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一)现代马拉松跑的技术
马拉松是保持较高平均速度并在公路上跑很长时间的运动项目。对马拉松技术的要求有三点:一是跑的技术的经济性要高;二是跑的技术要适合长时间在公路上跑;三是要掌握各种地形(上坡、下坡、转弯、折反)上跑的技术和保持稳定呼吸节奏的方法。
马拉松跑的技术动作应当轻松、自然,适当缩短步长,加快步频,减少能量消耗。马拉松跑的着地缓冲阶段的动作有重要意义。正确的着地缓冲技术,可以减小地面对人体的冲击,使水平速度的损失减速少到最低限度,并为有效的后蹬和前摆创造条件。在脚着地瞬间,小腿几乎处于垂直状态,用前脚掌或脚外侧由上向下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着地动作要柔和、放松,没有“扒地”动作。着地点距身体重心投影应尽可能近些。
当身体重心离开投影点时,开始进行后蹬和前摆。后蹬时注意髋关节要充分伸展,膝关节不必伸直,积极伸展踝关节结束后蹬,进入前摆,前摆的大腿抬得不高,向前摆的动作大于向上的动作。后蹬腿蹬离地面后,屈膝向前摆动,膝关节弯曲程度小,小腿与地面几乎是平行的。后蹬时要注意减小后蹬角,以减小身体重心的上下起伏。
上体正直或微微前倾(1°~2°),头在躯干的延长线上。两臂小幅度以前后方向与步频同节奏地摆动,两肘弯曲角度为80°~100°。
上坡跑时,应稍加大上体前倾幅度,缩短步长,为了保持跑速可用加快步频的方法来补偿步长缩短的损失。下坡跑时,步长适当加大,上体正直,可用全脚掌或足跟外侧先着地,步频可以适当放慢些,以保持正常的跑速。马拉松运动员还应掌握逆时针跑、拐弯跑和折返跑的技术。要注意培养运动员在跑进中服用饮料的能力。避免在比赛中因拐弯、折返和服用饮料而影响和破坏步伐和呼吸节奏。
(二)马拉松跑的特点与技术分析
(1)马拉松跑的特点
马拉松跑要在公路上跑很长距离(42.195KM),能量消耗很大,是一项艰苦的运动项目。据测试,如果运动员用2h20min跑完马拉松全程,消耗能量为2614.3Kcal;如果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一天通常要消耗4000~5000Kcal的能量。所以,马拉松运动员要注意补充营养和节省能量消耗。
马拉松跑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项目。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比例为95%:5%,有氧代谢占绝对优势,氧的摄入量很高,如优秀运动员每分钟从每千克空气中摄入70ml以上的氧。氧的摄入量固然重要,但提搞氧气的利用率就更重要。
环境对马拉松跑运动成绩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研究结果表时,气温在10℃左右,对创造马拉松跑的好成绩最有利,但由于所在地区、运动水平和训练程度不同,运动员承受气温变化的能力也不一样。气温超过运动员创造优秀成绩的最佳气温1度,运动成绩下降1min左右。风力和风向对马拉松成绩也有影响。因此,马拉松运动员在平时就应在不同气温、风向和地形上进行训练,以适应比赛的需要。
(2)马拉松跑的技术分析
马拉松跑技术与长跑技术相似。由于它的距离超长,并且是在公路上进行,要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速度下跑很长时间,所以马拉松跑的完善技术应是运动员的动作协调、合理,节省体力和具有实效性。每个运动员跑的技术又按其外在特征、力量的发展水平、动作的协调能力和训练水平的不同而有区别。步长和步频应根据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训练水平而定,并结合途中跑的不同地形进行调整,以保持较高的均匀速度跑完全程。呼吸的节奏要和跑的节奏协调;呼吸的深度和频率因人而异,最好采用膈式(腹式)呼吸,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并能防止提高跑速时肝区疼痛(特别是在夏天)。
在马拉松跑的过程中,上坡跑和下坡跑的技术有明显区别。上坡跑时,躯干前倾幅度加大,两臂积极摆动,步长缩短而步频提高,用前脚掌着地,呼吸加快,跑速降低,能量消耗增大。下坡跑时躯干伸直或上体后仰,用全脚掌或脚跟着地,步长加大。下坡跑时要注意控制跑速,以防止跑速过快而导致下肢负担过重。(转载)
户县娟子2016/11/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