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015|回复: 0

[自由人创作] 商铺招牌的演变及其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3 16: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商铺招牌的演变及其它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剩余产品,就有了交换的需要。最初是以物易物,那是最初级的商品形态。后来渐渐有了较为固定的交换场地——集市,有了专门的贩运人,有了店铺,有了货币,完整的商业形态才算逐步形成了。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重要谋臣范蠡,在帮助勾践复国雪耻后,急流勇退,毅然辞去高官厚禄,浪迹江湖,不知所终。有史书记为隐退经商,经过数年的辛苦奔波,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豪——“陶朱公”。后世不少商人奉陶朱公为商界鼻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界分工越来越细。从事贩运和批发、零售的行业逐步分开,就有了所谓的“行商坐贾”的分别。大约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起,我国的商业活动就已发展到西域各国。张骞出使西域,大大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中外交流的大门一开,就如滚滚洪流,汹涌澎湃,一日千里,势不可挡。从唐代起,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成了中华与西域之间商贸交流的主渠道。到了明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第一次把国人的眼球吸引到了大洋彼岸的另一个世界。也让黄头发、蓝眼睛的西洋人知道了当时的天朝大国——中国。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遍布国中的商铺也渐成规模。大唐的国都——长安,就有了比较繁荣发达的西市等。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记录了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集市交易场景。画面上店铺招牌高悬,旗幡在望。现今北京、西安、杭州等地,还有不上开业数百年的老字号,依旧买卖兴隆,传承着昔日的辉煌。
     早年的店铺招牌,亦称为“望子”、“幌子”。作为商铺的标志,悬挂“望子”,是古老的商业民俗。据《韩非子.外储》记载:“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原来早在三千年前的宋国,酒铺老板就知道高悬酒旗,招徕顾客。酒旗,也称酒帘、青帘,据《广韵》记载:“帘,青帘,酒家望子。”唐代诗人李中《江边吟》:“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隐啼鸣。”杜牧《江南春》中亦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名句。
除酒铺外,药房诊所常以悬挂葫芦为医之标志,谓之“悬壶”,因而有悬壶济世之说。明清时,店铺多以悬挂招牌为标记。分为横挂(即在正门屋檐下悬挂巨匾,直书字号名称),竖挂(在店铺门侧竖立字号名称及经营品种)两种。除此而外,还常见当铺檐下悬以方形招牌,上边大书一个“當”字,或用小字加注字号名。茶铺檐下悬挂一圆形或菱形招牌,上书一个大大的“茶”字,或木制或绢制,下面还有一个吊坠。有的还在茶字下面加注几行小字,如“三江茶客笑,四海春风来”等。
    明清时期,儒家“以义取利”的思想也被浸透到招牌中,招牌文字添加了与道德相关的文字,表示吉祥如意的瑞、发、福、庆等吉利字眼频频出现在招牌上。清代学者朱彭寿曾在《安乐康平室随笔》中记录了当时流传甚广的一个招牌用字歌:“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旧时户县就有积盛元(杂货)、沂顺永(杂货)、新泰和(药材)、巨义兴(糖果)、万盛德(京货、秦镇)长元公(布匹、秦镇)永兴成(醋、大王)公顺源(铁瓷、祖庵)天顺通(粮、赵王镇)仁和生(中药、涝店)恒盛魁(药杂、庞光)等,也有以东家姓氏命名的,如谢家店(中药)穆德酒坊(黄酒、庞光)、史家烧坊(白酒、涝店),还有以楼、馆、堂、园命名的,如县城内的黄酒馆就有永和楼、丰林馆、聚仙亭、忠和园、陶然居等。据民国三十一年(1942)资料,全县(不含祖庵)共有商铺552户,涉及 21个行业,恕不一一列举。在首都北京就有“全聚德”(烤鸭)“同仁堂”(中药)“荣宝斋”(古玩)“六必居”(酱菜)等百年老店,省城西安也有“藻露堂”(中药)“同盛祥”(泡馍)“长发祥”(绸布)“德懋恭”(食品)等著名商号。这种多彩斑斓的商业文化,一直持续到上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1952年后,经过“五反”运动以及1955年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店铺经营锐减。由于国家对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私营粮行、棉花行最先全部停业。到1956年7月,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又提出“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度关闭集市贸易,私营个体商业全部倒闭。
      在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全县逐步建立了百货、五金、糖酒等8个国营公司和城关、秦镇、大王、庞光、宋村、涝店、祖庵、余下等几个供销合作社,形成了国营、集体商业的一统天下。那时的店铺招牌形式单一,均为白底黑字的长条型吊牌(和政府及各事企业单位的牌子一模一样),上边直书“户县xx公司第x门市部”,“xx供销社xx门市部”,十分单调乏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政策的逐步调整,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再次复苏。1983年,全县已有各类商业门店1290多家,销售额达到9825万元。到2005年底,全县私营企业1203户,个体工商户8131户,从业人员8万多人。
     随着各类私营个体商业的蓬勃兴起,店铺名称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一间小小门店,也敢起名“寰球贸易公司”、“宇宙贸易中心”,一个小小的剃头铺子,也叫什么“美容美发中心”,还有什么“帝王大厦”、“国际商城”、“服装大全”、“精品世界”,林林种种,竞相上市,反正吹牛不用上税。如今的门头牌匾多为彩色喷绘,有的还借助霓虹灯,流光溢彩,倒也新鲜时尚。近年来,洋风劲吹,不少店铺又叫上洋名字,什么“丹尼尔”“麦当劳”“艾莉丝”“美能达”“史泰龙”“伊甸园”“圣罗兰”,有的甚至用英语书写名牌,让人不得要领。近年来,某些部门又片面追求美观,要求整条街牌匾样式、颜色、字体、大小、高低都要整齐划一,让人看后总觉得不太自然。
为了招徕更多顾客,商家们不光在招牌上做文章。而且利用各种媒体,铺天盖地发布广告。西部某都市报,竟有每天70余版,60余版全是广告。作为报纸门面的一版、四版,也常常是整版广告,不见新闻的影子。打开电视、广播,更是广告充斥,让人不厌其烦。还有那恼人的不干胶小广告和涂鸦喷绘,更让人无可奈何。还有什么义诊、健康咨询、有奖销售、让利酬宾,更是利令智昏,全无诚信可言。老话说得好“市面上叫得最凶的人,就是最想把假货推销出去的人”,细想想,果然屡试不爽。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更是要大声呼吁文明经商,理性经商,诚信经商,呼吁商业道德的归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