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终南山是西安市南的秦岭北麓。又称南山。古名“中南山”、“地肺山”、“太乙山”。在唐代有一个名叫卢藏用的人,为了入朝做官,便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中,希望得到皇上的征召。他借此而在长安得到很大的名声,到中宗时,以高士名而做到大官,累居要职,被称为“随驾隐士”。有一名叫司马承祯的道士也曾被召到朝廷,将要回到山里去的时候,卢藏用十分得意地指着终南山对司马承祯说:“此中大有佳处。”司马承祯也拈着胡须,诡谲而斯文地回答:“以小人看,这里是去做官的捷径呢!”旧时用“终南捷径”譬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
同样在古时候,在终南山里生活着的卖炭翁确实非常辛苦的。白居易的《卖炭翁》就做了逼真的描写。
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把在南山烧成的千余斤木炭用牛车拉到长安城,“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然而,得到的报酬只是太监系在牛头上的半匹红纱一丈绫。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俗话说:“千柴百炭四两灰。”就是说,一千斤柴只能烧出百斤炭。那麽,要烧出千斤炭,就得备万斤柴。从卖炭翁是用牛车拉炭的情况看,“一车炭重千余斤”并不夸张。
在当时,使用落后的生产工具,且不说后面的工序,仅仅把一棵棵树伐倒,削去枝,截成合格的料,就得付出多麽艰辛的劳动!
烧木炭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选择山场、伐薪备土、打窑、烧窑、出窑等环节。
烧木炭的柴,以硬杂木为佳,其中的铁橿木最好。由于铁橿较少,青冈木也可烧出优质木炭。软杂木因为木质疏松,用传统的烧炭方法烧炭时不宜使用。因此,在选择山场时,一要选择生长有青冈等硬杂木的山场;二要有水源;三是要求窑厂的土质有一定的粘度。
选好山场后,就开始打窑。头一次烧窑时,主要是挖坑。坑为椭圆形。如果每窑烧400斤炭。这个窑的长约为3米,最低60厘米,窑门在前端。如果说窑坑像个勺,窑门就像勺的把子,高和宽约40—50厘米,长约70厘米,烟筒在窑的后端,要注意,不能高于窑。
窑坑挖好后,就要伐薪。也有先伐薪后挖窑坑的。烧炭用的柴,不能太细。太细,在烧的过程中一缩就没有了。树伐倒后,用斧砍去枝条,截成1—1.5米长的木棒。这时,将木棒竖放在坑内,中间放1.4—1.5米高,愈向周围愈低。然后,在坑周围用土打窑帮,夯实。封顶的土约10厘米厚,夯实。窑顶上留10个眼,排3行,中间4个,两边各3个。
烧窑时,把干柴放在窑口烧。火点着后,看顶上是否冒烟。哪个眼冒烟,就用土封哪个眼。烧到一半的眼处,后面的烟筒开始出烟,就要将火门堵住1/2。待顶上的眼都冒烟了,就将顶上的眼全堵住。同时,把前面的火门堵2/3。窑顶上的眼堵完后,火门只能留1/10。这时,要看烟筒里冒出的是黑烟还是青烟。如果是青烟,就将前面的火门堵严。炭烧好后,烟筒就无烟了,这时就要用大片石将烟筒盖住。一窑炭烧成,得用两天两夜的时间。
出窑前,应先在窑旁备好闷炭用的沙土,泼上适量的水,使湿度均匀。并备好长把板锄、月牙锄和火钩。
出窑时,先在离火口偏约1米的地方开个侧门。这时,窑里的炭火是火红的。需两人同时作业,一个人把炭往下搂,一个人用备好的湿沙土闷炭。为了快,还要再开偏门出炭,但偏门也不宜开得太多,以1-2个为宜。出炭时,手脚一定要快,不容出炭的人有喘息的时间,慢了炭就要过多地烧成灰。绝对不能用水往炭上泼,否则使用时会不断地迸发火星。
用以上方法产生的木炭质量上乘,叫做明炭或钢炭,敲起来当当作响。卖炭翁的炭,大概就是这种炭,不然,怎么会被从宫中来的“黄衣使者”看中呢?
第一次出炭以后,炭窑就形成了。因为出炭不出炭,要看窑封闭得严不严,所以,要对窑进行一番加固。办法是,用盐(2-3斤盐)和泥浆合成盐浆水,把窑的内壁及顶抹一遍,使窑变得严严实实。为了多出炭,往往是头一窑才出完,就往窑里放柴,这时,窑里的地面上还发烫,草鞋踏上去都会燃烧,烧炭人踩上两块大木墩,尽管有时是严冬,进入窑内时只穿一身单衣,身上还是汗流浃背,犹如进入烘炉之内。
炭烧好后,最苦的事还是从半山上往下背。由于交通稍为方便的地方,人们经常砍柴,树木资源较缺,炭窑一般都建在较为偏僻的山间,又无路,举步维艰,“炭一响舍四两”,跌一跤,人摔伤,心疼的却是炭的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