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2014-04-01 04:53:30 来源: 西安晚报
第五伦是东汉初年光武帝、明帝、章帝三朝元老的名臣,为官清正廉洁,与民同甘共苦,在任会稽太守时,虽为二千石一级官员,但每月领取俸禄后,仅留一月口粮,其余的用来帮助贫困百姓。他还亲自锄草喂马,妻子也下厨做饭。在任蜀郡太守时,经过调查了解把那些通过行贿得官的富豪子弟统统免职,改选清贫有节操的人担任属吏。他还将属吏中德才兼备之人向上推荐,其中不少人官至九卿、郡守一级。章帝时他入朝任司空要职,在位时坚决反对外戚们担任国家要职,坚持德才标准,反对裙带关系。
第五伦在任官之前曾居住于鄠县(鄠、户同音,今称户县)好多年。据《户县地名志》记载:“据宋《长安志》载:‘论(伦)公台在县西南五里’,相传,汉元和元年(即公元84年)前,汉司空第五伦(复姓第五,名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今咸阳东北)人,曾居于此,后任官离去,将所有财产捐赠庶民,百姓为感其恩,筑有‘伦公台’上修‘伦公庙’(无伦公像),以作纪念。后于庙东、西两侧居人成村,通称伦公村。”
伦公村位于涝河西岸,举目终南清秀,田间溪流潺潺,树林阴翳,修竹片片。稻田、莲藕、生姜、乌药等喜水农作物随处可见,八水绕长安的涝河滋润了这片肥田沃土。难怪当年第五伦游此时,一眼就看上了这片风水宝地而迁居于此,并亲自参加耕耘。他在乡间乐为群众操办公益事业,深受群众爱戴。当时的郡长鲜于褒特别欣赏他的才干,就将他推荐给京兆尹(长安市市长)阎兴,阎兴即征召他为主簿(市长手下的文官),任命他督铸钱币,管理长安市场。他上任后对汉代造币工场—钟官城(遗址在今户县东北兆伦村及其周围几个村落),严加管理,打击了铸钱官吏耍奸弄巧的贪腐现象。他还统一衡器,纠正了斗斛,市场上再没有弄虚作假,欺骗买主之事。第五伦何时离开鄠县?宋“长安志”载:“后任官离去”。他在乡下担任过无工资的乡官以及后来被任为京兆尹手下的主簿,都是在本地区工作,鄠县本为京畿之地,当然无需全家迁出。光武帝二十七年(公元51年)他被举为孝廉,补为淮阳医工长。光武帝深感他与众不同,又于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升任他为会稽太守。就在此时,第五伦要远去南方任职,遂即举家南迁,离开鄠县时将其全部家产无偿地捐赠给当地庶民百姓。他离开后,当地百姓感激他这种慷慨无私的义举,就在今日东伦公村西边约500米处一条水渠的西岸筑起了一座“伦公台”,台上建有伦公庙。其台距今约1960年的历史。台为四方形,高一米有余。历朝兴废,群众都自觉地在台上重建庙宇,但庙内从来没有塑像。追其原因:一是他升官离去,当时还在人世;二是人们对他十分敬佩,犹如全国各地的孔庙中只供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的牌位一样,人们认为大德无私有恩于平民的伟人,如果塑像不能表现其应有的风采,那塑像就成为对崇敬人物的亵渎。所以历朝历代伦公台上的庙中,仅有供人民祭祀的牌位而无塑像。据该村老人讲:“他们曾在遗址处,发现有古时留存的琉璃瓦片及砖石等建筑材料。”可见古时台庙建筑的宏伟。伦公台废毁于前年,当地的干部筹划在原址处重新建造一座宏伟的台庙。而部分群众却自发地在遗址东南不远处建起了一座简陋的“伦公庙”。
第五伦何时由今咸阳东北的长陵迁居鄠县?我们可以从他的传记中推知:他被提升为会稽太守那年,光武帝曾两次召见,並与之长谈,第五伦称他“少年时曾遭饥荒之苦,实在不敢请人吃饭”。这里所说的是王莽末年第五伦在长陵时过着贫困的生活,其时盗贼四起,宗族乡亲争着依附于第五伦,第五伦发动群众在险要之处修筑堡垒,击退了铜马、赤眉军数十部的围攻,尽显少年英才。那时贫穷的他当然没有钱币到鄠县来购置田产。光武初年,他被群众推选为乡里啬夫,工作中均平徭役,调解怨忿深得民心。后因生活贫困就带着家人迁居河东,改名换姓,自称王伯齐。载贩食盐来往于晋南、太原、上党之间。机谋多智的他数年之后居然攒了一些钱币,自认温饱即可,于是回到关中,来鄠县购置了田产,过上了农耕生活。他迁居鄠县的时间约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之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