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968|回复: 6

“形体”之修炼是太极拳道修炼之筑基功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 19: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形者,形象也,有形之象也。有形之物,必有其象。太极拳之修炼,乃为修道之基。通过拳道之练习,而至自然之大道。而人之身体乃为有形有象之形体,有人之形方可谈,精神之修炼。拳谚云:“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故而,外形之修炼,乃为拳道修炼之非常重要之部分,形之修炼是其它修炼之基础也。
  三丰祖师在《道言浅近说》中:“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此乃学道真口诀。拳道从无为始,经有为,而复归无为。即:从简至繁,从繁至简。拳道形体之修炼正是从无为开始,简单起手,经有为繁杂,而复至无为简单而已。
  道法自然。修炼形体的总要求,即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着此要旨,方可谈形之修炼之要求。拳道中,形体有动有静,有虚有实,动静阖辟,虚实转环是其最重要之点,总归要自然而然,方谓得其旨要。
  外示安逸,内固精神。未动之先,谓静。未静之前,谓动。此静指盘架开始之前,准备盘架时的预备姿势,平心静气站立,全身调配舒适,以便开始走架,走架前和走架开始后,均要求形体,外示安逸,内固精神。此要求贯串拳架静动始终。不但走架行功如此,在平时日常生活之中,皆保持此种状态,可得拳外之功,不炼而炼也。
  静态时。拳架行功之前,要做好其准备,乃为静功。静功总要求外观为:中正自然,松顺圆满,神定气闲,意归丹田。中者,人身中轴线要和人身重力线吻合。正者,符合中之谓也。不俯不仰,不偏不倚,立身中正,浩然正气之立,无有任何矫揉造作之象,自有凛然不可欺,含威而不露。全身自然潇洒,随意站立,全无有行拳,装腔作势之嫌。松者,皮肤毛发,肌肉筋腱,筋膜腠理,五脏六腑,全要放松,不着力,仅能克服重力而维持身形即可。形要松,意要松,身心全要松。顺者,主要骨架要顺,从顶至脚,都要符合生理之要求,顺生理,摆顺骨架,其肌肤腠理,四肢百骸,无不顺随。比如,鼻尖对肚脐,耳尖对中指,两膝对脚尖,百会、丹田、会阴对脚弓。顶有悬吊之意,底有下坠之感。圆满者,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全身上下均要圆满,做到腹内松静气腾然。主要在于,沉肩坠肘,空胸实腹,脊椎上下对拉拔长,前胸往后裹,后背向前裹,正腰落胯,处处感觉匀称圆满无缺。神定气闲,主要指心安理得,无有杂念,抛却其它事宜,皆身外之物,心定而神安,专心去准备练拳。气闲指要呼吸自然,不要憋气,不思不想如何呼吸,只是顺其自然而已。意归丹田,意能归丹田,气自沉丹田,气沉则神固。因丹田乃重心部位,气沉而重心稳固,自有稳如泰山之感。要大智若愚,大巧若痴,大辩若讷,浑似呆若木鸡而已。
  动态时。要求:轻灵匀活,柔软缓慢,连绵不断,虚实转环。拳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轻灵乃为行功走架之基本要领。轻者,重之反也。轻则快,轻虚实变换则灵,轻则缥缈无定,若行云流水,悄若无声。灵则敏捷迅速,如捕鼠之狸猫,离弦之矢。匀活,乃走架另一要求。即要一势接一势,一动接一动,势势要匀,动动要匀,如藕断丝连,纺花抽线。匀者,相对静也,度量人之功也,不可小视之。活者,活泛不呆滞,身活、手活、步法活,活则意在先,先机而动,不受制于人,活泼灵便,一片生机昂然之趣。柔软,松而至柔,松而至软,柔软乃柔弱之性,能柔软方能随曲而伸,缠绕自由,如水之无形,如水之性,既柔软又刚猛,方能无坚不摧。缓慢者,不急之谓也。慢功出细活,缓而不散乱,一圈连一圈,圈圈都走到,正因为缓慢,肌肉随圈慢慢走紧时转者松,松转又有紧,不断克服紧,全在缓慢功。缓慢出内功,十人九不知,松紧皆在此,紧是一丝紧,松是全身松。连绵不断,拳论讲:“无须有凹凸处,无须有断续处”,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劲断意不断,藕断丝相连”。走架不能有丝毫停顿处,如环无端,意长劲远,交手之时,因有连绵之功,劲长无端,彼走不脱,我劲紧跟,敌追我走,敌短我长,敌追不上,乃为连绵不断之功矣。虚实转环,重心变化贵在圆转,我小圈彼大圈,小圈胜大圈,大圈慢距离远,小圈快距离短,虚实变化全在圈中,上下左右皆然,前进后退如是,闪战腾挪,纵横跳跃,劲走螺旋,虚实要转环,此是真窍要。
  练形之目的。疏通经络,鼓荡筋膜。经络在筋膜下,经络在肌肉中,在体液中循环,在筋膜下勃动,经络如渠道,筋膜连肌肉,神经来指挥,骨骼来伸缩,节节要贯串,气在经络行,内劲方传递。一势接一势,全凭内气转。渠道能畅通,气血能周流,循环无端,自能养丹田。渠道畅通,气血循环,乃为一大台阶,练太极拳千万人,知者几何?大道至简,要言不繁。能循环无端,气血周流,久之行功,自能达应物自然之境矣。
  陈樱宁先生总结《〈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曰:“一、神不外弛气自定。二、专气致柔神久留。三、混合为一复忘一。四、元和内运即成真。”
  形练是修道之基,达道要“寂然不动,感而隧通”。此乃真道诀矣。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9: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场”是太极拳道修炼听劲、懂劲及神明的源泉

听劲、懂劲、神明,是太极拳道修炼的三个层次。
  听劲,为初级阶段。在盘架中,主要体现在“着熟”,一招一势按照拳架的姿势要领,练习纯熟,并将每个动作走得越圆越均匀越好,即俗话说“粘糊劲”。只能越圆,才能越匀。圆之目的为匀,匀之目的为提高听劲水平。两个说法:一、根据相对运动之道理,匀相对为静,不匀相对为动。当自身动作姿势走得圆而匀时,与人推手就会感觉到对方的圈不圆和不匀,从而听出对方劲路之变化,这是用皮肤触角的听,还为低层次的听,即静对动的感应;二、由于自身比较圆满和均匀,则气场自然圆满,而且气场感应也强。与人推手,自然用“气场”感应或皮肤感应相结合,也就听得准,听得细。所以,听劲水平的高低,也反映了“着熟”初级阶段功夫的高低。所以“着熟”为初级阶段,是和听劲初级阶段相辅相成的。
  “懂劲”为中级阶段。懂劲分为两个方面:一、懂己之劲。何谓懂己之劲?即,知己之重心虚实变化,把握自身在空间之位置虚实之转换,举手投足,不需眼观意顾,掌握自身本体感觉较好。二、懂人之劲。懂人劲者,乃知人之变化也。通过接触非接触,似接触似不接触,运用皮肤触角或更多依靠“气场”的感应,而且用意去感应,意越强“气场”感应越强,即听劲越强,人之变化己之了然于胸,人之变化主要是其重心变化,要通过听劲,准确地听出人之重心的微细变化,达到毫厘不差。听人之劲如天平秤物,准确无误。方能称谓懂劲。太极拳道之听劲、懂劲功夫,全在拳架中训练而得,推手只是适应一下而已,切莫从推手中求,此区别之大矣。
  “神明”为高级阶段。神明阶段的听劲要求很高,细之分很多,一言难尽之。粗分可谓,“着意”:在与人推手时,意念要强,始终在人之前,因此时,己之功夫应练之圆转柔软,转环极度灵敏,只考虑对方如何变化,着意听对方重心走向各种微妙之变化。随和对方变化而变化,让彼之劲始终不能落于己身,而己之劲则始终如环无端,笼罩其劲之上,而形又随之动。此时,还主要是有意和强化意的阶段,使人感觉如一团气雾变化,始终捕捉不上。“应物自然”:在着意的强化下,则为从有意识向无意识过渡,人之无意识是一种潜意识的积累和激发,形成条件之反射,似接非接,似触非触,而自动转换己之虚实而适应人之变化。高深阶段,最上乘境界时,而是无为而无不为,有感皆应,纯任自然,己不知己所去,己不知己所为。任人偷袭,应物自然,全身透空,无形无象,无声无臭,一片神明,全在无意之中,此境界自可达“一羽不能加,蚊蝇不能落”之神明境界,人与外景合一,自然与人合一也。志在苦练拳架,人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 吾谓“练拳既练功,到老练成空”,空也,空空如也。
  太极拳道之拳架包含了各种功在内,尤其要按要领练习,深刻体会其中奥妙,其功夫全在拳架之中练出,待功成之时,无所谓技击矣,而“场”之引入,更能说明听劲、懂劲和神明的层次,须学者自明之。
  场感应之机制。人有“气场”。当人与人接触之时,接触指气场与气场的接触。人与人逐渐接近时,就有气场互相压迫己身之感,敏感者,感觉明显,不敏感者,感觉不出。太极拳道修炼,就是要增强这个气场感觉,强化它,从而感觉气场的压迫渐至灵敏。从而一语破天机,道出:听劲、懂劲、神明之形成全在“场”中求矣。故而,是听劲、懂劲、神明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源泉矣。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心”是太极拳道虚实变化的中心

何谓“重心”? 先知重力后知重心。
  重力者,乃地球引力也。地球吸引其它物体的力,此力方向指向地心。物体能落到地上,乃此地心引力之结果,称重力也。
  重心者,地球上任何物体都受重力的影响。物体各部分受重力影响,产生合力之作用点,谓之物体之重心。
  重心是拳道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或曰:中心问题。人为万物之灵,地球上一自然物体。在拳道训练中,人要进行各种姿势变换,做出各种动作,以求适应拳道之各种姿势之变化,从而引起人之重心变化问题。只有重心变化,才能引起各种动作姿势之变化。故,重心是拳道虚实变化之根本,虚实变化之中心。
  重心变化之方向性。拳道修炼中,人之姿势不管千变万化,而重心变化则主要有“上、下、左、右、前、后、中”七个方位,除此而外,则由它们之组合而已。
  重心变化之重要性。各派太极拳都讲“立身中正”, 何谓“立身中正”?如何检验“立身中正”否?且看分析,“立身中正”本意为,不前俯,不后仰,不左偏,不右倚之谓也。根据解剖学术语,人身运动之方向以三种轴表示,即矢状轴(前后轴)、额状轴(左右轴)、垂直轴(上下轴)。如图五所示。
  为拳道叙述方便,乃将各轴分别谓:中轴(垂直轴、上下轴)、纵轴(矢状轴、前后轴)、横轴(额状轴、左右轴)。由图可知,立身中正时人身中轴线和重力线重合。如果人身中轴线和重力线有夹角时,则立身不正。夹角越大,则倾斜越重,否则相反。由此可知,中轴线和重力线平行与重合,决定着立身中正的标准程度。此标准于拳道技击之修炼,养生之修炼用处极大,也为拳家不传之秘。在本书中会经常提到。
  从养生讲,人身中轴线乃为之中脉,上从百会穴,下至会阴穴,中经上丹田泥丸,中丹田膻中,下丹田神阙(气海)。中脉乃天人地之精气贯通之脉,元精、元气、元神,三元发生之处,人之生物场、电磁场、意念场之聚散基地也,人身能量之储蓄库也。自古至今,修道之人,无不重视此中脉之修炼。
  从技击讲,人身中轴线,通常拳家只讲人身中线或中心线,“守中用中,得其环中”,“守住中线不偏离”,“以中线分开,左手管左半身,右手管右半身,各不逾其中线”。其实,应守中轴线更为确切。因技击时,敌来之不仅前方,还有后方,左方,右方,或更多之方位,而中轴线能处乱不变,方能处一不变,以一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宗者,中轴也。谓之:守住中轴虚实变,万般变化尽管变,以我不变应万变,不变为无法,万变为有法,不变应万变,无法胜有法。
  由上可知,重心变化可谓重要也。此乃从虚实变化之法门入手之缘起,其实更重要的乃为克服重心和重力之阻力,为拳家修炼,增加功力的最重要之基础,不可不明辨也。
  重心和重力在修炼功力方面之重要作用。因重心乃为一物体受地心引力之合力点,故而重心从本质上讲,乃为一重力也。重力乃地心引力,按阴阳之理,有引力则有斥力,有重力则有轻力。斥力乃为引力之反,轻力乃为重力之反。拳家修炼拳道,克服引力作用,则必须具备斥力。克服重力之作用,则必须具备其轻力。此斥力与轻力,乃为太极拳道修炼者的内力。内力越大,外表越轻松自然,越轻松自然而内力越大也。故久练太极拳道者,外似轻松无比,实则内力越雄浑。克服重力与引力之过程,乃为增长轻力与斥力,即内力之过程。也谓之太极拳道修炼家之功力矣。
  自我重心之控制,谓练知己之功夫。在拳架训练中,为增加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功夫水准。在前进时,重心先不动,即:重力线和中轴线不发生位移。而步先向前探出,增加一腿的悬吊之功力,然后缓慢将前腿脚落地,再将重心随脚而缓慢移之前脚,再将后腿脚缓慢拖带向前靠拢重心向前位移之距离,完成整个身体重心的向前位移。在向后退时,重心先不动,一脚先向后退步,待退至非向后移重心才能稳固时,重心再缓慢向后移至先出之脚之上,然后脚则随重心移过后,缓慢拖带后脚,也为增加悬吊之功力,逐渐使后退之脚撵上前退之脚,使重心完全后移。在向左移步时,左脚先向左探出,重心不动,增加左脚腿悬吊之功力,待重心非向左移动不可时,重心才移向左脚,左脚落实重心完全移向左方后,右脚靠重心之拖带缓慢将右脚腿移向左方,而使重心完全左移。在向右移步时,右脚先向右探出,重心不动,增加右脚腿悬吊之功力,待重心不向右移,右脚就要落地之时,右脚落地,重心右移,而左脚则缓慢向右移,形成右脚拖带左脚,增加左脚之悬吊之功,待至左脚完全移向右脚时,重心完全移向右脚。重心上提时,自动吸气,腿渐上长伸展。重心下落时,自动呼气,腿部缓慢弯曲。此谓升降起落也。通过以上练习,在整个行拳过程中,自我会逐渐了解自身重心之变化和功力增长之感受,此谓知己之功夫。自我重心控制范围越大,其功力越大,推手与散手时越能控制自我并能承受对方较大之功力的压迫。学者不可不知也。
  总之,重力线和中轴线夹角越小,重心变化越快,虚实转换越快,这正如拳论云:“小则灵,大则滞。”技击中越灵敏,便于实战之快速变化。重力线和中轴线夹角越大,重心变化越慢,虚实转换越慢,则下盘之功力增加越大,正是:“先有开扩,后有紧凑。”则正是前期拳架要盘大之原因矣。
  可见,重心是拳道虚实变化之中心也。
发表于 2009-3-1 20: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播不出来
发表于 2009-3-1 21: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sleepy::sleepy:
发表于 2009-3-2 08: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慢慢来,我是个急性子,喜欢快拳,不过也要支持国粹。
发表于 2009-3-2 08: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见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