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艳风神 于 2010-12-25 20:27 编辑
愿此文能医苦乐 愿此文能指迷途 愿此文能结善缘 愿此文能开慧果 浅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三)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译:舍利子,色和空是相同的,空和色是相同的;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受想行识”四蕴,也是这样的。 第一层释意: 色,有万物。空,无万物。 有万物和无万物是一样的,有万物就是无万物。 第二层释意: 要明白这一节,首先要清楚,菩萨在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时候,已经率先说了一个“五蕴皆空”,说了一个“色空”。 所以,这里不是四个句子,而是五个句子,就是“色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压缩一下,就是“色空,色不异空,色即是空”。 现在我们用别的符号来替换“色”和“空”,也许你会看出什么来。 色空;色不异空;色即是空; 色,空;色同于空;色就是空 零,0;零同于 0;零就是 0 0是用来解释“零”的;零和0的作用相同,只不过外形不同罢了;所以也就可以说,零就是0了。 第三层释意: 万物各有自己的名姓,有了名姓,才方便区别这件物品和那件物品的不同,那是不是因为名姓不同,物品才不同呢?其实正好相反,正因为物品的不同,才有名姓的不同。 如果当初我们把“桌子”叫做“大树”,把“凳子”叫做“苹果”,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坐在“苹果”上面看电视,趴在“大树”上面写作业了。 世人不知,而被形形色色的“名”迷失了双眼心智,只看到表面的变化,只看到肉眼的分别;而不知内在的变化,内在的本真。你可以把树叫做“树”,别人也可以把它叫做“tree”,如果你没有大智慧看破它的本真,那自然也就看不穿“树”和“tree”其实是一样的物品,只不过有不同的“名”罢了。 “色”也罢,“空”也罢,只是表面的现象,不能代表其本真,所以,菩萨才会告诉你“色空不二”的奥秘。 有人就说了,什么“色空不二”呀,不就是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嘛,有什么神秘的,还那么神秘的啰啰嗦嗦的来会说。不神秘,也不啰嗦,只不过你没有体会佛学哲理的真谛罢了(当然,我和你差不了多少)! 先说啰嗦吧,能看到我这篇文章,应该懂得数学里面的证明,所以,请看。 求证:五蕴,空(五蕴皆空) 证明:∵ 色同于空
空同于色(类似于“且”)
故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类似于“并”)
∴ 色,空 同理可证得
受,空;想,空;行,空;识,空。
∴ 五蕴,空 再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经文的区别。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就不再啰嗦,估计大家都懂,我只说经文。色和空其实都是名,都是现象,这叫做“性空假有”,他们的本真一样的,叫做“真空妙有”。我们一定是先看到这些“色”,和所谓的“空”;然后不是透过这些“色”和“空”,而是运用般若大智慧打破这些“色”和“空”,最后到达真正的“真空妙有”的境界。 按理说,这是菩萨第二次讲法完毕,可是我们还是不懂,所以,菩萨就继续耐心的讲解给我们听。 什么是“真空妙有”?真空到底是怎么样一种空呢? 最后,我们提一下这篇经文出现的唯一一位弟子,舍利子(舍利弗)。他在佛的十大弟子中被号称为“智慧第一”,智慧第一的弟子来解号称佛典智慧的般若典籍,倒是很对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