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3818|回复: 3

悼念陈炳森老师联三则诗三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8 08: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关中子 于 2010-10-28 11:36 编辑

挽陈炳森老师联三则

申遗教诲不随形影去

曲音笑颜常与梦魂游

作户县挖宝护宝人,三更月冷心未走

为曲子守望期望者,万里云空鹤自来


数十载教坛生涯,风风雨雨,历尽尘世坎坷,培育桃李天下广,星河灯昏令学生皆流泪

半世纪曲苑足迹,苦苦辛辛,尝遍人间酸痛,传承非遗弟子多,梁断柱折叫同行共悲戚





悼念陈炳森老师诗三

(一)

阶前相送情犹新,抚肩惜爱不忍分;

孤灯冷落育英痴,非公能谁守教魂?

(二)

师生缘深有十秋,秦山渭水淡悠悠;

手抓音符歌将去,口传曲调韵长流;

幸逢春晴暖连日,得助申遗占鳌头;

忽闻师公成永诀,谁吟曲苑清源喉?

(三)

寒梅香雪皆赏尽,鹤骑烟驾远轻尘,

禅心淡到无求处,空山踏破几多云。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08: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坚守“户县曲子”的老人




陈炳森这个74岁的老人,看起来是个淳朴粗笨老实巴交的农民。而他却是个能拉会唱户县曲子并有编写才华的老艺人。十几年来他家有一个曲子班社。有人说他“人家戏班子出外演出挣钱,你为啥要唱那些过时老调!”老人说:“曲子越是没人唱了,我越得牢牢地守住!”人们经常能看到他用沙哑的嗓子一字一句的给学员教唱。有时竟喊得没有了一点声音。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曲子迷。他执着守护曲子的精神,终是引起了县政府的关注。今年春节期间,户县政府送来了礼品和奖金,并对老人传承户县曲子的作为予以鼓励和支持。
1951年冬,户县文化馆馆长谢志安为了搞好宣传工作,在户县城区组织了文艺组,陈炳森和张福水等5人是乐队成员。排练节目采用秦腔曲调还是户县曲子?文艺组10多人经过激烈讨论,曲子派压过了秦腔派。大家认为曲子调多,灵活,既好学,人又爱听,最适于排练小节目。当时户县曲子班社星罗棋布,极易请到师傅。陈炳森时年18,通乐理。这年冬天,他和乐队负责人张福水到吴家寨学曲子。二人与吴平、乔荣堂、吴景玺等艺人围坐在一个大炕上,艺人唱一句二人记一句,记了一段后。张陈二人按谱一唱,艺人说和他们唱的一模一样,惊奇地说:“你们这么聪明,学的真快!”其实曲子自古是口头传授,要学会一个曲子往往得用好几天,张陈二人用简谱记录学习当然省事得多了。一个晚上就记几个曲子,陈炳森回校后把记下的曲谱随即油印出来,让演员学唱。一个冬天文艺组很快地掌握了常用的几十个曲子。
文艺组用户县曲子编排了许多节目,除平常演出外,每年春季都要慰问县北飞机场的解放军和县南化工厂、电厂的工人。陈炳森回忆说,那阵一连有6个年头没在家过大年初一。1954年曹希彬(当时在省戏曲研究院工作)带回了《梁秋燕》曲谱剧本,文艺组在户县第一次演出了《梁秋燕》。1956年文艺组代表户县在西安演出了《换布证》获省一等奖,当年调至北京会演,1961年演了《四老汉指路》又获省级大奖。
1958年,陈炳森由陕西师大毕业分配至眉县槐芽中学任教。当年各单位文艺会演的节目多是用秦腔单一的花音二六板高腔。夜深天冷,观众纷纷回家。陈炳森领学生编演的《炼铁又炼人》开场曲一响别生新味,曲调婉转动听,回家路上的观众顿时又转身蜂拥台下,掌声不断。。在陈炳森的培养下,该班学生李生元上了音乐学院,后来还当了眉县文化馆馆长。
陈炳森在户县七中时,常带学生沿山演出小节目。白天帮生产队收玉米,晚上给群众念曲子,生产队预约演出应接不暇。由白庙乡向西演到楼观台一带。在周至虎峰村演出时,晚上停电,群众给台子上点燃了一大圈蜡烛。曲子唱了几个小时,群众还不散场。学有所成的武广学、程随随、齐一平现在是户县西南角的曲艺骨干。1975年,陈炳森在户县十中任教,半山区的阿姑泉村请他教唱曲子,他白天黑夜教练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个曲子社还活跃在当地。陈炳森每调一个学校,就给这个学校的学生教唱曲子。1996年,陈炳森退休,由于担心户县曲子失传,他和曹希彬、张钟铭、赵克智在户县老年大学创办了曲艺班,亲自到处张贴布告,免费招收学员,几人轮流给学员教唱。
在陈炳森等老艺人的坚持和努力下,户县曲子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对于陈炳森个人来说,也是收获颇丰。2004年,曹希彬编写眉户音乐书籍,陈炳森也向其提供了许多曲目和曲调,并有几篇被收编入书。2007年,由他演奏的曲子音乐和演唱图像被县文化主管部门录制成磁带,作为户县申报非遗项目报送有关部门。
为了给眉户戏寻根找宗,陈炳森根据群众“王学士唱曲”的流传,翻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撰写了《王九思与眉户曲子》一文,在《西安日报》等报刊发表。陈炳森有理有据地证实了,眉户起源于户县并流行于西北各地的观点。
唱了一生,教了一生,钻研了一生,可以说,陈炳森的一生是泡在户县曲子里走过来的。他的那份执着和坚毅,让人敬佩,让人欣喜。面对未来,陈炳森对户县曲子仍寄予厚望,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保护和挖掘户县曲子的行列,为保护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进一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16: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关中子 于 2010-10-28 18:37 编辑

祭师公

庚寅岁初冬,师公陈炳森,教学数十载,育桃李遍天下,受人尊敬;又挖掘保护曲子,劳碌大半生,不计名和利;今师公仙逝,思绪万千,敬奉心语:

秦岭何苍苍?渭水何茫茫?天也何公道?不留师慈祥?

忆昔师后人,甘苦共味尝。谦和为人生,艰辛度时光;

丹心育桃李,山水足迹长;形影相依吊,寒暑皆相望;

教人耕与耘,训人麻共桑;引人知情理,育人词曲章;

周户眉咸地,珠鞭著辉煌;学子两祝寿,足见德厚长。

忆昔曲子事,用心去守望。既与谢公导,又与曹公唱,

编剧又登台,获得进京奖,更作夫子论,再涌传承浪;

组织演出团,雅集曲艺将,传唱夫子曲,求证还出访,

教授年轻人,奉献不求赏;为促申遗成,聚友在厅堂,

研究理论学,规范传统腔,弥留求领导,非遗不可忘。

此心昭天地,此情万古扬,呼号悲声放!盈盈悲泪汪!

呜呼不知云,哀哉痛哉矣!斯言止于此,师公惟尚飨!

曲子社众弟子   叩上

发表于 2010-10-29 19: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城舍人 于 2010-10-30 22:52 编辑


转帖 吊宗亲炳森挽联一副:

曲尽犹留绝唱在 人终尚教谱牒存   绛帐永垂

                 陈氏族谱编撰小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