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华诗词更是这个瑰宝中最为灿烂的明珠。中华诗词至今已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诗集据传为周代史官所采集、后经孔子删改编撰而成的《诗经》。
《诗经》大约是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以黄河流域为主产生的一批诗歌,可能由于政治的或实用的目的,受到收集和保护。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又称“诗三百”。直到汉代才被尊为儒家经典,同《书》、《礼》、《乐》、《春秋》并称《五经》。《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共160篇,《关雎》为开篇之作。其原文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语言,大意是: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历来学者都很重视。关于这首诗的含义,几千年来无数文人骚客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自汉以来,多数学者认为是歌颂“后妃之德”。现代一些学者认为是民间青年男女的怀春之作,是中国最早的爱情诗,是人类爱情的千古绝唱。
这样美妙的诗篇,到底诞生在什么地方,近年来也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我认为它就诞生在户县,诞生于西周都城——丰京近郊,也就是今天户县秦镇东北的沣河沙洲。
秦岭北侧的渭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这里是炎帝神农氏的家乡,是黄帝轩辕氏的飞升地,炎黄二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根。炎黄所在的远古时期,人类刚刚告别蛮荒进入文明,人们对大自然的肆虐还无能为力。那时江河湖海常常泛滥成灾,成为人们生存的最大隐患。地处关中腹地的秦岭脚
下的沣渭涝甘诸条河流也不例外,涝河古称“潦”,就是这个原因。尧时,这里是崇伯鲧的领地,鲧受命治水六年未成,被流放后处死。鲧的儿子禹临危受命,历时九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水患,被尊为“大禹”。“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见《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史记·正义》转引《括地志》云:“雍州户县终南山,沣水出焉,北入渭也。”那时的沣河,“其源阔十五步,其下阔六十步(约合今100米),水深三尺”(见宋敏求《长安志》),水流量大且迅猛,人们常受沣河泛滥的威胁。春秋时的《禹贡》以及后来的《水经注》、《国语·周语》、《三辅黄图》、《雍录》等典籍,对此都有记述。禹的家乡就在户县,今县北还有禹王村(今称余姚)和三过村。
千余年后的商代,崇国的领地得以恢复,其首领崇侯虎因向纣王密告西伯侯姬昌(后称周文王)结怨,兵败被灭。“帝谓文王:訽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见《诗经·大雅·皇矣》)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这段话的大意就是:文王姬昌与崇国的战争是根据上帝的训示,与同盟的部落联合行动。崇国都城虽然高大险峻,在文王所带领的联军顽强攻击下,终被攻破,城中的百姓被斩尽杀绝,从此四方邦国,再也不敢违抗命令。“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姬昌灭崇后,在沣河西岸崇国故地建立丰邑(史家亦称丰京),成为当时政治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西周后来统一中国的出发地。文王姬昌的父亲王季(季历)去世后就葬在户县,现位于户县城西五里处的陂头村,王季陵至今尚存。
历史上的丰京究竟在什么地方?史家大体已有定论。今秦渡镇北二里处文王灵台犹存。《史记集解》注有徐广(东晋学者)曰:“丰在京兆户县东,有灵台。”唐代初编撰的大型地理著作《括地志》云:“周丰宫,周文王宫也,在雍州户县东三十五里”(约合今28里)。 .
汉代学者毛苌著有《毛诗序》云:“《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讽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这段话大意是:《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臣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 .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注释的《诗集注》,在历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是宋以后历代学馆必读之书。朱熹认为,周文王“辟国疆广,于是徙都于丰,而分岐周故地以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邑,且使周公为政于国中,而召公宣布于诸侯。”周成王时,周公任相国,制礼作乐,“乃采文王之世风化所及民俗之诗,”配上音乐,推至南方各诸侯国,因其诗采自京畿附近,目的是教化南方诸侯,故名《周南》。在注释中,朱熹特别指出:“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之德,故作是诗。言彼关关然之雎鸠,则相与和鸣于河洲之上矣。”书中特别强调指出,“丰在今京兆府户县终南山北。” .
从前引《关雎》原文可知,诗中提到的“淑女”、“君子”都是当时贵族的通称,辛苦劳作的奴隶和贱民,是不可能享有这种称呼的。诗中提到的“钟鼓”、“琴瑟”都是王室或士大夫专用的器物,一般百姓或许在京郊可偶尔听到,在其他地方却是无缘耳闻的。 .
除《关雎》外,《诗经》中与户县有关的篇目还有《灵台》、《皇矣》、《文王有声》、《蒹葭》等。在《灵台》中,记述了“ 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于牣鱼跃”的繁华景象,丰水环绕,园囿葱葱,各种奇花异卉竞相开放,鸟儿在空中飞翔,麀鹿在地上奔跑,鱼虾在水中遨游,连当时皇家的最高学府——辟雍也建在这里。一时才俊佳人聚集,名诗名篇大量涌现,成为千古佳话。《雍录》载:文王灵囿方七十里,养有麋鹿、白鹤等动物,灵沼内有鱼、鳖、飞鸟等。“呦呦鹿鸣,食野之芩”,“彪池北流,侵彼稻田”,都是对丰京周围郊野风光的真实描述。灵台、灵沼、灵囿都是丰京郊外的游乐之地,在今天户县东部秦镇沣河一带。
在《秦风·蒹葭》一诗中,更是详尽地描述了沣河两岸的如画美景。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一望无际的芦苇,饮风和露,青翠欲滴,心仪的人呀,就在河水中的绿洲之上。户县至今流传很广的一首民谣:“沣河两岸的好羽子,牛东第五桥的好女子”,生动地描绘了沣河两岸芦苇丛生,水鸟戚戚的真实情景。在碧波荡漾、如诗如画的沣河滩头,水鸟翻飞,婉转和鸣。在岸边挖野菜的姑娘们,窃窃私语,笑声盈盈。远处的小伙们深情望着自己的心上人,浮想联翩,如醉如痴,一时竟忘了手中的活计。这种人间真情相依相恋的美好画面,原本就不是官宦人家所独有。历史越千年,换了人间,今天的中华大地,安定祥和,以人为本,人们享有最广泛的民主自由,“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千百年来的美好理想,必将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现实。在户县这个中华诗歌的发源地,必将画出更多更美的画卷,写出更多更美的诗篇。
作者简介:刘志明,曾任户县县委政研室主任、农工部部长,著有《户县太平村志》、《志明文稿》、《历代诗人咏户县》(执行主编)、《户县史话》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