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1-3 13: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庞村记 大明盛世,嘉庆年间。沣河以东,贺家村兄弟二男协家带口,落脚于罗汉寺以南,垦地农耕,生息繁衍。贺氏兄弟福齐天,地呈祥瑞得发展,人丁兴旺居地拓宽,村庄稚型已现。何名以冠?遂先民发现居地所地下有河,俗称旱龙道之特点。中华民族崇尚龙,素有龙文化,自诩龙子孙。先民以为自己是龙背之人而福祉无边,想到“庞”字巧妙,寓意高,又切实点,故冠名庞村,得以相传。后因居罗汉寺以南,才称南庞村矣。
先民们勤于劳作,善于经营,让热土肥沃盛产粮食。户县有地方语,“户县的东关,庞寺两边”足以说明此地之美丽富饶。曾那时,南庞村名声不小,远近载誉。全村一街两排,古槐成行,每逢晴好日,各家将牲口栓于门前,形成特有的繁荣景象。据传,民国时期,本村六十户人家,十八户在省城或县城有字号商铺,村中也有药铺数家,还有染布坊,远近闻名。满清晚期,因回民起义之故,村中构筑了坚固结实的城墙,北城墙尤为高厚,东西城门两层,上可居人,其整个城墙之雄伟,不可多得,投资非富裕之村不可为。一九六九年开始,因村民宅基地需要,城墙遭毁,荡然无存,令人惋惜。
一九五六年,为支援国防建设,安善坊,保玉坊数十户村民迁入南庞村,亲如兄弟,荣辱共建,发展的南庞村至今,二零一三年,统计人口 862人,村容整齐,村路硬化平展,村民安居乐业,欣欣向荣。
南庞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满清时期,有贺氏武举人,威名震四方。解放前,村中有十几人在打箭炉做生意,被称为炉客,以贺家为股东的生意在打箭炉与户县其他几家大财东齐名,为当地的经济和本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改革开放后,不少人又成为企业家载誉西安,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甚至国外。解放后,先后有107人考入大学,不乏重点院校清华大学。在全国各条战线,各个角落。南庞村的子孙勤劳勇敢,聪明睿智,彰显遗风,为祖国建设,发挥光照,为南庞村增光添彩,以是南庞村子孙而为骄傲自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