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0939|回复: 1

[自由人创作] 回忆英雄王福田烈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0 09: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靳应禄07 于 2019-6-20 09:53 编辑

                                 回忆英雄王福田烈士
                                                                     文/靳应禄
      祖籍户县的王福田同志是总参直属工程兵战士,在国防施工中勇挡飞车,光荣牺牲。荣立二等功,中央军委授于英雄的称号。兵种在部队(户县在全县)掀起过学习王福田的热潮。户县县委曾决定在户县为王福田竖纪念碑。
        
    一位在王福田同志牺牲后担任过“王福田班”班长的山西藉战友安守仁同志两次从西宁市千里迢迢到户县王福田家中探视的消息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又想起了我在离开部队十几年后出差重返部队时那些老战友们在向部下介绍说“这位是咱们王福田的战友、同乡”时所表露的那种亲切而又崇敬的情景。很显然,王福田的精神影响着我们部队一代又一代新人。王福田是我们部队的骄傲,也是故乡户县的骄傲。作为王福田的同乡、战友,我有责任将王福田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向社会尤其是向故乡的父老乡亲作以介绍。
     王福田同志 1947 年生于陕西户县大王镇龙西村 ,1964 年冬应征入伍。户县一同参军到 8327 部队共 205 人。经过三个月训练后悉数分到了8349 部队 在新兵连,大王公社新兵编在十七、十九两个班 ,只将我一人调到由三个公社新兵组成的第二十班当班长。但我毕竟是大王公社人 ,离王福田家仅二里路,我俩入伍前就认识,加之王福田文化低,常找我看信、写信,这其中还有一个缘由,那就是他的嫂子的娘家和我一个生产队,家信中免不了要谈家中琐事 ,谈婆媳关系。这样 ,王福田便经常到我们二十班来。我们那位话语不多但待人十分热忱的刘书语排长特别喜欢长相秀气、性格内向、见人腼腆的王福田 ,说其像个大姑娘,说我俩像亲兄弟。的确,小我两岁的王福田与我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在8349,王福田分到了十四连,每天上下班皆从我所在的二连驻地旁边经过,有时碰见了,由于他在队列中,我们只能打打招呼, 或说“我星期天来”,或说“你星期天下来 ”,或说“信还没来,来了找你”,说着话,人却是不离开队伍的。
      1965、1966年,正是“政治统帅一切”时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正在全国普及,而在部队已掀起高潮,强调“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而活学活用、立竿见影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要写心得笔记。当时,写心得、交流心得、评选心得在部队可谓是风靡一时,经常召开大小不同的学习心得报告会、讲用会。那个时候,一篇或几篇好的心得(所谓好,就是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对照毛主席的教导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制定出自己努力的方向等)可能一下子将作者推向风口浪尖而成为学毛著的标兵,成为众人仰慕的人物。标兵是什么滋味?大家学习的榜样,大会小会介绍经验,评“五好”,受嘉奖,发喜报。还有,上北京开会,见毛主席,提干等等。可是王福田文化太低,通读红宝书(当时称毛主席著作为红宝书)尚且有困难,写心得就更难了。分到老连队后,他为此专门找我两次,谈自己的困惑,要我的心得笔记看,照着写。记得他曾有两篇受表扬的心得(展出过),一篇是写自己如何仿照战友的心得学习写笔记,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低的同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另一篇是写要像雷锋那样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虽然是照抄,也算是表了决心。
    说实话,王福田在分到老连队后有相当一段时间思想负担很重,与新兵连相比,人明显地瘦了,给我的感觉是沉默寡言。可是在后来与他们连队的同志交谈时他们不同意我的看法。为什么我的看法与他们不一致呢?我仔细琢磨后才明白,原来王福田家境不好生活困难不说,还有一个残疾弟弟一直让他放心不下,他每次见到我都会谈这些愁肠事,谈及时必然掉泪,这是其一;其二,就是总觉得他自己没文化,进步慢,不如别的同志 —— 在部队这个年轻人聚集的大熔炉里,尤其是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上进心是压倒一切的。王福田对自己力不从心的忧虑百分之百地向我坦陈,他是拿我当大哥哥看待的,在我面前他绝对是真情流露,不虚伪,不做作,真正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所以在那段时间我看到的他,愁相多,喜容少。说心里话,王福田文化低确实让人同情,但他的纯朴、他的憨厚又深受战友们爱戴,战友们在谈论王福田时最肯说的一句话就是 “微微一笑,不吱声”,受表扬时如此,受批评时亦是如此。而他的实干精神确实让人佩服——这也是陕西兵在我们那个部队留下的总体印象。
     王福田牺牲的那天下午,我们连正在上课,指导员传达紧急通知说兄弟分队出了事故,一位战士牺牲,让我们注意安全。十六时许,我上班途中在指挥部门前碰到与王福田在同一个分队的同乡段俊下班。刚要问话,却见段俊含泪欲哭,朝我连连摆手,于是我俩谁也没吱声,各自随着自己的分队行进。我整个中班都在想,要不是王福田牺牲了(因为我没有看见王福田) 便是段俊出的事故。
    下班后去伙房打饭,值班的同乡王培义沉痛地告诉我“应禄,下午牺牲的是咱福田”,说着话我俩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言定 “明早去卫生队”。
     翌日,起床号刚吹响,我和王培义便请假去卫生队。实际上我俩半夜谁也没有合眼。福田和我们一节车厢拉来,而今他却常眠异乡, 我们怎能不难过?又怎能睡着觉?在卫生队,着一身崭新人字呢军装、佩戴鲜红五星和领章的王福田安祥地躺在太平间里,右脸有巴掌大一块紫红色血疤,右耳廓用纱布裹的严严实实,绷带由头顶绕下巴包扎。卫生队李队长庄重而严肃地对我俩说:王福田是舍己救人的英雄,大家都很敬重他,当然心情也很沉痛。你们做为同乡请转告王福田的家人 , 我们和对待伤员一样为其清洗和包扎的。当时我流着泪,把我的团徽取下来小心翼翼地给王福田别在了军装上,又慢慢地给王福田行了个军礼,轻轻地道了声“福田,安息吧!”
    王福田同志是1966年2月11日下午1时许牺牲的。这一天,他上早班,在和战友张秀功完成排长交给的任务后返回分队正在作业的现场时,忽听背后远远传来短而急骤的哨声和模模糊糊的“跑车了!跑车了”的嘶哑喊声。原本走在道轨中间的他俩,听到喊声后本能地闪到了道旁扭头回望,只见昏黄的巷灯下一列铁斗车风驰电掣般驶来,而前方几百米处,一个分队正在道中间作业,这百分之三的下坡轨道,一列重斗车冲下去,数十个人拥在两侧是水泥墙的仅数米宽的作业面,连躲都来不及,其后果不堪设想,情况万分紧急。王福田根本就没有多想,只朝张秀功喊了一声“赶快挡车。”二人便分头寻找挡车的东西。不巧,由于部队强调文明施工,路段清理的干干净净,连一块石头、一截木头也找不到,只在不远处的墙角发现有一个侧面呈V型的铁斗车的空车斗,他俩如获至宝,急忙将这个铁车斗翻转过来横在道轨上。张秀功十分清楚一列载重飞车的惯性有多大,便招呼王福田“快——往后闪”,但王福田根本不明白战友“快往后闪”是什么意思,以为像很多英雄人物那样在危急关头让别人闪开把危险留给自己那样,他大声回应“你闪开,我来”。说着便斜着身子,用自己的肩膀扛住铁车斗,他的想法简单而明确,那就是给铁车斗帮点力,挡住飞奔的列车,保护几十位战友的生命安全。说时迟,那时快,王福田的肩膀刚扛住铁车斗,“铁龙”便冲了过来,轰隆隆,铁车斗连同王福田的躯体一块被拥出十几米,前边的几个斗车颠了几颠,终于脱轨,整个列车翻车了,横七竖八堆在了一起。一阵响声过后,又恢复了几分钟前的静寂。而几百米外的作业面灯光依旧闪烁,数十位战友正在热火朝天地干的正欢,他们尚不知道是战友王福田用生命保护了他们的安全。
     王福田牺牲后的第二天,我仔细察勘了事故现场——我们叫它 “小分水岭”的地段,这儿是“制高点”,道轨在这儿呈驼峰。最稳妥的做法是无论轻车重车,到达“分水岭”后整列车停在“岭背”即驼峰之巅,然后电瓶车调头,变拉车为推车,由于列车行进在下坡道上,此时的电瓶机车不是在推而是在后边拽着,这样做既可节省能源,又便于卸料,还能避免车与车互相挤兑导致脱轨。可是那天, 列车停靠在“驼峰”以下十多米处,也就是说列车完全停在了下坡道,由于电瓶车在调头后挂车时速度有些快,而铁斗车的挂钩是非自动的,一下就撞折了搡车的道木,被撞后失控的列车便自然向下溜去,且越溜越快,遂成了跑车、飞车。
    王福田牺牲后,兵种在全部队掀起了学习王福田的热潮,兵种党委给王福田立了二等功,中央军委授于王福田英雄的称号,兵种政治部还派了烽火文工团(即电影《地道战》的全部演员阵容)到8349 部队慰问演出,并排演学习王福田的节目,还专门谱写了学习王福田的歌曲。王福田的事迹在本兵种已深入人心,王福田的名字为我部一批又一批官兵所敬仰,王福田已成为我们部队的荣光。部队在当年还派出了王福田事迹报告团赴王福田的故乡陕西户县进行汇报宣传,得到中共户县县委的热烈响应。又将在户县举办活动如户县一中学生赴王福田家进行慰问以及大王公社召开向王福田学习大会的照片带回我们部队,从这些照片上我依稀能辨认出不少熟人的面孔。在播放王福田家人等的讲话录音时,作为同乡的我自然能听清这些户县方言,于是我就成了那天在我们机关、后勤(时我已调入卫生队)开会时的现场“翻译”。这些资料现全部陈列在我部的军史展室里。记得当时大王公社党委夏书记在大会上说户县县委决定在户县修建王福田烈士纪念碑。后由于“文革”的影响未能成行。无巧不成书的是我们部队当年率报告团赴户县的政治处青年干事韩学栋两年后调到我们卫生队当指导员,从他口中我进一步知道当年户县开展学习王福田的情况以及部队与王福田家多次沟通的细节,对我撰写此篇回忆录颇有帮助。
       诗曰:十八着军装,青春献国防。舍身救战友,英雄美名杨。


     后记: 8327部队1964年在户县、周至、咸阳及西府征新兵数千人 ,几年后又在西安、渭南征新兵数千人,他们复转后全部安置在重要的部门和岗位。据悉,王福田的部分战友为缅怀王福田烈士计划在户县为其修纪念碑或竖雕像。


      (作者系王福田生前战友,是兵器部惠安史志编辑,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被聘为户县政协文史资料员征集员、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民俗文化研究员、香港中民影业文学顾问,系法律工作者。微信13991180571)






发表于 2019-6-21 23: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