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8441|回复: 33

5月24日 县宣传部部长张阅农主持召开《农情忠言录》座谈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7 15: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DSC_3956 副本.jpg 5月24日 县宣传部部长张阅农主持召开《农情忠言录》座谈会
DSC_3956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5: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咏菊赏月
                                                                                          农 情 忠 言 录
                                                                                                         内 容 提 要

                          
    1962年,是三年经济严重困难的最后一年,陕西省户县城关公社七一大队的三位面带菜色的农村基层共产党员,在“七千人大会”的鼓舞下,怀着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极大忠诚,怀着对党对人民对国家负责任的拳拳之心,根据亲身实践和立足实际的调查研究,向各级党组织发出了一封名为《当前形势怀感》(又名‘一叶知秋’)的建议信。
他们力谏中央,亟需“解带松腰”,采取“当年主动撤离延安的果断精神,就国民经济的方针政策作全面彻底地调整。”他们大胆提出了农业方面采取“集体”和“单干”听凭群众自愿、开放集市贸易、改革物价政策等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意见建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在当时被认为是“集中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来党内机会主义的观点和主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恢复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他们受到了查究和批判,“文化大革命”中,这封建议信的执笔者杨伟名还被迫自戕身亡。
    这本书以三个共产党员的家乡—户县为主线,详细地回顾了发生在户县的农业合作化过程,纪录了由于“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而出现的种种弊端,记录了身在基层的群众和干部从实际出发,向党组织提出农业合作化过程中的弊端和解决的办法,再现了他们的忠言忠心。
    这本书记录了涝峪中国敏感词过滤暴乱事件、反右斗争、韩兆鹗的命运、《农村见闻录》、工商界的反右斗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社教运动许多重大事件,对这段历史作了沉重的反思。
    《当前形势怀感》和《农村见闻录》及群众的忠言文字,有理论,有事实,有分析,有办法。言辞犀利,立论正确,观点清新,石破天惊,他们爱党爱国爱民的赤诚之心跃然纸上,令人惊叹且刻骨铭心!他们关于计划与市场、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探索,尤为难能可贵。这些来自实践又具有远见卓识的闪光思想,虽为当时时势所不容,如今却早已被历史和人民群众所首肯,并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提出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模式,早已成为当今中国农村的现实。可以告慰杨伟名等先哲的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本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先后出台了彻底取消农业税,发放种粮补贴,扶持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义务教育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不遗余力地支持社会主义农村建设,造福千家万户,惠及后世子孙。
发表于 2010-5-27 16: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的见证,真理的探索。
发表于 2010-5-27 16: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警世忠言畅民声

                         ------读白羚先生《农情忠言录》感言

                                                                                 李景宁

白羚先生所著《农情忠言录》读罢,徒然而生的感觉是:那年那月,农村太累,农业太落后,农民太无奈。同时,一阵反思与阵痛后内心清楚知晓,导致这种大灾难的应该是左倾思想路线违背科学规律的恶果。作者数年含辛茹苦,呕心沥血,颇费心思将户县那段不堪回首的酸辛往事记录在册,以饱满真情、亲情、乡情的深刻笔触,向人们娓娓道来。行文旁征博引、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说事海纳百川、纵横千里、淋漓尽致,谏言语重心长、高屋建瓴、有的放矢,全书字里行间弥满忧国忧民与民本情怀,大小人等事物那些浓郁的地方特色气息扑面而来,真的震撼心灵,使人受到感染和启迪、顿悟,倍加珍惜今天之幸福生活。

农人悲酸,惊心伤时。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饥寒是农民最大的心事。那个政治为本,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年代,作为傍西安十三朝古都京畿地的户县,也和全国广大农村一样,陷入到饥寒交加的境地。书中《三年自然灾害》《农村见闻录》《农村公共食堂和饥荒》等文章阅罢真是掷地有声,如泣如诉了百姓的愁肠百结和万般酸苦。极左错误思想路线把这种切身苦痛毫不犹豫的推向广大农村、农民、农业的角角落落。于是生产力停滞、政治斗争炙热化、农民辛苦一年不能离饥得饱。冬去春来,贫困日复一日。为之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出现,愈演愈烈,上忧下愁,农村困难情状不一而书。正如作者《大跃进》《大炼钢铁》《继续跃进的1959》所述,农村情况步入了一个妄想、无知、疯狂的愚昧之路。饿死人,人整人,人骗人,人人自危,生活当中如果缺少了这些,似乎就不革命,不先进,不舒服。继而脱离客观实际,违背自然规律等闹剧事实至今让过来人痛心不已,让读者不寒而栗。思维不自觉地停滞在那个悲哀的特殊时代。如果当年以农为根,以民为本,遵从自然规律,自然就会避免那场空前绝后的历史灾难。

农情悲剧,警世鉴今。作者以悲悯情怀和忠国爱党之心将发生在户县的一幕幕农情悲剧,一页页农情事件,不吝用细腻的笔墨全盘推出,也不难悟出,旨在达到警世鉴今的潜移默化作用。《发生在小县城的误伤》《县委书记的反思》《李伯村的冤案》等文章的确触目惊心,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在中国几千年英雄人物谱上,不乏也有真知灼见的伟大人物。书中的户县杨伟名就是其中之一。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的特殊环境下,他秉笔直书,不计后果,为中国广大农民陈情上书,直至中央。其旨在为了让错误路线刹车,迅速扭转时艰民危,避免一幕幕农情悲剧发生。他的万言书令人遗憾的被上纲上线,立马导致了个人的悲剧。孰是孰非,《陕西人物志》已经将其称作农民思想家载入史册。其时,很有骨气和良知的陈冏台因撰写《农村见闻录》也未能幸免。个人命运也成为那个时代的悲剧。同时,李伯村冤案的主角的张建兴、屈文银、王存西也带来开除党籍、公职、判刑的厄运。虽然他们三人在1978年平反昭雪,但留给家庭的灾难和悲情永远无法赎回。作者搜集整理出的一个个农情悲剧,让读者的思想在自由阅读的时空里得到反思和彻悟,积淀。以史为鉴,警世文章字字血、酸辛往事那云烟啊。

农事悲歌,忠言永铭。在这本激荡人心,发人深思的哲理书中,有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真实事件,那时除了在户县小城起风作浪外,还波及和影响到中国、陕西省高端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户户饥寒、处处灾难、村村贫困、人人穷酸,农事的悲酸演绎了一出出人间悲歌。既滑稽,又幽默,还荒诞,扭曲的心灵,辐射出时代的丝丝悲哀。《韩兆鶚和“破坏农业社案”》《对三个共产党员的追查》《陕西省副省长韩兆鶚和涝峪暴乱》等篇章中,真实地记录了户县农业问题被无端形而上学,无限放大,涉及或连累到高层好多大人物。1970年10月,韩兆鶚被以“中国敏感词过滤罪”隔离审查时含愤冤死。于是,在某个范围相关人物陷入到恐慌、发狂、暴怒,社会无序、残情地步。跃然纸上的酸辛往事渗透了作者爱在农业、心注农村、情系农民的民本思想。本书引子是座指路灯塔,闪烁着思想光芒的39篇文章开门见山、推心置腹、暖人心怀,篇篇文字上下相连,思想左右贯通。往事其实并不如烟。那个时代的悲歌已经被当代人们引以为鉴,如今政治清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向前的号召下,历史自然翻开了新的一页。值得歌颂和庆幸的是“民主代替中国敏感词过滤,和谐代替斗争,小康代替贫穷”在户县乃至全国广大农村成为客观现实。但当今社会生机和危机并存,农村、农业、农民许多问题依然客观存在,就此更应值得我们思考和科学决策,这也是白羚先生和我们的一致见解。

白羚先生向来撰文讲究思想先行,的确此书又见到观点鲜明,回味历史,穿越时空,为执政者谏言的博大胸怀和民族大义。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民谋福祉,其真理永恒不变。人如其文,文如其人。其自费出版《农情忠言录》不图名、不图利、只是进谏忠言,以资时政,服务民本。仅此,就足以让吾辈敬仰钦佩不已了。或警世忠言,或醒世良言,或喻世铮言,或刺世警言,或传世箴言,或与世豪言等等,都涵盖和体现、表达了作者柏羚先生的肺腑之心,爱民之情。全书夹叙夹议,直抒胸臆,犹如报春之花,为我们带来芬芳气息。如同百灵仙鸟,为民众放嗓歌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纵观百姓酸辛往事,阅罢自然就涤荡了我们的心灵。
发表于 2010-5-27 16: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img]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7: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代总统


户县诗词大家、书法家方永利先生为《农情忠言录》书写对联:
墨花笔点千层浪,
竹韵胸怀四季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7: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咏菊赏月
DSCN928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7: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咏菊赏月
DSC_3959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7: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咏菊赏月
DSC_3967 副本.jpg
发表于 2010-5-27 17: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代总统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7: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咏菊赏月
DSC_3987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7: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咏菊赏月
DSC_3973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7: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咏菊赏月
                           序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国,黄河上中游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地处户县的有扈氏就是大禹时期主管农事和祭祀的九农正。自从大禹之子夏后启杀掉禹与天下部落代表公推决定的继承人伯益,擅自登上王位后,原来象征公平正义的王权变成了私相授受物品,社会进入了所谓天下为私的时期。这是强权对真理的嘲弄,贪欲对正义的***。在众多诸侯噤若寒蝉的时候,住在渭河平原(今户县)的有扈氏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公开反对夏后启的不义行为,后虽为启所灭,但其为公理而战,为正义而亡,虽败犹荣!
    二十世纪中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作出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抉择。无可讳言的是,由于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缺乏准确的认识和把握,1956年前后,农业合作化的步伐骤然加快。更有1958年的人民公社运动头脑发热,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商品经济,搞“一平二调”,梦想一步跨入共产主义,给我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诸多问题。
    位卑未敢忘忧国。身在社会最基层的户县人,在对农村情况亲身实践和深入思索的基础上,怀着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一次次仗义执言,积极反映农情并提出建议。先有陈冏台写的《农村见闻录》,字字珠玑,不乏真知灼见,更有户县城关镇七一村杨伟名、贾生财、赵振离等三名共产党员,直接上书中国敏感词过滤中央和各级党委,直到惊动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被后人誉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文献之一的《当前形势怀感》,有理论,有事实,有分析,有办法。言辞犀利,立论正确,观点清新,石破天惊,作者爱党爱国爱民的赤诚之心跃然纸上,令人惊叹且刻骨铭心!文中关于计划与市场、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探索,尤为难能可贵。这些来自实践又具有远见卓识的闪光思想,虽为当时时势所不容,如今却早已被历史和人民群众所首肯,并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提出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模式,早已成为当今中国农村的现实。可以告慰杨伟名等先哲的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本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先后出台了彻底取消农业税,发放种粮补贴,扶持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义务教育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不遗余力地支持社会主义农村建设,造福千家万户,惠及后世子孙。
    感谢本书的作者白羚先生,经过多年的苦苦探究,为我们挖掘和保留了大量富有价值的真实史料。书中一个个蒙冤受屈仍矢志不渝的有扈氏后人,可歌可泣,可敬可佩!一件件早已逝去的往事,至今仍让人触目惊心!
    圣哲起于草野,伟大出于平凡,无数植根乡间草野的哲人先贤,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关头,用自己羸弱的肩头,自觉地担起了历史的重任。历史是英雄和平民们共同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段曲折徘徊,饱含无数人血泪的历史,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农情吁天录》讲的虽是户县一隅的史实,但“一叶知秋,异地皆然”,无疑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这些用前人血和泪写成的历史,也是一面镜子,鉴古而知今,汲取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再重犯过去的错误,也将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刘志明  2008年5月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7: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咏菊赏月
刘志明先生在发言
DSC_3991 副本.jpg
发表于 2010-5-27 22: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鸡鸣庐主 于 2010-5-27 22:05 编辑

向夏兰秋菊先生致贺!
发表于 2010-5-27 22: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27 23: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28 08: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天空

——读李百灵老师《农情忠言录》所思

李百灵老师和我相交已久,是忘年之交。

在网上前两年就零散的看到了他的一些关于户县的点点滴滴。觉得很是稀奇,就下载了一些片段进行研读。年前听老师说要出书,定为“涝水弯弯三部曲”,很是为老师高兴,前两天得到老师的“第一部曲”——《农情忠言录》,仔细拜读之后,感触多多。

之一:补充了平头历史,还原了地方特色。

首先具有时代性,在这里记述的是一个让人难以忘却,更难以回避的时代,那就是1949年后的“大跃进”时候,包括这一天空里“气候”、“环境”以及生存状况等等。其次具有地方性,记述了一个地方的零散历史,特别是户县的政治、“三农”所谓的一些“是是非非”。同时还有历史性,记述了一段平头百姓的历史,大到户县籍韩兆颚省长,主要是户县杨伟名等平头百姓的叙说。县志不一定去记载,或者说还不便于记载,但李老师记载了。

之二:感悟历史,关注现实,让历史鲜活起来。

李老师通过对自己和那个时代人们的经历、阅历的记述,去感悟那时的自己,感悟那时的人们,感悟那时的事件,感悟那个时代,关注“农业社”、“大食堂”、“大跃进”、“大炼钢铁”、“反右”、“社教”等等历史事件,关注《一叶知秋》和农民、农村、农业及其以外的农民思想等问题,让户县的历史在点点滴滴之中鲜活起来,让德政惠农变为现实时莫忘农民的贡献,莫忘农民思想的弘扬。

之三:突出历史价值,渗透感情教育。

受到政治氛围的限制,好多人感悟历史是片面的,甚至现在有好多人提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还是“谈虎色变”。李老师却不然,大胆的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让现在的年轻人感知历史,感悟历史;以“三农”为主线,饱含对“三农”的情怀,去教育现在的年轻人:农村是历史的试验田,农村的天地很广阔;农业是命脉,无农肯定不稳;农民最伟大,贡献天可鉴。

总之,《农情忠言录》既是对一个时代和那个时代历史的补充,又是对千载难逢的现实机遇期望。愿李老师和他的“涝水三部曲”以划时代的标志进入户县的史志。并诗以贺之:

涝水三言情悠悠,再读巴金家春秋;

鼓呼户邑风云会,杜鹃声声啼今古。





2010年5月24日


于《农情忠言录》刊行座谈会(人多未发言,刊此提纲以表真情)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17: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关中子
出游 05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17: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咏菊赏月
杨伟名的儿子杨民民参加座谈
杨民民.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