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6652|回复: 2

[历史人文] 户县一位老干部对建设大寨县的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8 16: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对建设大寨县的反思


        1976
年建设大寨县和1977年建设高标准大寨县,是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坚持基本路线教育、阶级斗争为纲、大批促大干中进行的,采取军事化组织无偿平调,搞人海战术大会战,完成了太、涝、甘三条河流裁弯取直和曲、潭、皂三河归一,以开挖河槽的沙石堆积整齐划一的堤岸;在平原地区进行了田、路、渠、林棋盘式治理的道路布局。在完成这两项建设大寨县标志性浩大工程中,特别是治河时,全县人民投入了百万计的劳动工日和大批钱物。在领导者的带领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精神战天斗地,喊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涌现出不少“宁可瘦掉身上肉,也要龙王低下头”甩开膀子大干的先进人物,其言其行可歌可泣,应当彪炳史册,使子孙后代受到巨大的精神激励。那个时期经过文革锤炼,又经评法批儒,深受发家以法、术、势治理社会思想启发的县委、县革委会领导者、决策者挺立潮头,勇于作为,敢于担当,身先士卒,深入基层的风格,也能给后来的继任者施政以重要启迪。

然而,这两项标志性工程为户县赢得大寨县的荣耀,引来省内外众多参观团观赏取经令人自豪的短短五年之后,逐渐显现出获益不多反而与建设初衷大为相悖的后果,除了工程质量方面原因外,越来越多的人对搞这两个浩大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一是“银户县”之所以“银”,是南依秦岭屏障,阻挡滞留了北来的冷空气,形成境内小气候,雨量相对充沛;秦岭森林涵养的水源通过大小河流渗漏,境内地下水量比较充盈,县域东南有大片稻田,县域西部有大片湿地,没有稻田和湿地的地方打井也很方便。几条河流裁弯取直后,水源来不及渗漏即狂泻剧奔至县境以外河道,造成几十个村子五万多亩水田变成旱地。昔日的西郊花柳、绣沟春禊、陂泛舟、玉蟾稻塍钓台花浪,草堂烟雨、灵沼瑞莲等不复再显。其它地方水位逐渐下降,打井越来越深,一批可用于灌溉的机井也因此报废。

二是棋盘式的路、田、渠、林布局,除九纵八横骨架路能见证大寨县的辉煌业绩外,大方内为划小方开通的纵向横向道路,原以为其可发挥有利生产、便利生活的功能,在“适者存,不适者亡”的物竞天择中,一部分保持了规划时的宽度,一部分被蚕食得能看到一点蛛丝马迹,一部分则完全消失,原来设想的四通八达没了头,断了条。至于以道路为载体的林网,似乎还滞留在当年农民画描绘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美景中。由于划方兑地变更了耕地权属,一大批机井被废,失井农民在无可奈何中又打了新井。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经过时间检验,当年有着耀眼光环的两项大寨县标志性工程,对于户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不尊重自然法则受到了巨大的惩罚和遗祸,以后需要治理恢复的代价,比当时大劳民、大伤财、大折腾的付出将更为昂贵。

以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来看,两项大寨县标志性工程,作为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探索实践,从另一方面留给人们搞农田水利建设必须鉴戒的诸多思考,无疑这也是一份难得的宝贵财富。

发表于 2011-8-29 08: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一张老照片说起    照片中的立者:
    右1户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吴孝先、右3户县革命委员会主任苏耀先、右5原化中大队书记、现任户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崔振海、右8军队支左干部、户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刘峰。
    照片中的蹲者:
    右1大王公社王守大队张秀霞、右2户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何志学、右3原苍游公社双永大队支部书记、现任省革委会副主任、兼任户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凤琴、右4原涝店公社鲁家寨大队支部书记、现任户县贫协主席的贾玉龙、右5余下镇占东大队弋正发。
    照片中的户县革委会副主任吴孝先,面对着太河治理规划,用手势有力地显示出太河治理“直”的治理方向,那些领导者们个个面露认可之色。令人遗憾的是,太平河治理是一个典型的违背自然法则的失败工程,片面追求河道直、建设速度快、外表好看,终遗后患。治理后的太平河道看上去确实笔直,两岸还绘有农民画,一时还引来外地县、市纷纷前来参观。但太平河治理工程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豆腐渣工程。不到两年,岸堤就被洪水基本冲垮,护底带及块石干砌的河底全部冲毁,造成河道新的险情。而最大的后遗症则是几万亩水田消失,闻名遐迩的稻米之乡再也不能盛产稻米了。
    照片中的人物除苏耀先、吴孝先、何志学、刘峰都是行政干部出身外,图片中的王凤琴、贾玉龙、崔振海、张秀霞、弋正学等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他们出身贫苦,对党和人民政府怀着极深的感情。他们没有多少文化,但在历次的运动中,都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来不打折扣,冲锋在前。尤其在农业学大寨的过程中,听从党组织的号召,指向哪里,打向那里,披荆斩棘、开山辟路,出大力、流大汗,从不叫苦叫累,个个是英雄好汉,是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们的作为可歌可泣,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励后人。他们是陈永贵这样的劳动模范人物。
    但是,像陈永贵这样的劳动模范人物一旦放在一定的领导岗位,其能力的发挥就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把控驾驭全方位工作的能力就捉襟见肘,处于十分为难的境况之中。
在学大寨的过程中,一些左的东西渐渐占据了主流,一些违背自然法则的做法被当作正确的,这些劳动模范对这些是分不清的,他们不知不觉地也跟着努力走下去,从这点来说,他们又是可悲的。象治理太河这样的水利工程,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防治水旱灾害,并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一项严肃、科学的大工程。这项工程涉及水文、地质、地理、地形、土壤、气候、环境、灌溉、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道路、桥梁等各个方面。象太河这样的大型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有很大影响,既可有显著效益,但严重失误或失事,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或灾害。由于水利工程具有自身的特点,以及社会各部门对水利事业日益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水利学科在20世纪上半叶就逐渐形成为独立的科学。而像王凤琴、贾玉龙、崔振海、张秀霞、弋正学等劳动模范被放到领导岗位,进行水利建设参与决策,他们根本就不懂这项独立的科学。悲剧自然就发生了。
    但悲剧的责任不在他们,悲剧的责任在于那个时代,他们只是被时代的巨风推着向前走,走向何处,他们是不须负责任的。
当时经常批判“只拉车,不看路”,其实,这些人都有这种倾向,不过他们的不看路,绝不是不讲阶级斗争,而是从来不看他们从事的事业,是不是符合自然规律,是不是科学。从这些人中流传出一句话,就是:“宁教挣死牛,不叫打住车!”这句话被领导认可,被推崇为“户县精神”,这种所谓的“户县精神”体现了当年那种盲干、蛮干加苦干的现实。试想,牛都挣死了,车怎能不打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象治理太河工程,不遗患后世才怪!
    他们身上的那股闯劲,那种努力奋斗,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但是,我们再也不能走那种盲人骑瞎马的老路,而是要老老实实,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讲求实际,讲求科学,力争少走弯路,把户县建设好
1--006.JPG
发表于 2011-9-23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夏兰秋菊文章,很高兴。
我也认为修河违背自然规律。
水岸新城把房子盖在涝河古道,是害人不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