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9月6日,记者冒雨前往终南山下的柿园村,采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带来的变化。
临行前,记者特意换了一双高腰雨鞋,以便“入乡随路”。但在柿园村走了一遭,“先见之明”却落得“判断失误”:一律的水泥路,整洁的村容,叶绿花红的村貌,米黄做底的立面,点缀其间的壁画,加之秋雨触叶与暴峪河潺潺的交响,给住在城中的我难得的静谧和舒畅的感受,真不知是走进了墙上的户县农民画中,还是柿园村的美景本身就是一幅入心的乡村靓丽画。
记者来到穿村河——暴峪河边,一幅小桥流水风景画映入眼帘,让人疑为来到江南水乡。“水在画中流,画在水中映”。记者不禁来了诗兴。
见记者吟诗,站在跨河小桥上喜看潺潺清流、年逾七旬的村民王振有老人,也以诗回答记者关于“变化”的提问:“昔日柿园村,遇夏气难闻;穿村暴河道,蚊蝇可逼人;雨天母猪圈,晴天满灰尘……环境大整治,河道修葺新;进村似入画,如画舒人心。”“如今真是柿园如画画入心!”老人高兴地补充说。
紧挨暴峪河岸边居住的张秀玲老人,坐在家门洞口,一边欣喜地听着潺潺的“雨河”交响,一边香香地吃着宽面片。“这日子真好!”老人像是回答着记者的问话,又好像是自言自语。“从前可没有这么滋润,暴河臭气熏天,垃圾淤积河道,秋夏不仅蚊蝇成疙瘩,遇到雨天时动不动就臭水进屋、洪水毁田。”老人眉头紧蹙地回忆着过去。“如今,河道的淤泥垃圾清理了,300多米的村河堤加固修葺,加上美观的景观护栏……”列举着可喜的变化,老人一碗热腾腾的面片都粘成了疙瘩。
说话间,一阵悠扬的钢琴声从隔壁传来。循声而望,弹琴的是村民王县中。“原来也弹,但现在的琴声,与美丽的村庄更匹配。”王县中富有哲理地对记者说。“路修了,河美了、灯亮了、干净了,咱村也和城里一样了。”王县中补充着农村环境整治以来该村的可喜变化。
在门前挂着“卫生流动红旗”的村民王智宾家门前,花儿更艳,景也更美,门前几簇小黄杨被修剪成漂亮的蘑菇造型。“县上推动,街道重视,村干尽心,作为村民咱当然要积极支持和配合,扫好‘门前雪’”老人说。
农村环境卫生大治理以来,户县在建章立制、加大投入、指导推动的同时,还积极动员政府部门和辖区企业与村子结成环境整治帮扶对子,促进辖区环境面貌改善。作为有自己企业的共产党员、企业家,该村村主任王荣伟拿出数十万元,用于村环境面貌改善。见记者采访,王荣伟早“躲”得不见了人影,只有一块写着“惠泽桑梓”、村民送到村两委会的牌匾,表达着村民的心声。
绵绵的秋雨,还在下着;山间的白云,朵朵飘向靓丽而宁静的柿园村,似乎也来观赏这里的舒心美景。
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户县县委、县政府,根据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要求,及时提出了“巩固、提升、拓展”创卫成果、推动城乡环境整治一体化的思路,将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县域环境软实力、优化农村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作为政府管理农村、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的有效载体和抓手,确立了“打造全省一流、全国有名的生态宜居新农村”目标。
在实践中,该县按照“政府倡导、乡镇组织、村组实施、部门帮扶、群众参与”的原则,从健全机构、保障资金、长效管理入手,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全方位、立体式整治,努力推动环境整治常态化、管理标准城市化、资金投入捆绑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农村厕所无害化、人文产业知名化,着力解决农村不洁、不畅、不绿、不美、不文明等突出问题,在全县掀起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热潮,并取得显著成效。
转载于《西安日报》 记者 肖持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