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故事广播的“佟掌柜”——丹丹娃 一句“我的神呀”火了《武林外传》,火了“佟掌柜”闫妮,也火了咱的陕西话。“谝闲传,我来给咱谝一段” 也让陕西的父老乡亲知道了晌午有个四大圆都能端着老碗,吃着粘面,听着用陕西话闲谝的节目——《谝闲传》,也就知道了主持这个节目的丹丹娃,一个人不大心大,“大愚若智”的碎女子。 咱老陕有句俗话说的好:“只顾眼前,日后作难,精打细算,钱粮不断。”随着广播收听的窄播化,专业化,品牌化。电台打出10套频率的大牌,越来越讲究节目的可听性,广告的吸纳量。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态度,后起的故事广播,巧打节目牌,中午的方言谈话节目《谝闲传》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用陕西话和父老乡亲们闲谝家常。我们谝的自在,大家听着舒坦。 听着全国人民跟着佟掌柜说“我的神呀”,央视主持人毕福剑时不时冒出一句“咥了么”。看着不少地方竟开设陕西话培训班,还有热心人说建议把陕西地道方言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进行保护……这一场“陕西方言热”让我为自己会说一口地道的陕西话而感到一种久违了的、像憋了许久终究得以爆发似的骄傲和自豪。想想我刚毕业的时候,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骄傲,那是有文化有涵养的表现呀!说方言就是乡野土俗。可几年过去了,自从方言相声烧起第一把火,接着就是方言电影,方言电视,方言网络,方言新闻,到现在的方言广播节目,让我感受到了方言原汁原味的魅力。事实上咱这陕西话真的是别有一番韵味,是糅合了地域历史的文化遗产。比如“咥”这个字,古人一直都用,而且咥是雅,吃才是俗,难怪老毕有机会都说呢。还听肖云儒老师说:咱陕西话里的“咯里嘛嚓”还是古蒙古语呢。现在用“刑捕头”的山东方言“我看好你哟”来形容陕西电台的方言节目那是“谄和很”、“忒色很”、“嘹扎咧”! 方言谈话节目剑走偏锋,取关中方言之精华及其文化内涵之深厚,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魅力,以地域性和贴近性走亲民路线,在大俗中追寻大雅,也许这正是方言节目的可贵讨巧之处。也加强了地域联系,维系了地域文化的存在,扩大了当地语言的辐射力,把咱陕西的地道方言作为活化石留了下来,让研究它的专家们从中解读大量的地域文化现象,诠释中国的特色传统文化。有老师就说,文化大省的一个标志就是要把它的语言辐射力和覆盖率扩大,这个省份的影响力和市场形象的影响就会扩大,而方言的流行就是一种“文化圈地运动”。 在今天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文化融合是大势所趋,语言作为表述沟通的工具,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伴随物,而非遗留物,语言的发展也是多元性的,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今天的陕西话想要跟上时代的大潮,就必须与普通话融合,吸收普通话中的优势元素,剔除消极的、低俗的、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粗话和词汇,让今儿的陕西话成为具有时代痕迹的“优良品种”。如此一来,国家提倡普通话和电台方言节目的发展就不是一对非此即彼的矛盾,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关系。在互相借鉴中,陕西话取其精华为己用,不仅便于流通,而且这种优化了的新时期陕西方言不也更具特色了么? 秦地汉韵多华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生一段情。《谝闲传》因为主持人和听众都用方言交流而限定了目标受众,表面似乎违背了传播面向大众的初衷。,但事实上,这正是适应了分众化、自主性的社会要求,更多表现为对地域认同的追逐,增强了地域凝聚力和地域标志。形式好了,内容当然也要跟上,正如筋、薄、细、瓤的秦镇凉皮,口感好,味道香,红油辣子是关键;像咱的节目也就得贴近听众才行。和他们谝家长里短,解决他们不耐“泼烦”的问题,帮他们治“精神感冒”。而今,对多数听众来讲,促使他们对节目长期的忠实热情,就是因为主持人操着一口陕西话,和大家伙谝身边事,说心里话,不大、不空、不虚,听着舒坦、亲切、没距离。闲谝不闲,节目开头涉及历史回顾,居家窍门,生活常识,爱心偏方等,把电视上的为您服务移植到了广播中,为民便民。在者用方言谦恭礼貌的和听众谝喜怒哀乐的心里话,亲切、温暖,让他们打破了的心理障碍,找到了自信,也增加了参与节目的积极性和热情,拓宽了宣扬真善美的渠道。而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咱改革开放了,陕西发展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让咱对家乡和自我都有了一种认同,一种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听着谝闲传,说着陕西话,拿捏好火候,来点俗的,再整点雅的。闲传不闲谝,传先进文化,谝百姓生活。秦声秦韵意味深长,故事广播真情无限,,明儿中午一点整,中波603咱接着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