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进城打工,衍生出农村留守老人这个庞大的留守群体。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近2000万,半数以上依靠自己劳动自养。 户县甘河镇胜利村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农村集中养老新模式——“红十字老年餐厅”,将全村的留守老人集中供养,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给予照料慰藉,解除儿女们的后顾之忧,让老人晚年生活不再孤独。 村里老人集中供养 3月14日上午10点,在村委会红十字老年餐厅,71岁的燕酥云大妈正在为村上75岁以上的老人们做午饭,另外三名帮厨的中年妇女忙进忙出做准备。 胜利村共有60岁以上的老人125人,75岁以上48人,基本都是留守老人,吃饭生活都非常不方便。村上按照自觉自愿的原则,8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孤寡老人免费就餐,75岁以上早上交一块钱,中午交两块钱后就餐,不足的钱全由村上补贴。 “过去农村是靠儿女来照顾养老,现在娃们都打工走了,怎样改善老人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成了村委会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胜利村老年协会会长王中山说,“村上近些年也富裕了,又依托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的硬件投入,有条件也有能力开办这个爱心老人餐厅。请专人给老人们做饭,饭、面条、稀饭,变着花样让大家吃饱吃好。现在运行了两个月已有43名老人在灶上吃饭。这早上送来,晚上再由儿女们接回去,不仅改善了老人生活,更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效果非常好。我们下一步还准备继续扩大范围,并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 多了乐趣少了孤独 中午12点,40多名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吃上了热乎可口的臊子面。吃完饭老人们有的三五成群坐在院子晒着太阳拉着家常;有的围坐在一起打纸牌;有的在活动广场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83岁的张彩花的5个孩子都在外面打工,孙子们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也都不在身边,家里留下小儿媳妇专门照顾她。她说:“我年龄大做不动饭了,有了老人餐厅,媳妇上班前把我给送来,晚上接我回去,孩子们也放心。我们大家能聚一起不孤单,累了有老人宿舍能睡觉,病了有人照应,我觉得很满意很幸福。” 赡养留守老人新路径 1996年我国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规定,“老有所养”主要是通过家庭养老的方式。如今年轻人都出去了,谁来给老人们养老成了农村普遍的社会问题。 目前农村养老机构非常少,多数只在县城建有敬老院,因为床位稀少只接收“五保户”和孤寡老人,私人机构价格太高,农村家庭无法承受。一位长年在基层工作的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认为:“由村上出面集中供养这一养老形式可以大力推广,尤其是在偏远农村。因越偏远地区打工的人就越多、留守老人的问题也更为突出,这不失为一个积极的探索。” 但农村集中供养同样是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老人活动中心、餐厅、宿舍、活动场地和卫生保健室以及聘请专业护理人员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因为是带有福利性质,村上是要贴钱的,富裕村子好推广,在贫困的山村没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投入,推行的难度可想而知。 这一点也得到西安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崔锦绣的证实。“胜利村之所以能建起这个红十字老年餐厅,和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是分不开的。以前村里连水泥路都没有,也没有活动广场,大人小孩连个锻炼的地方都没有。2011年市红十字会出资35万元给村上修建博爱书屋、博爱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整顿村容村貌,开展扶贫培养。村上通过种果树、搞产业富裕起来以后,又对全村居民房屋进行了整体规划,修整了水泥路、体育器材和中心广场,整个胜利村公益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才有条件办起这个老年餐厅。正因为有了博爱家园项目,胜利村持续得到社会各界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的普遍关注和捐助,使得关老助老这项工作能持续下去。但目前全市只有5个博爱家园项目点,根本无法满足需求。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 面对如此庞大的留守老人群体,胜利村的做法是个大胆尝试。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农村基层迫切需要引进城市养老服务体系,推进依托集体和社区的新型居家养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