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亦稼亦穑 于 2014-7-30 09:21 编辑
户县有一地名叫“丢桥”。“丢”,在这里读作丢的第四声,这个读音,儿时因为只知读音不知字而常常感到疑惑,后来才发现这是户县方言的一大特色,这个读音的来源,实际上是户县方音的“第五切”。所谓“切”,是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即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和声调,拼成一个音,又叫“反切”。“丢”,就是取“第”的声母,取“五”的韵母和声调拼出来的,因为户县方音读“五”为第四声,所以在这里读作“丢”为第四声,因此“丢桥”就是“第五桥”。
第五桥在户县东部,秦户路以北,现归秦渡镇管辖,有骞第五桥、王第五桥、卢第五桥、韩第五桥和张第五桥。居传,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前,有一复姓“第五”的人,在苍龙河上修建了一座桥,方便了人们的通行,人称“第五桥”。这个桥设计合理、用材讲究、施工精细,一千九百年后仍然坚固实用,后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秦户路改道废弃而毁。这个地方原有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修的霍光庙也存在了近一千九百年,约在民国三十年前后被毁。明朝初年,关中大移民时,有骞、王、卢、韩、张五姓在第五桥周边居住成村,分别以“第五桥”冠以姓氏而命村名,故明朝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草堂寺铁钟、清乾隆《户县新志》均有“第五桥五堡”的记载。解放后,因骞第五桥和王第五桥规模扩大,两村合为一村,就有了现在的“骞王村”。
苍龙河是秦镇西部的重要河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河水尚为沣沛,浅的地方水有齐腰深,深的地方有一人深,人们曾下河游泳、捞鱼、捉蟹、摸河蚌。现秦渡镇的西北方为原来的牛东乡,文革期间,记得一位活跃的造反派老师在大会上发言说“牛东地区红烂漫,苍龙河两岸尽朝晖”成了当时的名句。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户县在大规模的改河运动中,把苍龙河也去弯改直,把原来的老河道填为平地,可是在每年的农历七八月淋雨期间,顽强的苍龙河水还是顺着老河道而下,在牛东西南形成独特的两河风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