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6359|回复: 4

[画乡诗社] 解丝经线杏树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9 09:2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解丝经线杏树下
陈亚琴

       踩着岁月的年轮我们已经转过了六十多个冬夏,曾经之事慢慢的都已成为红尘过往,不经意之中褪了颜色,模糊了视线。但童年留下的花絮却是那么清晰,那么有趣,每每回想起来,总让人心荡涟漪。
      小时候,奶奶每年养蚕所收获的蚕茧能打好几斤银亮亮的蚕丝。夏忙后,秋田禾一种到地里,庄稼人就有一段农闲时间,称为“忙罢”,奶奶便用这段时间将这些丝织成“缣子”(丝织品)。
      织之前,先得“解丝”。因为初打的丝豆豆拉拉的,粗细不匀,还有好多毛刺,断丝。必须经过重新加工,捋顺之后,方才可用。
      奶奶从柴房把放在织布机上的线轮搬出来,放在院中那棵大杏树的浓荫下,拿出个草蒲团,拿出丝线和竹拐,把丝拧子套在线轮上,盘坐解丝。奶奶拐子一摇,那线轮就务楞楞转起来。调皮的太阳光硬从杏树浓密的绿叶间钻下来,照在飞转的线轮的丝线上,丝线便和阳光玩起了发光游戏,一闪一闪地耀得奶奶眼花,奶奶只好把线轮另挪一个地方。
      整整三四天,丝才解完,下来就是“浆丝”了。就像人们织棉布要浆棉线一样,但这浆丝线又不同于浆棉线,浆棉线用小麦面粉,浆丝线却是用鸡蛋清。奶奶给一个大瓷盆里添大半盆清水,拿出适量鸡蛋,打在一个小瓦盒里,捞出蛋黄,把蛋清倒进瓷盆的清水里,用手抓,抓,抓,搅,搅,搅,直抓搅成非常非常均匀的水与蛋清的混合物,才将丝线一拧子一拧子放进去,用手把它们都压进水里,一缕一缕反复揉,反复捋,让每一缕每一根丝线都均匀地“吃”上蛋清水。然后再将它们提出来,套在院中架好的木椽上,挂上
打胡基用的石锤子,左拧拧,右拧拧,拧去水分,再用手绷开绷散,让它们晾干。
      丝浆好后,妈和二娘就帮着打筒子。杏树下,三辆纺车排排放。她们用粗粗的纳鞋底的线绳子换下纺车原来细细的弦,用粗粗的大锭子换下以往纺线的细细的小锭子。把用竹竿锯成的大筒子套在大锭子上,再把浆好的丝拿一拧套在线轮上,在里边找出头儿,往大筒子上一缠,就摇动纺车。随着“哐啷啷”,“哐啷啷”的声响,丝线就在筒子上缠一层缠一层,筒子慢慢胖了,后来鼓起肚子,成了纺锤样。可是,打这种筒子要注意,一是,线要掐得特别紧,这样打出来的筒子才能很瓷实,又瓷又硬,用指甲掐都不会有个印印,经布时才不会泪;二是不能打得像棉线筒子那么大,要薄一点,小一点,也是为了经布时不泪。这打筒子比解丝快,在微风、鸟鸣的陪伴下,奶奶和妈她们,轻轻松松,一天就打完了。
      笫二天,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妈妈窗外那棵石榴树上,照得那几朵晚开的石榴花像表妹头上的绸子红艳艳亮闪闪的时候,奶奶巳把杏树下扫得白光白光了。满满一筛子的丝线筒子端出来了,经布的纤子(用筷子长的八号铁丝穿在切成节的玉米杆上做成的),楔成了整整齐齐、稍有弧度的一排,挂线的大橛小橛也楔好了。早饭后,奶奶,妈和娘一起把筛子里的丝线筒子套在钎子上,然后各负其责,经缣子(做绸布的经线)开始了。
       妈从每个筒子上拾起一根根线头,齐齐地捏在一起,再拿个空筒子攥在手心,让线从空筒上经过(那样不捋手),然后拉起线在两头的小橛间来回奔走,到长度够时还要拾交。妈左手领线,右手五指叉开,大拇指巧妙地一弯一挑,一弯一挑,就将那么多根线一根一根地都拾了交,然后两手塞进拾好的交环里,一倒一换,把线倒长,挂在大橛上。奶奶坐在东头小橛前,当妈过来时,就接住妈递过的线挂在小橛上,娘除了给西头的小橛上挂线,还要负责去接断了的线头。由于她们几个人手法熟练,配合协调,所以,几丈缣子在半晌午时分就经好了。
       穿绳(将丝从竹筘里穿过)是织缣子过程的弥足重要一环,必须非常细心,一个绳眼里只能穿一条线,因为这是事前算好的,绳是几百个眼,才拉几百条线。而且必须按顺序一个挨一个穿,不能有交叉,有空眼,这个环节由妈和娘来完成。娘将织布绳紧靠大橛立直,右手拿一根锭尖,将尖头从绳的第一个眼塞过,妈在娘对面坐,中间只是一绳之隔,娘的锭尖刚伸过来,妈就把从左手那把线中按顺序分出来的第一条线挂上去,娘就用锭尖一剜,掏过来,挂在左手食指上。娘手指每挂有十几条线时,就用长长的布条穿过,防止跑脱。直到把那四五百条线穿完,就拿擀杖顺布条捅进去,手把线刨散刨平,擀杖抻紧,布条两个头一拴,把交杖的两根竹棍分别从两个大橛之间的交叉里伸出去,把交杖两头的绳子绑牢,这才敢拔大橛,拔小橛,抽檄杖,等待下一个步聚。
      午饭后,妈和娘将织布机抬出来,放倒,尾巴翘起,把卷丝的圣子(木制,两头帶耳子的卷轴)架在织机上,用圣子棍儿穿进布条绑着的线环里,再把圣子棍儿架在圣耳上。然后把经好的丝绽开,拉长,挂在那头那个用较粗树杈,顶端楔个木橛做成的拖爬上,压个石头。下来就一人刷,一人卷,将那些丝线平展展地卷在圣子上,圣子就成了个壮轱辘。
       当太阳光把杏树的影子拉得像个大扫把的时候,妈和娘就用一块花布包了胖娃娃似的圣子,抱回家做饭去了,剩下的“战场”就由我和奶奶来打扫。
       斗转星移,地点变迁,原来的老家早巳荡然无存。但我只要一闭上眼睛,院中杏树的叶子就呼啦啦地摇动起来;杏树浓荫下,奶奶和妈她们还在忙忙碌碌地来来往往......
2017.10.31
发表于 2017-12-9 12:5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农村,解丝经线织布几手现在已失传了。在过去每两三年都要织布,这是大户人家及个别中上等人家收获希望的季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吃有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村中贤能妇女会聚展现才能的地方,一家丰收,四方邻居心中也分享喜悦!看到作者写的文章,我仿佛也看自己的老母慈祥的笑容,不由得回忆老母为生存,为幸福而辛劳奔波…现在不种庄稼,仍吃好饱饭,不织布纷线,衣服好看经穿!社会发展了,人民生活有了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9 13:53: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诗歌的精彩点评。只有我们这代人才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2 07:26: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60后,见过母亲经布,纺线,觉得母亲很辛苦,那一代人过后,新人会织布的少了。作品源于生活,亲切自然,同是陈姓,为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6 21:57: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東川点赞鼓励,只有我们懂得那一代人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