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2555|回复: 3

[历史人文] [戏言]户县,还是回归“鄠县”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0 15: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文/邱轩洛

  

        对于故乡“户县”一名,曾在不同场合,听到专家、学者们都在这样抱怨:将“鄠县”改为“户县”,是将这个县的历史文化底蕴,整个都给改殁了!



                            (一)“鄠”与“户”之优劣比较

        资料显示:改“鄠县” 为“户县”,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杨明轩先生(户县籍) 于1964年提出的。杨言:鄠县之“鄠”字,太过生僻,也不便于书写,鉴于此地原为尧舜禹时代有扈氏的领地,建议取祖名“扈”之上半部,改“鄠”为“户”,这样,既有历史渊源,也好写好认,一来可提高户县的知名度,二来也是支持文字改革。

        个人以为,以有扈氏作由头,改“鄠”为“户”,这除了字面意义上显得简陋之外,同时,还会让人联想到一些负面的贬意。据说,成语“飞扬拔扈”,就是与当年的有扈氏抗夏有关,史载:禹临终前,按古制,欲禅让大位于外姓之人益,但由于益资望浅,不为天下方国所拥戴,于是,禹的儿子-----贤能的启,在各方国的劝进声中,去益代之。如此顺应民意的不流血“政变”,没承想,却遭到了西方的一小小方国有扈氏的反对。有扈氏认为,启取代益,是有违祖制的,为逆天作乱之举,声言不服从启的统治。于是,启便举兵西讨有扈氏。双方人马在今户县甘河一带遭遇,因启人多势众,有扈氏完败,最终,其族人便被流放天下。从此,有扈氏的族人,也被天下人认为是一帮“不服管教之人”。 从这一史实可以看出,其实,有扈氏是“最讲理”的,且有情有义,只是因为不服新主,便被打上了“拔扈”的烙印。如今,作为有扈氏的后人,我们己无法纠正这以讹传讹的历史,而能唯一做到的,也只有为尊者讳了,是更不能再拿“扈”字去做文章或作县名的。  


        而再看这“鄠”字,它呢,应是更具民俗文化内涵的。“鄠”,从“邑”“雩”声,切古胡音,而其偏旁“雩”字,也是个形声字,从“雨”“亏”声,是相当于古文中的“于”字,通假“吁”,有“请”的意思。雨、亏合起来的“雩”字,是有呼吁老天降甘霖的意思(注:其中“亏”字,繁体作“虧”)。孔夫子所谓的理想人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之谓也。个人猜想:在那“雩” 字旁边加上一“耳”后,之所以读hu,或与“听风”有关(呼呼风来)?

                            (二) “鄠”字落户户县之渊源

        事实上,鄠县,在夏代,本身就是国家在西部干旱区钦定的祈雨重地,之所以将户县选为祈雨之地,这可能与户县境内大部分地方地势低平、河流湖池众多有关?古人认为,在这些地方,是驻有天上的“雨神”。也正是因为水源较多,所以,过去户县南片许多村落,都是以种植水稻为主,著名的有如宋时屯垦地北稻务村与南稻务村及宋村等处。记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户县境内除东西流向的渭河外,从秦岭淌下直汇入渭河的河流有沣河、太平河、苍龙河、沙河、潭峪河、曲峪河、涝河、甘河、白马河等,湖泊亦有渼陂湖、莲池湖(在四索村,己消失)等处。


        是了,有关祈雨活动,在户县,是古己有之,甚至,还延续到了近代(据《户县县志》载,最后一次“太白山求甘霖”活动,是在1950年),其中,以户县大良村的“太白山求甘霖”活动最为著名,此活动有人也把它叫做“太白山求干晾”或“求干粮”。之所以要到200公里外的眉县太白山求雨,盖缘太白山六月有积雪,且山上天池长年水源不绝。

                           (三)户县祈雨实例

        大良村,地处户县东南,东临沣水,因周边地势较高,旱地多,人称梁坎之地,所以,大良村亦称大梁村。在旱地多的地方,土地的收成是全靠天时的,因此,在天旱之时,祈雨,便成了当地老百姓的不二选择。由于祈雨所祀神灵较多,故,该村自古庙宇林立,且设有城防。

       “太白山求甘霖”活动,也叫做“伐马角”,前后历时二十余日。关于“伐马角”的本意,有许多解释,键者的理解是:伐马角,可能就是指“取回奇迹”的意思?大良村村民,旧时信奉崇山大王、黑龙大王、开山大王、巡池大王、白马将军、都统杨四将军、太尉、清水童子、白鹤童子等九位仙神,于是,此九神,便被俸为“马角”原神。

         伐马角祈雨的第一道程序,是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先将以上九位神灵“伐”下来走到人间,即:让原神在选定的九位“俗人”身上显灵,其显灵的标志是:这些选定的人,通过火燎掐诀念咒后,言行举趾,若处于一种半颠狂状态,则算进入到了“角色”。然后,再由这些“马角”选坛择人,往太白山祈雨取雨。整个过程分为取水、接水、迎水、游水、围坛等五个环节。

        取雨的第一拨人马,由九位马角议定,是在村中选七个品行端正的男丁前往(应北斗),其中,负责背水的那个人,属相一定要属龙。在太白山天池盛水后,分装于三个黑色瓷瓶中(三喻多,黑表水)。此七个人,择日从大良村出发,行四十余里,穿户县县城向西,过周至,到眉县太白山,来回步行300多公里。大约在七人出发后四天,再由八位马角带领接水队伍,作为第二拨,按原路行至太白山下的接官亭(留一马角在村中守坛),接住上山取水回来的七人。两路人马汇合后,返程开始。一路上,遇庙焚香,遇村鸣炮,当然了,沿途各村,也设有茶点慰劳。在返户县县城后,由大良村村民组成的迎水队伍在此恭候多时,马角在鼓乐伴奏下,颠狂着,不间断地耍棍、轮刀、甩鞭、舞剑、扔火铧、跳神。仪仗队伍及舞神展示,从县城一直延至大良村,迤逦四十多里,引来四面八方百姓围观。期间,以扔火铧最为惨险,在迎水途中,为防观众围观阻道,或警示不祥之人或妇人,在仪仗队伍的三彩亭后,有12个彪形大汉,分抬三架火炉,马角若发现人群中有冲撞水神的“隐患”,就从火炉中赤手取出烧红的火铧,一铧衔口,四铧在手,在人群中横冲直撞。键者猜想,扔火铧,也可能是在暗喻扔掉干旱土地的意思?


        瞧,就这么一个“鄠”字,居然引出了这么多的民俗掌故,若弃之不用,实在是太可惜啦!

(注:文中“伐马角”素材,参阅了咸阳师范学院刘高明 孙立新 贾芝茂等三位先生的论文,在此,一并致谢)
                                                        
                                                邱轩洛        2013、12、30   


发表于 2014-1-12 14: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难得一见的好帖。推荐网友一读。
发表于 2014-1-14 00: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11: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有个莒(ju)县 都没有改。
联系户县名人馆的名单,可以知道改成“户”失去了什么。
繁体字,正体字。大陆,台湾,舍弃,保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