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对建设大寨县的反思
1976年建设大寨县和1977年建设高标准大寨县,是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坚持基本路线教育、阶级斗争为纲、大批促大干中进行的,采取军事化组织无偿平调,搞人海战术大会战,完成了太、涝、甘三条河流裁弯取直和曲、潭、皂三河归一,以开挖河槽的沙石堆积整齐划一的堤岸;在平原地区进行了田、路、渠、林棋盘式治理的道路布局。在完成这两项建设大寨县标志性浩大工程中,特别是治河时,全县人民投入了百万计的劳动工日和大批钱物。在领导者的带领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精神战天斗地,喊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涌现出不少“宁可瘦掉身上肉,也要龙王低下头”甩开膀子大干的先进人物,其言其行可歌可泣,应当彪炳史册,使子孙后代受到巨大的精神激励。那个时期经过文革锤炼,又经评法批儒,深受发家以法、术、势治理社会思想启发的县委、县革委会领导者、决策者挺立潮头,勇于作为,敢于担当,身先士卒,深入基层的风格,也能给后来的继任者施政以重要启迪。
然而,这两项标志性工程为户县赢得大寨县的荣耀,引来省内外众多参观团观赏取经令人自豪的短短五年之后,逐渐显现出获益不多反而与建设初衷大为相悖的后果,除了工程质量方面原因外,越来越多的人对搞这两个浩大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一是“银户县”之所以“银”,是南依秦岭屏障,阻挡滞留了北来的冷空气,形成境内小气候,雨量相对充沛;秦岭森林涵养的水源通过大小河流渗漏,境内地下水量比较充盈,县域东南有大片稻田,县域西部有大片湿地,没有稻田和湿地的地方打井也很方便。几条河流裁弯取直后,水源来不及渗漏即狂泻剧奔至县境以外河道,造成几十个村子五万多亩水田变成旱地。昔日的西郊花柳、绣沟春禊、渼陂泛舟、玉蟾稻塍、钓台花浪,草堂烟雨、灵沼瑞莲等不复再显。其它地方水位逐渐下降,打井越来越深,一批可用于灌溉的机井也因此报废。 二是棋盘式的路、田、渠、林布局,除九纵八横骨架路能见证大寨县的辉煌业绩外,大方内为划小方开通的纵向横向道路,原以为其可发挥有利生产、便利生活的功能,在“适者存,不适者亡”的物竞天择中,一部分保持了规划时的宽度,一部分被蚕食得能看到一点蛛丝马迹,一部分则完全消失,原来设想的四通八达没了头,断了条。至于以道路为载体的林网,似乎还滞留在当年农民画描绘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美景中。由于划方兑地变更了耕地权属,一大批机井被废,失井农民在无可奈何中又打了新井。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经过时间检验,当年有着耀眼光环的两项大寨县标志性工程,对于户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不尊重自然法则受到了巨大的惩罚和遗祸,以后需要治理恢复的代价,比当时大劳民、大伤财、大折腾的付出将更为昂贵。 以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来看,两项大寨县标志性工程,作为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探索实践,从另一方面留给人们搞农田水利建设必须鉴戒的诸多思考,无疑这也是一份难得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