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户县北部沿渭河一带,流传着很多民谣,是儿童们游戏时朗诵的歌谣。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游戏的内容逐渐更新,这些民谣有逐渐消失和湮没的危险。这些民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值得搜集整理和抢救发掘。
现将我搜集整理的,未见报刊和志书刊载的民谣加以注释供品鉴。
踏一踏二踏轧板,洋人出来瞅三眼,
狗腿,蛇腰,“这只脚你去了”。
这是1920年前后产生的民谣。当时户县北部盛产棉花。外国人来收购,雇人用脚踏轧花机把籽棉加工成皮棉。招收收雇工人要现场操作录取,那些“狗腿、蛇腰”的身体瘦弱者就被淘汰了。这首歌谣既反映了外国资本家的苛刻,也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贫困。
飞机飞机嗡嗡嗡,炸弹撂得嗵嗵嗵,
快拉壮丁去当兵,打败日本保和平。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流传的民谣。当时日寇飞机频频轰炸西安和近郊,估计是当时动员青年参军的歌谣。赵寿山将军,关麟征将军的部队里就有许多家乡青年浴血抗日。
敲梆子、敲梆子,走过南巷北巷子,
只敲梆子不敲锣,敲锣就要出大祸。
旧社会各乡村巡夜人敲梆子报平安,如有匪警、火警就敲锣。锣声四起,全村人齐出动。有锣声就有灾祸发生。
钩钩铃,钩满绳,满绳开,叫谁唻?
就叫xx 那狗奴才。
明、清、民国时期,大村堡都有城墙壕沟。城门早开晚关。晚间进出的人以扯动挂满铜铃的长绳和守城门楼的人联系。
炸呀炸,炸馃子,西头来了一伙子,
借盐呀吗借醋呀?翻个身儿过年呀。
这首民谣反映了解放前农民生活的贫困。富裕户炸馃子过年,而穷人尚来借盐借醋过年。
炸葫芦,眼眼细,能吸金银能吸地。
烟葫芦,管管长,能装财宝能装房。
吸了大烟比猴欢,烟瘾犯了比牛蔫。
吸得家当化云烟,吸得做贼拉懒杆。
大烟鬼,吸得美,吸得闭气蹬了腿。
烟葫芦即大烟枪,懒杆即讨饭棍。这首民谣反映出清末明初鸦片烟对人民的毒害。
背板、浆线、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
我吃,你看,想吃把嘴打烂。
该民谣反映出关中人把辣子和面食作为最美味的食品。
有儿有女常常气,没儿没女气不长,
宁为儿女挣断筋,不敢没儿挖烂心。
这首民谣反映出农村人重视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和为儿女甘愿受苦受累的奉献精神。
和尚没儿孝子多,光棍儿死了有乡约,
要儿不孝,不如不要。
这首民谣旨在痛斥忤逆不孝的儿子,其实是恨铁不成钢,警示儿女要孝敬父母。
宁给车娃子一个布,不给车娃子指明路。
宁挨好汉一刀,跟二木狗子不交。
民间把对不明事理之人称为车娃子、二木狗子,这些人不可理喻,不可交往。
交个好朋友,又骑骡子又骑马。
交个瞎朋友,又挨板子又戴枷。
该民谣说明慎交友的重要性。
拨落娃(童工),十二三,当个“小事儿”跑得欢。
喂鸡喂鸭哄碎娃,端茶倒尿装水烟。
黑了喂牛睡土炕,想达(爸)想妈泪涟涟。
这首民谣反映了旧社会童工的悲惨生活。
相公娃,实可怜,麻明(黎明)忙到鸡叫唤。
整年挣个长布衫,过年回家没盘缠。
旧社会学经商的学徒称“相公”。三年期间只管吃住和服装,没有工资,苦不堪言。
一秃子害病二秃子慌,三秃子担水熬药汤,
四秃子叫大夫,五秃子叫阴阳,
六秃子剃头穿衣裳。
七秃子抬,八秃子埋,九秃子哭得嗨唻唻。
十秃子喊:赶快埋,小心wai秃种跑出来。
旧社会农村患癞痢头的人不少,解放后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而绝迹。歌谣借此也写出了病、死、葬的习俗。
河北郎,大(黑)肚子,穿个夹夹(布马甲)没袖子。
身上垢痂用手搓,上到地里打粮多。
渭河以北旱塬缺水,人们洗澡不方便。南岸人以此调侃。
河南仔儿,青蛙腿,一年四季挽着裤儿。
泥水溅到尻蛋儿上,布鞋塞在裤腰上。
渭河南岸是几万亩湿地,耕种滩地要趟过涝河、清水河和积水湾。挽裤过河,赤脚在田间劳动。北岸人以此调侃,没有恶意。
咣嘚咣,咣嘟咣,马角下来杀肉吃。
这是天旱时祛雨“发马角”伴着鼓点反复朗诵的民谣。
拷、拷、拷金牛,
金牛不抵银牛抵,
一只犄角抵死你。
民间玩拷金牛游戏时绕圈反复朗诵的歌谣。“金牛”即秦岭的金毛扭角羚。
俺叫么(一),艺娃婆,艺娃姐,倒银合。
俺叫俩,鸡叫广,广花魁,九线梅。
俺叫三,树枝干,枝枝娃,纳保金。
俺叫四,咯吱吱,咯吱响,金钱广。
俺叫五,敲锣鼓,锣鼓敲,过十五。
我叫六,一把抠,抠个渠渠种豌豆。
我叫大(七),卖个娃,娃卖过,吃白馍。
这是民间“抓桃儿”游戏的歌谣,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作者简介:樊义廷,户县渭丰乡元三村人,1950年9月生,大学文化程度。曾任教师,公务员。发表过小说,散文若干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