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2-02-20
刘养利向众人展示着他收藏的农具。
昔日的麻将馆,如今成了“泥腿子艺术馆”,里面陈列着上百件木犁、织布机、纺线机等老式农村生产工具,已经向乡党们免费开放了6年之久。户县甘亭镇西坡村农民刘养利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留住农耕文化的烙印”出把力。
农家院开起“泥腿子艺术馆” 2004年夏天,刘养利师傅家新盖的两层楼竣工了,房子紧邻着涝河岸边,不少乡亲们到了傍晚都会在河岸上乘凉,来他家串门、聊天的人自然也多了起来。刘师傅看到了这个“商机”,既然大家都爱在这儿纳凉聊天,何不在家里开个麻将馆。随后,刘师傅买来5个麻将桌,在家里开起了麻将馆,家中一时间是门庭若市,好不热闹。刘师傅的收入也多了不少,但慢慢地,问题和矛盾也出现了,一些乡亲因为打牌而伤了和气,甚至还因为打麻将而影响了家庭和睦。有的乡亲当面指责刘师傅。这下子他坐不住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决定把麻将馆关了。
麻将馆关了,刘师傅想在家里办个民俗馆,收集一些过去使用过的老式农用工具等,在家里进行展示。这样,乡亲们不仅还能跟从前一样到家里聊天,而且能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说干就干,他跑村串户,收集各种老式的农用工具,有时为了收集一件工具,要骑着自行车跑十几公里,然后再用车驮回来,一年后,民俗馆诞生了,刘师傅给它取名为“泥腿子艺术馆”。
农具字画泥塑都收集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刘师傅的“泥腿子艺术馆”。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显眼的地方写着几个大字——文化浴池,尽情浸泡。
“泥腿子艺术馆”分为农耕文化、奇石文化、根雕字画3个展区。一楼屋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农用工具,由于屋内空间太小,刘师傅索性把他的农具一一抬到院子外面,向大家展示,“这是织布机、纺线机,那是模子、石锁、簸箕,还有那盖房子打地基的石夯,打土墙用的石锤,农忙时扬麦子木叉,捣辣子的石窝……”刘师傅说起他的宝贝来滔滔不绝。旁边立着一个一米多高的长秤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过去生产队时用的老杆秤,一次能称100多斤呢,现在都不多见了。”刘师傅介绍说。
在二楼,记者看到了不少字画和泥塑,很难想象,这些泥塑和书法作品大多都是出自于从未学习过泥塑和书法的刘养利之手。二层的门厅里摆放的一件高大的“艺术品”很是另类,那是一棵高2.8米的柿子树,树枝上挂着玉米、高粱、辣椒、毛豆,占满了屋内大半个空间,刘师傅给它取名为“丰收”。不仅如此,屋内还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奇石,刘师傅说:“我对收集奇石也很是上瘾,家里的这些石头,都是我从太平河、涝河、田峪河中收集的。”
“留住农耕文化的烙印”
村民王师傅说:“刘养利展示的农具,从前我们都经常用的,像那个石夯,看到它,我就想起了当年盖房子打地基时,大家一起喊着号子,特别亲切。”
刘师傅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老式农具都被机械代替,若不及时将这些农具收集起来,过上若干年后就可能消失了。这些看似很土的工具在刘师傅眼里件件都是宝贝,也是文化。他说,现在自己最想做的,就是“留住农耕文化的烙印”。刘师傅笑着说:“咱这艺术馆免费为村民开放,只要大家来参观,我就高兴,开办6年来,参观者已有好几千人次了。”
文/图 记者黄亚平 实习生黄智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