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6837|回复: 13

[历史人文] 户县曲子已公示申遗成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8 13: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陕西省
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陕政发〔2007〕15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按照《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经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西安鼓乐等145个项目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24个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现予以公布。
  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6〕35号)的精神和有关要求,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五月十一日



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145项)

一、民间音乐(1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  Ⅰ—1   西安鼓乐           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2  Ⅰ—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西安市蓝田县
 3  Ⅰ—3   姜马察回音乐         宝鸡市陈仓区
 4  Ⅰ—4   西山酒歌           宝鸡市陈仓区
 5  Ⅰ—5   陕北民歌           延安市、榆林市
 6  Ⅰ—6   绥米唢呐           榆林市绥德县、米脂县
 7  Ⅰ—7   白云山道教音乐        榆林市佳县
 8  Ⅰ—8   镇巴民歌           汉中市镇巴县
 9  Ⅰ—9   洋县佛教音乐         汉中市洋县
 10  Ⅰ—10  旬阳民歌           安康市旬阳县
★11  Ⅰ—11  紫阳民歌           安康市紫阳县
 12  Ⅰ—12  商洛民歌           商洛市

二、民间文学(2项)
序 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3  Ⅱ—1   长安斗门石婆庙七夕传说    西安市长安区
 14  Ⅱ—2   黄帝传说故事         延安市黄陵县

三、民间舞蹈(25项)
序 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5  Ⅲ—1   十面锣鼓           西安市临潼区
 16  Ⅲ—2   周至牛斗虎          西安市周至县
 17  Ⅲ—3   渭旗锣鼓           西安市周至县    
 18  Ⅲ—4   牛拉鼓            咸阳市
 19  Ⅲ—5   蛟龙转鼓           咸阳市乾县
 20  Ⅲ—6   高跷赶犟驴          宝鸡市眉县
 21  Ⅲ—7   岐山转鼓           宝鸡市岐山县
 22  Ⅲ—8   千阳八打棍          宝鸡市千阳县
 23  Ⅲ—9   花苫鼓            渭南市
 24  Ⅲ—10   韩城行鼓           韩城市
 25  Ⅲ—11   洪拳鼓            渭南市澄城县
 26  Ⅲ—12   老庙老鼓           渭南市富平县
 27  Ⅲ—13   华州背花鼓          渭南市华县
 28  Ⅲ—14   东雷上锣鼓          渭南市合阳县
★29  Ⅲ—15   安塞腰鼓           延安市安塞县
 30  Ⅲ—16   壶口斗鼓           延安市宜川县
 31  Ⅲ—17   宜川胸鼓           延安市宜川县
★32  Ⅲ—18   洛川蹩鼓           延安市洛川县
 33  Ⅲ—19   洛川老秧歌          延安市洛川县
 34  Ⅲ—20   延川大秧歌          延安市延川县
 35  Ⅲ—21   黄陵老秧歌          延安市黄陵县
★36  Ⅲ—22   陕北秧歌(绥德)       榆林市绥德县
 37  Ⅲ—23   靖边跑驴           榆林市靖边县
 38  Ⅲ—24   横山老腰鼓          榆林市横山县
 39  Ⅲ—25   安康小场子          安康市

四、传统戏剧(22项)
序 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40  Ⅳ—1   秦腔             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
 41  Ⅳ—2   眉户曲子戏          西安市户县★42  Ⅳ—3   弦板腔            咸阳市乾县
 43  Ⅳ—4   灯盏头碗碗腔         皮影戏宝鸡市千阳县
★44  Ⅳ—5   华县皮影戏          渭南市
 45  Ⅳ—6   东路碗碗腔皮影戏       渭南市
★46  Ⅳ—7   华阴老腔           渭南市华阴市
 47  Ⅳ—8   华阴迷胡           渭南市华阴市
★48  Ⅳ—9   阿宫腔            渭南市富平县
★49  Ⅳ—10   合阳提线木偶戏        渭南市合阳县
 50  Ⅳ—11   合阳跳戏           渭南市合阳县
 51  Ⅳ—12   华州秧歌戏          渭南市华县
 52  Ⅳ—13   同州梆子           渭南市大荔县
 53  Ⅳ—14   府谷二人台          榆林市府谷县
★54  Ⅳ—15   汉调桄桄           汉中市
 55  Ⅳ—16   端公戏            汉中市
★56  Ⅳ—17   汉调二黄           安康市
 57  Ⅳ—18   八岔戏            安康市汉滨区
 58  Ⅳ—19   道情戏            安康市汉滨区
 59  Ⅳ—20   弦子腔            安康市平利县
★60  Ⅳ—21   商洛花鼓           商洛市
 61  Ⅳ—22   镇安花鼓           商洛市镇安县

五、曲艺(15项)
序 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62  Ⅴ—1   关中道情           西安市
 63  Ⅴ—2   周至道情           西安市周至县
 64  Ⅴ—3   西府道情           宝鸡市
 65  Ⅴ—4   西府曲子           宝鸡市
 66  Ⅴ—5   韩城秧歌           韩城市
★67  Ⅴ—6   陕北说书           延安市
 68  Ⅴ—7   陕北道情           延安市
★69  Ⅴ—8   榆林小曲           榆林市
 70  Ⅴ—9   清涧道情           榆林市清涧县
 71  Ⅴ—10   汉中曲子           汉中市
 72  Ⅴ—11   镇巴渔鼓           汉中市镇巴县
 73  Ⅴ—12   春倌说春           汉中市南郑县
 74  Ⅴ—13   洛南静板书          商洛市洛南县
 75  Ⅴ—14   柞水渔鼓           商洛市柞水县
 76  Ⅴ—15   镇安渔鼓           商洛市镇安县

六、竞技(1项)
序 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77  Ⅵ—1   红拳              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

七、民间美术(10项)
序 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78  Ⅶ—1   西秦刺绣            宝鸡市
 79  Ⅶ—2   社火脸谱绘制技艺        宝鸡市陈仓区
★80  Ⅶ—3   凤翔木版年画          宝鸡市凤翔县
★81  Ⅶ—4   凤翔泥塑            宝鸡市凤翔县
 82  Ⅶ—5   澄城刺绣            渭南市澄城县
★83  Ⅶ—6   安塞剪纸            延安市安塞县
 84  Ⅶ—7   安塞民间绘画          延安市安塞县
 85  Ⅶ—8   黄陵面花            延安市黄陵县
 86  Ⅶ—9   定边剪纸艺术          榆林市定边县
 87  Ⅶ—10  陕北民间匠作画艺        王宁宇

八、传统手工技艺(31项)
序 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88  Ⅷ—1   中华老字号西安饭庄陕菜和    西安市
         陕西风味小吃制作技艺
 89  Ⅷ—2   中华老字号同盛祥        西安市
         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
 90  Ⅷ—3   中华老字号德发长饺子制作技艺  西安市
 91  Ⅷ—4   中华老字号德懋恭水晶饼制作技艺 西安市
 92  Ⅷ—5   北张村传统造纸技艺西安市    长安区
 93  Ⅷ—6   狄寨徐文岳泥哨制作技艺     西安市灞桥区
 94  Ⅷ—7   竹篾子灯笼编织技艺       西安市灞桥区
 95  Ⅷ—8   阎良核雕技艺          西安市阎良区
 96  Ⅷ—9   秦镇米皮制作技艺        西安市户县
 97  Ⅷ—10  豆村大腊制作技艺及民俗      西安市周至县
 98  Ⅷ—11  中华老字号张记馄饨制作技艺    咸阳市
 99  Ⅷ—12  中华老字号西凤酒酿造技艺     宝鸡市
 100  Ⅷ—13  岐山哨子面制作技艺       宝鸡市岐山县
 101  Ⅷ—14  岐山空心挂面制作技艺      宝鸡市岐山县
 102  Ⅷ—15  凤翔草编技艺          宝鸡市凤翔县
★103  Ⅷ—16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      渭南市澄城县
 104  Ⅷ—17  渭北面花制作技艺        渭南市大荔县
 105  Ⅷ—18  蒲城杆火技艺          渭南市蒲城县
 106  Ⅷ—19  华县皮影制作技艺        渭南市华县
 107  Ⅷ—20  合阳提线木偶制作技艺      渭南市合阳县
 108  Ⅷ—21  杜康酒酿造技艺         渭南市白水县
 109  Ⅷ—22  传统九龙木雕雕刻技艺      马金财
★110  Ⅷ—23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铜川市
 111  Ⅷ—24  吴起泥塑技艺          延安市吴起县
 112  Ⅷ—25  吴起糜粘画技艺         延安市吴起县
 113  Ⅷ—26  甘泉豆腐与豆腐干制作技艺    延安市甘泉县
 114  Ⅷ—27  绥德石雕雕刻技艺        榆林市绥德县
 115  Ⅷ—28  洋县架花焰火技艺        汉中市洋县
 116  Ⅷ—29  洋县传统造纸技艺        汉中市洋县
 117  Ⅷ—30  谢村黄酒酿造技艺        汉中市洋县
 118  Ⅷ—31  宁强福兴老字号王家       汉中市宁强县
         核桃馍制作技艺
  
九、民俗(27项)
序 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19  Ⅸ—1   长安王曲城隍庙祭祀和庙会    西安市长安区
 120  Ⅸ—2   侯官寨迎春社火牛老爷      西安市长安区
 121  Ⅸ—3   骊山女娲风俗          西安市临潼区
 122  Ⅸ—4   栎阳马踏青器山社火       西安市临潼区
 123  Ⅸ—5   户县社火            西安市户县
 124  Ⅸ—6   蒋村正月民俗活动        西安市户县

 125  Ⅸ—7   长武道场            咸阳市长武县
★126  Ⅸ—8   宝鸡民间社火          宝鸡市
 127  Ⅸ—9   炎帝陵祭典           宝鸡市渭滨区
 128  Ⅸ—10   陇州社火            宝鸡市陇县
 129  Ⅸ—11   司马迁民间祭祀         韩城市
 130  Ⅸ—12   东庄神楼            韩城市
 131  Ⅸ—13   东峪孝歌            渭南市华县
 132  Ⅸ—14   铁里芯子            渭南市华县
 133  Ⅸ—15   尧山圣母庙会          渭南市蒲城县
 134  Ⅸ—16   蒲城血故事特技         渭南市蒲城县
 135  Ⅸ—17   谷雨祭祀文祖仓颉典礼      渭南市白水县
 136  Ⅸ—18   药王山庙会           铜川市
 137  Ⅸ—19   陈炉窑神庙春秋祭祀礼仪     铜川市印台区
 138  Ⅸ—20   耀州火亭子           铜川市耀州区
★139  Ⅸ—21   黄帝陵祭典           延安市黄陵县
 140  Ⅸ—22   延川小程村原生态民俗文化    延安市延川县
 141  Ⅸ—23   白云山庙会           榆林市佳县
 142  Ⅸ—24   洋县悬台社火艺术        汉中市洋县
 143  Ⅸ—25   勉县武侯墓清明祭祀活动     汉中市勉县
 144  Ⅸ—26   汉滨区龙舟风俗         安康市汉滨区
 145  Ⅸ—27   延安老醮会           王宁宇

  (注:序号前标注“★”为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发表于 2008-4-8 14: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户县的文化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4: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4: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公示




五、曲艺(73项,合并后为53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和单位
备注

1
Ⅴ-145
相声
中国广播艺术团

北京市

天津市
1

Ⅴ-1
2

Ⅴ-7
3

2
Ⅴ-4
京韵大鼓
北京市

天津市
4

Ⅴ-8
5

3
Ⅴ-3
单弦牌子曲(含岔曲)
北京市

北京市西城区
6

Ⅴ-2
7

4
Ⅴ-40
扬州弹词
江苏省扬州市
8

5
Ⅴ-100
长沙弹词
湖南省长沙市
9

6
Ⅴ-47
杭州评词
浙江省杭州市
10

7
Ⅴ-48
杭州评话
浙江省杭州市
11

8
Ⅴ-53
绍兴词调
浙江省绍兴市
12

9
Ⅴ-63
临海词调
浙江省临海市
13




10
Ⅴ-57
四明南词
浙江省宁波市
14

11
Ⅴ-6
北方评书
北京市宣武区

辽宁省鞍山市

辽宁省本溪市

辽宁省营口市
15

Ⅴ-29
16

Ⅴ-30
17

Ⅴ-31
18

12
Ⅴ-93
湖北评书
湖北省武汉市
19

13
Ⅴ-38
浦东说书
上海市浦东新区
20

14
Ⅴ-69
讲古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21

15
Ⅴ-87
湖北大鼓
湖北省武汉市

湖北省团风县
22

23

16
Ⅴ-17
襄垣鼓书
山西省襄垣县
24

17
Ⅴ-70
萍乡春锣
江西省萍乡市
25

18
Ⅴ-18
三弦书(沁州、南阳)
山西省沁县
26

Ⅴ-84
河南省南阳市
27

19
Ⅴ-78
莺歌柳书
山东省菏泽市
28

20
Ⅴ-62
平湖钹子书
浙江省平湖市
29

21
Ⅴ-58
宁波走书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浙江省奉化市
30

Ⅴ-59
31

22
Ⅴ-39
独脚戏
上海市黄浦区

浙江省杭州市
32

Ⅴ-49
33

23
Ⅴ-85
大调曲子
河南省南阳市
34

24
Ⅴ-86
湖北小曲
湖北省武汉市
35

25
Ⅴ-88
南曲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36

37

26
Ⅴ-132
秦安小曲
甘肃省秦安县
38

27
Ⅴ-42
徐州琴书
江苏省徐州市
39

28
Ⅴ-89
恩施扬琴
湖北省恩施市
40

29
Ⅴ-106
四川竹琴
重庆市

四川省成都市
41

Ⅴ-109
42

30
Ⅴ-107
四川扬琴
四川省
43

44

45

31
Ⅴ-60
金华道情
浙江省金华市

浙江省义乌市
46

Ⅴ-61
47

32
Ⅴ-127
陕北道情(清涧道情)
陕西省延安市

陕西省清涧县
48

Ⅴ-128
49

33
Ⅴ-108
四川清音
四川省成都市
50

34
Ⅴ-33
三老人
吉林省和龙市
51

35
Ⅴ-41
南京白局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52

36
Ⅴ-45
武林调
浙江省杭州市
53

37
Ⅴ-52
绍兴宣卷
浙江省绍兴县
54

38
Ⅴ-50
温州莲花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

浙江省永嘉县
55

Ⅴ-51
56

39
Ⅴ-46
摊簧
浙江省杭州市

浙江省绍兴市
57

Ⅴ-54
58

40
Ⅴ-76
山东落子
山东省单县
59

41
Ⅴ-90
说鼓子
湖北省公安县

湖北省松滋市
60

61

42
Ⅴ-103
潮州歌
广东省潮州市
62

43
Ⅴ-104
文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63

44
Ⅴ-105
车灯
重庆市
64

45
Ⅴ-125
[align=center[size=5]] 户县曲子
陕西省户县

65

46
Ⅴ-126
韩城秧歌
陕西省韩城市
66

47
Ⅴ-110
金钱板
四川省成都市
67

48
Ⅴ-136
西宁贤孝
青海省西宁市
68

49
Ⅴ-137
青海平弦
青海省西宁市
69

50
Ⅴ-138
青海越弦
青海省西宁市
70

51
Ⅴ-139
青海下弦
青海省
71

52
Ⅴ-21
好来宝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
72

53
Ⅱ-271
哈萨克族铁尔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73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4: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4-8 16: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6: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5
Ⅴ-125
[align=center] 户县曲子
陕西省户县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09: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陕西省
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41  Ⅳ—2   眉户曲子戏          西安市户县
96  Ⅷ—9   秦镇米皮制作技艺        西安市户县

123  Ⅸ—5   户县社火            西安市户县
 124  Ⅸ—6   蒋村正月民俗活动        西安市户县
发表于 2008-4-15 13: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县北的19村 接城隍

是不是就是户县社火呢

我觉得这个活动规模宏大,参与人数多,影响广,应该是民俗中的精品了
发表于 2008-4-15 19: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呀
 楼主| 发表于 2008-4-21 15: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5: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曲子 皮子 都是文化——我县四种文化形式入选西安首批非物质文化遗

--------------------------------------------------------------------------------

发布时间: 2008-6-12   阅读次数:25
   
○朱云涛

  
  曲子、皮子,一个是听的,一个是吃的;一个是精神享受,一个是物质享受。如今,这两个似乎毫不搭界的东西,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称谓——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西安市首批3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户县曲子、户县秦镇米面皮子制作技艺正式入选。一起入选的还有户县社火和蒋村正月民俗活动。  
  两年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国家要求对文化遗产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针,同时强调对物质文化遗产重在“加强管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传承发展”。  
  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大市。西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传统音乐、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美术、民俗9大类,33个项目。这些项目是在各区县申报,由专家评审会讨论通过,向社会公示后,再经市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审核,上报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的。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西安特有的文化。  
  我县文化部门从去年年初开始,就集中人力物力深入调查摸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确定了非遗申报项目。其中户县曲子是全市传统戏剧类唯一的入选项目。  
  户县曲子,又称眉户曲子。据对此颇有研究的陈炳森先生介绍,户县曲子的一代宗师是明代大戏曲家王九思。王九思是户县北街人,官至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罢官归里后弃文作戏,学习音乐,他把眉县、周至、户县等地的民歌、山歌、情歌加工整理,使元曲遗韵《北曲》得到发展,形成了被当时曲论家评为“世争传播的套曲”,即按关中人语调唱的流行曲。眉户曲调非常丰富,据统计有72大调67个小调,唱起来自由爽畅、舒展平缓:有的激越慷慨,凝重悲壮;有的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有的欢乐明快,谈谐有趣。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梁秋燕》、本世纪初的《迟开的玫瑰》两剧的火爆演出效果,是眉户曲子这个音乐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而原生态的户县坐场曲子,必须唱几个大调,乐器以三弦为主,伴以板胡笛子,用四页瓦(竹片)、碰铃打击节拍。乐队和唱者在10人以下,大家围坐一起,一人主唱众人相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笔者小时候很爱听邻居杨师叔和常二伯等的曲子唱和,余味悠长。把户县曲子作为“非遗”抢救保护,确实刻不容缓。  
  关于秦镇米面皮子,相传古时秦镇一带稻田千顷,有一年天旱不雨,稻谷歉收,且稻内稗子很多,无法向皇帝纳贡,乡民恐招欺君之罪,惶惶不可终日。偏有一位名叫李十二的人,将米磨成粉,拌成糊状,倒在甑篦上蒸熟切成条,取名大米面皮子,献给皇帝。皇帝吃罢,备加赞赏,并以此列为贡品。直到现在这里的人们每逢正月二十三,家家蒸面皮以纪念李十二这位古人。清代乾隆、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秦镇均有名家专卖。秦镇米皮的特点是面白如雪,辣红如血,光润如脂,吃在口里柔韧而有后味,越嚼越香。其调料看似简单,但制作不易。只用辣椒、盐、醋等各种精香料,以辣油为主,但制作时必须保证辣椒油的鲜红和浓烈的香辣味。如今,秦镇米面皮子招牌遍挂国中,鱼龙混杂,正宗难遇。其制作技艺作为“非遗”保护,势在必行。  
  至于户县社火和蒋村正月民俗活动,也是蔓大根深,源远流长。希望人们在耍热闹、看热闹,享受欢乐的同时,投注更多的文化思考,接受更多的精神启迪。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15: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面临消亡


   5月23日,首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在蓉举行。为何要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继而,为何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和每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区”,成都拥有数量庞大、价值难以估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随着全球化趋势增强,经济和社会急剧变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堪忧,部分“非物”项目处于濒危状态。这种现象不仅在成都,在全国都广泛存在。“那些古老的传说、歌舞、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民俗礼仪等,无不蕴藏着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DNA,它们共同构成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文化的断层和失根,将使我们的灵魂流离,难以找到精神家园。”所以,专家疾呼:“非物”保护迫在眉睫。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精神DNA
  “非物”其实离我们很近
  说到“非物”保护,就不能不解释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近,我市一项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仅有38%的人能比较准确地答出“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足4成。“判断非物质文化很容易,即没有实体的文化都可以叫非物质文化,而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是看这种文化诞生的时间。”
  专家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离我们很近,最常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语言。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冯骥才曾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和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的,是靠人传承下来的,“从根本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表现在文化多样性当中的人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世代相传要达到3代以上,距今至少100年。”专家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很强,必须在一定群体、团体环境中才能产生。同时,这个文化必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堪忧
  虽然我们拥有数之不尽、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堪忧。本报早在两年前就曾推出《抢救四川曲艺活化石》连续报道,呼吁关注曲艺这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保护、继承和创新。
  “很多‘非物’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迅速改变,这就意味着其生存土壤正在消失。”谈及“非物”濒危的原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解释说,比如民歌,过去有很多劳动歌曲,插秧时有插秧的号子,薅草的时候有薅草的锣鼓,林业工人伐木时有伐木歌,抬木头时有抬木歌,但现在这一切都随着生产方式巨变而改变,原生态“非物”项目生存范围越来越小。冯骥才也曾在接受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面临消亡。”
  不能让民族精神DNA流失
  为何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重要?“不能让我们中国人的民族精神DNA流失!”谭继和掷地有声地说,“要回答什么是中国人这个问题,就离不开中国的语言、服装、建筑、习俗、神话、寓言、节庆等,就是说只有透过这些文化符号,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换句话说,‘中国人’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谭继和说,很多族群,他们的语言慢慢失传,他们的节日被慢慢淡忘,他们的服装可能变成了戏台上的服装,不再和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这时这些族群也就衰落了。
  保护“非物”坚守我们的根
  “文化不能搞‘单极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这是文化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的观点。
  田青说,这些年,中国传统文化丢得太多,现在中国孩子与纽约的同龄孩子,在同一天看美国篮球比赛,穿阿迪鞋、吃麦当劳,听美国歌星的歌……如此发展下去,世界将趋向一种文化,所有和西方文化不同的文化将面临边缘化困境,社会的原创性和活力将明显倒退,“我们引以自豪的、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将光芒不再。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民族文化面临边缘化威胁时,坚守民族文化的根,找到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嘉 采写
  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当经济等硬实力竞争达到一定程度后,文化软实力的竞争顺理成章登场。业内专家指出,富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珍贵文化资源,是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一张王牌。
  “最原生态的、最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升软实力最好的砝码。”专家指出,当麦当劳、《大长今》、奥特曼、史努比等占据视野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面临巨大“文化逆差”的尴尬。如何扭转这一现状,富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充当着“排头兵”作用,古琴、皮影、曲艺……这些最地道最传统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出口”的法宝:用最中国的文化征服全世界。专家提出,举行大型非物质文化盛会是集中展示、提升区域软实力的平台。即将于5月23日在成都举行的首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不失为“展示城市软实力的有效方式”。该遗产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4个国家级国际文化节庆活动之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节庆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构建和谐社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竹麻号子、金钱板,它们都代表了先民的智慧,是先人劳动、生活智慧的结晶,完全可以成为历史教育、爱国爱乡教育的丰富内容。如果它们消亡,这些爱的教育就会流于形式。”谭继和告诉记者,现在,有些文艺、曲艺,尽管丧失了生存的环境、条件,甚至就连作为一门艺术,欣赏的人也越来越少,但对于这些民族艺术之花,任其消亡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谭继和进一步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都传递着和谐、吉祥、欢乐、幽默诙谐的信息,能传承这些遗产,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构建城市精神的根本要素之一,可以提高市民素养,提升城市形象,增加海内外成都人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冯骥才(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近年来,在很多富起来的地区,很多传统民居已被不伦不类的“小洋楼”取代,一些最原始的东西被拆除。由于没有相关保护法规,古董贩子乃至外国人在农村尤其是古村落,大肆廉价搜寻宝贵的文化遗存。尤其令人痛心的是民间文化传人相继去世,很多经典文化已无人传承。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保护农村文化遗产迫在眉睫。
  梁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属于特定群体的。虽然政府在保护方面的作用不可取代,但在政府之外,必须有各种不同主体的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认同感,增强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创造力。目前,我市蜀锦、蜀绣、成都漆器和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等4个项目,已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5: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