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寒冬,雄县塑料包装城的地热交换站内管道密布,把滚烫的热水输送到家家户户,实现了不烧一块煤,民房暖融融。老少妇孺对此赞不绝口。交换站的这些管道,让两种水互不“见面”一道将抽出的地下热水,流经散热设备后再送回地下;一道把吸取热量的自来水输送到居民家中。这种“取暖法”,创造了享誉华北大地的“雄县模式”。
温泉之乡发掘地热宝藏
雄县是全国第七个获批的“中国温泉之乡”,境内地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埋藏浅,温度高,水质优。全境均有地热,其中基岩热储面积320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61%;地热水储量达821.78亿立方米,热能相当于66.3亿吨标准煤;热储埋深500-1200米,便于开发利用。
雄县开发地热已有30多年历史。至今,全县已钻地热井58眼,其中回灌井18眼,累计开采量达2786.8万立方米。现有开发单位20余家,均为分散式开采,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以供暖、洗浴为主,尝试农业花卉和蔬菜种植及养鱼、雏鸡孵化、皮革加工等工农业利用。2011年,县城使用地热供暖1.6万户近6万人,占城区居民总数的70%,减少取暖支出1760万元。全县新上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温泉休闲旅游疗养项目30个,总投资60多亿元,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年经济收入2亿元。
取热不取水,力求采灌平衡
源源不断的地热水被抽上来,尾水直接排放,粗放的地热开采弊端很快显现。从1973年以来,雄县地热水位已下降70多米,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地热利用要高效,需要规模化开发。雄县县委、县政府认为,采灌结合可以持续利用保护资源。经多方考察,最终确定走市场化路子,招商引资寻求合作。
该县聘请国内一流专业单位作为技术支撑,邀请国家级地热专家组成咨询组。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实行全县城区范围统一集中供热的发展思路,开展监测系统示范区建设、生产性回灌试验等课题研究。回灌试验的成功,为城市大规模利用地热、实行统一集中供热奠定了资源基础。2009年8月,该县与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冰岛恩莱克斯(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共同开发地热资源。新技术的核心是“取热不取水”,即在地热采水井合理距离打一口回灌井,通过热交换站,利用地热水的热能后,将尾水通过回灌井注入1500米地下,以实现采灌平衡。
目前,雄县地热集中供暖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占城区集中供暖的85%,覆盖县城80%以上的居民小区;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万吨。预计到2015年,县城所有供暖区域基本实现地热尾水回灌全覆盖,全县采灌基本达到平衡,成功创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统一规划、采灌结合、惠及百姓”的“雄县模式”。
兴建华北“无烟城”
雄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改善了县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相关监测数据表明,该县地下水位降速明显减慢。按目前的供暖用采水量计算,年可节约煤炭5.6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2万吨、二氧化硫0.28万吨、燃煤粉尘0.51万吨。县城内已全部拆除2吨及以上锅炉,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为确保资源开发依法进行,近年来,雄县还先后制定《2006年-2020年雄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010-2020年雄县城区地热集中供热规划》和《雄县地热管理办法》,并成立地热办公室,监督管理全县地热资源开发工作。该县完善地热动态监测系统,实现所有地热开发监测全覆盖。通过长期持续动态监测,为广泛深入地进行地热开发研究提供依据,特别是推广农村地区地热开发利用,通过示范村镇引导农村利用新能源,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与环境保护意识。
据介绍,该县还将逐步收购分散的地热井,交由绿源公司统一经营开发。到2015年,全县供热面积预计可达360万平方米,建成华北地区“无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