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092|回复: 2

户县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7 14: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近日读《史记》,发现其中有多处关于户县的内容。现将其中内容编辑解释,结合历史地理学方面的文献,撰写成文,献给我的出生之地。

《史记》所涉及户县之处,大概分为两类:一是介绍山川河流城市时涉及到的;一是阐述历史事件时涉及到的。由这些零碎的语言中,大概可以勾画出先秦时代户县的地理沿革:

户县古称扈、鄠(《训纂》云:户、扈、鄠三字,一也)。其地处秦岭北麓,关中腹地,东临沣水,北依渭河,城西有涝河,周、秦、汉、唐皆京畿之地。(见《史记•夏本纪》)

夏之前,户县称鄠国,属有扈氏(有扈,姓)。《百家姓溯源》认为,扈(户)姓即起源于此。《汉书•地理志》记载:“鄠,古国,有扈谷亭。扈,夏启所伐。酆水出东南,又有劳水,皆北过上林苑入渭。有萯阳宫,秦文王起。”鄠国在地理上位于雍州地界。《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渭水流域属雍州,土色泛黄,田地肥沃程度天下第一。

另外,户县还有一部分属崇国。崇国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正义》上解释“崇国是受夏鲧(禹的父亲)所封,虞(舜)、夏、商、周皆有崇国,崇国盖在丰镐之间。”商末时崇国的国君是崇侯虎。凤鸣岐山,随着姬氏的兴起,崇国一直充当着阻击姬氏的角色。周文王姬昌在他逝世的前一年攻占了崇国,将都城从岐下迁到丰。这段故事记载在《史记》中,在下文中将详细讲述。(见《史记•周本纪》)

西周时,以首都镐京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块广大的土地,称为“王畿”,由国王直接统治。户县属王畿之地。

秦时,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首都咸阳周围属于内史郡,又称秦内史。户县属内史郡。汉袭秦制,但将秦内史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凤。户县属右扶风,上林苑(皇家狩猎之地)在其境内。(见《汉书•地理志》)

(一)《史记》中在地理方面涉及到户县的内容主要是:

1.沣河、涝河:

•《史记•夏本纪》: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所同。

《索隐》解释:“沣水出鄠县南。”“沣水出右扶风鄠县东南,北过上林苑。”

意思是:泾、漆、沮、沣等水都流入渭河。

•《史记•封禅书》:霸、产、长水、沣、涝、泾、渭皆非大川,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而无诸加。

《正义》解释:“沣水源在雍州长安县西南山沣谷。”
《集解》解释:“涝,音劳。水名,在鄠县界”。
《括地志》云:“雍州鄠县终南山,沣水出焉。”

意思是:灞河、浐河、长水、沣河、涝河、泾河、渭河都不是大河,但因为靠近咸阳,所以享受着名山大川级别的祭祀。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霸浐,出入泾渭;酆鄗潦潏。

《索隐》解释:酆鄗,丰镐。张揖云:“丰水出鄠县南山丰谷,北入渭。镐在昆明池北。”郭璞云:“镐水,丰水下流也。”

司马相如《上林赋》云: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兮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八川分流”即泾、渭、灞、浐、丰、镐、涝、潏八水,唐时曰:“八水绕长安”。

2.酆、镐

•《史记•周本纪》: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

《集解》解释:“丰在京兆鄠县东,有灵台。镐在上林昆明北,有镐池,去丰二十五里。皆在长安南数十里。”
《正义》解释:“周丰宫,周文王宫也,在雍州鄠县东三十五里。镐在雍州西南三十二里。”

周文王姬昌伐甘,迁都于酆。后来,武王又迁都于镐。沣水西称酆京,沣水东称镐京,史称“酆镐二京”。

酆、沣、丰,皆一字。个人倾向于使用“酆”字。《说文解字》中解释:左耳旁表土山、右耳旁表城邑。所以在汉语中,都、邺、郢等城市名皆右耳旁;陵、陇等皆左耳旁。因而,“丰”和“沣”容易和沣水造成混乱,使用“酆”字比较合理。



作者: 124.64.141.* 2007-4-14 18:23   回复此发言  

--------------------------------------------------------------------------------

2 史记》中的户县(先秦时代户县历史地理小议)

•《史记•鲁周公世家》: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丰,朝者,举事上朝,将即土中易都,大事,故告文王、武王庙。

《集注》解释:周,镐京也。丰,文王庙所在。
《索隐》解释:丰在鄠县东,临丰水,东去镐二十五里也。

由此可见,武王姬昌将都城从酆迁至镐,但还是将文王庙立于酆。这段的内容是讲,周王朝决定在今洛阳附近建立成周,这是国家的大事,所以周成王从镐京步行到酆,进行祭祀,以告慰文王武王。

•《史记•楚世家》:康王有丰宫之朝。

《集注》解释:丰宫,成王庙所在也。

所谓“丰宫之朝”,史书记载,周成王在酆镐之间(今户县东)辟池,筑有灵台,周康王在此接见各国诸侯。灵台的具体位置在今长安区灵沼乡一带,有灵沼河(河今已干涸),河岸柳树成林,春时柳絮漫天,河面上一层雪白,因而古时鄠县八景就有“灵沼飞絮”一说。

另外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还记载着:“周公在丰,病,将没”,由此可见,虽然此时酆已经不是国都了,但周公却居住于此,文王庙和成王庙也在此,酆依然在周王朝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史记》在重大历史事件涉及到户县的主要有三件:

1.夏启和有扈氏之战

《史记•夏本纪》: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於甘。

《索隐》解释:雍州南鄠县本夏之扈国也。地理志云鄠县,古扈国,有户亭。
《集注》解释:甘,有扈氏南郊地名。

事件的起末是:禹的儿子启是一个贤能的人,天下人都觉得他是继承禹的地位的合适人选,但禹却禅让于益。禹死后,由于益资历太浅,所有诸侯都脱离益的领导而转投启。他们说:“禹的儿子才是我们的君主。”于是启便登上了天子的位子,建立了夏朝。
但是有扈氏不服,认为这破坏了禅让制度,宣布独立,启就进攻有扈氏。双方在一个叫“甘”的地方发生激战。大战之前,启召集他的将领,说:“将军们,我告诉你们,有扈氏暴行逆天,违犯正道,上天都想灭掉它。今天我们只有替天行道了。三军各负其责,遵守命令的将得到赏赐,违反命令的将在祖庙前杀头。最终启战胜了有扈氏,平定了天下,父子相传也替代了禅让制。

关于双方激战的地方“甘”,有多种解释。大多数专家认为在今户县甘亭镇一带。《索隐》解释:夏启所伐,鄠南有甘亭。一些专家认为,在甘邑(今洛阳南)。还有专家认为在今户县甘河乡一带。古有甘国于此,甘国是一个袖珍小国,国中最大的河就是甘河。《百家姓溯源》一书认为,甘姓就起源于甘河乡,皆因其乃古甘国之地。

个人认为,“甘”地应在户县,具体地点则难以考证,甘亭和甘河都有可能。夏的国都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进攻有扈氏的最佳路线应越过黄河,从今渭南一带南下。而甘邑的地理位置却在河南中部,明显不符合常理。另外,《史记》记载,是“启伐之”,启是主动进攻有扈氏的,加之有扈氏仅为一诸侯国,实力并不强大,不可能主动进攻启,所以,会战的地点应在鄠国附近。

2.季历去世,文王即位。

《史记•周本纪》: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脩古公遗道,笃於行义,诸侯顺之。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

这个故事涉及到周王朝的多位先王。古公,全名叫古公亶(dan)父,是周王朝重要的一位先王。古公亶父在位时,周开始强盛,但不久却遭到戎狄(蛮族)的进攻,抢夺财物,古公亶父就给他们财物。但戎狄不满足,继续侵略,想霸占周的土地和人民。周的臣民都很愤慨,决心抵抗。但古公亶父说:“人民选择君主是让君主带给他们安定和平的,今天,戎狄为了霸占土地和人民才进攻我们的。人民不管谁是君主,谁能带给他们安定和平他们就选择谁。现在你们让我进攻戎狄,屠杀戎狄的人民成为他们的君主,我实在不忍心这样。”于是,古公亶父带领他的臣民渡过漆水和沮水,迁居到岐下(周之先祖封地原本在邰,今武功县西南。由于这次伟大的迁徙,他们来到了岐下,今扶风县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始改国名为周。正应了一句老话:今天大踏步的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 :) )。周围的部落得知古公亶父如此仁慈,很多部落便归附了周。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太伯,次子叫虞仲,三子叫季历。姬昌是季历的儿子,有圣人相。古公亶父说:“我们族人的强盛就靠姬昌了!”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亶父为了使姬昌以后成为君主要把地位传给季历,于是就到吴越一带去了。(呵呵,这和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康熙看中了乾隆才传位给雍正的说法有同共之妙。太伯和虞仲逃到吴越,文身断发。春秋时,吴越一带的蛮族均认为自己是太伯和虞仲的后代,周的旁支,中原有他们的一份,并借口于此进攻中原。)

季历去世后,姬昌即位,称西伯侯。季历死后,史书记载,“葬鄠县之南山”,就是今天的户县西郊陂头村,渼陂湖旁有一几十米高的土山,就是“王季陵”。

3.文王伐崇侯虎

《史记•周本纪》: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而徙都丰。

西伯姬昌执政期间,沿袭了古公亶父、季历的政策,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很多有能力的人都归附了周。崇侯虎对纣王说:“姬昌累善积德,很多人都归附了他,恐怕以后对大王不利呀。”于是,纣王就囚禁了西伯。加之,崇国当时算比较大的诸侯国,在周的东南,它忠于商,成为周扩张的障碍,于是周便和崇国结下了大仇。后来周给纣王又是献美女,又是献土地,这样姬昌才算保住了性命,回到歧下。
其时,周国人民和善。“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受天下人敬仰。连诸侯都说:“或许西伯才是真正的受命之君呀。”这时,周开始了扩张,一连消灭了几个国家。姬昌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终于灭了崇侯虎,报了大仇。在沣水西岸修筑了丰,把国都干脆也迁到了这里,作为扩张的大本营。
这段历史《诗经》也有记载:“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PS:鄠县之名,从秦汉后一直沿用。建国后,因推行汉字简化,始改称“户县”。前两年,户县撤县改区的传言风风火火,有人说改区后称“草堂区”,有人说:“西户区”,有人说:“户余区”。余以为,无论何名,“户”字断不可少,因其字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包涵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死亡的人们的爱恨悲欢。“户”在,则其史在;“户”在,则其史亡矣!祝福户县~


发表于 2009-8-4 08: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恩  受益非浅
发表于 2009-8-4 08: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非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