、包容、求实的岐山精神,积极营造文明和谐乡风,用外在美促进内在美,用内在美提升外在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爱我家园,人人有责”“小手拉大手”等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办法及节能减排常识,积极营造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倡导生态环保方式、建设文明幸福生活的一致共识。
六、完善机制,实现长治美。
完善健全的机制是环境整治长治久美的保证。坚持边整治、边完善的思路,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制度,以长效机制换取长久巩固。按照“环保项目资金打基础、美丽乡村资金贴面子、县财政资金扛大梁”的思路,整合捆绑各类涉农项目,形成了“政府补助、部门扶助、社会赞助”的多元投入机制,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财力保障。修订完善《岐山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十项管理制度,确保环境卫生管理管有依据、管有规范。(来源:宝鸡日报)
我县在副中心城市建设中也应学习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