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雨后天空 于 2015-1-4 16:20 编辑
周末闲游偶遇丰川先生墓 周日下午,暖阳高照,骑单车闲游。来到郊外,路两边是一片菜地,由河头小学旁边的一个土路向西,冬天,地里也没有啥菜。一位老人在已经割过的莲花白菜地里捡拾菜叶,一个高大的青石石碑很显眼,看样子不像是现代人的,走进观看,墓冢的土堆也不很大,干枯的瓜蔓盘绕,石碑有两米多高,面向北立着,碑前有祭祀过的蜡烛、香灰。风吹日晒,字迹不太清晰,上刻,“清乾隆五年庚申正月,大清理学名儒丰川王先生之墓,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海宁xx陈世倌。”原来这就是丰川先生的墓地啊。 丰川先生,本名王心敬,字豕缉,清理学家、教育家,学者称丰川先生,户县文义里人,后居县城北街。据记载25岁时,负笈拜关中大儒周至李二曲为师,讲“正心诚意”之学。从师十年,奋然用功,40岁后,便成为远近闻名的理学名儒。宰相朱轼在陕督学时,曾多次到户县向他请教;周亲王至陕,殷勤顾问;总督额伦特、年羹尧先后以隐逸荐,皆辞而不就。蒲城某进士殿试时,大学士鄂尔泰问: “丰川安否?”某茫然不知所对,鄂笑着说: “天下莫不知丰川,子为其同乡人,顾不知耶?”凡一、二品大员来陕,鄂尔泰一定要他们代问丰川安。一时黔、粤、吴、楚等地的巡抚都以优厚的待遇聘请他为本省书院总讲习。可见当时丰川先生的影响力。 我询问拾菜的老人,老人说,这就是王夫子的墓。他今年六十多了,以前墓土堆还比较大,原来还有好几个碑子,后来文化大革命,被砸坏了。老人说,以前也经常有西安的人来户县找王夫子的墓,人家说,户县有个王夫子,墓冢就在涝河中。但涝河发大水,从来没有淹没过王夫子的墓,王夫子是教皇学的,人家有皇上保佑的。 站在此处,举目远眺,可以看到此地势较高,高出周边约2米多,北边就是涝河故道,以前涝河是有老西桥(太史桥)往北流,从南河头村东边流过,到北河头转弯朝西南方向流,到南河头村西又转弯向西北方向流去,就像一个横放的S王夫子的墓就在拐弯处,所以人就说王夫子的墓是在河当中,加之南岸地势高,北岸地势低,涝河涨水当然淹没不了。岁月流逝,沧海桑田,现在涝河已经改改道,徒留口口相传的俗语。 我问,现在有人保护么?老人说,现在没人破坏了,也有人来祭拜,老指着墓前坎底下一个石头说,你看这就是以前的石碑基座,被破坏了,倒在这。想当年,涝河涛涛奔流,两岸绿树葱葱,丰川先生安眠在此处,背山面川,风景秀丽,真是一个风水宝地。我说,王夫子能在你们这里,你们村也是个风水宝地,好地方啊。老人说,好啥嘛,现在地都征完了,就剩下一点点,还能种点菜卖俩钱。 是啊,城市化的规模不断扩大,想象不久的将来,这里也将会成为一片高楼大厦,不知道在这喧嚣的社会中,是否还能留下先生这一方净土。于是,我向先生墓祭拜以礼后离去。 资料上说,丰川先生为人仁慈宽恕,淡泊名利。一生勤于著述,他的著作以孔孟学说为宗旨,反对空淡玄虚之说,并能注意研究农业,经世致用。现存的有: 《易说》十卷、《江汉书院讲义》十卷、《尚书质疑》二十四卷、《关学汇编》十二卷、《文献揽要》十二卷等。著有《区田圃田说》。他的“区田法”经当地农民实践,每亩谷子可有小米一石八斗二(每斗约三十三斤)的收获。他的“圃田法”讲种菜技术,主张土地综合利用。如在田块周围种桑,田内种植蔬菜、苎麻、谷物等,一亩的收益能数倍于往常。康熙五十三年、雍正元年两次“奉旨特征”,皆托病推辞。乾隆三年(1738)病逝,终年84岁。
该帖已经同步到民生微博 雨后天空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