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6325|回复: 1

張寳林先生所作《祖庵古鎮》,鄭重推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5 19: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祖 庵 古 镇
                         张宝林

户县祖庵镇,是周、户两县之间一大古镇。其历史悠久,风貌古朴,民风淳正,名家辈出,多有轶事。
古镇历史沿革
古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曾是夏王启伐有扈氏“大战于甘”的地方。晋、唐年间,归户县管辖;宋大观元年(1107)设置终南县,辖于终南县;元至元八年(1271)撤销终南县建置,划归周至县辖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1958年,周、户两县以白马河划界,古镇重归户县管辖。
宋代于此形成大的村落。因刘蒋两姓居多,故叫刘蒋村。宋、金时期,此地属宋、金、元反复争夺的地区。其间,虽战乱频仍,但因有东西甘水交流之水利,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形成集市贸易,故改刘蒋村为双溪镇。金正隆年间,咸阳人王重阳来此,筑穴建庵修道,创立全真教。后全真教得到金、元朝庭的认可与支持而大兴。王重阳被尊为祖师,其弟子马丹阳于此重建祖师之庵,四方称为祖庵。双溪镇亦因之改称祖庵镇,迄今已有800余年。
建国后1957年,农业合作化期间,古镇四街与黄堡等3个邻村组建了祖兴社。公社化后,四街分为四个大队;1977年在“农业学大赛”运动中又合为一个行政村祖庵村,于2000年按东、南、西、北街又分为四个村。
改革开放以来,古镇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街以沿户祖路与重阳宫的北街发展较快。
古镇风貌
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首先依赖于自然环境。祖庵古 镇处关中平原南端,甘水之畔。南依终南(山),北临渭水,西望周至,东接县城,沃野良田,山环水绕。远望南山如黛,峰峦屏障;甘水出峪,自东南逶迤而来,于镇南三里处的“前渠”分流,一支向西绕镇北去,称西甘河;一支向北穿镇而过,称东甘河。两支流又于镇北五、六里处合流入涝河,汇归渭水。古镇处形似桑叶这方地之中,被二水环抱,乃实称为风水宝地。元栖云真人王志瑾自汴京来重阳宫,见其山水形胜,遂开渠引涝水,环抱其宫。谓曰“双龙盘护,真万世之福田也”。民国十年(1921)刘昆玉编著《广两曲志》对周至东南区八所(即祖庵、蒋村、甘河一带)评述:“考兹区形势,甘水翼之。北有射熊馆,守住水口,为大罗星;中有淳风岭;东趋回结大环城;是以郝村分封;五帝肇基,重阳建宫,三辅巨观。加以九峰峦峙,六耳泉澄,青松林密,五行荟萃,一气联结;此代生贤哲,间有飞仙,所由来也。……今虽地脉暂歇,然积久必发,地理宜然。”东甘河于1957年冬,周至整修甘河时截掉。1976年冬,户县实施园田化将甘河裁弯取直,河道东移,贴镇西侧而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万年来,甘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古镇人。
古镇分南北东西四堡。清代至民国年间,四堡各有城墙,且相互连结。在连城墙之内,形成一个中心,称为街,又分东南西北四街,古镇呈十字花形状。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各堡城墙先后拆毁,街堡相通后,四堡名称消失,多称祖庵四街。
古镇南高北低,土质松散,且多水,到处泉涌溪流。有“南街透沙水,北街夜潮地”之说。南街城西南角外有一“凉水泉”,涌流而出,川流不息,不知源头深远几何。绕镇西与另一溪流汇合,向北流经筠溪道院西入甘水。三伏暑天,劳作的人们热渴难耐时,便急奔水泉,饮之,清爽甘甜如露。暗泉中,有青、白蝉一对,遇雨天或月夜常于泉口嬉戏。该泉于甘河改直后枯竭。
上世纪50年代以前,古镇西门外有“三义庙”,南门外有“杨氏将军庙”“魁星阁”,东门外有菩萨庙(又称高庙),北门外有“重阳宫”,以重阳宫最负胜名。重阳宫乃“天下祖庭”“全真圣地”,宫殿巍巍,碑石亭立;千年银杏树,挺拔苍郁;甘水盘护,竹林环绕,为古镇增色。镇中城隍庙供奉着祖庵八所总城隍。庙门前耸立着铁旗杆,一对石狮雄据两旁。民国年间,祖庵区公所曾驻庙内。建国后,祖庵粮站、派出所、法庭曾先后作为驻所。清、民国时期,因古镇所在地东南区距周至县城较远,县府曾在此设置派出机构,俗称“二衙”。古镇南街以王姓为主,在街中建有王家祠堂。西街以李、赵、徐三姓为主,西门外建有李家祠堂。
古镇居民,以农为主。因居于集镇,在工副业方面又各有特点。南街以种菜为主,肩挑车推贩卖蔬菜;东街做小生意者居多;西街多殷实户;北街靠近重阳宫。又曾是“民团”驻地,因之,流传说:“有锤(打架)甭在南街打,有钱甭在西街使,有势甭在北街逞,有奸甭在东街耍”的民谣,形象地勾勒了古镇四街的民风特点。
古镇人口在刘蒋村时已逾千口。到元代重阳宫鼎盛时,仅重阳宫住道士近万,古镇人口逾万。到建国前夕,有居民两千余口。近几年,发展到约八千之众。
宋代古镇便形成集市,是山货与方园几十里农副产品交易集散之地。镇中商铺栉比。清末民初,便有晋商数家落脚。南街有“公顺源”铁瓷铺、“仁合全”杂货铺、“祥胜魁”京货铺;东街有“崇德昌”“入本生”中药铺;北街有“义顺沅”铁瓷铺。逢双集日,四路八方赶集人群,川流不息。粮市、柴市、菜市、肉市,一街两行,交易繁忙;大、小店铺生意兴隆。东甘河穿镇东街而过,石条彻成的百年东桥(此桥于1976年祖庵公社建造纸厂时拆毁),临街跨水,桥下涓涓流水,桥上市井繁荣,日上市人盈万。成为趣谈的是在民国年间,南堡北城楼东侧长着两棵高大的古柏,一对老鹰筑巢栖居于上,逢集日,俯视着赶集回归的人们,发现提着肉、麻花等食品的人便俯冲而下,抓走食物,有时还抓伤人。久之,赶集者便把食品等包裹得严严实实,以防猎取。
古镇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未划归户县,但其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仍保留着周至东南乡诸多特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变化,传统的风俗习惯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古镇轶事
古镇千年沧桑,留下诸多轶事。
(一)古镇与重阳宫。
全真道创立人王重阳选择古镇这快风水宝地,成就了全真道教事业,赢来恢宏的重阳宫;全真教重阳宫又使古镇更名并获得“全真圣地”“天下祖庭”之盛誉与几度辉煌。
重阳宫,古镇人俗称“北宫”。建在镇北门外。古镇改名祖庵镇,是以重阳祖师之“庵”(后为“宫”)而得名,重阳宫,以王重阳而得名。王重阳,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生于宋微宗政和二年(1112)。相传金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今之甘河村)遇仙(八仙中之钟离权、吕洞宾),悟道出家。遂在终南县南时村(今祖庵镇东北之成道宫),自凿一穴,曰“活死人墓”,穴居修炼三年。金大定三年(1163)弃“活死人墓”,迁刘蒋村(今祖庵镇)结庵传道。大定七年(1167)自焚其庵,东游山东宁海等地,先后收马丹阳(马钰)、丘处机、刘处立、谭处端等七人为徒。在马钰家宅住庵题额“全真”。由此,全真教正式创立,并建立多处教会组织,发展教徒。
大定十年(1170),王重阳携丹阳等弟子西归,于汴梁(开封)羽化。临终前嘱丹阳:“可赴终南刘蒋之故居”。大定十一年,马、丘等到刘蒋村结庵,为其师制葬所。第二年,丹阳遵师遗嘱,率众赴汴梁迁重阳遗蜕归葬故居(今重阳宫西侧银杏树旁)。守墓三年后,丹阳于刘蒋构筑一广庭,书额曰“祖庭心死”以表其志,“祖庭”之名始于此时。大定二十六年(1186),丘处机(号长春子)从陇州龙门山还居刘蒋祖庭,并构建祖堂,谓之祖庵,今祖庵镇之名由此而来。
承安二年(1197),吕道安、毕知常兴建祖庵,朝庭敕名“灵虚观”,是为全真道最早的一处正规道观。1236年,改灵虚观为重阳万寿宫。1251年,重阳宫增修筠溪道院、遇仙宫等建筑。此时的重阳宫已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殿堂楼阁多达5000余间,东至东甘河,西至西甘河,南抵终南,北近渭水,住道士近万名。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重阳宫奉敕,更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赐封王重阳“重阳全真开化真君”。重阳宫的兴盛带来了古镇的兴隆。
以祖庵重阳宫为中心,周边宫观群落兴起。在重阳宫兴建后,楼观和上清宫也相继修复。据文献记载:当时于祖庵重阳宫周围兴建的宫观有:祖庵北3里的“重阳成道宫”;北距12里的甘河遇仙宫;东南距3里的菜村(今祖庵镇辖)遇仙观;南距10里的甘峪望仙坪集仙观;东距5里的梁庄(今祖庵镇辖)栖云观;东南距6里四马村(今白庙乡)清阳宫;东南距12里傅村窑长春观、2里养老宫;西南三里“洪庵”(相传甘河发洪水绕此庵而过,故称洪庵。今为村名);西北6里“庆贞庵”(今之大小庵村)等道教宫、观、庵群落。
建国后,重阳宫得到了修复与保护。1962年,县文物管理部门将散置于田间、坟头的重阳宫石碑集中立于原玉皇殿旧址,1973年又建房11间,建成“祖庵重阳宫碑林”,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古庙会
古镇一年三会。正月“上九会”,“四月八”忙笼会,“八月四”亲戚会。
“上九会”。正月初九会起源于祭祀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为重阳宫庙会,俗称“上九会”。祭祀、文娱活动从大年初一凌晨去重阳宫抢头柱香,祭祀重阳祖师开始,直到元宵节。期间主要活动有祭祀重阳祖师、锣鼓会、灯笼会(灯市)、亲戚拜年、聚会等。
大年初一,吃过哨子面,人们便走出家门,聚集村中,敲锣鼓,穿街过巷,边敲边行,一日几出,直到“破五”。过了初五,四街锣鼓方可出村上街。历史上,不知何因,西、南街结盟,东、北街结盟。一方盟友如有约请,锣鼓相互往来。待到过了初九,四村锣鼓多在街十字聚会,有时两家、三家,最热闹是四家锣鼓会。锣鼓聚会时,四家各有地界,不可擅越。如有越界,容易发生纠纷。民国年间,曾发生东堡与南堡在街十字因会鼓群欧伤人的事件。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一年一度的锣鼓会便告一段落。
灯会。大年初二,花灯开始上市,到初八、九灯市最为繁盛,各种花灯,一街两行。初九又为古镇亲戚会日,晚辈为长辈拜年,长辈为晚辈送灯,大多于初九拿着年礼,提着灯笼,拜年、送灯一次进行。对出嫁女儿,第一年称为“宁灯”,是要专行一次礼节,不能省事。儿童玩花灯,一般过了初九会,晚上街巷便出现了花灯直到元宵节。不分穷富,每家孩子都必须“打灯笼”。到正月十六,各家孩子所剩的花灯,在街巷中互相碰撞火化,以表示元宵节过完了。
“四月八会”。古镇四月八会缘起于清嘉庆年间,西堡重修“三义庙”所立庙会。时值农村夏忙前夕,农家各户均需购置杈把埽子等农忙稼具,故又称“忙笼会”。这期间,出嫁女儿须回娘家看望父母,称为“看忙”,故又称“看忙会”。因古镇早已形成集市贸易,又逢庙会,使四月八古会逐步形成以物资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盛会。会期一般五到十天,会期长、规模大、范围广、上市品种多,加之有大戏、马戏等多种文娱活动,吸引方圆四、五十里的群众赶会。如遇丰年,盛况空前。(《户县文史资料》13期刊有“祖庵镇农忙古会“一篇,故本文不再赘述。)
“八月四”古会。古镇八月四会又称“忙罢会”。主要是亲戚聚会。至亲厚友,自春节聚会后,时隔半年多,亦有聚会之意。时间选择在夏忙已毕,秋收将至,农活不多,气候宜人。亲友聚会,话夏之丰欠,秋之期盼。自“文革”后,八月四会改为七月初五,使人们感觉会日多了些炎热,少了些凉爽;多了些繁忙,少了些闲暇。
(三)王氏“三贤”
古镇南街以王姓居多,乃同宗。于明代王氏一门出了父子三进士,成为古镇一名门望族。据王氏族谱记载:其祖籍咸宁(今西安),于元代末年为避战乱移居祖庵镇,至七世王傅与其子元凯、元正,皆中进士,在外为官,多有建树,且光荣门第。王氏宗族,街中有宗祠,镇南有祖莹。可谓根深叶茂,子孙繁盛,源远流长。现仅在南街分为大九门、小九门,人丁逾千。
据《县志》记载:王傅,字良弼,号圭峰,明成化乙末年(1475)进士,授礼部精缮司主事,册封沈藩充副史,晋通政司左右参政;后调任四川右参政。著有《南山漫兴集》、《圭峰集》。傅有三子:元凯、元正、元亨 。
王元凯,字尧卿,号终南。与二第元正同登正德六年(1511)辛末科进士。授兵部给事中。因上疏营救主事王崇庆,冒犯朝廷被罢官下狱,死于狱中。平生著有《蝉噪集》、《南游稿》、《天地正气篇》等。后曾有《王廉哭五更》一出戏就是为王元凯鸣冤叫屈。
王元正,字舜卿,号三溪、玉垒。正德二年(1517)丁卯科与弟元亨同榜中举;正德六年与兄元凯同登进士第。授翰林院庶吉士,散官授检讨,能直言敢谏。因嘉庆初“大礼仪”事件谪戍茂州二十年,卒于任所。著有《玉堂集》、《玉垒集》、《四乐同声集》、《禹贡节要》;修《四川总志》、《威茂通志》等。
王元亨,字禹卿,号白崖,正德丁卯科举人。会试落第,其欣然日:“二兄事君,我当事亲”。后任直隶真定府冀州知州。树农桑、兴学校,为地方人所称道。
王氏一门两代三进士,已属盛事。元凯三兄弟,仲叔为同科举人,佰仲乃同榜进士,令世人称奇。“三元”身后,朝庭念及其政绩,特赐“王氏三贤”牌匾一面,以示褒扬。故古镇人称“王氏三贤”。南街街中建有王氏三贤祠。俗称王家祠堂,供王氏后人奉祀。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清理阶级队伍”,祠堂成为关押、审讯地、富、反、坏,“走资派”的“牛棚”。70年代中期,又成为村小一、二年级教室。80年代,古镇四街合为一个行政村后,在祖庵小学原操场建戏楼时,祠堂被拆毁。
王氏三贤墓,附近人称王家坟,在镇东南6里处之王坊村与傅家庄之间。王氏祖茔始建于明景泰二年,其六世王玺任监察御史,在此置地作祖茔。昔日置地顷余,松柏参天,绿树成荫。曾留传说南山有啥树,王家坟就有啥树。曾建有享堂三间,碑石8通,门前有石人、石羊、石马、石虎。王氏先祖盖葬于此。人民公社化后,坟地柏树被砍一空。目前,护坟地归南街村耕种。坟地内仍有古墓数十座与倒置的一些碑石。
(四)中共地下党在祖庵地区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
祖庵地区“八一三”农民暴动。附近人们称为“踏区”。
民国21年(1932),周、户两县连遭大旱,周至县府派驻祖庵地区的催粮委员王昌福、赵定九等带领差役,仍催粮要款,对群众鞭打绳栓,滥施酷刑。人们愤怒地说:“委员下了乡,鸡飞狗跳墙。哭叫声一片,家产一扫光”。在民怨日甚的情况下,中共地下党员李希平(王过村人)秘密于祖庵附近宫家堡、韩村、洪庵一带串联发动群众,组织农民暴动。贫苦农民纷纷响应。蒋村、韩村农民李志连、李向前等成为骨干。8月13日夜,李希平于蒋村菩萨宙召集农民180余人,携带枪支,手持梭标、大刀,向区公所驻地祖庵镇进发。在镇西黄堡村宣布了进攻区公所的具体计划与行动纪律。暴动农民坦露左臂为标志。夜11时,暴动农民自西门入,先切断了电话线,分两路从前后门冲进区公所驻地祖庵镇城隍庙,处决了苦害百姓作恶多端的区催粮委员王昌福、保安团长燕义千、副区长李廷焕等,捣毁了区公所,释放了被关押的农民,缴获长枪十多支,打开区公所钱柜,分给了穷苦农民。这次暴动,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气焰,鼓舞了祖庵地区广大群众。
十月,新任祖庵区长张千卿率百多民团围攻蒋村,抓捕暴动骨干。李希平率众组织抵抗,民团被击退。后暴动农民在李希平的带领下,上了千户村南的虎头山。腊月初三,与周至县长王文伯领的县保安大队与地方民团在虎头山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离分散。之后,李希平在组织的安排下,组建秦北游击队,在祖庵一带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后因奸细告密,在其王郭村家中壮烈牺牲。1976年冬,县人民政府为李希平烈士立碑纪念。
中共地下党在祖庵小学的革命活动。
民国初年,举人宫炳南(宫家堡)于古镇南街创办祖庵小学(曾名双溪小学)。1939年春,中共周至县工委成立,先后在祖庵小学发展了一批党员。9月建立了中共祖庵小学支部。县工委书记和委员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党支部在校内外发行进步刊物,向师生和群众传播革命思想,宣传抗日主张。1940年底,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搜捕,党员大部分转移,活动逐步转入低潮。
今日之古镇,平常阡陌,小楼民居。秦户路横穿东西,重阳路贯通南北。甘水于镇南从沙石中钻出,缓缓北流,镇中商店,超市及各种服务业栉比鳞次。民营工商企业顺路延伸。重阳宫山门、殿宇增修一新,节假日香火旺盛,游人如织。镇政府门前小广场,树花点点,草坪茵茵。改革开放后的古镇,呈现一派复兴繁荣的景象。
古镇沉积了千年历史,也将继续承载着新的故事。



发表于 2008-4-14 11: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maahp于2008-03-25 21:27发表的 :
写的不错,感触颇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