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9887|回复: 5

[交通地理] 【崔家大院】户县甘亭镇崔家堡,记录家族辉煌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0 16: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1.jpg
崔家堡中巷22号

2.jpg
七家相连的崔家堡崔氏民居

地址:户县甘亭镇崔家堡中巷

建筑年代:清末

“户县民居的特点是什么?”记者问。

“户县传统民居体现了关中民居特点,又有本地特色。展现了长幼有序、主次分明、男女有别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所用的集大木作、小木作、砖雕、石雕等一体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的、朴素的建筑哲学思想”。张炜一开口就是专家级别,曾采访了很多大院老宅,我心里有些不以为然,眼见为实。

我们一行四人,分三辆车,每人心情不一。红色车里是一位狂热的摄影师,他急吼吼地奔向户县,是为了抓住清晨的阳光,拍好片子。银灰色的车,坐着记者和文物局的赵阳,一路上,赵阳都在讲着户县民居的现状,他说:“户县甘亭镇,背牛头山,有涝河、吕公河环绕,这叫做背山面水的格局。”

“甘亭镇自古学宫书院、商贾豪宅遍布,至今还保留有王家祠堂、韩兆锷旧居等等,其中一个民居还是建在周代遗址上的,你可以让张炜给你讲讲。”赵阳思维敏捷,语速很快。他说的张炜,就是我们一行另一辆车上的古建筑专家。说话间,一辆白色的车从后面赶了上来,张炜与他的搭档薛烨(测量专家)冲我们挥下手,迅速消失在车流中。

接待我们的是户县文物局的陈主任,他在文物局门口等我们,文物局临着钟楼,让我们有种还在西安街头的幻觉。县城古色古香,沿着钟楼往东,是一溜古建改成的小商铺,人们则怡然自得。

“第一站,是崔氏民居。“陈主任宣布出发。

“陈主任着急催你们,是有更大的惊喜”,赵阳估计早已知道陈主任的“秘密”,却不告诉我们,卖了个关子。

春回大地,麦苗返青,两旁的树木真有点直蹿蓝天之势,路因为油画一般的乡间美景而显得短促。

“到了”,陈主任招呼大家。我们到了一个地势较高的村子。村口立“崔家堡遗址”牌子,赫然又是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周代居住遗址。猝不及防,时空被拉扯得有些错乱。“意思就是说,我们脚下站的这个地方,曾经是周代生活聚集区,清末时期建的这个崔氏民居,本身就建在了遗址上的。”薛烨的解释,给我们理清了思绪。

我们在崔家堡中巷穿行,发现这里所有人家的房子,都有一些“老痕迹”:你看这家,虽然前院盖了新房,后面的房子却是木椽阁楼,木阁楼不完整了,幸好没有拆掉;一位老太太有100岁了吧,她说已经在这个房子里面住了50多年了;这一家,刻着“耕读传家”的匾额,大门口的贴着门楣,大红色;这家,这房子的垫脚一看就是上百年的房子,你仔细看露出来的土坯,每层之间都垫有麦秸,这是老房子结实的“秘密”;进到一家院中,二层土木阁楼保存得很完整,遗憾的是居然从中间扎了一道砖墙,分成了两院;往前走,一户人家门前立着两个高近十米的石旗杆,杆上有三个方形斗,上大下小,将三截柱连接成一起,底座为白色,气势非凡,蔚为壮观。

“这旗杆有啥讲究没?”我问。

“这旗杆,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大有来头。崔氏是个大家,以前这个村子都是崔氏的房子,门前不光有石旗杆还有一对木旗杆。清朝考试制度是,中举人的,官府拨给此人纹银20两,以为立树旗杆之用。从崔氏家谱中看,崔氏在明清两代,一共有进士三人,举人六人、贡生十五人、生员三十六人,当之无愧的书香门弟。有人说此旗杆为崔氏祖上明永乐进士崔瑛所立。”陈主任给我讲起这家的“辉煌”家史。

原来我们看到的这一条街,都是崔氏一家的房子,这个旗杆,是崔家的大门。倒吸一口凉气,有点意思。

3.jpg
崔氏民居24号过厅门


崔家堡中巷22号

坐南向北建于清代

这家院子,只能看到残存的厅房一间。正在择菜的主人站起来热情招呼我们:“这房子,都是人家崔家的,我们都是土改的时候分到这住的。这房子原来是三进的四合院,有门房、厅房、厦房、楼房。现存厅房一间。”打量着这间屋子:土木结构,硬山顶,青瓦屋面,清水脊。正中间是开长方形上下两扇格子花支摘窗。室内铺着条砖地面。我们站立的厅房前面本有两对檐厦房各一间,也是土木结构,单坡青瓦屋面。我们站立的厅房明间隔扇门缺失。二层上安装了格子花窗。下部额枋上刻有“琴、棋、书、画图案”,两侧刻着已经模糊的飞天,飞天衣袂飘飘,图案中间刻着现已辨认不清的各种字体的“鼎”形纹路。“我们都是后来搬来的,崔家的家史,你到隔壁去,隔壁住的是崔家的后人。”



崔家堡中巷24号

坐南向北建于清代



整个院落呈长方形布局。厅房三间,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灰陶脊。原为二进四合院,有门房、厅房、厦房、上房。上房也是露明式楼房,硬山项,青瓦屋面,瓦陶脊。明间开四扇格扇门,两边此间安有上下扇棂格支摘窗。两个次间相对,都是向内开门,门为两扇小板门。两次间里面设有暖阁,都在北面。

“我们家原来的院子最前面是缩门道三间,房上有五脊六兽,房子的顶额上挂着兵部正郎司马第,门的左右两旁有东厅门和西厅门,门前有上马石和下马桩、落轿石。你看我家的厅房,上面的脊兽都是张口兽,这是家里有官的人家才能这样修建的,普通人家的房子,都是抿口兽。”听得不明白,我们都看着张炜。

“脊兽一般都是瓦制成的,古代高级建筑多用琉璃瓦,最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屋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脊兽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有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建筑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限制。所谓的五脊六兽,就是这样得来的。”张炜一解说,豁然开朗。

“你们刚看厅房的暖阁,是仿皇宫的样式。”崔登岳给我们解说道。暖阁外面的那半间,是我家的佛堂,原来这佛堂里有楠木刻的佛龛、佛像,后面的楼房,以前东西两边都是放兵器的地方。暖阁一般都是大房子隔出来小房间。暖阁里小小的窗户、精巧的门,门和窗都向内开,有方形格花窗,窗上安着两开四扇步步锦纹隔扇。暖阁的空间很小,一个床占据了暖阁90%的空间,床头上有个小案几,床的正面有木刻的垂花,古典雅致。

不及细想,说话间到了崔家的祠堂。祠堂已经几乎找不到原来的景象,只有屋角的青石条与屋内顶上的木梁框架,看得出它的年龄。“从房屋上的椽就能看出这家人的家底薄厚,崔氏是个大户,你看他们家用的椽都是上等木材,椽都是方头,一般人家,都是圆头,木材都没怎么仔细刨齐整。”张炜的话让我知道,原来古建还隐藏着这么多信息。

我们仅仅走访了崔氏民居的七处院子,有些比较完整,但大多是残缺不全,这并不影响崔氏民宅的气势,站在街心看过去,一溜的飞檐棱角,木质阁楼,这样的一个大户,在当时是怎样的气势?如果保存完整的话,是不是也能跟山西的乔家大院有得一比?





崔氏家族有两个辉煌期



讲述者崔景岳(崔氏第二十五代传人)



崔氏的最辉煌期,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明朝崔瑛,崔瑛是个大人物,官做得最大的时候,官职兵部员外郎。后来回家省亲,修建了崔氏的祖宅。其次就是清代,崔氏一门做官的很多,成为一方书香门第,到了民国后,崔氏一门逐渐衰落。我是崔氏第25代,生于1935年,祖上的事,就像烟云一样,飘过就过去了,想去考证,年代太久远了,太难。

我能做的,就是为崔家续家谱,为了考证我们崔家的宗族历史,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立崔瑛为我们崔氏的第一代,是因为明代之前的家史,无从考证。咸丰九年,我的祖上崔玉徽(时任内阁中书)在《扈县西关崔氏家谱》的序言中写道,他在皇帝准许回家省亲的时候,为了续写家谱,寻根查源,只追溯了八代,家里的管家偶然在家里祠堂一个废弃的箱子中,发现了多幅宗堂,才逐渐追溯到明代永乐年间的崔瑛。我后来把22代到28代的家谱续上,才基本有了这个崔氏家谱。

我们家的房子,在土改之前,都由崔氏一门居住。土改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用马车拉粮食,一车一车地往外拉,都分给了其他村的村民,家里的柜子、锅碗瓢勺都分出去了。我离开户县已经50多年了,上高中离开的老家,到现在也基本上没回去过。我想,我家的祖上,这么大的家业,肯定有很多动人的故事,遗憾的是,我们现在都只能想象了。
发表于 2011-6-11 00: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甘亭镇还有个崔家堡吗?么听过 我只知道五竹乡有个崔家堡
发表于 2011-6-11 07: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额去过崔家堡,可惜只在外头街道上看看,未能深入!
发表于 2011-6-11 13: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古朴的建筑已经很难见到了,不知是在哪里?想去看一下.
发表于 2011-6-14 17: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甘亭哪呢?
发表于 2011-6-19 21: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村委会。书记


    顺着饮食街一直向西过南关十字;再横过西环城路就进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