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如果你乘坐从县城通往高冠潭的820路公交车,由周北折南2.5公里下车,就来到了“鸡叫一声听四乡”的户县“四索村”之一的南索村。
南索村北连五竹,东接秦镇,西至余下,南与圭峰相望。据资料载,村西原有一天然大涝池,状如蝌蚪,内有莲花,故名“莲池”。新修《户县志》云:明景泰三年(1452)前,涝池旁散居户在池东南端逐渐填池索田,并于上定居建村,因池尽村生,故名索村。草堂寺钟有南索村字样。
南索村本为“四索村”最大一村,据说回民起义时,曾遭过烧杀而毁。这段历史现无资料查询,小时候村北的瓦当,村西官潭里捞出来的梭镖,长矛,基本可以印证大略。
曾经听白胡子爷爷经常讲,过去的南索村,是树林阴翳,青竹环绕。村西的蚰蜒河自南向北,流水潺潺。村子中央有一棵大白杨树,树干之粗四五人可合抱,树冠之大,可遮半个村荫凉。这个树如果不是死于“翻身道情”者之手的话,今天可谓方圆数百里的奇观。
小时候印象中的南索村,东有“民乐桥”,西有“王家庄”;村北桃花艳,村南稻花香。地理环境不错,然“社员”饥寒交迫。歌谣云:“稀溜溜的米汤就的浆水菜,看人来了把锅盖”,就是当时食不饱腹的人们真实写照。 “文革”前后的南索村,也颇受“阶级斗争为纲”及“左”倾思潮的影响,不是忆苦思甜,斗争“地富反坏右”,让其游街、打扫卫生,就是批判“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生产倒退,生活状况每日愈下,始终难以跃过贫困线。
1979年,实行联产承包制,彻底砸烂了大锅饭,村民生产的积极性方调动了起来,在以后的几年里,才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至此,缺吃少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1989年,村干部利用果园承包款,在方圆比较率先的修筑了1200米混凝土路面,结束了“雨鞋”时代。雨天商贩推自行车、骑三轮车的叫卖声第一次打破了南索村的沉寂。
随着村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均住房面积增大,房屋建筑的步伐加快,原来道路的规划被打乱,村南、村西积水严重,给来往行人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2011年9月中旬的连绵阴雨,洪水翻过村东的黄柏河,汹涌的泻向村子,不是及时排洪,村子将成“四面楚歌”。一网友张x在网上发帖,称南索村为“水围村”。
2013 年5月,村委会商议,斥资100万,改造和新修路面,并对原来的部分路面拓宽。目前新修路面1400余米,排水渠近800米。
今天,你如果进入村子,“四横一纵”的宽阔路面,不管你开车还是步行都很舒服,傍晚时分,你如果从南北七号路经过,地上的路灯与天上的明星相映成趣;偶尔飘来一段优美的广场舞曲,给静谧村庄增添了不少生机和魅力。假若唱“翻身道情”的话,就是一条条道路宽又平,一盏盏路灯亮又明,一排排树木迎春风。(以上文字本来为图片的配文,由于本人不会编辑,图片次序颠倒,望网友见谅)
乘坐820,由周北南折2.5公里下车,就来到了南索村
乘坐820,由周北南折2.5公里下车,就来到了南索村
站在村口,遥望终南,山色如黛
站在村口,遥望终南,山色如黛
圭峰山下的南索村,今天景色格外迷人
圭峰山下的南索村,今天景色格外迷人
站在南北七号路向村子望去,一排排路灯就是年前搞的点亮工程一角
站在南北七号路向村子望去,一排排路灯就是年前搞的点亮工程一角
新修的混凝土路面宽阔,平坦
新修的混凝土路面宽阔,平坦
前天和昨天的一场大雨,道路无一点积水
前天和昨天的一场大雨,道路无一点积水
2011年积水最严重的地方,现在看不到一点积水
这是2011年积水最严重的地方
当年积水严重的地方已经修建了排水渠
当年积水严重的地方正在修建排水渠
今天,即使大雨天,车来人往,十分方便
今天,即使大雨天,车来人往,十分方便
2011年9月18日,洪水顺着村西直流到大田,淹没了庄稼
2011年9月洪水顺着村西直流到大田,淹没了庄稼
当时网友拍摄的村西水流场面
2011年9月18日,网友拍摄的村西水流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