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372|回复: 2

回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范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7 15: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质朴求实,宽容大度
  质朴求实,宽容大度是我们交友的最基本要求。
  我们做任何时都要质朴求实,对任何人都要宽容大度。这样才会生活的更好,更加幸福。
  而质朴求实,宽容大度有要怎么做呢?首先作事时要踏踏实实,对那些有犯错误的人要宽容大度,这样不仅人缘好,而且工作也好。
  所以,我们要去做一个质朴求实,宽容大度的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勤劳俭朴,艰苦奋斗
  勤劳俭朴,艰苦奋斗历来都是人民必须具备的品质,每个人都不例外。
  正所谓:“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而勤劳俭朴,艰苦奋斗就会把这些事给驱除。那么你就会有无限的利益,怎么用也不会用完。
  所以,我们要向留给下一代好的生活,就要教给他们勤劳俭朴,艰苦奋斗。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见利思义,以义制利
  在生活中,有许多利益在诱惑着你,而有许多都是会扰乱你的生活,所以我们要避开这些利益。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见利思义,以义制利。那要怎么做呢?第一要见利思义,但你遇到利益时,想一下有没有义的伤害。第二,如果第一招不行,就要用义来制利。那么就会向清楚,然后把利给赶走。
  这你就会可以作出明智的选择。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修身养性,君子慎独
  如果你向要成功,就必须要修身养性,古代的人修身养性是为了要做君子,而在现在,这是要去充实自己,去跟别人作斗争,去为自己的幸福去努力奋斗。
  在奋斗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以些分歧,但是千万不要慌张,要做到君子慎独,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这才不会被分歧所阻挡。
  所以,要想得到幸福,就要修身养性,然后再君子慎独,那就一定会成功的。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克己奉公,廉政公正
  克己奉公,廉政公正这一个品质是做官的人要遵守的为一规则,是清官于贪官的区别,如果一个官如果克己奉公,廉政公正,那么他就是一个人民的父母官。相反,如果一个官他贪污,剥削人民,那么他就是一个贪官,这是会受到人民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官的话,就要遵守这个规则,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如果你做到了,那么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爱国爱民,心忧天下
许多人都认为爱国爱民,心忧天下是古代人的是事,不关现代人的事,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上,更需要这种精神。
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只顾着自己而置别人于不顾,那就会于社会这个大集体分离出去。
达尔文说过:“适者生存”,如果你不适应这个社会,那么你就会“死”,这是必然的事。而如果你爱国爱民,心忧天下,那么你就会融入这个社会,人与社会,国家一体,你就会在这个大集体中更好的生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诚实可信,知恩图报
  诚实可信,知恩图报在商业界是最基本的资本,但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品质。
  做人要做到诚实可信,知恩图报是很困难的。首先要诚实,只要你诚实,那么你就会变得可信,那么你就会更接近成功了。
  而知恩图报呢,我们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应为这是人缘差的最大原因。而如果你做到知恩图报,那么你就会跟别人更进一步。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诚实可信,知恩图报是我们做人的标准之一。
中华传统美德之为人谦和,礼貌待人
要想立足造当今社会上,为人谦和,礼貌待人是必不可缺少的品质。
 那怎么才是为人谦和呢?首先要做到不跟人斤斤计较,做到不要太过分,这就是为人谦和的基本表现。而礼貌待人的基本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例如就像周总理一样,身为中国外交部部长的他,每时每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作出一些对人不礼貌的行为的话,那是关乎到整个国家的事,说一是不容忽视的。而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也就离不开礼貌待人,这是立足在当今社会上的资本,如果你每有了这个资本,那你就不配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不配是炎黄的子孙。所以,要想别人对你礼貌,就得先对人礼貌。
  为人谦和,礼貌待人要成为我们的资本,这是无形的财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父慈子孝,兄友弟悌
  在中华民族美德标准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悌是排在第一名的,为什么呢?
  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家庭是基本单位,是支撑着整个国家的柱子。所以,家庭里的融洽至关重要。
  这就要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父慈子孝,就是对子女们该严时就该严,该教育时就该教育,,该玩时就该玩,该骂时就该骂,这才是真正的父慈。那么子孝呢?就是自女孝敬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爱着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做令父母开心的事,长大后还要赡养父母,这就是子孝。
  而兄友就是做哥哥的要去队弟弟友好一点,要想着自己做大的要让一下小的,要去为弟弟多做一些事,要替弟弟分担一下他的伤心。而弟悌就是要敬爱哥哥。做弟弟的不能时刻都要让哥哥担心,要尽力学会自立,使哥哥减轻一些负担,而且要和哥哥相亲相爱。
  这就是一个美满家庭的例子,你家是否这样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可以告诉你这句诗是错误的,在古代时才有用,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才是最重要的。
  古代的人动不动就说要照汗青,要去死,去为国牺牲。但是,这又有何用呢?难到牺牲了国家就会回来吗?答案是不会的,那又何必呢?为什么不留下自己一条命去为人民争取一点二幸福呢?
  例如文天祥,人们都赞扬他不畏强权,不管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对国家的爱。我却觉得他很笨。在当时元朝的领导人都很欣赏他,所以如果他顺着历史的潮流去做,可以在元朝里做一个官,可以以自己的能力为人民做许多事,如果可以的化,说不定还可以复国呢!就像在战国时代的吴国和越国。越国国王勾践首先出兵攻打吴国,后来兵败被俘,做了吴王夫差的马夫,为吴王养马,有一次还尝吴王的粪便去帮吴王医病。越王勾践每天都卧薪尝胆,来策励自己不忘耻辱。最后,越王勾践终于复了国,而且把吴国给灭了。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道理。我们不能去寻短见,要有远见的目标去看待事情。如果受到了挫折的压迫,不妨去低一下头,不妨去卧薪尝胆。等蓄足了力,再起来反咬挫折一下,让他知道你的厉害,那样你就会克服困难,接近成功了。
  所以,当遇到挫折而不能在短时间克服时,不妨去一去青山吧!
“智”通常又写作“知”,既作动词指认知,又作名词指知识、智慧。儒家把“智”列为“五常”之一,认为追求知识,增长聪明智慧,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尊重。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儒家相信,人有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人类所认识的事物,却没有不可以被人所认识的事物。人类不断通过实践,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探究万物,掌握规律,创造文明,积累起越来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知识代代相传,不断发展,犹如漫漫长夜里永不熄灭的明灯,茫茫大海上永不沉没的航标,照耀着社会人生之正途,指引着通往真理的方向。今天我们可以借助“五常”之“智”来提倡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

掌握知识并善于思考的人就可能成为“智者”。“智者”不仅知识丰富,而且聪明智慧,所以孔子说:“知者不惑。” 具有完善理想人格的君子,不仅应当是“仁者”,而且也应当是“智者”。“智”与“仁”也是相辅相成的。好学求知也能促进仁德的自觉和生长。故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也说过:“美德即知识。” 若能将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建立在科学知识和真理的基础之上,则人类安身立命的道德根基也许会更加坚实而深厚。

崇尚知识与智慧,必然重视学习与教育。孔、孟都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可以说是提倡全民教育的先驱。“孔门四科”和“六艺”等教学内容,体现了对学生德、智、体、美、情的全面教育,可以说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典范。他们的教育理念本身即体现了一种道德的而非功利的精神,“以人治人”。朱熹所谓“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本来的意思也就是以符合人道的方式来教育人。这恰好可以纠正当今社会应试教育、工具教育的偏颇。古代儒家留下的许多有关教育和学习的格言和教诲,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无常师”、“教学相长”、“不耻下问”、“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知人论世”;“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等等,都是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即使在当代社会也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古代所谓“礼”是一系列程式化、仪文化规则,内容十分庞杂,既包括国家的典章制度,也包括宗教礼仪、社会习俗、礼仪规范。但儒家所重视的并不只是礼的外在形式,而是体现在礼的形式之中的社会道德功能和意义。这种功能和意义简单说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别嫌明微”,也就是明确不同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的人之间一些必要的区别,以避免出现嫌疑和尴尬的场面,从而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二是表达“恭敬”、“辞让”之心,让人们有一种适当的形式,互相谦让,互相表达恭敬与尊重。三是“礼之用,和为贵”,通过在政治、宗教、社交、家庭、娱乐等不同场合人们必须遵循的各种礼节、仪式,并配以音乐,来融洽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和睦安定。

不可否认,在封建时代,礼的许多具体内容,实际上强化着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其中不少繁文缛节早已过时,失去了意义。太多太繁的礼也会束缚人的手脚,限制人的自由。但是礼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人对人的恭敬与尊重,协调人际关系和睦,倡导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这些功能和作用,当代社会也仍然需要。

一定形式的礼,无论对于一个社会还是对于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对社会而言,礼是这个社会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对个人而言,礼则是其道德素质和教养程度的外在标志。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助“礼”的形式,赋予新的内容,来对公民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特别是恭敬、尊重品质的教育。例如对国家的恭敬,对职业的恭敬,对顾客的尊重,处于不同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等等,都可以在一定形式的“礼”中得到体现。孔子认为礼的具体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因革损益的,对前代的礼制应根据当代的具体情况,择其善者为我所用,例如“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鉴这种态度,对古代的礼仪文化继承其优秀的精华,“损”去其过时的糟粕,“益”之以符合现代文明的新内容,从而创造出我们当今时代所需要的新的礼仪文化,使我们这个号称礼仪之邦的古国放射出现代文明的光彩。

“义”这个字的本来含义就是适宜。“义者,所以合宜也。”作为伦理学范畴的“义”也就是一个社会里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义”的原则往往也会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所以也是一定社会的法律的前提。关于“义”的起源,孟子认为出自人固有的“有所不为”的“羞恶之心”,荀子认为源于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群”与“分”的需要。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都说明人类社会不能没有“义”,人不能不讲“义”。完全不讲“义”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也是无法维系的。尽管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义”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但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义”也有其共性和延续性。随着人类交往日益密切频繁,狭小封闭的文化圈一个个被打开,人类在道德原则上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共识。那些被全人类普遍认为是“适宜”的道德原则,就是“天下之公义”。

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要确立一个社会的“义”,并且培养公民对“义”的自觉和信念。我们今天一方面要赋予“义”以新的具体内容,例如社会公平、公正、公益等,另一方面要重新唤起人们“义”的自觉和信念,也就是要树立道德正义感和道德原则立场。当今社会上许多腐败堕落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固然有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等外部原因,另一方面,当事人自己内心丧失起码的道德正义感和道德原则立场,不把“义”当回事,不辨“义”与不“义”,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因。最根本的腐败其实就是对正义和道德原则的践踏和破坏。

讲到义必然要涉及“义”与“利”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儒家虽然重视“义利之辨”,但并不一概反对群体或个人对利益的合理追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荀子说:“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 但是儒家强调,追求利,追求个人的自由发展,应该有个底线,这就是义与不义,不能以不义的手段追求利。 既承认追求利的合理欲望,又强调必须树立道德理性之“义”,这是儒家对义利问题的基本看法。儒家的“义利观”,与市场经济社会以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驱动力的基本原理之间,看起来好象是矛盾的,但它其实恰恰是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补充和保障。如果没有基于“义”的道德、法律原则作为底线,人们对利的追求就会是不择手段的、杂乱无序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受到损害必然是所有人的利。这样的市场经济决不可能是完善的市场经济。
“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孔子所说的“爱人”,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不忍之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的同情和关怀。缺少对生命和人性的同情与关怀,就叫做“麻木不仁”。儒家认为“仁”是为人的根本,是人的精神家园。用孟子的话说就是“人之安宅”。提倡“仁”的道德,就是要以人为本,把人当作人来对待,就是在确认自己是人的同时也承认他人是人,而人与人在天命之性和生命价值上是平等的。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态度友好相待,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态度互相帮助。

“仁”的精神也就是人性与人道的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儒家以“仁”为道德之源,这对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有两点重要的启示:其一是说明就人的本质的、永恒的存在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谐、合作,较之于人与人之间有时难以避免的竞争来说,是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方面,具有更高的价值。其二是说明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道与人性的价值,都是终极的最高的价值。任何科学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政治经济措施的建构与实施,都不能违背人道与人性的原则,都不能以牺牲人的性命为代价。否则就是不道德的。在崇尚科学技术、提倡竞争的当代社会,尤其需要强调“仁”的道德原则,以便使科学技术与竞争机制更好地为人道与人性的根本目的服务。

儒家的仁爱精神还不仅止于对自己同类的爱,再进一步,还应推广到对自然界一切生灵和万物的爱。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当今世界范围的自然生态平衡正面临工业技术文明带来的普遍危机,有识之士深表忧虑,自发地组织起来,大声疾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稀有动物。儒家提倡的“仁民而爱物”的精神,对于建设当代生态伦理道德也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此外,儒家所谓“为仁由己”、“仁者不忧”、“仁者安仁”等有关仁德修养的思想,强调了道德的自觉和自律,以及道德价值实现所带来的精神满足,这对于当代社会个人的道德自律和自我修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昨天在一家并不起眼的店面广告上,写着“新吾日三省吾身”。细看内容:谋事,尽心了吗?交往,诚信了吗?为人,博爱了吗?感觉有点意思。
与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有所不同的是,新吾日三省吾身融入了时代的内容。我们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们,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在牺牲什么,能得到什么,就像不能拿所谓“主义”、“理想”来要求所有人一样,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们需要的是直白的、实用的修身要求。
当然,今天我们同样要求修身养性,同样不能陷入追香逐臭、唯利是图的旋涡之中而难以自拔。人生需要有目标,生活需要有规范,但绝不能为其束缚为其羁绊,我们需要更为理性的修身指南,需要张扬个性、活出真我,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修身规范,无疑是最好的。
发表于 2007-12-27 15: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12-27 17: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容大度是否可以理解为"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